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甲状腺功能(甲功)状态.方法 选择广西医科大学第九附属医院2005年1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DKA患者93例,并按性别、年龄(≤30岁组、30 ~ 60岁组、≥60岁组)、糖尿病分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进行分组,测定各组血清FT3、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甲功正常的病态综合征(ESS)发生率为79.6%(74/93),甲功正常为9.7% (9/9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发生率为7.5% (7/93),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发生率为2.2% (2/9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为1.1% (1/93).男性组DKA患者的FT3水平低于女性组(t=-2.046,P=0.044),FT4、T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型糖尿病组FT4水平低于2型糖尿病组(t-2.352,P=0.021),但TSH高于2型糖尿病组(t=2.454,P=0.016),FT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型糖尿病组低T3/T4综合征比例高于2型糖尿病组(x2 =4.443,P =0.035).低T3综合征比例随着年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x2=7.081,P=0.029);低T3/T4综合征比例随着酸中毒严重程度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x2=6.759,P=0.034).结论 DKA患者甲功异常发生率较高,甲功异常表现形式多样,ESS最常见.  相似文献   

2.
酮症倾向糖尿病(ketosis-prone diabetes,KPD)一直被认为属于1型糖尿病,但近年来国、内外文献相继报道,一些糖尿病患者以酮症(diabetic ketosis)起病,而临床表现和预后却类似于2型糖尿病[1]。现在认为KPD不仅指经典的自  相似文献   

3.
67例酮症倾向的2型糖尿病患者(KPD)的治疗为分为口服降糖药(OHA)胰岛素治疗(Ins)两组。OHA组起病时的血糖、HbA1c较低,而BMI较高(P〈0.05)。HOMA-IR和其他指标,二组差别不明显(P〉0.05)。在高血糖得到控制后,OHA组的MBCI和ΔCP大于Ins组(P〈0.05)。KPD患者的治疗,在胰岛素短期治疗后,可以改用口服降糖药。  相似文献   

4.
酮症倾向糖尿病是一种异质性综合征,包括1型糖尿病和酮症倾向的2型糖尿病.后者的发病机制可能同糖、脂毒性所导致的严重外周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凋亡或功能异常以及某些遗传缺陷有密切的关系.其临床特点是起病急,以酮症为首发症状.1型糖尿病需胰岛素终身治疗,对于酮症倾向的2型糖尿病,其发病机制、分型以及治疗尚无统一的标准.通过对其深入研究,有助于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及治疗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酮症倾向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74例酮症倾向的2型糖尿病患者,与172例无酮症倾向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58例1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酮症倾向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如下特点:(1)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无酮症倾向的2型糖尿病患者(P<0.01);(2)与1型糖尿病患者相比,仍存留部分胰岛功能,空腹C肽、餐后C肽水平明显高于1型糖尿病患者(P<0.01);(3)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血脂水平明显高于1型糖尿病患者(P<0.01);(4)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1型糖尿病患者(P<0.01),与无酮症倾向的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酮症起病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血糖水平,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代谢综合征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酮症倾向糖尿病(KPD)临床特征,为预防及临床治疗KPD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2月,收集KPD与非酮症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其中717例KPD患者,1010例非酮症T2DM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非酮症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KPD患者平均年龄较小,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空腹C肽水平较低,且男性患者数量较多(均P<0.01),另外KPD患者甘油三酯水平较高(P=0.00),总胆固醇水平较低(P=0.017),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也较低(P=0.061)。结论:与非酮症型T2DM患者比较,KPD患者具有平均年龄较小、男性发病率较高、血糖水平较高、胰岛功能较差和血脂紊乱程度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SOX13抗体(sry related HMG box 13-antibody,SOX13-Ab)对酮症倾向糖尿病(KPD)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进一步确定SOX13-Ab在KPD患者中的自身免疫反应特征.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1月对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45例KPD患者[男138例,女107例,年龄33(1~80)岁]均检测SOX13-Ab、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以SOX13-Ab单一阳性患者为病例组,以GAD-Ab、IA-2A单一阳性及抗体均阴性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4组患者的胰岛功能.各组平均C肽水平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经自然对数转化后进一步采用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1)女性患者中SOX13-Ab单一阳性、GAD-Ab单一阳性组空腹C肽(FCP)和餐后2 h C肽(PCP)水平分别为166.0(300.0)和166.5(159.3)、285.0(527.0)和231.0(502.5)pmol/L,均显著低于抗体阴性组[FCP为287.5(302.7)pmol/L、PCP为528.0(774.0)pmol/L;均P<0.05];(2)发病年龄≤40岁或病程≤5年的KPD患者中,其FCP水平SOX13-Ab组[166.0(56.0)vs 228.0(250.0)pmol/L]、GAD-Ab单一阳性组[191.0(137.5)vs 324.0(340.0)pmol/L]均显著低于抗体阴性组[167.1(223.1)vs 324.0(340.0)pmol/L];而在病程>5年的KPD患者中,GAD-Ab单一阳性组FCP水平为130.0(458.8)pmol/L、SOX13-Ab单一阳性组为189.5(357.7)p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协方差分析显示SOX13-Ab单一阳性与抗体阴性组之间FCP、PC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GAD-Ab/SOX13-Ab双阳性组FCP与抗体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GAD-Ab、IA-2A单一阳性组内FCP与病程均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500、-0.821,P值分别为0.007、0.023),而SOX13-Ab单一阳性组内FCP与病程之间无显著负相关性(r=-0.104,P=0.606).结论 SOX13-Ab对KPD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弱于GAD-Ab.  相似文献   

8.
