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笔者于1992年6月~1995年6月目拟清幽扶正汤治疗幽门螺杆菌(HD)阳性的胃、十二指肠疾病58例(指胃、十二指肠炎症及溃疡),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8例均经纤维内窥镜、病理检查及快速诊断幽门螺杆菌试剂盒检测,证实为HP阳性的胃、十二指肠炎症及溃疡病人。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21~68岁,平均41岁。病程1~12年,平均4年,浅表性胃炎20例,萎缩性胃炎8例,反流性萎缩性胃炎1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胃炎10例,胃溃疡合并胃炎8例。病理检查胃粘膜炎症属轻度者20例,中度26例,重度12例。24例伴有…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认识的加深,对其与胃癌及相关病变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1]。已知HP感染的诊断方法有多种[2],我们通过胃窦活检组织细菌培养、常规革兰氏染色镜检及尿素酶试验,探讨幽门螺杆菌与上消化道疾病及有关因素的关系,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94例中,男234例,女160例;年龄16~77岁,平均为41.8岁。患者上消化道病变表现不同,病史年限不同。1.2内镜检查及活俭由胃镜室医生常规操作,从胃窦部距幽门scm或病变处取胃粘膜组织2块,置无菌小瓶内,30min内送检,做HP检查。对怀疑为消化…  相似文献   

3.
小儿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87例再发性腹痛患儿进行幽门螺杆菌(HP)的检测,探讨小儿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87例患儿均接受^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其中63例行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查,42例做胃镜检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42例无症状者作为对照组仅做^14C—UBT及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查。如检查中有2项或2项以上阳性者则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结果 再发性腹痛患儿HP阳性45例,阳性率51.7%。对照组阳性10例,阳性率23.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镜结果:慢性胃炎32例,十二指肠球部渍疡8例,胃渍疡1例,正常1例。病变检出率达99%。结论 小儿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部溃疡是其主要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4.
我科自1996年7月至12月,对有反复腹痛等消化道症状的患儿,排除肠道寄生虫感染可能后,用咽拭子方法采集患儿标本58例,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P),获得阳性病例13例,阳性率占224%。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58例中男32例,女26例,男:女=1.3:1。年龄<3岁1例,~6岁8例,~9岁31例,~12岁18例。其症状表现反复腹痛(上腹部及脐周)58例,呕吐6例,食欲减退11例,暖气、腹胀18例,黑匣2例。病程<2个月2例,~半年16例,~1年38例,>1年1例。1.2方法①标本采集:用潮湿棉签,在患儿咽部剧统一圈,最好…  相似文献   

5.
我院1990年9月~1992年6月对330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同时进行幽门螺杆菌(HP)的检测,并对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用雷尼替了及得乐冲剂进行对比治疗,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情况330例均为胃或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其中男264例,女66例,年龄22~70岁,平均48.7岁。1.2HP检测方法在进行胃镜检查的同时距幽门孔1cm处用活检钳取一小块粘膜立即放入HP快速诊断试剂盒内(由福建三强生化有限公司生产),据不同显色反应判断结果无色为阴性,淡黄至桔红色为阳性。1.3治疗方法将胃镜检查确诊的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29例(…  相似文献   

6.
