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对新诊断T2DM患者早期给予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治疗,观察其对血糖长期控制及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对新诊断T2DM患者给予CSII治疗2~3周,血糖正常后给予单纯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不使用任何降糖药物,观察3、6个月,1、2及3年血糖控制及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CSII治疗后FPG、2hPG和HbA1c较治疗前下降(P<0.01),胰岛素及C-P水平升高(P<0.01).随访结果显示,血糖达标后,单纯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干预,且不使用任何降糖药物,血糖保持正常患者比例为:3个月72%,6个月66.7%,1年49.9%,2年45.2%,3年32.1%. 结论 对新诊断T2DM患者早期给予CSII治疗,能快速解除高血糖毒性,可使血糖迅速达标,从而改善IS,有利于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或有利于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2.
对新诊断、未曾治疗过的T2DM患者给予1—3个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随访观察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及对血糖长期控制的影响。结果β细胞功能获得显著改善(P〈0.01);停药后血糖维持稳定3月-3年不等。结论对新诊断T2DM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3.
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72例随机分为短期持续性皮下胰岛素泵(CSII)组及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II)组。结果提示短期CSII及MSII治疗均可改善新诊断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CSII较MSII效果好。其疗效与病程长短、治疗前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以及医师的技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短期(3个月)重组甘精胰岛素+三餐阿卡波糖强化治疗对新诊断的T2DM患者胰岛口细胞功能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60例新诊断但未治疗的T2DM患者给予3个月重组甘精胰岛素+阿卡波糖强化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计算0-10min时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0-10)、1~3min急性胰岛素对葡萄糖的分泌反应(AIR1-3)、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IⅥHT试验的AUC0-10、AIR1-3。及HOMA-β较试验前明显增加,而空腹及餐后血糖、HbA1c、HOMA-I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新诊断的T2DM患者接受短期甘精胰岛素+阿卡波糖治疗使血糖快速、安全达标的同时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治疗简便,依从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胰岛素泵治疗)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治疗酮症起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其降糖效果和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新发的空腹血糖≥11.1 mmol/L,酮体阳性的60例初诊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胰岛素泵持续注射胰岛素组(CSII组)30例,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SII组)30例.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病率;标准馒头餐胰岛素释放试验的胰岛素及C肽、空腹血浆胰岛素及Homaβ等.结果 CSII组在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病率上均优于MSII组(P<0.05).胰岛β细胞功能在治疗后获得显著改善(P<0.05).结论 对酮症起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CSII强化治疗具有快速稳定纠正代谢紊乱、控制血糖和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泵(CSII)联合动态血糖监测(CGMS)强化治疗对新诊断的T2DM患者的中远期疗效。方法随访观察36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进行为期两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的血糖控制及不服用药物血糖达标持续时间。结果CSII治疗3d后血糖达标率69.4%,7d血糖达标率88.9%.2周血糖达标率97.2%;缓解期超过3个月的患者共31例(86.1%),超过6个月23例(63.9%),超过12个月16例(44.4%),超过18个月10例(27.8%)。结论联合CGMS,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迅速使新诊断的T2DM患者血糖达标,使残存胰岛8细胞得到一定程度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获长期缓解的影响因素.方法 42例初诊T2DM患者,经2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先给予饮食及运动干预,若血糖不达标,则加用口服降糖药物.追踪观察至少1年. 结果 (1)与强化治疗前相比,强化治疗后以及1年后随访的FPG、曲线下葡萄糖面积、HOMA-IR明显降低,曲线下胰岛索面积、△I_(30)/△G_(30)明显增加(P<0.05或P<0.01).(2)与需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患者相比,单纯饮食控制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FPG、强化治疗停止时胰岛素用量均明显降低,而△I_(30)/△G_(30).则明显增高(P<0.05). 结论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病理生理缺陷.以较低的胰岛素用量能良好控制血糖,β细胞功能得到较好恢复的初诊T2DM者将来获得病情缓解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不同疗程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治疗对口服降糖药(OHA)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48例OHA治疗失败的T2DM患者按CSII疗程分成三组,7天组10例、14天组18例、28天组20例。结果14天组和28天组在疗程结束时,血糖达标的胰岛素基础用量和餐前日追加量均较治疗第一天减少;28天组平均胰岛素日用总量显著低于7天组;14和28天组第一时相胰岛素和C肽分泌显著改善;三组HbA1c均下降,以28天组最明显。P均〈0.05。1年后28天组60%单用口服降糖药即可有效控制血糖。结论CSII治疗4周更有利于OHA失效的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两种短效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贵湘 《山东医药》2008,48(41):92-93
