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在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非同步化运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海军安庆医院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根据心室肌除极过程的综合波群(QRS)时限情况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40例,评价不同QRS波时限与心脏同步运动之间的关系。结果 甲、乙、丙三组之间的左室舒张充盈时间/R—R间期、左室、右室射血前时间的差值(LRVPEI)、室间隔和后壁收缩末时间差(SP—WMD)、左室内12个节段心肌收缩达峰时间最大差值(Ts1)、左右室侧壁基底段心肌收缩达峰时间差值(Ts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和丙组上述各项指标与甲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乙组与丙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舒张充盈时间/R—R间期与QRS波时限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在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非同步化运动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采用QRS波时限和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进行评估,有利于总体评估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尿毒症患者左室功能以Tei指数做评价,了解其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尿毒症组1为86例尿毒症患者、B组f对照组)为86例正常人群,两组均使用HP-550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结果:尿毒症组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期内径(LVDs)、室间隔(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大(P〈0.01),E/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F、F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T延长(P〈0.01),ET缩短(P〈0.05),IC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计算Tei指数明显延长(P〈0.01)。结论:通过Tei指数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心功能,证明了Tei指数准确、可靠、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RMS)右心功能进行定量评估。方法完全随机选择RMS患者46例为试验组,其中轻度狭窄患者(轻度组)16例、中度狭窄患者(中度组)13例、重度狭窄患者(重度组)17例;选择与其年龄相匹配,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经体检心电图和常规超声心动图诊断正常的16名健康成人为对照组。应用RT-3DE测量其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并计算出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结果RMS轻度组RVEDV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79±22.70)%比(57.60±11.44)%,P〉0.05],RVESV值较正常组增大[(34.49±14.16)%比(22.83±4.80)%,P〈0.05],RVEF值较正常组下降[(53.09±6.39)%比(60.21±5.08)%,P〈0.01];RMS中度组RVEDV、RVESV、RVEF值[(77.17±26.04)%、(39.52±17.42)%、(50.03±6.76)%]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MS重度组RVEDV、RVESV、RVEF值[(88.40±24.75)%、(49.01±19.57)%、(46.25±7.16)%]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重度组RVEDV、RVEF值与轻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MS患者右心功能受损早于左心功能,右心室容量(尤其是中度、重度狭窄患者)较正常人显著增加,右心功能明显下降;RT-3DE能准确评价其右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每日短时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心脏功能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行每日短时透析的尿毒症患者37例做为观察组,同时选择31例正常健康人做为对照组,通过超声测得两组的舒缩功能,以及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的舒缩功能。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O、SV,明显增加(P〈0.01);EF、FS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A峰有明显增加(P〈0.01),E峰、E/A虽有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透析后与透析前比较,观察组CO、SV,有所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F、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脏功能障碍,经每日短时血液透析后,可改善尿毒症患者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5.
江坤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44-46,4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入院的符合条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性治疗,观察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合理的早期营养支持,对两组患者的身体指标及胃肠道功能进行评估,并记录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两组患者伤后第1天氮平衡、肌酐/身高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后第4、7、28天氮平衡、肌酐/身高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后第14天肌酐/身高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后第1天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后第7、14、28天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后第l、7天TSF和AM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后第14、28天r11sF和AM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时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后第28天体重、体重减少及体重减少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46例次,对照组出现并发症113例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926,P〈0.01)。结论严重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脑损伤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Mlw)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共纳入175例AMlw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其中85例患者急诊PCI治疗(急诊PCI组),90例患者给予择期PCI治疗(非急诊PCI组)。所有患者于术后1天、1周及4周行心脏超声检查,记录比较右心室流出道缩短分数(RVOT)、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FAC)、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以评价两种治疗对右心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PCI治疗后第1天,右心功能指标RVOT、FAC、RVEF均有明显下降,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急诊PCI组患者右心功能指标明显升高,RVOT、FAC、RVEF分别为(45±7)、(44±6)、(46±7)%,与术后第1天[依次为(38±8)、(32±7)、(34±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非急诊PCI组患者右心功能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右心功能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Mlw早期及晚期行PCI治疗,最终都可以使患者的右心室功能得到恢复,但早期行急诊PCI治疗,可能使患者右心室功能的恢复更早、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依布利特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的离子机制。方法利用酶解的方法分离出新西兰纯种大耳白兔(体重2.0~2.5kg)心外膜、心内膜和中层心室肌细胞。将各层细胞按处理试剂分为正常对照组、依布利特A(10^-7mol/L)组、依布利特B(10^-6mol/L)组: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记录各层心室肌细胞钠通道电流(INa)活性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间的中层心肌细胞INa电流Ⅰ-Ⅴ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依布利特组的心内膜下细胞INaⅠ-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依布利特A、B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绍与依布利特两组心外膜下细胞INaⅠ-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布利特A、B组间无差异(P〉0.05):依布利特两组与对照组中层心审肌细胞INa稳态失活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布利特A、B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组间心内膜下细胞INa稳态失活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绀与依布利特两组间的心外膜下细胞INa稳态失活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依布利特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依布利特两组与对照组内、中、外3层比较INa。失活后恢复曲线在45、95和145ms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布利特两组间各层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布利特使INaⅠ-Ⅴ曲线及INa峰值电流密度下降,稳态失活曲线左移,失活后再恢复时间延长,且高浓度依布利特对心肌细胞钠离子通道的抑制作用强于低浓度。  相似文献   

8.
