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伴高血压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T2DM患者848例,以是否伴有高血压将其分为T2DM伴高血压组(研究组,425例)和T2DM不伴高血压组(单纯T2DM组,423例),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甲状腺功能和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并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与颈动脉斑块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年龄、≥60岁患者比例、BMI、T2DM病程、胱抑素C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胰岛素释放试验(IRT) 0分钟及120分钟(IRT-0和IRT-120)的胰岛素、空腹C肽及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脂肪酶、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和SCH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单纯T2DM组,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单纯T2DM组(P <0.05)。高血压、SCH、高龄及高LDL-C水平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T2DM伴高血压患者SCH的检出率较高,SCH可能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住院的T2DM患者111例,其中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60例,T2DM合并SCH患者51例,比较2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CIMT等指标。采用直线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各因素与CIMT的关系。结果 :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比较,合并SCH的T2DM患者糖、脂代谢紊乱更严重,CIMT增厚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促甲状腺激素(TSH)是CIM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2DM合并SCH患者糖、脂代谢紊乱程度更为严重,T2DM合并SCH促使CIMT明显增厚,由此增加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的患者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住院的60岁以上资料完整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空腹C肽、餐后2hC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等,同时采用高分辨彩色多谱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及有无斑块形成。选择FT3、FT4正常,但TSH>4.2 IU/mL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的诊断切点,将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组(n=95)和2型糖尿病合并SCH组(n=25)。以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因变量,其他各项生化指标作为自变量,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CRP、谷丙转氨酶、血肌酐、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之间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mmol/L)、三酰甘油(mmol/L)、空腹血糖、餐后2 h胰岛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型糖尿病组的平均CIMT为0.70(0.24,1.54),而2型糖尿病合并SCH组的平均CIMT为1.00(0.60,8.50)mm,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将IMT≥1.0 mm或合并有明显斑块的受检对象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组有59例(67.0%)而2型糖尿病合并SCH组有23例(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回归分析显示CIMT分别与LDLC(r=-0.267,P=0.035)呈负相关。(3)以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数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空腹C肽、2 h C肽、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为自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及TSH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随着年龄和TSH的增高而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RGZ)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T2DM患者(DM组)给予口服RGZ 12周.观察治疗前后FPG、FIns、HbA1c、hsC-RP、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另设30名健康正常人为对照(NC)组.结果 DM组给药前与NC组比较,血浆vWF、TM和hsC-RP均明显升高;经RGZ治疗12周后,患者FPG、FIns、HbA1c和胰岛素敏感指数均明显改善,且血浆vWF、TM和hsC-RP均明显下降.结论 RGZ在降低血糖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同时,能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伴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45例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A组)、45例单纯T2DM患者(B组)及40例健康体检者(C组),采用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脂,采用微柱法测定血糖。对A组患者血清hs-CRP与血糖、血脂的关系采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B、C组血清hs-CRP分别为(4.12±2.15)、(2.16±0.92)、(0.62±0.34)ng/m L,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分别为11.09%±1.67%、9.27%±1.21%、4.17%±0.41%,空腹血糖(FPG)分别为(11.86±3.91)、(10.97±3.36)、(4.58±0.7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PPG)分别为(15.91±2.34)、(13.79±3.29)、(6.16±0.83)mmol/L,三组间血清hs-CRP比较,P均<0.01;A、B组与C组Hb A1c、FPG、PPG比较,P均<0.01。A、B、C组TC分别为(5.84±0.56)、(5.47±0.34)、(3.31±0.25)mmol/L,TG分别为(2.27±0.27)、(2.18±0.23)、(1.21±0.19)mmol/L,LDL-C分别为(4.46±0.91)、(4.34±0.67)、(2.07±0.31)mmol/L,HDL-C分别为(1.17±0.37)、(1.21±0.42)、(1.51±0.62)mmol/L,A、B组TC、TG、LDL-C、HDL-C与C组比较,P均<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与Hb A1c、FPG、PPG、TC、TG、LDL-C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68 5、0.439 3、0.384 7、0.3069、0.343 1、0.404 5,P均<0.01),与HDL-C呈负相关(r=-0.239 3,P<0.01)。