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科ICU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持续机械通气超过48h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最终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和非VAP组,各50例。对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性别、起病时间和死亡率)、基础疾病(机械通气前的肺部感染、先天性心脏病、坏死性肠炎、肺出血、脓毒症和呼吸窘迫综合征)和VAP相关影响因素(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气管插管的次数、气管内吸引的次数、外科手术、肠道外营养以及ICU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对其中有差异性的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找出PICU患儿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VAP组和非VAP组患儿各项基础疾病均未见显著差异(均P0.05),无统计学意义;VAP组和非VAP组患儿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气管插管的次数、气管内吸引的次数、肠道外营养以及ICU住院时间存在差异(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肠道外营养、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气管插管的次数、气管内吸引的次数和ICU住院时间是导致儿科ICU患儿出现VAP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肠道外营养、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过长、重复气管插管、多次气管内吸引和ICU住院时间过长是导致儿科ICU患儿出现VA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在该院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28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调查其临床资料.结果 128例进行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发生VAP 58例,发生率45.31%.VAP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体重指数与非VAP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VAP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次数、留置气管导管天数、留置胃管天数、吸痰次数以及既往吸烟史和呼吸道疾病史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非VAP组(P<0.05).VAP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非VAP组(P<0.05).经单因素分析,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次数、留置气管导管天数、留置胃管天数、吸痰次数、血清白蛋白、既往吸烟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等9个指标与VAP发生存在相关性(OR=8.72、4.62、11.63、23.41、5.26、2.68、2.82、2.15、2.53,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次数、留置气管导管天数、吸痰次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等6个指标与VAP发生存在相关性(OR=1.98、5.37、23.52、25.34、2.78、2.47,P<0.05).其中作用最强的因素是气管插管次数和气管插管天数.VAP组患者死亡率36.21%,高于非VAP组患者的11.43% (x2 =11.11,P<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次数、留置气管导管天数、吸痰次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等6个指标与VAP发生存在相关性,其中作用最强的因素是气管插管次数和气管插管天数.  相似文献   

3.
《内科》2017,(1)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且行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治疗的116例新生儿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71例),对两组患儿的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次数、气管内吸引次数、1 min Apgar评分、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次数、1 min Apgar评分为新生儿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在救治患儿的过程中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VAP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4.
周俊荣 《山东医药》2010,50(35):76-77
目的 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防治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126例在本院RICU接受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和NVAP组,对与VAP发病可能相关的12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急性生理慢性健康评分Ⅲ(APACHEⅢ)、机械通气前48 h应用抗生素、非感染慢性肺部疾病、留置胃管肠饲营养和重复气管插管与VAP发病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Ⅲ评分和机械通气前48 h应用抗生素为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ICU中VAP发病与多种临床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上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管理与重点监控,以预防和减少VAP发生、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钱平 《山东医药》2014,(24):34-35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38例,其中发生VAP 65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对影响VAP发生的因素先行单因素分析,再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COPD病史、通气方式、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是否留置胃管与VAP有关(P均〈0.05);逐步Logistic回归发现,通气方式、COPD病史、是否留置胃管、通气时间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有创通气、有COPD病史、留置胃管、通气时间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影响因素和发病情况,寻求预防新生儿VAP发生的措施。方法对133例使用呼吸机治疗48 h以上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58例VAP患儿为研究组,75例未患VAP患儿为对照组。分析新生儿VAP的发病率及与出生体重、胎龄、插管次数、机械辅助通气时间的关系,引起VAP的病原菌。结果在使用呼吸机治疗48 h以上的新生儿中VAP发病率为43.6%;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病原菌;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插管次数越多及机械辅助通气时间越长的患儿,VAP发病率越高。结论减少机械辅助通气时间,避免多次插管,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对原发病进行积极处理,可以降低新生儿VAP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统计软件回顾性分析154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影响V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VAP发生与性别关系不大,而原发疾病病种、病情严重程度(APACHEⅡ评分)、高龄、H2受体阻断剂的使用、留置胃管和肠道营养、经鼻气管插管、上机时间、未采用PHY+PEEP通气模式、再插管为其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疾病病种、病情严重程度、H2受体阻断剂的使用、机械通气时间、未采用PHY+PEEP通气模式、再插管为其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原发疾病病种、病情严重程度、H2受体阻断剂的使用、机械通气时间、未采用PHY+最佳PEEP通气模式、再插管可能为其独立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VAP发病率病死率,应尽量避免医源性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高危因素。方法对通气时间≥48h的8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0例VAP患儿纳入观察组,其余40例未发生VAP患儿纳入对照组,对胎龄、通气时间、出生体重等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胎龄、出生体重、通气时间、气管内吸引、合并败血症和再插管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通气时间、气管内吸引和再插管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VAP发生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40例VAP患儿痰培养阳性率为77.5%(31/40),共分离出4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1.7%(33/46),包括肺炎克雷伯杆菌19株(41.3%),鲍曼不动杆菌10株(21.7%),大肠杆菌4株(8.7%);革兰阳性菌占28.3%(13/46),溶血性链球菌6株(13.0%),表皮葡萄球菌3株(6.5%),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8.7%)。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VAP发生率较高,通气时间过长、吸痰操作次数过多、再插管等,都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革兰阴性菌是主要致病菌,临床操作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以避免VAP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8年5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发生VAP的患儿56例(VAP组)、同期治疗未发生VAP的患儿11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新生儿的各项生理指标、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探讨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VAP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分娩孕周、分娩方式、窒息缺氧情况、遗传缺陷情况、使用丙种球蛋白的情况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内吸引次数、合并败血症、血清白蛋白水平、基础疾病类型、发生胃内容物反流的情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增加、气管内吸引次数增多、合并败血症、发生胃内容物反流是机械通气新生儿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增高是机械通气新生儿发生VAP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发生VAP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特点,为有效预防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目标性监测对2013-04~2014-03入住儿科新生儿病房出生在28 d内的新生儿开展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调查与分析。结果 1 540例新生儿中,发生医院感染46例,发病率为2.99%。