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灸反治法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凡是与疾病性质相反的方法或逆其证候而治的方法为正治;顺从疾病的性质或证候而治的方法为反治.在治疗这类疾病时,因为治法与疾病的假象相从,故亦称从治.临床上应严格区分,是应顺其证治,还是应逆其证治.反治法在临床运用主要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4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余天泰 《北京中医》1998,17(3):30-30
“塞因塞用,通因通用”二法者均属反治法范畴。由于它们均是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并不同于常规的治疗方法,“从者反治”,故称反治法。究其实质,是在治病求本法则指导下,针对疾病本质而进行治疗的方法。笔者临证中灵活运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法”治疗男科疾病,收到...  相似文献   

3.
孙波 《天津中医药》2002,19(4):70-70
"塞因塞用"意指应用补虚类药物,治疗因脾虚阳气不足而导致的胀满痞塞等证候,属于反治法之一.今择验案3则,将应用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赵静 《江苏中医药》2012,44(1):43-44
反治法最早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甚者从之","从者反治","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1]。这就是反治法,也叫从治法。慢性肾脏病多日久迁延,病势缠绵,病性复杂,真假难辨,临床医生当努力做到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清疾病本质。江苏省中医院孙伟教授治疗肾脏病30载,临证经验丰富,对反治法研究透彻,并将精髓深华,延伸出病位反治、病因反治、病性反治应用于临床,获效  相似文献   

5.
反治反佐辨     
反治,是中医治疗原则之一。反治法是顺从疾病证候的假象进行治疗的方法。《内经》指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所以,反治法也叫从治法。它虽是与正治法相对而言,然本质仍属正治。严格地说,只不过是正治的一个变法。常用的反治法,有“寒因寒用”、“热因热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如热深厥深之用白虎、下利谵语之用承气等。反佐,与反治截然有别。反治,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确定对疾病的治疗原则;而反佐,则是在治疗  相似文献   

6.
反治法临床应用举隅韩先知湖南省安乡县卫生职工中专学校415601反治法也称从治法或变法,系在特殊情况下所采取的治法,是中医较为常用的另一种大法。由于临床疾病复杂,病变无常,所以在医疗实践中常常应用反治法。如热因热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等。现择其具体应...  相似文献   

7.
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称为反治法,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应用得当,效如浮鼓,详细辨证,究其实质,透过现象看本质。使用反治法——塞因塞用治疗便秘和鼓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反治法,始于《内经》,后世医家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是祖国医学中一个重要治疗法则。常用的反治法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等。一、热因热用:即热象而用热药,适用于阴寒之极反见热象,真寒假热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对正治与反治历代医家认识不一,大致有如下三种:以张景岳、高士宗为代表把正治反治作为治法;以李时珍为代表把反治作为反佐;以张志聪为代表把正治反治作为服药方法。现代书籍对这个问题认识也不统一,1960年版的《内经讲义》认为正治反治是治则;1978年版的《中医学基础》仍认为正治反治是治法,虽然将正治反治列入治病求本项下,但是把原文改成“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并把它们解释为顺从疾病证候而治的治疗方  相似文献   

10.
从治法治疗杂病举隅257400山东省利津县中医院边自谦,张闽华临证治病,分为道治从治。逆治者逆其证象而施治,又称正治;从治是顺其证象而立方遣药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反撤寒因寒用,_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如同《内经》所谓的“道者正治,从者反治,从...  相似文献   

11.
通因通用妇科临床应用举隅311400浙江省富阳市中医骨伤科医院黄全火“通因通用”是祖国医学治疗方法中反治法之一,即运用通利的方法治疗证候是通利的、而本因却是淤滞的病证。本法源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国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  相似文献   

12.
反治法 ,简而言之 ,是一种反常的治法。就是顺从于疾病的某些证候而治的 ,不同于一般治法的治疗方法。早在《内经》中就有“从者反治”之记载 ,并且提出了“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之原则。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把反治法的内容进一步充实 ,从理、法、方、药的角度确立了其存在体系。笔者不揣浅陋 ,就《伤寒论》反治法的应用 ,举述如下。1 热因热用法“少阴病 ,下利清谷 ,里寒外热 ,手足厥逆 ,脉微欲绝 ,身反不恶寒 ,其人面色赤 ,……通脉四逆汤主之”。 (宋本第317条 ,余同 )这是由于病情危重 ,阳气大衰 ,阴…  相似文献   

13.
从者反治,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意指顺从证候而治。是当疾病出现假象,或大寒证、大热证对正治法发生格拒时所采用的一种治法。有:寒因寒用、热因热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滕×,女,1岁2月。1990年4月诊。  相似文献   

14.
在某些慢性病、疑难病及危重病的过程中,往往出现证因不符、寒热真假、虚实真伪的情况,给临床辨证施治增加较大难度.这就需要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采取反治法方能取胜.笔者就临床应用反治法的治验体会与同道商确,实例如下:  相似文献   

15.
塞因塞用,属于反治法的一种类型,是指用温补固涩的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即以补开塞。正如清·高士宗说:“塞因塞用,则正气自强,故可使破积,可使溃坚。”笔者综合基因塞用治法的多种变化应用,略述管见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友林教授运用塞因塞用法治疗过敏性鼻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塞因塞用"法是中医反治法之一,阐述了运用塞因塞用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理论基础,并附医案加以说明,揭示李友林教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辨证及用药特点,以期对临床治疗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反治法的理论源于《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所谓“从者反治”,是指顺从疾病的现象而治,所以又叫从治.《大论》接着指出:“何谓反治?歧伯曰,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这便是反治法的具体内容。仲景遵循经旨,将反治法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为后世创立了范例。现谈谈个人学习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8.
“反治法”一语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并用“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十六个字揭示反治法的涵义。所谓反治法,是逆疾病性质而“从”其标象的正治法的一种变通治法,与正治法相对而言,实同名异。“逆者正治,从者反治”,若以逆为反,以从为正,实为南辕北辙,必犯“虚  相似文献   

19.
“反治法”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它的本质不相一致的情况下所采用的一种治法,大抵分实热与补泻,如《素问玉真要大论》说,“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即是以寒治寒,以热治热,以补治塞,以泻治通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胃痞为临床常见病症,中医对胃痞的研究及诊治源远流长。“塞因塞用”是中医典型的反治法,葛惠男教授擅用该法,将其运用“塞因塞用”法治疗胃痞的临床经验进行了总结,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