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DPN患者126例,根据多伦多神经病变评分分为轻、中、重度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72 h,计算平均血糖水平(MBG)、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波动最大幅度(DMMG)、血糖标准差(SD),并记录年龄、性别、病程、BMI、HbA1c及一般生化指标. 结果 MBG、MAGE、SD随着神经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神经病变严重程度分别与MBG、MAGE呈正相关(β=0.249、0.196,P<0.05). 结论 T2DM患者血糖波动可能与DPN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血糖波动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itis,DR)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该院于2015年2月—2017年3月间接收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按照检查结果划分为3组,包括A组(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BDR)、B组(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C组(无视网膜病变组,NDR),选择结果中具有可比性的132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其中A组44例、B组45例、C组43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为患者提供连续72 h血糖监测,评估3组患者MBG(平均血糖水平)、SDBG(血糖标准差)、MA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LAGE(血糖波动最大幅度)。结果 B组患者MBG、SDBG、MAGE、LAGE指标值均高于A组与C组(F=17.060、10.470、31.370、12.530,P0.05)。而A组患者MBG、SDBG、MAGE、LAGE指标值均高于C组(P0.05)。结论血糖波动与DR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相关性,临床为充分预防DR发生,应在积极控制血糖稳定基础上重视血糖波动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6例,根据颈内中膜厚度(CIMT)将86例患者分为内中膜正常组(26例)、内中膜增厚组(28例)及斑块形成组(3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72小时血糖,计算平均血糖水平(M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EG),同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1)单因素方差(ANOVA)分析发现,72小时动态血糖监测期间,斑块形成组最大血糖峰值与正常组及内膜增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块形成组LAGE与内膜正常组及内膜增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LAGE与颈动脉硬化严重程度相关,粗OR值=1.676,P=0.001,95% CI(1.42 ~ 2.27),校正了年龄、病程、BMI、血压等影响因素后,LAGE仍然与颈动脉硬化严重程度相关[OR=3.96,P=0.023,95% CI(1.20~ 13.02)].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幅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相关,可影响颈动脉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郑炜  龙艳  苏珂 《山东医药》2011,51(28):113-114
糖尿病(DM)发病人数的快速增长已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DM发病率逐年升高,居世界第2位。其导致的视网膜、肾血管及神经等病变是人类致残、致死的最重要7大原因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6.
<正>动态血糖监测(CGMS)能够更全面、准确地反映血糖波动的特征,以CGMS数据为基础的血糖波动参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但是由于CGMS监测成本较高,操作相对复杂,不易在糖尿病人群中普及,而自我血糖监测(SMBG)操作相对简单,如果能用SMBG值来预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可大幅降低监测血糖波动的费用,同时也拓宽了血糖仪的应用领域。本研究比较SMBG值与反映血糖波动指标的CGMS值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脂异常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25例受检者根据血脂异常与否分成单纯2型糖尿病组(单纯组)70例、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组(合并组)68例、单纯血脂异常组(血异组)42例及健康对照组(对照组)45例。对各组正中及腓肠神经于不同频率的电流感觉阈值进行测定,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单纯组与合并组患者在病程、空腹血糖(F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指标显著高于血异组与对照组(P〈0.01)。合并组与血异组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 C)指标显著高于单纯组与对照组(P〈0.05)。合并组双侧正中、腓肠神经电流感觉阈值明显高于血异组与对照组(P〈0.05)。5 Hz时电流感觉阈值升高幅度最显著(P〈0.01)。血异组双侧正中及腓肠神经电流感觉阈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5 Hz时电流感觉阈值升高幅度最显著(P〈0.01)。结论血脂异常与高血糖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两个等位危险因素,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能够使DPN进展加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糖波动导致的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68例DN患者进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以72 h内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反映血糖波动;通过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24 h-UAE)描述DN的程度,并行血清丙二醛(MDA)、平均动脉压(MABP)、血脂、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测量.