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长茎芒毛苣苔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陈林  康文艺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1):2758-2760
目的:研究长茎芒毛苣苔Aeschynanthus longicaull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长茎芒毛苣苔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柳杉二醇(1),4(15)-eudesmene-1β,6α-diol(2),2,5-bornanediol(3),异香草酸(4),香草酸(5),豆甾-5,22(E)-二烯-3β-醇(6)和β-谷甾醇(7).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得到,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旋蒴苣苔全草(Boea hygrometrica(Bunge.)R.Br.)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硅胶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的结构,即5,7,3',4'-四羟基-6-甲氧基-8-C-[β-D-木糖-(1→2)]-β-D-葡萄糖黄酮碳苷(1),对羟基苯乙醇(2),3,4-二羟基苯乙醇(3),罗布麻宁(4),阿魏酸(5),1′-O-β-D-(3,4-二羟基苯乙基)-6′-O-咖啡酰基-β-D-芹菜糖(1→3′)-葡萄糖苷(6),龙胆酸(7)。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红豆杉针叶的化学成分(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加拿大红豆杉(Taxus Canadensis)针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通过波谱解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加拿大红豆杉针叶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1),putraflavone(2),sequoiavone(3),7,13-dideacetyl-9,10-debenzoyltaxchinin C(4),baccatin Ⅵ(5),taxumairone A(6)。结论: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蒌叶茎中生物碱和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蒌叶茎中生物碱和木脂素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与结果:采用常压硅胶柱色谱、反相色谱、薄层色谱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等分离手段,从蒌叶茎70%丙酮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胡椒碱(1),墙草碱(2),N-isobutyl-2E,4E-dodecadienamide(3),dehydropipernonaline(4),piperdar-dine(5),piperolein-B(6),guineensine(7),(2E,4E)-N-isobutyl-7-(3′,4′-methyl-enedioxyphenyl)-2,4-heptadienamide(8),丁香脂素-O-β-D-葡萄糖苷(9),松脂素(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9,10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5.
杨丹  程忠泉  丁中涛  周俊  胡江苗 《中草药》2017,48(14):2839-2842
目的研究石斛属植物兜唇石斛Dendrobium aphyllum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MCI、中压制备色谱(MPLC)和高效液相半制备色谱(semi-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核磁共振谱及质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兜唇石斛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7-二羟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1)、2,4-二羟基-7-甲氧基-9,10-二氢菲(2)、2,5,7,9-四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3)、4,7,9-三羟基-5-甲氧基-9,10-二氢菲(4)、松脂醇(5)、丁香酚-β-D-葡萄糖苷(6)、反式阿魏酸(7)、正十二烷醇(8)、β-谷甾醇(9)、β-胡萝卜苷(10)。结论化合物1~2、5~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0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百合科山麦冬属植物湖北麦冬Liriope spicata var.prolifera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进一步丰富该植物的化学信息并为其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60%乙醇对湖北麦冬地下部分进行提取,综合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正、反向硅胶,小孔树脂(MCI)及葡聚糖凝胶等柱色谱法对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湖北麦冬地下部分共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其中包括4个黄酮类成分(化合物1~4),4个酚类及苯甲酸类衍生物(化合物5~8),2个酰胺类生物碱(化合物9,10)及2个其他类成分(化合物11,12)。分别鉴定为2',4,4'-三羟基查耳酮(1),木犀草素(2),槲皮苷(3),3,5-dihydroxy-7-methoxy-6-methyl-3-(4-hydroxybenzyl)chroman-4-one(4),2,6-二甲氧基-4-硝基苯酚(5),烯丙基焦儿茶酚(6),3,4-dihydroxyallylbenzene 4-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7),丁香酸(8),E-阿魏酰酪胺(9),反式对羟基桂皮酸(10),(1S,4S,5R,6R,7S,10S)-1,4,6-trihydroxyeudesmane-6-O-β-Dglucopyranoside(11)和5-羟甲基糠醛(12)。结论:其中化合物1~3,5~8及化合物10~12均为首次从山麦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和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鸡肉参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鸡肉参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进行分离,应用NMR和MS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鸡肉参三氯甲烷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O-methyl-guaiacylglycerol(1),1-O-femloyl-3-O-26"-hydroxyhexacosoyl glycerol(2),角蒿酯碱(incarvine D,3),piceid(4),6'-8"E,11"E-octadecadienoylclionasterol-3-glucoside(5),β-谷甾醇(β-sitosterol,6),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7).