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基本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其导致的血管并发症显著增加了糖尿病患者的致残致死率,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全世界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达3.66亿,较2010年的2.85亿增加近30%[1].中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已跃居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2].T2DM患者首要致死原因是心血管并发症,调查显示死于冠心病的T2DM患者高达65%~80%.鉴于T2DM继发冠心病的高危害,本文就T2DM继发冠心病的机制及预防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2.
目前,糖尿病防治已有指南推荐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系列"标准化诊疗措施",但在我国糖尿病的防治实践中对指南中标准诊疗的落实率远远不足。如何促进糖尿病领域医疗质量改善,减小"最佳临床证据"与临床实践中的"鸿沟",是我国糖尿病防治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目前我国糖尿病防治现状,质量改善的概念和来源,西方医疗质量改善实例,以促进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医疗质量改善模式。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孕妇包含了3种临床情况,即1型糖尿病(T1DM)合并妊娠、2型糖尿病(T2DM)合并妊娠和妊娠糖尿病(GDM)。虽然,T1DM患病率上升不多,但由于医疗、生活条件的改善,存活到生育年龄的T1DM患者逐渐增加,而T2DM近年来不仅全球患病率增加,发病年龄也逐渐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DM)的发病率及患病率明显增加,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在86年至96年按WHO标准进行的全国性成人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及糖耐量受损(IGT)患病人数也呈急剧上升趋势,至目前估计,我国糖尿病患者及糖耐量受损人群己接近1亿人口[1].  相似文献   

5.
“有效管理糖尿病全球合作组织”(下称“糖尿病全球合作组织”)成立的宗旨是为临床提供实用指南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制定并修改相关策略以改善T2DM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糖尿病全球合作组织提倡对糖尿病患者实行个体化治疗方案,明确需要特殊考虑T2DM患者亚组人群.这篇文章基于此前发表的文献,扩大了实用指南的范围,包括有并发症的新诊断T2DM患者和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良好血糖控制是T2DM管理的基石,在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个体化治疗目标和安全及时的血糖达标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另外,还需制定更全面的护理计划以降低心血管风险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尽管我国属于1型糖尿病(T1DM)发病率较低的国家,但由于人口基数巨大,患病人数不容小觑。现有数据显示,我国1型糖尿病人群面临着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率高、血糖达标率低和寿命低的严峻形势。规范胰岛素治疗是改善1型糖尿病治疗现状的重要手段,为此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专门结合中国国情发布了《中国1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7.
《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3):179-179
本期重点内容为1型糖尿病(T1DM)的防治。虽然我国T1DM患病率不足10%,远低于2型糖尿病(T2DM),但我国人口基数大,因此,T1DM患病人数并不少。无论是经典的自身免疫性T1DM(即1A型DM)或特发性T1DM(1B型DM或LADA),均与T2DM不同,患者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因此,应当加以关注。本期特别发表了桑艳梅等人关于“组织相容性复合体-DMA、DNB基因与1型糖尿病遗传易感相关性研究”及巩纯秀等人总结的“18岁以下1型糖尿病病人管理状况的评估”两篇文章,同时还刊出了胡白瑛、王秀军、陈诺奇等人对LADA的临床研究文章。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循证医学的发展证实了糖尿病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疾病,以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防治为主体的整合防治策略可以延缓和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改善预后,降低医疗费用。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欧洲糖尿病研究会(EASD)等全球性的糖尿病防治组织也以指南的形式推荐这些有效的防治措施用于临床实践。遗憾的是,临床诊疗实践与指南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约45%的患者未能接受指南推荐的诊疗措施。如何推动指南推荐的措施转化为临床诊疗行为,已成为提高我国糖尿病防治水平的重要事项。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代谢性疾病,2008年全国14省市DM和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调查显示,我国DM患病率达到9.6%,也就是目前DM人数已经超过7千万,我国成为世界上DM人口最多的国家。既往研究认为DM患者发生痴呆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模式发生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中国糖尿病(DM)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正逐年增长,其中2型糖尿病(T2DM)患病人数增长最为明显。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我国20岁以上人群DM患病人数9240万例(9.7%),位居当时全球第一位[1]。作为各型DM常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DKD)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糖尿病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第九版《全球糖尿病概览》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为1.164亿,位列世界首位,并预计2045年将高达1.472亿,其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人数达90%以上。小檗碱(berberine, BBR)亦称黄连素,是传统中药黄连生物活性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一种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的天然药物,且来源丰富,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近千年来一直被用作腹泻的治疗。近年来,BBR已被用作治疗糖尿病,然而生物利用度低、作用机制不明确使其临床应用受到极大限制。因此,本文对BBR主要降糖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T2DM)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因其逐年升高的发病率和多种复杂并发症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而备受关注。肠道菌群可能是除遗传、生活和饮食方式外,影响T2DM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其组成可能通过影响短链脂肪酸、胆汁酸代谢和内毒素血症等多种途径触发T2DM。揭示肠道菌群与T2DM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提示肠道菌群稳态的构建或可成为当前预防和改善T2DM的新的潜在靶标。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2017 版中国2 型糖尿病( T2DM)防治指南[1]显示,我国T2DM患病率为10. 4%.近年研究表明,T2DM是一种慢性低度炎症反应性疾病,多种炎性因子共同参与T2DM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可溶性CD163(sCD163)水平与T2DM患者的胰岛素抵...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已成为21世纪各国医疗卫生人员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在我国的流行形势亦非常严峻.许多研究已经证实[1-4],严格控制血糖是降低慢性并发症危险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DM)的发病率及患病率明显增加,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在86年至96年按WHO标准进行的全国性成人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及糖耐量受损(IGT)患病人数也呈急剧上升趋势,至目前估计,我国糖尿病患者及糖耐量受损人群己接近1亿人口。  相似文献   