Balasubramanyam  A  Nalini  R  Hample  CS  钱荣立 《中华糖尿病杂志》2009,17(3):239-240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由不同病因与发病机制引起的以糖脂代谢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随着对其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对糖尿病的诊断分类在不断进行修订。现行分型基本是ADA于1997年提出,1999年为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确认。这次分型除保留妊娠糖尿病外基本按病因将以往病因明确的继发性糖尿病归为特殊型,而将大多数病因未明的临床糖尿病按其基本发病机制归为T1DM和T2DM。事实上仍有一些病无法明确诊断为T1DM或T2DM,因而近年来一直在探索这类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分型的研究。下面这篇文献对此作了较全面的复习。本期摘译介绍给感兴趣的读者、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酮症起病的T2DM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探讨酮症倾向的T2DM的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新诊断的T2DM患者167例,其中以酮症起病T2DM患者(KPD组)76例,无酮症的T2DM者(T2DM组)91例,比较两组治疗前的BMI、随机血糖、TG、HbA1c、FC-P、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KPD组超重及肥胖患者比例、随机血糖、HbA1c、TG水平、HOMA-IR均高于T2DM组(P<0.005或P<0.001),FC-P水平、HOMA-β指数低于T2DM组(P<0.001).但治疗后两组FC-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酮症倾向的T2DM发病原因可能与更高水平的随机血糖、TG、肥胖及与之伴随的慢性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酮症倾向糖尿病(KPD)患者临床特征、自身抗体检出情况及胰岛8细胞功能。方法检测78例KPD患者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GP。任一抗体阳性为A+,3种抗体均阴性为A-,空腹FGP≥0.333nmol/L为8+,反之为β-。根据结果78例KPD患者分4组:A+β+;A+β-;A—β+;A-β-。比较各组的临床特征、自身抗体及胰岛功能。结果A-β+组发病年龄最大,BMI、合并高血压和肥胖的百分率、TG、TC、TC—P和餐后C-P较高;A+β-组发病年龄最轻,BMI、合并高血压和肥胖的百分率、C-P水平最低;A+β+组和A—β-组临床特征介于A+β-组和A-β-组之间。结论KPD临床特点不同,自身免疫抗体和胰岛β细胞功能差异显著,提示应根据不同临床特点采取不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T2DM合并甲状腺疾病的患病情况及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420例住院T2DM患者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及临床资料. 结果 (1)T2DM患者甲状腺疾病患病率16.67%;甲状腺功能异常患病率15.71%.甲状腺功能异常患病率甲亢组3.57%,甲减组8.10%,低T3综合征组4.05%.甲减组中,亚临床甲减甲状腺功能异常患病率(4.52%)最高,女性甲状腺疾病及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率均高于男性(P<0.05).(2)与T2DM组相比,T2DM合并甲状腺疾病组病程及胰岛素泵治疗时间增加,C-P120min水平降低;两组UAlb 30~299 mg/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甲亢组DPN患病率最高,低T3组年龄最大,且合并冠心病史发生率最高(P<0.05). 结论 T2DM合并甲状腺疾病患病率较高,甲状腺功能异常表现形式多样,对T2DM患者进行早期甲状腺功能的筛查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内脏脂肪(VAT)含量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就诊的18~70岁初诊T2DM患者,按体质指数(BMI)分为肥胖组(BMI≥28.0 kg/m^2)、超重组(24.0 kg/m^2≤BMI<28.0 kg/m^2)及正常体重组(18.5 kg/m^2≤BMI<24.0 kg/m^2)。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VAT质量、面积,采用心脏彩超测量右心室前壁脂肪、心尖脂肪及心功能[射血分数、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等指标。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心功能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入组患者142例,其中男77例,女65例,年龄51(42,59)岁;失访3例。分为肥胖组(48例)、超重组(45例)及正常体重组(46例)。(1)三组间比较BMI、腰围、腰臀比、VAT质量、VAT面积、右室前壁、心尖脂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单因素分析显示,射血分数与BMI、腰围、VAT面积、右室前壁脂肪、心尖脂肪相关(β=-0.590^-0.023,均P<0.05),EDV与VAT面积、心尖脂肪相关(β=0.196、4.357,均P<0.05),ESV与VAT面积、心尖脂肪相关(β=0.113、2.675,均P<0.05)。(3)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在模型Ⅰ(未调整)和模型Ⅱ(调整年龄和性别)中,心尖脂肪每增加1 mm,射血分数分别下降0.590%、0.645%,EDV依次增加4.357%、4.835%,ESV依次增加2.675%、2.931%。结论BMI、腰围、VAT质量、VAT面积、右室前壁脂肪、心尖脂肪是影响心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尤以心尖脂肪对心功能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正常范围甲状腺功能状态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取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56例,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浓度,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体重指数,分析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FT3、FT4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将测得TSH值,按四分位法分为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比较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正常范围内血清TSH水平与体重指数显著正相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呈正相关。