结论 T2DM伴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hs-CRP可能参与了T2DM血管病变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症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从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黑龙江省医院南岗院区内分泌科就诊的36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60岁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按照配对原则选择同期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3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左心室舒张功能(E/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踝肱指数(ABI)差异,初步探讨亚临床甲减对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两组比较,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偏高(P<0.001),总胆固醇(TC)水平亦偏高(P=0.002),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偏低(P=0.043)。两组间E/A、A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临床甲减可能引起老年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对大血管并发症的其他影响需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分析对比T2DM合并高血压(T2DM+EH)组、T2DM组及正常对照(NC)组hsC-RP和baPWV水平及其相关性。结果 hsC-RP水平T2DM+EH组(3.5±0.8)mg/L、T2DM组(3.3±1.1)mg/L均高于NC组(1.4±1.0)mg/L(P<0.05)。T2DM+EH组baPWV(2196.1±218.6)cm/s高于其他两组(P<0.05);T2DM组baPWV(2010.9±231.7)cm/s高于NC组(1617.4±198.2)cm/s(P<0.05)。各组hsC-RP水平和baPWV均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T2DM+EH患者hsC-RP和baPWV同时升高,且二者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 (SCH)与T2DM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 将1294例T2DM患者分为SCH组和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比较两组间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及患者的甲状腺功能,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SCH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结果18.8%的T2DM患者合并SCH。SCH组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DR、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和糖尿病足病(DF)患病率均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P〈0.05);CKD、DR和DPN患者FT3下降,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CH为CKD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9,P=0.012)。 结论 T2DM合并SCH 患者CKD、DR、DPN和DF患病率升高。SCH是CK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SCH)与肾脏功能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解放军161医院住院并行血清甲状腺功能测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472例,排除38例后,将其余434例患者分为SCH组(63例)及甲状腺功能正常组(371例),对其一般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比较, SCH组的女性患者比例(63.49%)、体质量指数(25.57±3.25)kg/m2、高血压病发病率(69.84%)及心脑血管病发病率(57.14%)显著增高(P<0.05);糖化血红蛋白(8.94%±1.03%)、血清肌酐(97.70±20.80)μmol/L、血清尿素氮(8.22±3.64)mmol/L、血清总胆固醇(5.83±1.08)mmol/L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86±1.21)mmol/L均显著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P<0.0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促甲状腺激素升高及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损害程度相关( P值均<0.05)。结论除高血压病及高血糖外,SCH也可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损害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高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早期大血管病变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T2DM)早期大血管病变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02-04~2002-10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170例T2DM患者给予降糖、降压、降脂等综合性治疗,其中,1年后有24例出现大血管病变,以此作为观察组;选择24例未发生大血管病变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hsCRP变化以及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hsCRP变化差异。结果与基线情况进行比较,1年后观察组的hsCRP水平有升高趋势,相反在对照组hsCRP水平呈下降趋势。虽然二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sCRP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T2DM患者早期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其血浆hsCRP浓度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SAS)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170例新确诊T2DM患者随访2年后,56例出现SAS,用免疫比浊法测定T2DM伴与不伴SAS患者及健康对照组hsCRP水平。结果伴SAS组hsCRP水平[0.64(0.50~7.07)mg/L]高于不伴SAS组[0.53(0.14~7.44)mg/L,P>0.05],2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0.36(0.10-9.60)mg/L,均为P<0.05];将SAS为因变量,以各危险因素为自变量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年龄、三酰甘油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论 hsCRP、年龄、三酰甘油可能是T2DM患者SA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各种微血管并发症和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以2003年5月至2006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321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无肾病组(UAER<20μg/min)213例,早期肾病组(20μg/min≤UAER<200μg/min)62例和临床肾病组(UAER≥200μg/min)46例;根据眼底镜检查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238例、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83例;根据肌电图检查分为无糖尿病神经病变组255例和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组66例。