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梁友宝  朱穆喜 《淮海医药》2012,30(5):443-443
目的了解本地区腹泻患儿的轮状病毒(RV)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00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法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检测A群RV抗原,同时对粪便进行显微镜镜检。结果300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检测到RV抗原阳性112例,阳性率占37.33%,<6个月、6个月~2岁、2~5岁3个年龄段的RV检出率分别为21.43%、43.58%和16.67%,RV感染的高发年龄组为6个月~2岁,在112例RV阳性标本中,镜检脂肪球阳性和白细胞阳性分别为53例和12例,分别占RV阳性例数的47.32%和10.71%。结论 A群RV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6个月~2岁的婴幼儿是A群RV感染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2.
310例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小红  林祥宏  徐元宏  童天骄  夏徇 《安徽医药》2010,14(12):1419-1420
目的了解本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RV)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06年10月~2009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腹泻患儿310例新鲜粪便标本和资料,采用标记金的A群RV单克隆抗体,以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监测A群RV感染情况,以及分析腹泻婴幼儿R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310例腹泻患儿以男性为主,男/女比值为2.75。98例检出RV抗原阳性,感染率为31.6%,不同性别患儿RV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6个月~2岁组腹泻患儿RV抗原检出率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RV检出例数以10月至次年1月为主,共检出64例(占65.3%),其中尤以11月份为最高(27例)。结论 RV感染是合肥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应及时准确监测腹泻婴幼儿RV感染情况并进行合理治疗,防止感染性疾病传播。  相似文献   

3.
小儿急性腹泻粪便中A群轮状病毒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鹏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4):3684-3685
目的:分析A群轮状病毒(RV)引起小儿急性腹泻的特征。方法: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分别在秋、冬、春季节,对212份有腹泻症状的婴幼儿粪便进行A群RV检测。结果:在212份有腹泻症状的婴幼儿粪便中检出67例RV阳性标本,阳性率31.60%;其中1~2月份检出35例RV阳性粪便,占52.24%(35/67);0.5~2岁年龄段RV阳性56例,占88.06%(59/67);检出男性RV阳性49例,阳性率为32.23%(49/152);女性RV阳性18例,阳性率为30.00%(18/42)。结论:我院由A群RV引起的婴幼儿急性腹泻主要集中在每年春季的1~2月份,0.5~2岁的婴幼儿为A群RV感染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腹泻婴幼儿粪便轮状病毒(RV)检测结果。方法留取腹泻婴幼儿的粪便检测RV,对检测结果按不同的年龄、性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腹泻婴幼儿粪便检出RV为48.5%,男女发病之比为2.4∶1,男性阳性率为48.7%,男女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高发病年龄段是3个月~2岁,占总阳性90.9%;RV感染明显增多时间是10月份至次年2月份,占全年发病总人数86.6%,高峰时间是11月、12月、1月3个月,占全年发病率总数76.8%。结论 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检测粪便RV是临床诊断和对症治疗婴幼儿RV肠炎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梁璐  葛容海 《现代医药卫生》2014,(14):2128-2129
目的:了解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婴幼儿腹泻病原构成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临床诊断为腹泻病的5岁以下患儿粪便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筛查病原菌,同时,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胶体金)检测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诺如病毒抗原。结果1607例患儿标本中轮状病毒阳性606例(37.71%),诺如病毒阳性220例(13.69%),肠道腺病毒阳性169例(10.52%),致病菌阳性82例(5.10%),同时,检出两种病原标本125例(7.78%);轮状病毒感染高发于秋冬季节(60.67%,364/606),诺如病毒和肠道腺病毒感染无明显季节特征,细菌感染高峰为6-9月份(62.20%,51/82)。不同性别患儿病毒、细菌感染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07例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为病毒,其中轮状病毒所占比例最高,诺如病毒及肠道腺病毒也占相当比例,细菌感染比例较低,各种病原有不同的流行特征,针对不同病原的流行分布特点开展病原学检测对婴幼儿腹泻的诊治及预防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感染情况,探讨其发病特点。方法采用胶体金法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抗原。结果 2358例婴幼儿腹泻患儿中检测出轮状病毒抗原阳性682例,占28.92%,6个月~2岁患儿共检出412例,占阳性病例的60.41%。结论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6个月~2岁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发病高峰期为10~12月份。  相似文献   

7.