本应用酶免疫法(EIA-Ig法)对本市某技校144名学生进行了血清幽门螺杆菌(HP)抗体IgG检测,其中男86名,女58名,年龄16~18岁,平均17.2岁。受检均无胃部疾患及其他上消化道症状,并未接受过抗HP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儿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的临床表现以及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101例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患儿行胃镜及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56例,十二指肠炎14例。十二指肠溃疡26例,胃窦溃疡1例,食管裂孔疝2例,未见异常2例。全部行幽门螺杆菌(HP)检测,总阳性率47.52%,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渍疡、胃溃疡的HP阳性率分别为41.07%(23/56)、35.71%(5/14)、73.08%(19/26)和100%(1/1)。结论 小儿胃及十二指肠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主张对有症状且确诊为HP感染相关性的胃炎、溃疡病采取HP根除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与反流性胃炎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10例具有反流症状的患及20名健康志愿进行内镜及组织学检查,并采用免疫印记法检测其血清中的幽门螺杆菌CagA、VacA抗体。结果 反流性胃炎患幽门螺杆菌的最高检出率为70.2%,反流性胃炎患CagA、VacA抗体的阳性率为59.9%、58.1%。结论 本试验通过对反流性胃炎患幽门螺杆菌及其抗体的检测,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反流性胃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经内窥镜及组织学检查确诊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71例(A组)与未经内窥镜及组织学检查的消化道相关疾病43例(B组),均采用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IgG特异抗体。结果A组HP-IgG特异抗体阳性总检出率为81.43%,其中十二指肠溃疡和十二指疡球炎病人均达100%,胃溃疡患者为75%,慢性胃炎为83.3%。B组总检出率为32.55%。A组血清HP-IgG抗体检出率与胃镜及组织学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高,提示血清HP-IgG抗体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具有很强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关系,探讨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方法分别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和ELISA法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乙肝表面抗原和幽门螺杆菌抗体。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和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乙肝表面抗原的感染率分别为58.5%和2.1%,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分别为68.2%和49.3%。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原发性肝癌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96年3月-2002年12月近7年时间,对15岁以下小儿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176例,诊断上消化道出血58例。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患儿男39例,女19例;男女比例3:l。年龄5-15岁,平均年龄10岁。临床表现及HP(幽门螺杆菌)检测见表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石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链免疫法(ELASA)对胆结石患者血清及胆汁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标本进行检测,对血清学及胆汁IgG均阳性患者的胆汁,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蛋白检测。结果 50例患者血清学阳性35例(70.0%),胆汁阳性29例(58.0%)。血清学及胆汁均阳性24例(480%)。血清学及胆汁均阳性24例中,Cag A检出17例(70.8%),Vac A检出11例(45.8%)。Ure B及Ure A分别为18例(75.0%)和16例(66.7%)。同时检出幽门螺杆菌细胞空泡毒素(Vac A)相关亚单位37kD、35kD糖蛋白。结论 胆汁中存在多种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蛋白,并可能参与胆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镜下胃黏膜结节样隆起与幽门螺杆菌(Hp)和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胃镜检查阳性367例,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及1分钟快速尿素酶检查幽门螺杆菌,参照直观模拟评分图给予分级比较。同时给幽门螺杆菌阳性病例予以正规根除Hp治疗1-2个月后复查胃镜。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294例(80.11%),在正规根除Hp治疗1-2个月后复查胃镜,结节样隆起消失28l例(95.58%),明显减轻13例。病理提示:上皮细胞与基底膜问为大量淋巴细胞侵润,异型增生127例(34.60%),癌变5例(1.36%)。结论:慢性胃炎胃镜下结节样隆起改变与Hp感染有关,根除Hp是治疗该类胃炎较为有效的手段;长期HP感染部分病例将导致胃黏膜萎缩及癌变。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与上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现将本院对152例上消化道症状为主的儿童进行血清HP抗体测定及部分患儿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01年6月至2002年9月本院对152例以上消化道症状为主的患儿进行HP抗体测定,并对22例年长儿做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152例中男80例,女72例,年龄2~12岁,<6岁58例,7~9岁48例,10~12岁23例。