观察3种并发症中各组hsCRP的变化。结果只有糖尿病肾病和血hsCRP相关,hsCRP随尿白蛋白的增加而升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sCRP与UAER(r=0.448,P=0.002)、三酰甘油(r=0.385,P=0.008)及体重指数(r=0.261,P=0.004)呈正相关。逐步线性回归表明,UAER、三酰甘油、体重指数是影响hsCRP的主要因素。结论hsCRP与糖尿病肾病相关,其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程度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2型糖尿病(DM)及DM伴大血管病变时的浓度变化。方法:84例2型DM患者按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为伴大血管病变组(A组)44例,不伴大血管病变组(B组)40例,另选3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均检测血清hs-CRP值及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A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B组及C组(均P<0·01),B组高于C组(P<0·01)。结论:hs-CRP对DM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SG)治疗2型糖尿病(T2DM)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法将120例已合用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RSG组,治疗12周。结果安慰剂组的HbA1c明显下降(P〈0.05),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变化;RSG组与基线比较FPG、2hPG、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sC-RP均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RSG治疗T2DM,除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还有明显的抗炎症作用,使hsC-RP下降。  相似文献   

15.
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8,自引:4,他引:48  
2型糖尿病(DM)合并大血管病变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高于2型DM无大血管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2型DM无大血管病变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提示CRP可能是2型DM和2型DM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子,炎症可能参与了2型DM及2型DM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有亚临床大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99例无临床大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s-CRP、IL-6、TNF-α水平,并测量这些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IMT≥0.9mm分为亚临床大血管病变组(A组),IMT<0.9mm为无大血管病变组(B组)。结果:A组的FPG、HOMA-IR、hs-CRP、IL-6均高于B组(P<0.05);A组的HOMA-IR与hs-CRP、IL-6呈正相关(P<0.05)。结论:hs-CRP、IL-6可能是2型糖尿病亚临床大血管病变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硬化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和患病时间对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infima-media thickness,CIMT)和颈总动脉硬化度(quantitative carotid stiffness,OCS)的影响.方法 将27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病程和HbAlc水平进行分组,60例病程≤2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初发组,另外214例病程1>5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HbAlc<6.5%分为HbAlc正常组(96例),HbAlc≥6.5%分为HbAlc升高组(118例).同时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血压、吸烟情况、体重指数、HbAlc以及空腹血脂等生化指标.用高分辨率彩色血管多普勒超声仪测量受试者的QCS和CIMT.结果 (1)CIMT值在HbAlc正常组和升高组均显著高于初发组(P<0.05或P<0.01),而前二组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QCS值在HbAlc升高组显著高于HbAlc正常组和初发组,而HbAlc正常组和初发组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2)相关性分析显示总胆固醇、收缩压、病程和CIMT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收缩压、年龄、病程、吸烟、HbAlc和QCS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CIMT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的长期随访,而QCS反映血糖水平对颈动脉的影响较CIMT敏感.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患者趾臂指数(TBI)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踝臂指数(ABI)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趾臂指数(TBI)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门诊收集的945例ABI正常(0.9≤ABI<1.3)患者,根据TBI分为正常组(TBI≥0.6,n=893)和降低组(TBI<0.6,n=52).分析TBI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以及TBI降低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TBI降低组的年龄及HbA1C明显高于TBI正常组.TBI与IMT显著负相关,回归系数β=-0.217(P<0.01).按照TBI<0.6,0.6≤TBI<0.8,0.8≤TBI<1.0,TBI≥1.0分为4组,以TBI等级变量为自变量,是否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为因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TBI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0,95% CI 1.01~1.69,P<0.05).结论 在2型糖尿病中,TBI的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必要在糖尿病患者中早期检测TBI,以便检测到ABI不能发现的动脉硬化及狭窄,及早进行干预,降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对38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合并率为15.7%,合并亚临床甲减组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高于无亚临床甲减组(P<0.05),亚临床甲减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95%CI:1.0~3.6),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