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王金科  武田 《医学文选》1995,16(2):164-165
乙型肝炎病毒(HBV)属DNA病毒,由于该类病毒复制需要有RNA聚合酶及逆转录酶的参与,所以DNA病毒极易发生变异。现已知HBV的变异与乙型病毒性肝炎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有密切的关系。1 HBV DNA的结构 HBV基因为3.2Kb,由两条链组成,呈环状结构。两条链的长度不同,其中一条链约占圆周的15~50%;另一条几乎为圆周的总长,但其两端并不连在一起。5’未端结合有引物蛋白,在3’末端与5’未端间约有10个硷基重叠,形成所谓的短末端伸延结构。DNA的正链(短链)5’末端附近有11个硷基重复序列,亦即DRI(nt1824~1834)、DR2(nt1590~1600)目前认为与HB-VDNA复制,并使DNA整合到肝细胞染色体内有关。  相似文献   

3.
我们对56例HBV感染者进行了血清HBV DNA前C区序列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变异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利成  徐陈槐 《浙江医学》1999,21(9):513-514,533
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变异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利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896位点突变,同时联合检测乙肝炎患因清透明质酸、层粘连素、Ⅳ型胶原水平,结果183例乙型肝炎性患者检出前C区变85例,急性乙肝炎无变异,各类慢性乙型肝炎变异率(分别为51.5%、52。8%、57.1%、54.8%)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完全变异和变朱优热变异者慢性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前C基因变异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病毒前C基因变异及其临床意义周俊英综述裴审校第三临床医学院传染科(050051)关键词乙型肝炎抗原/分析;乙型肝炎/免疫学中图号R512.6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在临床可产生不同的肝脏疾病谱,机体的免疫应答对决定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及其结...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e系统阳性的慢件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乙肝病毒(HBV)DNA,筛选出乙肝e抗原(HBeAg)阳性/乙肝e抗体(抗—HBe)阴性和HBeAg阴性/抗—HBe阳性各20份PCR阳性血清,分别用人工合成的HBV前C区基因寡核苷酸探针M0(无突变),M1(1点突变),M2(2点突变)进行斑点杂交,结果发现HBeAg阴性/抗—HBe附性慢性乙肝患含有17例(占85%)在1896位核苷酸发生点突变,形成终止密码,其中10例(占50%)发生2点突变。选突变PCR产物直接测序,同样证实点突变的存在。提示乙肝患含HBeAg阳性自然转换为抗—HBe阳性、并不一定是病毒复制减弱,而可能足HBVDNA前C区发生了基因变异。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变异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1896位点点突变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收集未经拉米夫定及干扰素治疗的HBV DNA阳性慢性肝炎患者102例,分为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和瘀血阻络型,分别检测血清HBV DNA、肝脏生化指标及前C区ntl896G-A点突变。结果:实证组的变异株检出率明显高于虚证组,其中湿热中阻型患者变异株的检出率最高。结论:实证者可能较易发生前C区点突变,其中湿热中阻型患者可能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乙肝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变异与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 5 6例HBV感染者进行了血清HBVDNA前C区序列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资料  5 6例病人为我院 2 0 0 1年 3月~ 2 0 0 2年 6月的住院患者 ,其中男 4 2例 ,女 14例 ,年龄 2 1~5 6岁。诊断标准符合 2 0 0 0年第 10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和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 。其中轻度慢性乙型肝炎 8例 ,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 32例 ,活动性肝硬化 10例 ,原发性肝癌 6例。HBV血清标志物均为HBsAg阳性 ,其中HBeAg阳性 2 0例 ,HBeAg阴性 36例。1.2 主要仪器 DNA扩…  相似文献   

9.