结论: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5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和波谱学鉴定方法对贯叶金丝桃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8个间苯三酚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methyl-4,6-di(3-methyl-2-butenyl)-3-(4-methyl-3-pentenyl)-2-(2-ethyl-1-oxobutyl)-cyclohexanone(1),hyperforin(2),(2R,3R,4S,6R)-3-methyl-4,6-di(3-methyl-2-butenyl)-2-(2-methyl-1-oxo-propyl)-3-(4-methyl-3-pentenyl)-cyclohexanone(3),hyperscabrin B(4),hyperscabrin C(5),furohyperforin isomer 1(6),furoadhyperforin(7),furohyperforin(8)。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7,(9)
目的:研究翠雀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MCI、ODS、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MS等波谱方法以及理化性质结合文献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翠雀全草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benzoic acid 2-[(4-methoxy-3-methyl-1,4-dioxobutyl)amino]-methylester(1)、benzoic acid 2-[(4-methoxy-2-methyl-1,4-dioxobutyl)amino]-methylester(2)、8-methoxy-5,7,3',4'-tetrahydroxyflavone(3)、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4)、3,5-dihydroxy-4'-methoxyflavon-7-O-β-Dgluc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ide(5)、tachioside(6)、6-甲氧基香豆素(7)、β-D-galactopyranoside-4-hydroxyphenyl(8)、尿嘧啶核苷(9)、蔗糖(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综合应用天然产物化学分离、纯化技术从药食两用植物刺梨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结合各单体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依次为2-oxo-pomolic acid(1),1-β-羟基蔷薇酸(2),蔷薇酸(3),arjunic acid(4),委陵菜酸(5),刺梨苷(6),野蔷薇苷(7),arjunetin(8),2α,3α,19α-tri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 28-O-β-D-glucopyranoside(9),2α,3α,19α,24-tetrahydroxyolean-12-en-28-oic-acid 28-O-β-D-glucopyranosyl ester(10),焦性没食子酸(11),β-胡萝卜苷(12),1,2-癸二醇(13)。化合物9,10为首次从蔷薇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5,9~11,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红药苯乙醇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分离鉴定红药干燥茎的化学成分。方法:甲醇提取,硅胶、Sephadex LH-20及ODS柱色谱分离,采用NMR和MS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分别为3,4-dihydroxyphenylalcohol-β-D-glucopyranoside(1),3,4-dihydroxyphenyl alcohol-6-O-caffeoyl-β-D-glucopyranoside(calceolarioside B)(2),3,4-di-hydroxyphenyl alcohol-β-D-glucopyranosyl-(1→3)-6-O-caffeoyl-β-D-glucopyranoside(plantainoside D)(3),3,4-dihydroxyphenylalcohol-β-D-glucopyranosyl-(1→3)-4-O-caffeoyl-β-D-glucopyranoside(plantamajoside)(4),3,4-dihydroxyphenyl alcohol-β-D-glucopyranosyl-(1→3)-6-O-feruloyl-β-D-glucopyranoside(scroside E)(5)。结论: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得到,化合物1,2,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2.
红药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红药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的红药提取物[2、10、20g/(kg.d)]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0%、50%、100%浓度的红药提取物均能够明显增加胸腺重量和脾脏重量(P<0.05~0.01),具有对抗环磷酰胺(CP)所致白细胞数量减少作用(P<0.05~0.01),能显著增强小鼠的迟发型变态反应(P<0.01),但10%红药提取物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血清溶血素含量无显著影响,只有50%、100%的红药提取物才能增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促进溶血素的生成(P<0.05~0.01)。结论:红药提取物对小鼠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但是对两者的增强作用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3.
蚂蝗七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分离鉴定蚂蝗七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聚酰胺柱色谱及葡聚糖柱色谱分离和纯化 ,核磁、质谱、紫外、红外光谱及理化常数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 3个黄酮类化合物mahuangchiside(Ⅰ) ,hispidulin(Ⅱ) ,kaempferol(Ⅲ)和 1个甾醇苷daucosteral(Ⅳ)。结论 :Ⅰ为新化合物 ,推导出结构为hispidulin-7-O-β-D-xylopyranosyl (1→2)-β-D-xylopyranoside ,命名为蚂蝗七苷 ;Ⅱ ,Ⅲ均为首次从该科中得到 ,Ⅳ为首次从该属中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红药中的总酚为研究对象,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应用不同极性的萃取溶剂以及不同的提取方法进行提取,采用Folin-Ciocaileu比色法测定总酚含量,并以抗坏血酸(Vc)作为标准物质,结合清除有机自由基DPPH法评价红药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不同溶剂提取实验中正丁醇提取效果较好,不同提取方法提取中冷浸提取法的效率最高;并且随着总酚含量的增加,其抗氧化活性明显增强。