儿童轮状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杭州地区儿童病毒性肠炎主要病原体轮状病毒(RV),进行分析,并了解轮状病毒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156例急性病毒性肠炎患儿粪便标本进行人类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在156例标本中共检出轮状病毒感染86例(55.1%),均为A组,人轮状病毒的感染对象主要为6~24月龄的婴幼儿,男女无明显的性别差异。结论轮状病毒是杭州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且好发于2岁以内婴幼儿,无明显的性别差异,且临床表现较非轮状病毒感染组重。  相似文献   

8.
梁巍  邵永生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229-230
目的了解婴幼儿腹泻中粪便轮状病毒(RV)检出状况。方法以107例秋季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轮状病毒单克隆抗体即金标免疫层析法,测定其大便中轮状病毒抗原。结果粪便中轮状病毒检测是诊断轮状病毒肠炎敏感的方法,检出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患儿49例,阳性率为45.4%。将1~6月婴幼儿组、6月~1岁、1~2岁与2~4岁幼儿组作比较(χ2检验)P<0.05及P<0.01,表明1月~2岁婴幼儿为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期。同一年龄组男女患儿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的检测,对临床诊断小儿腹泻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轮状病毒(RV)感染与婴幼儿腹泻的关系。方法利用金标法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8份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中,179份轮状病毒检测为阳性,阳性率48.6%。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6个月~2岁婴幼儿易感,秋冬季为高发流行季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腹泻患儿大便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腹泻患儿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及其主要原因。方法按照ELISA试剂盒的操作说明,检测疑似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的大便。结果对254例疑似腹泻婴幼儿粪便轮状病毒的检测,共检出94例患儿感染,阳性检出率为37.01%。从不同年龄段上来分析,0-2岁的幼儿患病率最高,其中0~1岁的阳性检出率为44.09%,1~2岁的阳性检出率为35.48%,明显高于2~10岁的人群。按不同月份来分析,轮状病毒感染的阳性率主要高发于10~12月份和1~3份,检出阳性率为45.19%和42.86%,也明显高于其他月份。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原因之一,且轮状病毒主要好发于0~2岁幼儿,同时以10月份至第二年3月份较为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情况.方法 采集318例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住院患儿的鼻咽部分泌物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B型(INFA、B),副流感病毒Ⅰ、Ⅱ、Ⅲ型(PIY Ⅰ、Ⅱ、Ⅲ),腺病毒(ADV),鼻病毒(RV),偏肺病毒(hMPV)检测.结果 318例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中检出呼吸道病毒阳性258例,阳性率为81.1%.检出6种呼吸道病毒、其阳性率分别为RSV 36.2%,hMPV21.7%,RV 14.5%,INF-B 1.3%,PIV-Ⅲ3.1%,ADV 5.3%.4至6月份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92.7%),1至3月份病毒阳性检出率最低(51.3%).1岁以前主要是RSV和hMPV感染,1~3岁主要是RSV和R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及喘息性支气管炎主要是RSV、hMPV感染,婴幼儿哮喘主要是hMPV、RV感染.结论 合胞病毒是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首位病毒病原体,其次是hMPV、RV.喘息患儿病毒检出阳性率呈季节性分布,且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韶关市腹泻患儿肠道腺病毒感染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韶关市腹泻患儿25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腹泻粪便并展开腺病毒检测。结果本次研究结果共检测出12例肠道腺病毒感染患儿,阳性率为4.80%(12/250)。12例肠道腺病毒(EAdV)感染患儿中,属于肠道腺病毒41型的9例,占3.60%(9/250)。属于肠道腺病毒40型的3例,占1.20%(3/250)。腺病毒感染主要集中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儿童,且发病率与性别、居住地、季节等因素之间无明显的联系,差异不显著(P>0.05)。患儿主要表现出发热、腹泻以及呕吐的症状。结论肠道腺病毒感染是引起患儿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以肠道腺病毒41型为主。加强对婴幼儿的监测,一旦发现感染,及时予以针对性的治疗,对改善患儿病情、促进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青岛市2013年儿童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的分布、流行病学特征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为临床预防以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初步诊断为感染性腹泻患儿的新鲜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血清分型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以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定性检测A群轮状病毒抗原。结果526份粪便培养共检出病原菌6种80株,检出率为15.2%(80/526)。检出沙门菌38株(47.5%),志贺菌8株(10.0%),致泻性大肠杆菌8株(10.0%),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5.0%),铜绿假单胞菌19株(23.7%),白假丝酵母菌3株(3.75%)。8株志贺菌7株为福氏志贺菌,1株鲍氏志贺菌。沙门菌和志贺菌的耐药率分别为氨苄西林(68.7%、76.9%)、复方新诺明(21.1%、38.5%)、环丙沙星(15.8%、15.4%)、头孢曲松(6.25%、15.3%)。526份标本中A群轮状病毒阳性107份。结论2013年青岛市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以沙门菌为主,易感人群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主;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以1岁以下婴儿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和白假丝酵母菌引起的腹泻主要是由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使肠道菌群失调所导致;A群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原。应规范临床用药,加强细菌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RV)肠炎与心、肝、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26例腹泻患儿行大便RV抗原检测,按照大便RV抗原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大便RV抗原阳性组)68例及对照组(大便RV抗原阴性组)58例,对2组心、肝、肾主要生化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心、肝、肾损害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失水程度与心肌、肝、肾损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年龄越小,心肌、肝、肾损害发生率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婴幼儿RV肠炎常合并心、肝、肾损害,其发生率与失水程度无明显相关性,且年龄越小损害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5.