TSH高水平组(TSH3.5—4.6mIU/L)患者的体重指数、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及甘油三酯均较TSH低水平组(TSH0.3~1.4mIU/L)明显增高(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范围的甲状腺功能状态下,高水平的TSH对糖脂代谢紊乱、体重增加及胰岛素抵抗有一定影响,临床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治疗新诊断肥胖T2D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筛选新诊断肥胖T2DM患者76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予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治疗16周,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糖基化血红蛋白[对照组:(10.94±1.55)% vs (6.90±0.75)%;观察组:(11.41±1.43)%vs(5.86±0.76)%]、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下降[对照组:(3.40±0.63)vs(2.00±0.35);观察组:(3.38±0.66)vs(1.60±0.54)](P均<0.05),而稳态模型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升高[(对照组:(13.34±4.07)vs(33.56±7.06);观察组:(12.53±3.25) vs (49.88±10.58)](P<0.05);观察组BMI降低[(28.89±1.19) vs(26.58±0.93) kg/m2] (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HbA1 c下降[(6.90土0.75)%vs(5.86±0.76)%]、HOMA-IR [(2.00±0.35)vs (1.60±0.54)] HOMA-β升高[(33.56±7.06)vs(49.88±10.58)](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升高[(72.1%vs81.6%)](P<0.05).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 结论 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治疗新诊断肥胖T2DM可明显降低血糖和体重,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诊断酮症起病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初步分型。方法根据胰岛自身抗体是否阳性(A+或A-)和β细胞功能是否保留(β+或β-),将2008年7月至2009年8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86例新诊断酮症起病糖尿病患者分为4组:A+β-组、A+13+组、A-β-组和A-β+组。比较各组性别比、年龄、伴代谢综合征、体质指数、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13羟丁酸、C肽等临床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β-、A+β+、A—β-、A-β+组分别为15例(17.4%,男9例,女6例)、5例(5.8%,男3例,女2例)、27例(31.4%,男20例,女7例)和39例(45.4%,男26例,女13例)。A+β-组发病年龄、体质指数、腰围及二氧化碳结合力水平均明显低于其他3组[4组发病年龄分别为(24±12)、(44±13)、(43±13)和(54±17)岁;体质指数分别为(18±3)、(22±3)、(22±3)和(24±4)kg/m2;腰围分别为(69±12)、(82±5)、(81±9)和(86±10)cm;二氧化碳结合力分别为(12±7)、(20±4)、(19±7)和(21±4)mmol/L;均P〈0.05],随机血糖及血p羟丁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4组随机血糖分别为(32±9)、(19±3)、(25±9)和(23±6)mmol/L;血B羟丁酸分别为4.80(1.74~14.03)、0.79(0.41~3.37)、1.34(0.33—15.75)和0.80(0.31~8.27)mmol/L;均P〈0.05]。A—β-组发病年龄及体质指数均明显低于A-β+组(均P〈0.05)。A—β+组伴代谢综合征比例(48.7%)明显高于A+β-组(6.7%)及A—β-组(22.2%)(均P〈0.05)。A+β-组和A-β-组空腹C肽、餐后2hC肽水平均明显低于A+β+组和A-β+组[空腹C肽分别为0.25(0.18—0.39)、0.30(0.03~0.63)、0.87(0.62—1.18)和1.16(0.75~3.46)μg/L,均P〈0。01;餐后2hC肽分别为0.56(0.21~2.02)、1.00(0.25~1.94)、3.45(1.73~3.84)和2.28(1.14~13.79)txg/L,均P〈0.01]。结论A+β-、A+β+、A-β-和A—β+组可基本对应于经典的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特发性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酮症倾向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102例酮症倾向2型糖尿病在胰岛素降糖治疗1个月后,停用胰岛素给予口服降糖药单用或联合治疗,接受至少1年的随访。根据最终的治疗方案,分为口服降糖药(OHA)组和胰岛素治疗(INS)组。结果(1)经过1年的随访,77.5%的患者通过口服药物可将血糖得到较满意的控制,22.5%的患者因严重高血糖或酮症需要再次接受胰岛素治疗。(2)酮症倾向的2型糖尿病具有普通2型糖尿病许多类似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生理特征。(3)与INS组相比,OHA组起病时的血糖、HbA1c、胰岛素强化治疗达标时间、男性构成比较低,而BMI、甘油三酯、糖尿病家族史构成比较高(P〈0.05)。(4)在高血糖得到控制后,OHA组胰岛素分泌指数(MBCI)和MBCI的变化值均大于INS组(P〈0.05)。(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高血糖控制后的MBCI、:BMI为选择不同治疗方案(口服药治疗或胰岛素治疗)的主要参考因素。结论酮症倾向2型糖尿病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亚型。