所有研究对象给予"门冬胰岛素30"12 w干预,期间定期随访,指导生活方式干预并调整胰岛素剂量,对比干预前后各项代谢指标、氧化应激水平及血糖波动的变化.结果 2型糖尿病无肾病并发症、合并早期肾病并发症、合并临床肾病并发症的患者SDBG分别为(1.58±0.37)、(1.72±0.43)、(2.85±0.85)mmol/L;MDA分别为(3.36±0.58)、(5.02±0.39)、(7.31±1.41)nmol/pgpr.DN组经"门冬胰岛素30"干预后,两组MDA、SDBG、HbAlc、MABP、甘油三酯(TG)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大量白蛋白尿组24 h-UAE较治疗前下降,微量白蛋白尿组24 h-UAE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24 h-UAE与MDA、SDBG、MABP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DN氧化应激活化程度与血糖波动和平均高动脉压升高有关,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波动幅度下降,氧化应激反应减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与血糖波动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伴有大血管并发症分为大血管并发症组(66例)和无大血管并发症组(76例)。记录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动态血糖监测(CGM)资料。结果 ①大血管并发症组的年龄、DM病程、高血糖时间百分比、高血糖AUC、MBG、低血糖发生率、2hPPG、SDBG、MAGE、LAGE均显著大于或高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P<0.05或P<0.01)。而两组间性别比例、吸烟史、高血压史、降糖药物使用情况、血脂、肝功、FPG及HbA1c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②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血管并发症与年龄、MAGE呈独立正相关。③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大血管并发症与年龄、DM病程、高血糖时间百分比、高血糖AUC、低血糖发生率、MBG、2hPPG、SDBG、MAGE、LAGE均呈正相关。结论 血糖波动指标MAGE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与老年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0例老年T2DM患者,通过观察眼底和眼底荧光照样检查,分为眼底正常组24例、眼底渗出组19例、眼底增值组17例。记录患者血脂、血糖、血压等临床指标,同时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入选患者72 h的血糖波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眼底正常组相比,眼底渗出组和眼底增殖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明显偏高(P<0.05);与眼底渗出组相比,HbA1c水平明显偏高(P<0.05);与眼底正常组相比,眼底渗出组和眼底增殖组平均血糖水平(MBG)、标准差(SD)、血糖波动评价幅度(MAGE)水平明显偏高(P<0.05);与眼底渗出组相比,MBG、SD、MAGE水平明显偏高(P<0.05)。结论血糖波动是老年T2DM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对心率变异性(HaV)的影响。方法以动态心电图中的LF、HF、SDNN、pNN50指标对5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24h的心率变异性进行对比分析,并选62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LF、HF、SDNN、pNN50指标在血糖波动前明显高于波动后,分别为(1324.6+265.6)ms比(1196.5±208.7)ms,P=0.041,(764.6±123.3)ms比(698.2±112.5)ms,P=0.029,(161.1±19.3)ms比(118.2±10.4)ms,P=0.034,(39.3±6.2)比(31.2±5.9),P=0.046;但其血糖波动前各项HRV指标仍较健康人低,分别为(1621.8±275.1)ms比(1324.6±265.6)ms,P=0.028,(886.4±143.2)ms比(764.6±123.3)ms,P=0.025,(193.1±18.2)ms比(161.1±19.3)ms,P=0.038,45.4±7.0比39.3±6.2,P=-0.037。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后HRV降低,表明血糖波动会造成心脏的植物神经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收集110例2型糖尿病(T2DM)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DPN组)、220例单纯T2DM患者(DM组)和健康体检者278名(Con组)的血清胆红素等临床资料,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DPN的危险因素。对间接胆红素(IBIL)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结果(1)低血清INL、病程长、LDLC升高是DPN的危险因素。(2)协方差分析表明,控制尿白蛋白(UA1b)等因素后,DPN组的INL水平[(9.7±0.6)μmol/L]仍然明显低于DM组[(12.0±0.6)μmol/L]和Con组[(11.4±0.3)μmol/L]。结论低血清IBIL与DPN密切相关,是DPN发病相关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与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波动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本文选择了2015年10月~2016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43例,对其予以持续72 h的动态血糖检测,并依照血糖波动情况将其分为观察组(波动异常)23例,及对照组(波动正常)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波动参数、CRP与Gensini评分情况及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AGE、MPPGE、MODD、CRP以及Gensini评分均较对照组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AGE无明显差异(P0.05)。