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新生儿复苏过程中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是抢救成败之关键。如何稳、准、快的将急救药物注射到患儿的体内 ,是护理的重要技术操作内容。股静脉穿刺运用于新生儿复苏过程 ,现将应用情况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新生儿窒息 2 4例 ,Apgar评分 0~ 5分。全组患儿均在脐静脉穿刺失败及穿刺困难后施行 ,材料选用头皮针 5号~ 7号。1.2 穿刺置管的方法 :将患儿仰卧 ,穿刺侧大腿外旋 ,小腿屈曲 90°角呈蛙式 ,穿刺侧臀下垫一小砂袋或小枕。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及术者左手食指 ,用左手食指在腹股沟韧带中部触动脉跳动 ,右手持注射…  相似文献   

2.
何文英  张寸娟  王若  李凤景  戚晓敏 《河北医药》2010,32(24):3518-3519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的空肠病变出血。大出血后,患者血容量不足,可处于休克状态,此时在患者心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建立高质量静脉通路,迅速补充血容量,这是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郑春容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3):2019-2019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必须制作内瘘作永久性血液通路,对于一些尿毒症长期透析患者,曾多次造屡失败,及一些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透析时必须建立临时血管通路,而外周血管穿刺较困难者.采用内瘘针直接行股静脉穿刺用作动脉通道进行血液透析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药实践》2017,(11):809-811
目的:观察彩超引导股静脉穿刺在急诊开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接受救治的80例急诊开颅行股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股动脉内侧定位法进行盲穿,观察组应用彩超引导股静脉穿刺,比较两组的穿刺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血肿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7.5%、77.5%,两组的血肿发生率分别为2.5%、20.0%,穿刺时间分别为(14.0±5.2)min、(20.3±5.0)min,对照组的穿刺时间和血肿发生率高于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开颅患者中行彩超引导下股静脉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血肿的发生,缩短穿刺时间。  相似文献   

5.
静脉套管针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不仅减少了多次静脉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还大大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现将我院对昏迷等需要长期输液及部分躁动不安、有精神症状、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成功应用静脉套管针在股静脉穿刺置管的体会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6.
刘红美 《河北医药》2012,34(21):3349-3350
静脉留置针最大流速可达97ml/min,能满足危重病人抢救需快速补液的要求[1],故临床上广泛应用。股静脉穿刺术特别适用于失血性休克,输液时间长且输液量多的患儿。静脉穿刺是护理人员必须过硬的基本功之一,特别是对儿科护士静脉穿刺技术要求更高[2],我们采用股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用于婴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股静脉穿刺与直接动脉穿刺、中心静脉插管建立临时性血液透析通路的优缺点。方法30例102次血透患者均采用日本NIPRO公司产的股静脉套管针行股静脉穿刺。透析结束拔出套管压迫15-20min。观察3种临时性血管通路建立的成功率、血流量、并发症、清除率和成本费用等。结果股静脉穿刺操作简单迅速,流量可达200~300ml/min,无任何并发症,穿刺成功率达99.4%,清除率高于动脉穿刺,与中心静脉插管无明显差异,并且具有成本低,安全、简单的优点。结论股静脉直穿是血液透析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9.
王飞 《哈尔滨医药》2005,25(3):44-45
近3年来,我们对43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对抢救患者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一种方便、快捷、有效的新生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方法 将120例需行股静脉抽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连线法、对照组采用触摸股动脉法作为股静脉穿刺点的指引,比较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平均采血时间.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 83.3%)(x2=76.8,P< 0.01),平均采血时间观察组(2~4 min)短于对照组(4~6min)(t=8.912,P< 0.05),对比观察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连线法指引新生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是一种更为有效、方便、快捷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超声技术探讨双侧股静脉与股动脉之间的解剖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成年手术患者275例,超声探头于短轴方向垂直接触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2 cm处探测股动静脉相对解剖位点。研究指标:动静脉中心矢状线之间的垂直距离(d1),静脉中心与动脉壁矢状线之间的垂直距离(d2),静脉中心与内侧方向静脉壁矢状线之间的垂直距离(d3),静脉深度(d4)及动脉半径(d5)。结果双侧d1平均为(4.9±0.9)mm,d2平均为(2.0±2.5)mm,d3平均为(4.6±2.0)mm,d4平均为(25.1±6.1)mm,组d5平均为(3.3±0.9)mm。M组双侧d1及d5均显著增加,左侧股d3显著增加及d4显著减少。老年患者左侧d2显著减少,双侧d5显著增加。B3组右侧d1显著减少,B2、B3组右侧d2显著减少,B2组右侧d3显著增加,B2、B3组双侧d4显著增加(P均<0.05),P均<0.01)。结论临床上穿刺选择股静脉最好选择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内侧5 mm进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疗程奥美拉唑应用于危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60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为A组、B组、C组,每组20例。 A组使用奥美拉唑治疗1d,B组治疗3d,C组治疗5d,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治疗后消化道出血和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A组应激性溃疡和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45.0%)明显高于B组(5.0%)与C组(10.0%)(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B组VAP的发生率为10.0%,低于A组的30.0%和C组的55.0%(P<0.05)。 B组ICU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低于A组、C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奥美拉唑治疗3d的疗程较为合理,可有效减少VAP的发生,预防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和应激性溃疡,缩短ICU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门静脉穿刺治疗对老年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取栓效果。方法将我院确诊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老年患者100例,简单随机化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治疗)、观察组50例(经皮门静脉穿刺治疗),对照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外周血白细胞、肠系膜上静脉血管造影变化及治疗后7d患者治愈、有效、好转率、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D-二聚体、外周血白细胞、肠系膜上静脉显示(t=3.34、3.66、3.65,P>0.05,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外周血白细胞、肠系膜上静脉管径显示(t=5.34、5.66、4.65,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7d后有效、好转率、死亡率比较(t=4.35、4.56、6.67,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皮门静脉穿刺取栓术治疗老年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具有抢救成功率高及取栓效果好的特点,增加老年患者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ICU危重患者贫血的疗效。方法将本院重症医学科(ICU)2009年4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00例贫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患者均接受ICU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rhuEPO,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铁剂和维生素B12。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第1、7、14、21、28天外周静脉血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网织红细胞(RET)测值变化,输血率、ICU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结果贫血相关指标显示,与治疗第1天相比,观察组患者RET计数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RET计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B、HCT均有所下降,但与同组治疗第1天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第7、14、21、28天RET计数在观察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HCT在观察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率(48%)明显低于对照组(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42%)低于对照组(4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uEPO能够提高ICU贫血患者RET计数,维持HB、HCT的相对稳定,降低输血率。但rhuEPO并不能缩短ICU贫血患者的住院时间,也不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从节约血源和减少输血风险的角度出发,可以考虑对ICU贫血患者使用rhuEPO。  相似文献   