结论:红药的提取物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鼓槌石斛化学成分的研究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鼓槌石斛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及Sephadax LH-20凝胶柱色谱法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学方法确定结构。结果:从鼓槌石斛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syringare sinol(1),5α,8-αepidioxy-24(R)-methycholesta-6,22-dien-3-βol(2),trans-3-(4-hydroxy-3-methoxy-phenyl)-acrylic acid octacosyl ester(3),defusin(4),3,4-dihydroxy-benzoic acid(5),3,4-dimethoxy-benzoic acid(6),vanillic acid(7),3,4-dimethoxy-benzoic acid methyl ester(8),3,5-dibromo-2-amino-benzaldehyde(9),heptadecanoic acid 2,3-dihydroxy-propyl ester(10)。结论:化合物1,2及6~10均为首次从鼓槌石斛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酸枣果肉资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郭盛  段金廒  赵金龙  钱叶飞  唐于平  钱大玮 《中草药》2012,43(10):1905-1909
目的 研究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果肉的化学成分,为其资源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酸枣果肉中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大枣皂苷Ⅰ(1)、大枣皂苷Ⅱ(2)、苹果酸(3)、苹果酸乙酯(4)、水杨酸(5)、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6)、胡萝卜苷(7)、D-葡萄糖(8)、芦丁(9)、二十二烷酸(10)、硬脂酸(11)、棕榈酸(12)、油酸(13)、棕榈油酸(14).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酸枣果肉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6为首次从酸枣植物中分离得到,研究结果为酸枣果肉及酸枣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李兆春  陈重  李笑然  许琼明  杨世林 《中草药》2012,43(10):1910-1912
目的 研究锦灯笼Physalis alkekengi var.franchetii根和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木犀草素(3)、木犀草素- 7-O-β-D-葡萄糖苷(4)、异岩藻甾醇(5)、硬脂酸单甘油酯(6)、睡茄内酯A(7)、胡萝卜苷-6 '-O-硬脂酸酯(8)、齐墩果酸(9)、(Z)-9,10,11-三羟基-12-十八碳烯酸(10).结论 化合物6、8、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S、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竹节草中酚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竹节草Polygomun aviculane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硅胶柱色谱及薄层色谱法分离纯化,经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7种酚类化合物,经结构鉴定为:迷迭香酸(1),没食子酸(2),龙胆酸5-O-(6′-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咖啡酸(4),对香豆酸(5),咖啡酸乙酯(6)和acteoside(7)。结论:化合物1,3,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酚类成分的鉴定为该植物的生物活性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红大戟中的蒽醌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茜草科红芽大戟属植物红大戟根的化学成分,并对其在多种体外药理模型上进行了活性筛选.方法: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NMR,MS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在细胞水平模型上,筛选化合物在抗氧化、抗HIV、神经细胞保护及肿瘤细胞毒等方面的活性.结果: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21个蒽醌类化合物,包括去甲虎刺醛(1)、1,3-二羟基-2-乙氧甲基-9,10-蒽醌(2)、甲基异茜草素(3)、虎刺醇(4)、1,3,5-三羟基-2-乙氧甲基-6-甲氧基-9,10-蒽醌(5)、3-羟基巴戟醌(6)、红大戟素(7)、1,3,5-三羟基-2-甲酰基-6-甲氧基-9,10-蒽醌(8)、芦西丁(9)、异茜草素(10)、1,3-二羟基-2-甲氧基-9,10-蒽醌(11)、1,3-二羟基-2-甲氧甲基-9,10-蒽醌(12)、1-羟基-2-羟甲基-9,10-蒽醌(13)、3-羟基-2-甲基-9,10-蒽醌(14)、3-羟基-1-甲氧基-2-甲基-9,10-蒽醌(15)、1,3-二羟基-2-乙氧甲基-6-甲氧基-9,10-蒽醌(16)、1,3,6-三羟基-2-甲基-9,10-蒽醌(17)、1,3-二羟基-2-羟甲基-6-甲氧基-9,10-蒽醌(18)、1,3,6-三羟基-2-甲氧甲基-9,10-蒽醌(19)、3,6-二羟基-2-羟甲基-9,10-蒽醌(20)和1,6-二羟基-2-甲基-9,10-蒽醌(21).在1.0×10-5 mol·L-1浓度下,在肿瘤细胞(MTT法,HCT-8,Bel7402,BGC-823,A549,A2780)、去血清和谷氨酸损伤神经细胞、Fe2 -Cys诱导大鼠肝微粒体丙二醛生成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NO模型,以及抗HIV( VSVG/HIV-luc)和抗糖尿病(PTPB酶抑制)模型上,以上化合物均未显示出显著活性.结论:化合物9~21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鹿蹄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刘蕾  陈玉平  万喆  李安良  李若瑜  屠鹏飞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7):1762-1765
目的:研究鹿蹄草Pyrola calliath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等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学方法确定结构;并对化合物1~4,6~9进行抗真菌活性测定。结果:从鹿蹄草全草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梅笠草素(1),熊果醇(2),熊果酸(3),2β,3β,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4),胡萝卜苷(5),2α,3β,23,24-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6),大黄素(7),没食子酸(8),水晶兰苷(9),腺苷(10)。结论:化合物2,4,6,7,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6,8对新生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红色毛癣菌等真菌生长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1的抗真菌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