临床表现:反复腹痛,腹痛伴呕吐、腹胀,消化道出血,反复呕吐等。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幽门螺杆菌(简称HP)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一致认为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并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愈合、复发过程中起了一个重要影响或促进作用。我院于1991年5月~1998年12月,对963O例因胃部症状接受胃镜检查的病人,均进行了HP的检测,其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受检对象对门诊及住院病人需进行胃镜检查者全部进行HP检测,除临床治疗后复发及检查前未能按要求停用治疗性药物的病例,共检测9630例,其中男6482例,女3148例,受检年龄最小8岁,最大年龄为82岁,平均年龄为43.2岁。1.2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临床上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方法很多 ,除常用的快速尿素酶试验以外 ,其他方法比较复杂 ,费用高 ,作为临床的检验手段常加重患者负担 ,推广应用比较困难。而单一的尿素酶试验又无法识别是否为产毒的Hp感染以及易出现假阴性 ,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我院 1998年开展了幽门螺杆菌 6项抗体检测 ,旨在探讨产毒的幽门螺杆菌在上消化道疾病中的致病作用 ,以及产毒的Hp抗体检测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意义。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16 2例患者 ,均为我科 1998年 9月— 1999年 12月的住院患者 ,男 94例 ,女 6 8例 ,年龄 14~ 88岁 ,平均46 .2岁。胃…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北海地区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情况 ,我们对门诊及住院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 5 5 0人 ,同时采用组织切片染色镜检和快速尿素酶试验两种方法联合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5 5 0例中男性 349例 ,女性 2 0 1例 ;年龄 17岁至 76岁 ,内镜检查前 4周未用抗HP药物。经内镜检查诊断为 :慢性浅表性胃炎 14 5例 ,糜烂性胃炎 15 6例 ,胆汁返流性胃炎 16例 ,胃溃疡 4 5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14 1例 ,复合性溃疡 17例 ,胃癌 9例 ,萎缩性胃炎2 1例。1.2 方法 :受检查经内窥镜确诊后 ,在胃窦部…  相似文献   

18.
消化性溃疡2 715例胃镜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 3月至 2 0 0 2年 3月 ,本院经胃镜确诊消化性溃疡(Pu) 2 715例 ,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4年 3月至 2 0 0 2年 3月 ,本院门诊和住院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共 2 6 0 87例 ,男 170 86例 ,女 90 0 1例 ,年龄 4~ 86岁 ,平均 4 6 .19岁。胃镜检查共检出Pu 2 715例 ,占受检人数的 10 .4 1%。1.2 幽门螺杆菌检测  2 715例中 1189例进行了幽门螺杆菌 (Hp)检测。采用珠海市科隆科技有限公司Hp快速诊断试纸 ,取距幽门 2~ 3cm胃窦粘膜进行Hp快速尿素酶检测 ,试纸迅速变红为阳性。统计学处理采用 χ2 检验。1.3 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HpSA)检测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150例反复腹痛或伴有恶心、呕吐等上消化道症状患儿的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同时以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查作对照,对HpSA酶联免疫法与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查的阳性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50例患儿中,HpSA酶联免疫法阳性率30%,对照法阳性率为29.33%,两法阳性检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SA酶联免疫法与对照法比较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09%和92.45%。结论:HpSA酶联免疫法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普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66例经排除了肠道蛔虫症、肝、胆、胰及腹外科疾病的非精神心理因素所致的再发性腹痛患儿进行胃镜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采用三种方法检测HP:免疫印迹法、^13C-UBT及组织学染色找菌。所有病例均进行胃窦粘膜活检检查。结果:胃镜所见:政党例(7.58%),慢性胃炎61例(92.42%),慢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炎9例(13.64%),合并食管炎1例(1.52%),合并胆汁返流5例(7.58%),合并胃粘膜脱垂1例(1.52%),合并消化性溃疡8例(12.12%),HP阳性率33.33%。66例均进行了病理学检查,观察到胃炎症状与HP感染相关,66例中胃窦粘膜活检正常3例,Giemsa染色找菌HP全部阴性,慢性浅表性胃炎轻度37例,Giemsa染色HP阳性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中-重度26例,Giemsa染色阳性16例。结论:儿童再发性腹痛多数存在器质性病变,并与HP感染有关,对经排除肠道蛔虫症、肝、胆、胰及腹外科疾病的非精神心理因素所致的再发性腹痛患儿,尤其血清HP-IgG抗体或(及)^13C-BUT检测阳性者,为进一步行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