6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随机分为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泵(CSII)组及4次/d胰岛素皮下注射(MSII)组,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显示CSII组和MSII组均能改善新诊断T2DM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但CSII组较MSII组效果更显著.提示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泵治疗T2DM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新诊断T2DM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治疗后影响血糖长期控制的因素.方法 选取新诊断T2DM患者32例,胰岛素泵治疗2周,测定治疗前后OGTT 0.5、1、2 hPG及Ins,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I30/△G30).观察3年后血糖控制情况,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FPG、0.5 hPG、2hPG、HOMA-IR均较治疗前下降,HOMA-β和△I30/△G30升高(P<0.01).3年后血糖控制率为28.1% (9/3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强化治疗后有氧运动是血糖长期控制的重要因素(OR=24,P<0.05). 结论 新诊断T2DM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长期控制血糖,有氧运动是血糖长期控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T2DM病人随机分为A组采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B组采用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物交替治疗,周期为三个月,随访35个月.结果A组中72.2%的病人单一口服二甲双胍不能使血糖达标,需加用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治疗;B组中有94.7%的病人仅口服降糖药物达标.两组病人观察35个月后,B组病人胰岛素β细胞功能有优于A组(P<0.01).结论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物交替治疗能更好的恢复和保持β细胞分泌功能,更容易使血糖达到良好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单纯口服降糖药(OHA)、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Ins)以及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OHA+Ins)治疗对短病程、未用过降糖药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功能的效应差异.方法 90例病程≤1年、未用过降糖药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OHA组、Ins组和OHA+Ins组.每组有效病例30人,进行强化降糖治疗,以末梢空腹血糖≤6.0 mmol/L和餐后2 h血糖≤8.0 mmol/L为血糖控制目标,使血糖在7~10 d达标,并维持达标2~4周.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A)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 B)的变化.结果 3组治疗后IVGTT曲线下面积和Homa B均明显升高,Homa A明显下降.3组间治疗前后变化的差别不显著.结论 3种强化降糖治疗方案均可以使短病程、未用过降糖药的T2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同样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IR)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对10例新诊断T2DM患者进行2周CSII.CSII前后,依次进行静脉糖耐量试验(IVGTT)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用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评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可溶性CD_(14)(sCD_(14))评价机体的炎症状态.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CSII后IVGTT各时点血糖值、血糖曲线下面积、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和LDL-C水平下降(P<0.05或<0.01).(2)与治疗前比较,CSII后IVGTT各时点(空腹胰岛素除外)胰岛素增加、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增大、急性胰岛素分泌增加(P<0.05或<0.01).(3)与治疗前比较,CSII后葡萄糖输注率[由(3.46±1.66)mg·kg~(-1)·min~(-1)升高到(7.14±2.37)mg·kg~(-1)·min~(-1)]和稳态模型评估的基础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升高,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下降(P<0.05或0.01).(4)与治疗前比较,CSII后患者血清sE-selectin、sCD_(14)和hsCRP下降(除hsCRP外,P<0.01).结论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利于恢复新诊断T2DM患者胰岛功能、减轻IR、修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改善糖、脂代谢,其机制可能与机体炎症状态的减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2例,采用胰岛素强化模式治疗2周,之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改为口服降糖药物单用或联用进行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口服降糖药物单用或联用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h PG、Hb A1c、FINS、HOMA-β、HOMA-IR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其中FINS、HOMA-β、HOMA-I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T2DM能在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的同时,显著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缓解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短期强化降糖序贯胰升血糖素样肽1(GLP-1)对新诊断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第一时相分泌的影响。方法 60例新诊断T2DM患者予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强化降糖,使血糖短期内达标(FPG6.1mmol/L,2hPG8.0mmol/L)。继续巩固2周后随机分为饮食运动组(n=30)和利拉鲁肽组(n=30)。经过10周的饮食运动及利拉鲁肽干预,比较干预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第一时相分泌的变化。结果与饮食运动组比较,利拉鲁肽组FPG水平下降(P0.05);两组胰岛素、C-P分泌水平升高(P0.05),但利拉鲁肽组升高更明显,且于4~6min出现峰值(P0.05);两组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ns 0~10min)、C-P曲线下面积(AUCC-P 0~10min)均增加(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短期强化降糖序贯GLP-1可改善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第一时相分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 (CSII) 及联合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对短病程T2DM住院患者的疗效,探讨短病程T2DM强化治疗的优化方案.