食道癌同步化放疗与序贯化放疗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同步化放疗与序贯化放疗治疗食道癌的临床效果。方法49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26例采用同步化放疗治疗,23例用序贯化放疗治疗。结果同步化放疗组CR69.2%(18/26),PR23.1%(6/26),近期有效率(CR+PR)92.30%(24/26);序贯化放疗组CR43.5%(10/23),PR39.1%(9/23),近期有效率(CR+PR)82.6%(19/23),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P〉0.05)。两组3年及以上生存率同步化放疗组34.6%(9/26),序贯化放疗组8.70%(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P〈0.05)。同步化放疗组的毒副反应尤其是白细胞减少明显大于序贯化放疗组(P〈0.05),但Ⅲ+Ⅳ度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均能接受。结论同步化放疗与序贯化放疗相比前者可提高食道癌患者的近期有效率,有望延长患者生存期,毒副反应虽然大于序贯化放疗,但患者均能接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中期胃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表达情况与细胞免疫水平关系。方法:选择早中期胃癌患者40例,根据外周血CEA—mRNA表达情况分为微转移组与无微转移组,分析两组胃癌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侵犯深度以及Brrmann分型差异,并检测所有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能力(T、Ts、Th、NK细胞比率以及Th/Ts)水平。结果:微转移组与无微转移组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发病部位、侵犯深度以及Brrmann分型等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转移组胃癌患者T、Th、NK、Th/Ts均低于无微转移组患者(P〈0.05),Ts则比无微转移组高(P〈0.05)。结论:发生微转移的早中期胃癌患者细胞免疫能力偏低。  相似文献   

10.
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献梅 《海峡药学》2010,22(7):166-167
目的确器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降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罗格列酮4mg,po,qd。两组治疗16周后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①治疗组治疗前后FBG、2hBG、HbAlc、FINS、2hPl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FBG、2hBG和HbAle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INS、2hPlns和IR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对照组治疗前后TC、TG、HDL—C和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治疗前后TG和HDL-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TC和LDL-C治疗前后比较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等作用,且治疗后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是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氯沙坦钾治疗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疗效。方法将130例血脂正常的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沙坦钾治疗,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氯沙坦钾治疗。两组均治疗随访1年,检测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24.1±16.3)、(78.1±13.5)mmHg,对照组分别为(126.4±18.5)、(79.1±13.6)mmH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分别为(43.2±5.5)mm、(11.3±1.5)mm、(11.0±1.6)mm、(102.1±14.7)g/m2,对照组分别为(48.5±5.4)mm、(13.9±1.7)mm、(12.0±1.7)mm、(112.6±18.7)g/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沙坦钾降压疗效显著,能逆转高血压所致的左心室肥厚,长期服用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室肥厚患者的影响。方法 96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室肥厚患者给予替米沙坦治疗6周。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采用超声心动图对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进行检测,并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 96例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IVST、PWT、LVMI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用于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室肥厚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在维持性血液透析隐性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检测32例临床无明显水肿、心力衰竭表现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NT-proBNP水平,同时监测患者体重(BW)、动态血压监测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 MSBP/24 h MDBP)、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24 h尿量(24 h UV)及心脏超声指标[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舒张末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并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比较和分析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检测结果。结果治疗前后的HGB、ALB、24 h UV、eGFR、LV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24 h MSBP、24 h MDBP、BW及NT-proBNP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降幅与BW下降值呈正相关(r=0.397,P=0.025),与24 h MSBP、24 h MDBP及LVMI下降值无相关性(P〉0.05)。结论要重视对血液透析隐性水肿患者干体重的定期评估,血NT-proBNP水平动态检测有助于判断患者的BW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分析双腔(DDD)起搏前后右心室心肌运动位移的变化规律,初步探讨VVI技术在评价右心室运动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23例DDD起搏患者术前术后均采用VVI技术检测右心室室壁各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运动位移,并比较术前术后之差异。