MAGE、MPPGE、MODD、CRP水平越高,Gensini评分就越高,呈显著正相关;且MAGE、CRP和Gensini评分呈独立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波动对于冠状动脉病变具有重要影响,血糖波动是此类患者病变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与痛性神经病变患者痛域及疼痛程度的关系。方法对96例痛性神经病变患者采用Mc Gill疼痛评分分为轻中度病变组和重度病变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痛阈测定并行动态血糖监测,计算24 h平均血糖水平、血糖标准差、血糖波动最大幅度、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并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重度病变组血糖标准差、血糖波动最大幅度、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均显著高于轻中度病变组(P0.05),且与疼痛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两组间平均血糖水平、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糖波动与痛性神经病变疼痛程度有关,积极控制血糖波动有助于对痛性神经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高血糖是糖尿病的标志,也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一个主要因素.血糖波动是糖代谢的重要指标.非循证医学研究显示,血糖波动与血管损伤和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关,但尚无大型临床干预试验证明,因此血糖波动与血管损伤及糖尿病并发症之间的因果关系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实际工作中我们应重视血糖波动并进行相应的循证医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与hsC-RP、TNF-α、IL-6、IL-10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于武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217例,分为合并DPN组(DPN,n=75)及单纯T2DM组(T2DM,n=142),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分析炎性因子和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的相关性。将DPN组分为痛性DPN亚组(n=46)和非痛性DPN亚组(n=29),分析疼痛评分和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及痛性DP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DPN组病程、HbA1c、FPG、TNF-α、hsC-RP及IL-6水平均高于T2DM组,IL-10低于T2DM组(P0. 05或P0. 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NF-α、IL-6分别与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及波幅(CMAP)、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及波幅(SNAP)呈负相关(r=-0. 599、-0. 624、-0. 483、-0. 555、-0. 570、-0. 493、-0. 495、-0. 491,P0. 05或P0. 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胫神经mNCV的影响因素为IL-6、TNF-α及hsC-RP(β=-2. 261、-0. 324、-0. 696,P0. 05);胫神经CMAP的影响因素为IL-6、年龄(β=-1. 201、-0. 020,P0. 01);腓浅神经s NCV的影响因素为TNF-α、HbA1c(β=-0. 671、-0. 385,P0. 01);腓浅神经SNAP的影响因素为TNF-α、IL6、HbA1c及糖尿病病程(β=-0. 154、-0. 645、-0. 117、-0. 038,P0. 05)。痛性DPN亚组IL-6、TNF-α水平高于非痛性DPN亚组[(2. 26±0. 59)vs(1. 93±0. 53)pg/ml、TNF-α(11. 38±2. 95)vs(9. 53±1. 88)pg/ml,P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F-α及IL-6是痛性DPN的危险因素(OR=1. 368、5. 042,P0. 01)。结论炎性因子和DPN的发生密切相关,IL-6及TNF-α水平升高与痛性DPN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血糖波动与氧化应激对靶器官的损伤和并发症的影响正成为糖尿病防治研究的新热点.血糖波动产生的氧化应激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减少血糖波动对氧化应激的影响,逆转氧化应激对组织细胞的损伤,从而可能阻止或延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产生.本文就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和相关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iR-25表达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内分泌代谢科诊治的206例T2DM患者,分为合并DPN组(DPN,n=111)及单纯T2DM组(T2DM,n=95),分析miR-25表达与DPN的关系。结果两组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密歇根神经病变评分(MNSI)、DM病程、TG、HbA_1c、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AGEs、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MCV)、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PMCV)、NADPH氧化酶4(NOX4)、活性氧簇(ROS)、miR-25、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SCV)及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PSC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iR-25与MNSI评分、TCSS评分、NO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DM病程、HbA_1c、TG、LDL-C、ET-1、AGEs、ROS、NOX4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 miR-25与DPN发生相关,其表达量降低与NOX4升高及氧化应激指标ET-1、AGEs、ROS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