15.
王吴  黄迅 《江苏医药》2012,38(14):1675-1677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的效果。方法用超声对胸前区腋静脉段及伴行腋动脉进行测量。采用超声实时引导和平面内技术行腋静脉穿刺置管。结果腋静脉第二段区域位于锁骨下缘中点外1-3cm处。在锁骨下缘中点外3cm纵线上,穿刺点至锁骨距离为(5.22±0.43)cm,向锁骨中点内1cm处进针,平均进针角度(42±4)度,平均进针深度(4.6±0.6)cm,平均穿刺次数(1.00±0.86)次。随访评价满意。结论采用超声实时引导可成功完成腋静脉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定位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在颅脑外伤危重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14例颅脑外伤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观察组行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对照组行超声定位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治疗,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定位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应用于颅脑外伤危重患者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其穿刺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且可长期留置导管,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雷涌  江利黎  陈萍 《中国当代医药》2013,(26):181-181,183
目的 研究分析ICU危重症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58例ICU危重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后,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83%.其中,无效3例、占5.17%,有效10例、占17.24%,显效45例、占77.59%.治疗无效的3例患者全部因抢救无效而死亡.结论 对ICU危重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积极正确的治疗措施,可以显著减少患者出现死亡的现象,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8.
叶颖爱  宋星凤 《中国医药科学》2014,(13):131-134,193
目的:探讨早期中医护理干预对危重患者胃肠功能维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6月在我院普外科行胃肠道手术的患者6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护理干预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患者的胃肠功能指标,入院1周内胃肠功能监测指标异常发生率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组的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明显小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干预组的患者腹围改变率,肠鸣音消失,腹内压增高,便秘,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ACS及MOD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的肠胃功能恢复率为93.94%,对照组为78.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重患者进行早期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肠内联合肠外营养(EN+PN)支持在危重症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将60例有部分或全部胃肠功能的危重症病例随机分为肠内联合肠外营养(EN+PN)支持组、完全肠内营养(TEN)支持组和完全肠外营养(TPN)支持组,每组20例,对比观察营养支持前1d及营养支持后d7患者的体重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计数,且每天观察并发症情况. 结果:营养指标比较:经EN+PN支持后,血清前白蛋白明显升高(P<0.01),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计数亦有升高(P<0.05);而TEN和TPN支持后,各指标结果无显著差异.三组对比,EN+PN支持组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EN组和PN组(P<0.05),体重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无显著差异.并发症比较:EN+PN支持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EN组和PN组(P<0.05).结论:EN+PN支持更符合生理状态,有更好的代谢效应,能改善危重症病例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有部分或全部胃肠功能的危重症病例,应尽量早期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