16.
<正>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08年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疾病研究(China national diabetes and metabolic disorders study)报告,我国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总体患病率为9.7%,其中男性10.6%,女性8.8%。由此推算我国DM患病总人数达9240万,位居世界第一。DM前期的患病率高达15.5%,估算人数约为1.5亿。而且DM患病率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2010年数据显示DM患病率已达11.6%。在所有类  相似文献   

17.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为改善老年T2DM患者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0年2月至2010年10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老年T2DM组与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评测分析生存质量状况.结果 老年T2DM组生存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 老年T2DM患者生存质量低于健康对照人群,特别是在生理及心理领域,应特别关注老年T2DM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老年人群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我国成年糖尿病前期患病人群庞大,且以IGT患者为主。IGT不仅是T2DM的高危因素,还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及大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干预IGT,阻止或延缓其发展为糖尿病已成为当务之急。当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无法达到预期的糖尿病预防目标时,应考虑采用药物进行治疗。本文将对IGT的病理生理机制、IGT药物干预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药物经济学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以及人口老龄化,我国的糖尿病(DM)患病率快速上升,DM的病死率也随之增加,而DM已成为全球第5位死亡原因[1,2].近年由于DM防治知识的普及,死于DM急性并发症的患者有所减少,但死于因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而并发的各种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大血管并发症者却逐渐增加.为探讨贵阳市住院DM患者主要死亡原因和特点,本研究回顾并总结分析贵阳市5所综合性医院的DM患者的死亡原因,为本地区糖尿病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是1型糖尿病(T1DM)治疗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助于促进T1DM所有治疗措施发挥最佳作用。本共识基于国内外T1DM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的证据和实践经验, 结合我国的文化、医疗与教育背景, 从T1DM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的目标与原则、团队与资质、基本内容、形式与工具、实施流程、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阐述, 旨在为我国医务工作者实施与开展T1DM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提供指导, 促进行业T1DM教育水平的提高, 从而更有效地帮助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