潘志伟  范联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2):3377-3378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支气管肺炎临床表现和致病原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我医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诊断的272例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资料,并按发病年龄分为4组,第一组为生后7~28d的新生儿10例(3.7%),第二组为29d~12个月龄婴儿152例(55.9%),第三组为〈3岁幼儿88例(32.4%),第四组为〈6岁儿童22例(8.0%),比较4组临床特点及呼吸道病原的差异。结果:第一组80%的患儿表现为气促、呼吸困难,咳嗽、肺部啰音体征不明显?鱿植⒎⒅⒈壤簿?组之首。第二组患儿发热发生率最高,达65.8%。发热持续时间、咳嗽、气促、喘憋、合并症发生率也较其他各组偏高。第三组患儿喘憋发生率最高,为36.4%,第四组,患儿咳嗽和咳嗽持续时间大于14天的发生率居各组首位。血液细菌培养阳性,总阳性率39.71%,各组致病菌阳性率依次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肺炎链球菌。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检测阳性率为63.24%,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最高,为23.53%。结论:儿童支气管肺炎不同年龄阶段的临床表现各有特点,致病原也存在一定差异。临床诊治应根据发病年龄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6.
周玲  潘家华 《安徽医药》2011,15(1):91-92
目的 观察百贝宁(抗轮状病毒鸡卵黄免疫球蛋白)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370名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采用金标法)的腹泻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被分为常规治疗组(即对照组,201例)和百贝宁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百贝宁口服,169例),比较二者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 2 d治愈率分别为71....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慢性腹泻飞行员肠道菌群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ESBLs)菌的检出及耐药情况,并探讨抗菌药物对 ESBLs大肠埃希菌产生的影响。方法2010年12月-2013年10月选择某飞行学院慢性腹泻飞行员112例,留取受检者的粪标本检测产 ESBLs菌,对产 ESBLs大肠埃希菌(产 ESBLs大肠埃希菌组)和非产 ESBLs大肠埃希菌(非产 ESBLs大肠埃希菌组)耐药率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腹泻飞行员产 ESBLs菌定植率为34.82%。产 ESBLs大肠埃希菌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组( P 〈0.05),前者仅对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的敏感率〉80%。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或氟喹诺酮类药物应用、应用抗菌药物种类多(≥2种)与 ESBLs大肠埃希菌产生密切相关(P〈0.05,P〈0.01)。结论慢性腹泻飞行员产 ESBLs菌定植率较高,需要积极明确病因、排除致病菌感染、减少抗菌药物应用、对产 ESBLs细菌携带者适当采取隔离措施,以控制产ESBLs菌的定植传播。  相似文献   

18.
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市的传染病医院腹泻样本,对腹泻病原菌进行分离及药敏测定,分析腹泻病原 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特点,并探讨不同检测方法的实用性。共收集腹泻标本1335份,分离到8个属33个种/群,235株腹泻 病原菌,阳性率为17.6%。检出率最高病原菌是沙门菌(53.62%),其次是弧菌(20.00%);年龄以中青年为主(38.30%),职业以民 工、自由职业及待业者占优势(59.58%),男性高于女性(χ2=18.174,P=0);检测技术包括Microflex LT、VITEKⅡ和血清凝集, Microflex LT鉴定所需时间和成本消耗最低。腹泻病原菌耐药率较高的抗生素为氨苄西林和复方磺胺甲噁唑,对亚胺培南、头孢 美唑、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由此,北京市腹泻病原菌组成种类多,流行特点鲜明,细菌鉴定推荐使用及时、 快速的质谱鉴定技术,必要时辅以血清凝集的方法,各种病原菌耐药性不同,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