结果术前术后右心室各室壁不同节段心肌收缩峰值位移表现为从基底段到心尖段依次降低,其中基底段与心尖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前相比,术后后间隔、游离壁及右心室整体位移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DD起搏后右心室心肌运动位移较术前明显降低;VVI可精确测量DDD起搏前后右心室心肌位移的程度,从而客观反映右心室之运动状态,进而判断右心室之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对曲美他嗪治疗的冠心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6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d,3次/d,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应用TDI技术分析计算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壁收缩期峰值速度(Vs)。结果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用药、血糖水平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心肌收缩峰值速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心肌收缩峰值速度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左室局部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室流入道间隔部(RVIS)和右室心尖部(RVA)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神经内分泌激素和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106例行DDD起搏器治疗的患者:男86例,女20例,年龄45~86岁,平均76岁,随机分为:右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组(RVIS起搏组)56例,右室心尖部起搏组(RVA起搏组)50例。2组心房电极均植入右心耳梳状肌内,RVIS起搏组心室电极植入右室流入道间隔部、RVA起搏组心室电极植入右室心尖部。分别观察2组在起搏器植入时、起搏3个月和6个月不同时期,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心钠肽(BNP)和去甲肾上腺素(NE)等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含量;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心排血量(CO)、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和左室短轴缩短分数(FS)。结果 RVA起搏组治疗后其神经内分泌激素和心功能,较起搏治疗前恶化,且随着起搏时间的延长趋于明显,而RVIS起搏组,其神经内分泌激素和心功能改变,较起搏治疗前明显改善,且随着起搏时间的延长改善的越明显,与RVA起搏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VIS起搏优于RVA起搏,可明显改善心功能,纠正神经内分泌激素失调,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万文婷  宋建平 《安徽医药》2012,16(5):630-634
目的比较在不同的心室起搏百分比下右室心尖部起搏的患者对心室同步性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因房室传导阻滞(AVB)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而接受DDD或VVI起搏治疗的患者60例,其中植入DDD型起搏器44例,植入VVI型起搏器16例。根据最终心室起搏百分比(Cum%VP)将其分为三组:A组Cum%VP60%(20例),B组Cum%VP≥60%~100%(20例),C组Cum%VP=100%(20例)。通过观察患者的6 min步行试验(6MWT)、监测血浆BNP的变化、QRS时限的变化及常规二维超声,评价不同起搏百分比对心功能影响。采用组织多普勒测量室间隔及左室各壁基底段、中间段的收缩达峰时间(Ts)并计算其标准差(Ts-SD)及脉冲多普勒采集主动脉瓣血流频谱,计算从QRS起始到主动脉及肺动脉血流出现时间,评价心室同步性。结果三组患者阈值变化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12月后三组QRS时限及BNP均较术前增加,而活动耐量均较术前下降,其中A组QRS波时限增量及BNP增量均小于B、C组,C组活动耐量下降程度大于A、B组,12个月后三组患者左房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扩大(P0.05),E/Ea较术前增加,射血分数减少(P0.01),其中C组射血分数下降程度大于A、B组(P0.01);与B、C组相比,A组患者Ts与PPEI-APEI较小(P0.05)。结论右室心尖都起搏时,随着Cum%VP的增加,心功能恶化程度及心室的失同步化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纯性心肌桥周期性压迫壁冠状动脉对左心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43例明确诊断而且不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的单纯前降支心肌桥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壁冠状动脉收缩期管腔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Noble1Ⅰ级,直径狭窄〈50%,B组:Noble,Ⅱ或Ⅲ级,直径狭窄〉50%。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反映左心结构指标、左室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的各项指标。结果 A组与B组在性别、年龄、血压、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基线治疗上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反映左心结构的指标:左房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室间隔厚度和左室后壁厚度两组也无统计学差异。在反映左室收缩功能的指标: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射血分数(LV EF)无统计学差异。在反映舒张功能的二尖瓣多普勒频谱E/A上,两组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单纯性心肌桥严重狭窄时,可以影响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9.
邢玉  高丽  万国华 《河北医药》2013,(22):3375-337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 perindopril )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 spironlactone )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心脏、血管重构的逆转作用及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高血压动物模型,44只雄性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高血压模型组、培哚普利组(2 mg · kg^-1· d^-1,螺内酯组(20 mg· kg-1· d-1)和假手术组对照组。治疗12周后,各组分别应用超声检测心脏结构和功能,主动脉内径,壁厚,病理检测主动脉形态,测定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PAI-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r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结果心脏超声结果显示,螺内酯组和培哚普利组同高血压模型组比较,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相对室壁厚度,左心室质量,左心室内径,左心房内径明显下降( P <0殮.05或<0.01);胸主动脉壁厚明显下降( P <0.01),病理检测胸主动脉内中膜厚度,胸主动脉内中膜厚度/内径明显下降( P <0.01)。血浆PAI-1水平培哚普利组,螺内酯组同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升高( P <0.01),2组同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t-PA 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高血压导致心脏、血管重构,纤溶活性降低,培哚普利和螺内酯均能逆转心脏和血管重构,但对高血压导致的低纤溶状态未产生明显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