耿颖  张建军 《医学综述》2008,14(4):544-546
HBV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发生基因变异,以实现自身生存的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变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发展、严重程度以及对抗病毒治疗效果都有一定的影响。随着聚合酶链反应及其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人们能够从分子水平认识病毒及其变异,包括HBV不同基因区段变异的频率和类型。本文就HBV基因变异、临床意义及其检测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由于HBV复制过程中HBVDNA聚合酶缺乏校正功能,导致HBV容易发生突变。HBV基因组中四个开放读码区均可发生变异,其中某些关键位点的变异可能与疫苗接种失败、肝炎的慢性化、重型肝炎、肝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并可能影响肝炎的治疗。本文综述了HBV基因关键位点变异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PCR-SSCP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一种快速,简便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基因变异的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94例乙肝患者血清HBV前C区基因片段,阳性扩增产物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法进行检测,对具有不同特征性电泳图谱的PCR产物再以直接测序法加以核定,以辨别不同图谱与野生株,变异株或野生株,变异株混合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有86例患者HBV前C区PCR扩增阳性,SSCP法检测发现有3种常见的特征性电泳图谱,测序后证实,它们分别代表了野生株,变异株(nt1896位G→A)及野生株,变异株混合感染的SSCP图谱;在某些变异株图谱中,尚可见其它位点也存在变异,其中以nt1899位G→A突变最为常见,提示:以PCR-SSCP技术检测HBV前C区变异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简单,快捷,价廉等优点,而且特别适用于大样本的筛检,因此有应用价值,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与血清转氨酶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检测948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YMDD变异,其中342例(YMDD变异株84例,YMDD野生株132例,YMDD阴性126例),同时检测其ALT、AST水平。结果:948例患者中检出YMDD变异株126例,其中单一变异株104例,混合变异株22例。342例中YMDD变异株、YMDD野生株和YMDD阴性的ALT、AST异常率分别为45.2%、53.0%、19.0%及42.9%、43.9%、17.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其乙肝病毒基因发生变异与其ALT、AST异常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1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组由一松弛环状、部分呈双链结构、长度约3.2kb的小DNA分子构成.长链又称负链,代表完整的核酸序列,长度恒定;短链又称正链,为负链全长的50%~70%.HBV负链含有四个开放读码框,分别为S、C、P、X基因区[1].P区编码病毒DNA聚合酶,与病毒基因组的复制、转录和包装有关;C区有两个启始密码子,分别编码HBeAg和HBcAg;X区编码X蛋白(HBxAg),该蛋白具有转录反式激活功能,可能与肝癌的发生有关;S区由PreS1、PreS2和S基因组成,分别编码病毒外膜蛋白(SHBsAg、MHBsAg及LHBsAg).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因分型结合克隆后测序方法在动态监测HBV基因变异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1例重型肝炎患者发病后血清,用PCR扩增血清中HBV perS/S基因片段并克隆,2份标本各随机挑取3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同时用RFLP方法分析2份血清中HBV毒株的基因型。结果 RFLP分析2份血清为B基因型为主的B/C基因型混合毒株感染;6个克隆中仅1株为C基因型。比较2份血清HBV perS/S克隆核酸序列,有170个点位的差异,剔除C基因型株后,仅54个位点差异。结论 克隆后测序结合RFLP对HBV基因型测定有助于更准确地对HBV基因变异进行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变异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肝疾患的主要原因。近 10年来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取得了很大进展。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的问世 ,把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推向一个新阶段。但是临床上常有一些患者血清HBeAg转阴或抗 -HBe阳性 ,而临床症状却加重 ,被认为与乙肝病毒基因变异有关。本研究采用错配PCR-限制片断长度多态性 (mpPCR -RELP)分析法[1,2 ] ,对 6 0例经干扰素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 ,检测其HBV基因组前C区第八十三个核苷酸 (nt)的G -A(A83)点变异 ,来探讨其与干扰素疗效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阿德福韦酯耐药株感染者HBV基因型、多聚酶区基因变异位点和变异类型,并分析HBV基因型和多聚酶区基因变异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法检测73例阿德福韦酯耐药患者HBV基因型、多聚酶基因区变异位点、病毒载量。结果 73例阿德福韦酯耐药株感染者中,HBV B基因型占35.6%,C型占64.4%;HBV多聚酶基因区基因突变位点主要以rtA181V/T(39.8%)、rtN236T(31.5%)为多见,rtA181V/T+rtN236T(20.5%),其他(8.2%);其中rtA181V/T位点变异中B型占10.3%,C型占89.7%;rtN236T位点变异中B型占78.3%,C型占21.7%。rtA181V/T+rtN236T位点变异B型占26.7%,C型占73.3%;基因型B和C的病毒载量分别为(6.38±1.24)lg和(6.27±1.10)lg拷贝/毫升。结论阿德福韦酯耐药株感染者HBV基因型主要为B型和C型;HBV多聚酶区基因突变位点主要为rtA181V/T和rtN236T,基因型与多聚酶区基因突变位点之间有一定相关性。C基因型易发生rtA181V/T变异,B基因型多出现rtN236T变异。C基因型比B基因型更易出现rtA181V/T+rtN236T双突变,可能与C基因型容易导致的严重的肝脏疾病有关,基因型与病毒载量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 了解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含量及其与C基因启动子 (BCP)基因变异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荧光实时定量技术检测 114例肝癌患者及 10 0例非肝癌乙肝患者HBVDNA含量。采用PCR -微板核酸分子杂交ELISA技术对肝癌及乙肝患者进行BCP基因变异检测。结果 肝癌患者 4 8%HBVDNA阳性 ,平均拷贝量为 4 .7× 10 6拷贝 /ml。BCP区域 176 2、176 4位突变率为 2 7% ,且BCP变异的患者HBV拷贝量明显大于非变异患者。 10 0例非肝癌乙肝患者HBVDNA阳性率 4 1% ,平均拷贝量 3.8× 10 5拷贝 /ml,BCP基因突变率为 8% ,肝癌患者的BCP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乙肝患者。结论 HBV感染可能是导致肝癌发生的重要原因 ,HBVBCP变异可能与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基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动力,核苷类似物导致的耐药主要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变异,HBV基因变异又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关系密切。通过回顾各种HBV基因变异所造成原发性肝癌的可能机制,认为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相关的HBV基因变异包括酪氨酸-甲硫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变异、前C区变异、核心基因启动子区T1762和A1764双变异等,然而核苷类似物治疗过程中导致的HBV基因变异是否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相关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