在短期胰岛素治疗后,大多数可以改用口服降糖药,高血糖控制后的MBCI、:BMI将有助于不同降糖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维格列汀二甲双胍复方制剂、达格列净三联治疗新诊断T2D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3月于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新诊断T2DM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Obs)和对照组(Con),每组各34例。Obs组采用维格列汀二甲双胍复方制剂+达格列净(达格列净10 mg,qd);Con组采用维格列汀二甲双胍复方制剂(50 mg/850 mg,bid)。观察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PG、2 hPG、HbA1c、FC-P、FIns、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TC、TG、LDL-C、HDL-C、BUN、血肌酐(Scr)、血尿酸(SU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 h PG、HbA1c、TC、TG、LDL-C较治疗前降低(P<0.05),FIns、FC-P、HOMA-β及HDL-C较治疗前升高(P<0.05),Obs组疗效较Con组进一步提高。两组肝肾功能指标未出现明显变化,低血糖发生率较低。结论二甲双胍维格列汀复方制剂联合达格列净治疗新诊断T2DM患者可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及血脂水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高甘油三酯血症-腰围表型(HTWC)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08例,以血甘油三酯≥1.7 mmol/L、腰围男性≥85 cm或女性≥80 cm为切点,分为4组:正常组(n=162)、单纯高甘油三酯组(n=112)、单纯腹型肥胖组(n=262)、HTWC组(n=272).测量所有患者身高、体重、腰围、血压;检测血糖、血脂、促甲状腺激素、游离T3、游离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计算体重指数以及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HTWC组体重指数、收缩压、腰围、HOMA-IR、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均高于其他3组(F=5.537~53.038,P均<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游离T4显著低于其他3组(F=8.561,4.399,P均<0.05),且HTWC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甲状腺抗体阳性发生率较其余3组明显升高(x2=4.348,4.774,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TWC是2型糖尿病发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危险因素(优势比=1.461,95%CI:1.073 ~ 1.990,P=0.016).结论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HTWC与甲状腺功能异常存在相关性,并可增加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9.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与甲状腺自身免疫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与甲状腺自身免疫的关系.方法对90例LADA患者、104例1型糖尿病(T1DM)患者、10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进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检测.糖尿病患者还进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检测.TPO-Ab、TG-Ab采用放免法检测,GAD-Ab采用放射配体法检测.结果(1) LADA患者TPO-Ab的检出率为16.7%(15/90)高于T2DM患者(7.0%, 7/100; P<0.05).LADA患者中任一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或 TG-Ab阳性)的检出率与T1DM差异无显著性(18.9%,17/90比25.0%,26/104,P>0.05),且均高于正常对照的8.0%(8/100, P<0.05).(2)携高滴度GAD-Ab(GAD-Ab指数≥0.5)的LADA患者中任一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出率为50.0%(9/18),高于低滴度GAD-Ab 的LADA患者(12.5%, 8/64; P<0.05).(3) 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的LADA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率高于抗体阴性者(47.1 %, 8/17比17.1%, 6/34, P<0.05).结论 (1)LADA患者, 尤其是携高滴度GAD-Ab的 LADA患者,与经典的T1DM相似,易合并甲状腺自身免疫紊乱.(2)LADA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存在预示甲状腺功能异常的风险增高.(3)LADA可作为自身免疫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APS)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且常以APS-Ⅲ型存在.  相似文献   

20.
及时筛查、正确诊断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环节,近年来,不同国际组织美国糖尿病协会(ADA),WHO以及日本糖尿病协会(JDS)等在糖尿病诊断和筛查方面如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诊断切点的设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筛查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等都存在争议。根据糖尿病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和基于血糖范围和糖尿病并发症危险的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设置适合各国人群的糖尿病诊断和筛查标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