医院感染最常见的部位为呼吸道;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住院时间、出生体重、实施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留置胃管静脉高营养治疗、输血、腰穿等因素与医院感染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1 000 g、住院时间7 d和实施机械通气是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高,极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是重点监测对象,减少侵袭性操作,缩短住院天数,将有助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9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机械通气超过48 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分析显示围术期输血量、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氧合指数(PaO2/FiO2)、ICU住院天数、双瓣置换术、重度肺动脉高压、气管切开、再次插管、应用抑酸剂、术后死亡率13个因素与VAP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机械通气时间≥4 d、再次插管、应用抑酸剂4个因素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围手术期尽量避免危险因素,以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本院确诊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患者148例作观察组,与同期未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148例患者作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年龄〉65岁,入住ICU、留置导尿〉3d、留置胃管〉2d、插管机械通气、联合应用2种以上抗生素、应用抑酸药物、存在基础疾病,这些情况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年龄〉65岁、联合应用2种以上抗生素、入住ICU、留置胃管〉2d、插管机械通气、应用抑酸药物、存在基础疾病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针对重点人群、高危因素及相关环节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病原学分析。方法回顾分析95例接受机械通气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VAP的感染率为36.84%(35/95)。不同胎龄、出生体重和通气持续时间与VAP发生有关( P<0.05或0.01)。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杆菌(75.6%),其中前三位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26.8%),大肠埃希菌(22.0%)和鲍氏不动杆菌(12.2%),多为耐药菌。结论 VAP发生率高,应减少和监控危险因素,依据病原学及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ICU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以期为VAP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6月我院ICU行人工机械通气患者300例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结果 80例患者发生VAP,发生率为26.6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误吸、机械通气时间3 d、抗生素联用是发生VAP的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32、0.033、0.015)。结论 ICU发生VAP的危险因素为误吸、机械通气时间3 d及抗生素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感染耐药葡萄球菌属细菌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本院肺病科住院患者中经细菌培养检获葡萄球菌的患者共48例,其中耐药葡萄球菌感染患者共39例,分析患者感染耐药葡萄球菌的相关因素。结果肺病科患者耐药葡萄球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是:住院天数较长、气管插管/切开及机械通气、深静脉导管(含PICC导管)留置、2个月内接受过抗生素治疗史等。结论耐药葡萄球菌感染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较为常见,需要引起重视并注意对高危因素的预防。  相似文献   

16.
刘凤鸣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0):1830-1832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134例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分为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例组:51例),和未发生(对照组:83例),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其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的危险因素中,年龄、机械通气时间、侵入性操作、气管切开、留置胃管、昏迷和药物使用情况(使用制酸剂)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性别、血糖无关(P>0.05).结论 通过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可用于临床预防和治疗该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α-淀粉酶在早期评估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风险的应用价值,分析导致VAP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ICU收治的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185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在入ICU第3天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检查,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α-淀粉酶水平;根据患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第3~14天内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和非VAP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α-淀粉酶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导致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α-淀粉酶在早期预测VAP中的诊断效能。 结果185例患者共发生37例VAP,发生率为20.00%;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显示,VAP组误吸危险因素数量、GCS评分、低蛋白血症比例、机械通气时间、应用催眠镇静药和质子泵抑制剂比例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α-淀粉酶水平与非VAP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存在误吸危险因素数量≥3个(OR=45.086)、低蛋白血症(OR=40.718)、机械通气时间越长(OR=1.464)、气管肺泡灌洗液中α-淀粉酶水平越高(OR=1.016)是导致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α-淀粉酶水平在早期预测VAP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87,高于误吸危险因素数量≥3个(AUC=0.733)、低蛋白血症(AUC=0.652)和机械通气时间(AUC=0.664),最佳截点值为580.90 U/L,预测VAP发生的敏感度为94.59%,特异度为75.00%。 结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入院时误吸风险数量越多、机械通气时间越长、合并低蛋白血症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α-淀粉酶水平越高,其发生VAP的风险就越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α-淀粉酶可作为评估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风险的新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Pneumonia is the second most common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from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tubation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greatly increase the risk of bacterial pneumonia.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occurs in a patient treated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it is neither present nor developing at the time of intubation; it is a serious problem—with significan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ates. Aspiration of bacteria from the oropharynx, leakage of contaminated secretions around the endotracheal tube, patient position, and cross-contamination from respiratory equipment and health care providers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VAP. Nurses caring for patients treated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ust recognize risk factors and include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these factors as part of their nursing car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literature related to VAP: its incidence, associated factors, diagnosis, and current therapies, with an emphasis on nursing implications in the care of thes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患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6月本院PICU收治的60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统...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ubglottic secretions drainage on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in patients receiv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DESIG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SETTING: A 12-bed general ICU. PATIENTS: One hundred fifty patients with an expected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 72 h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INTERVENTIO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receive either an endotracheal tube for intermittent subglottic secretions drainage or a standard endotracheal tube. Outcome measurements: Incidence of VAP,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length of ICU stay,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mortality. RESULTS: Seventy-five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to subglottic secretion drainage, and 75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two groups were similar at the time of randomization with respect to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severity of illness. VAP was seen in 3 patients (4%) receiving suction secretion drainage and in 12 patients (16%) in the control group (relative risk, 0.22;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06 to 0.81; p = 0.014). The other outcome measur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Intermittent subglottic secretion drainage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VAP in patients receiv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