方法 73例的短病程T2DM住院患者随机分为CSII组(23例)、CSII联合二甲双胍(CSII+Met)组(26例)、CSII联合吡格列酮(CSII+Pio)组(24例).测定强化治疗2周前后各组患者FPG、Ins、C-P、hsC-RP及75g葡萄糖负荷后2hPG、Ins、C-P.应用稳态模型计算β细胞功能(HOMA-β) 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同时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及治疗费用.结果 强化治疗后CSII+Met组、CSII+Pio组与CSII组相比HOMA-β水平显著升高(P<0.05),HOMA-IR水平显著下降(P<0.05);CSII+Met组比CSII组、CSII+Pio组血糖达标时间显著缩短、胰岛素用量及治疗费用显著下降(P<0.05).结论 CSII联合二甲双胍或联合吡格列酮较单纯CSII能更有效的改善T2DM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CSII联合二甲双胍能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和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维生素D(Vit D)缺乏的比例及补充阿法骨化醇对新诊断T2DM患者血糖控制及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汉中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新诊断T2DM患者150例检测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将25(OH)D水平不足及缺乏的114例作为治疗组,抽取未检测25(OH)D水平的新诊断T2DM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治疗组额外添加阿法骨化醇0.25μg,1次/d,口服。治疗3个月时观察两组血糖控制情况;6个月时再观察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及空腹胰岛素(FINS)、血钙(Ca~(2+))、血磷(P)水平,通过稳态模型计算β细胞功能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并与基线情况比较。结果新诊断T2DM患者维生素D不正常的比例达76%(Vit D不足24.7%,Vit D缺乏51.3%)。观察3个月时,治疗组2 h PG和Hh A1c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6个月时,2 h PG、Hh A1c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HOMA-β指数较基线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降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Ca~(2+)、血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诊断T2DM人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达76%,小剂量补充阿法骨化醇,可改善新诊断T2DM人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有助于血糖控制,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8.
许华  戚继周 《山东医药》2011,51(51):87-88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应用2种以上不同类型口服降糖药、规律治疗3个月以上血糖控制欠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均停止服用原降糖药,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控制等糖尿病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地特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对照组予门冬胰岛素经胰岛素泵给药,血糖控制目标均为FBG在4.4~6.1mmol/L、餐后2 h血糖在4.4~8.0 mmol/L、HbA1c在6.5%以下,疗程3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C肽及餐后2 h血糖、C肽,记录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FBG、空腹C肽、HbA1c及餐后2 h血糖、C肽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地特胰岛素联用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T2DM,可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降低血糖水平,且安全性高、方法简单易掌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预混双相门冬胰岛素30(BIAsp30)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其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2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BIAsp30治疗组和口服降糖药(OHD)治疗组,治疗6个月,检测两组中层得治疗前后空腹及75克葡萄糖负荷后血糖、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I/△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及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情况。结果BIAsp30和OHD具有降低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之间比较,BI-Asp30组在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方面,明显优于OHD组(P<0.01),且血糖达标所需时间短于OHD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给予每日两次注射BIAsp30强化治疗能更好的控制血糖,改善和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0.
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短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中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观察、随访、回顾性分析25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泵(CSII)强化治疗2周后控制血糖情况、不服用药物血糖达标(空腹血糖:3.9~7.0 mmol/L,餐后2h血糖:3.9~10.0 mmol/L)持续时间(缓解期)等.结果 CSII治疗3 d血糖达标率46.7%,7 d达标率78.4%,2周达标率92.2%;拆除胰岛素泵缓解期超过3个月的患者共192例(75%),超过6个月166例(64.8%),超过12个月137例(53.5%),超过24个月79例(30.9%),超过36个月26例(10.2%),无1例超过48个月.缓解期少于3个月的患者,其停用胰岛素时的剂量明显高于缓解期超过3个月的患者(P<0.01),停用胰岛素时的剂量与缓解期的长度呈负相关(r=-0.63,P<0.01).结论 CSII可迅速有效使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消除高血糖的毒性作用,使受糖毒性损伤的残存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可延缓胰岛β细胞功能的衰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