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恶性肿瘤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切除被认为是唯一可能治愈肝肿瘤的方法,但仅有少数患者具备手术指征,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却无明显疗效。射频消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是在超声、CT或MRI引导下经皮肤或腹腔镜或开腹途径将射频针插入瘤体,通过微电极发射射频电流使组织中带电粒子高速震荡产热,致电极周围细胞凝固性坏死的治疗肿瘤的方法。RFA创伤小、对正常组织影响小、恢复快及疗效确切。RFA联合治疗在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肝癌是我国发病率占第三位的恶性肿瘤。早期肝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由于其发病隐匿、就诊较晚及合并肝硬化致肝功能差等原因.手术切除率仅20%~30%。对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采用微创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为治疗肝癌的微创手术,2004年4月-2006年12月我科对110例不同直径的肝癌行RFA,临床治疗效果存在差异,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射频消融术联合TACE治疗肝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A)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肝癌患者共48个病灶行CT引导下RFA治疗,病灶直径1.50~9.50cm。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过一次或多次TACE或TAE治疗,治疗术前术后均行CT、MRI等影像学检查,并定期随访。结果术后肿瘤完全损毁率为64.58%(31/48),部分损毁率为22.92%(11/48),复发率为12.50%(6/48)。术后相关肿瘤指标AFP和CEA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结论 RFA是治疗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安全有效的手段,与TACE联合应用更有助于提高对肝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多电极射频疗法治疗晚期胰腺癌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分析3年来术中采用B超引导下多电极射频结合内引流术治疗8例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示:8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8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35个月,平均存活l6个月。其中10~12个月死亡4例,另4例现已分别带瘤生存10个月,15个月,24个月,35个月。提示多电极射频治疗晚期胰腺癌在一定程度上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是一种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乳房体检的推广和医学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得到确诊。传统的乳腺癌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并且术后遗留较长瘢痕影响乳房美观。近年来乳腺癌微创手术逐步应用于临床,给早期乳腺癌患者带来了美学上的期望,射频消融正是其中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技术。本文对评估乳腺肿瘤是否完全消融的方式进行探讨和总结,探讨评估方式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RFA)治疗后肝内远处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科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80例接受RFA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34~84岁,平均6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该研究的纳入标准.通过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筛选与肝内远处复发可能相关的因素.结果 原发性肝癌RFA治疗后1、3、5年肝内累积复发率为6.3%、32.0%、67.3%.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血清甲胎蛋白(AFP)≥50μg/L(P=0.029)、血清凝血酶原(DCP)≥40 mAu/ml(P=0.004)、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70%(P=0.012)、烧灼边缘<1 cm(P=0.035)、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P=0.002)与肝内远处复发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AFP、DCP水平、烧灼边缘范围和术前Child-Pugh分级为肝内远处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高AFP、DCP水平和肝功能较差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RFA治疗应警惕肝内远处复发,治疗过程中充足的烧灼边缘对预防肝内复发有很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射频消融治疗转移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军  李洁  刘进德  李志霞 《腹部外科》2007,20(3):150-152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e ablation,RFA)治疗转移性肝癌(metastatic liver cancer)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彩色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RFA治疗转移性肝癌.1月后行CT增强扫描,评价其治疗效果.所有病人均随访2年,计算其半年、1年、2年生存率.结果 本组37例,病灶总数76个,肿瘤直径4.8~12 cm,平均(7.1±3.2)cm.肿瘤直径<5 cm、10cm>直径≥5 cm、≥10 cm的病灶数目分别为43、27和6个.经消融治疗后,肿瘤完全坏死率分别为95.34%、60.92%和0;半年、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4.75%、81.38%和63.62%.结论 RFA作为局部微创治疗方法,是肝转移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纳米刀消融术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5年9月—2016年3月18例局部晚期不可手术切除胰腺癌患者行纳米刀消融术治疗,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患者术后第1天血清淀粉酶浓度明显升高(P0.05),随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术后CA19-9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且各时间点均低于术前水平(均P0.05);心肌酶指标手术前后无明显改变(均P0.05)。术后3个月内发生胰腺炎2例(11%)、低血糖、高血糖、胃排空障碍各1例(5%),对症治疗后均较快恢复,无胰瘘、出血、胆瘘等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及KP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按EORTC标准,术后完全代谢缓解2例(11%),部分代谢缓解10例(55%),代谢无变化3例(17%),代谢恶化3例(17%),客观有效率为67%,疾病控制率为83%。结论:纳米刀消融术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安全性高,疗效显著,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0.
肝癌射频消融术后肝内远处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惊涛  魏玺  周洪渊  李强 《中华外科杂志》2009,47(16):1529-1531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ffecting intrahepatic distant recurrence af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 for primary hepatic cancer. Methods Eighty patients with primary hepatic tumors underwent RFA treatment between January 2002 and June 2005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re were 49 males and 31 females aged from 34 to 84 years old. The tumor size was less than 5 cm and no more than 3 nodules. Univariate analysis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risk factors for intrahepatic distant recurrence after RFA. Results The cumulative rates of intrahepatic distant recurrence were 6.3%, 32.0%, and 67.3% at 1,3, and 5 years, respectively. Un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pretreatment serum AFP level of ≥50 μg/L (P=0.029),descarboxy pruthrombin (DCP) level of ≥ 40 mAu/ml (P=0.004),ablative margin of <1 cm (P=0.035),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 percent tage of <70% (P=0.012), and poor Child-Pugh grade (P=0.002) were related to intrabepatic distant recurrence. A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pretreatment serum AFP and DCP level,ablative margin and Child-Pugh grade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intrahepatic distant recurrence. Conclusions Primary liver cancer patients with high serum AFP, DCP and poor Child-Pugh grade before RFA should be carefully followed up to monitor any intrahepatic distant recurrence. A sufficient ablative margin in RFA for primary liver cancer is required to prevent recurrence.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对进展期胰腺癌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对70例不能切除的进展期胰腺癌病人行射频消融治疗发生的并发症资料.结果 所有病人都有短期的发热症状,部分有一过性的血清淀粉酶升高,无腹腔出血、腹腔感染、急性胰腺炎发生,胰瘘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血管并发症1例,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4/70),但其中导致死亡2例,发生率为2.86%(2/70).结论 对于进展期胰腺癌射频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但由于可能出现致命性严重并发症,必须要慎重.  相似文献   

12.
对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APC)术前需先行转化治疗,但之后大部分LAPC仍无法切除。局部消融技术、尤其纳米刀的应用为治疗LAPC带来突破性进展。本文围绕消融技术治疗LAPC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难治性肝癌射频消融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频消融(RFA)治疗肝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对于难治性肝癌,RFA治疗难度及风险大幅提高。重视影像指导下的规范化治疗及个体化治疗及策略,对难治性肝癌将同样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21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16例肝癌共行252次射 频消融治疗,观察射频消融治疗后病人的不良反应、肝功能、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血供变化、CT 影像学变化及1年生存率。结果 射频消融治疗后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56%的病人有轻 度的转氨酶升高,射频消融治疗前AFP升高者有85%的病人有程度不同的下降。76%的病人射频消 融治疗后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肿瘤血供明显减少或消失。射频消融治疗后1~6个月肝脏增强CT 扫描全部病人均有程度不同的肿瘤液化坏死,不强化者占56%,病人1年生存率为84%。结论 射 频消融是治疗肝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乔森 《腹部外科》2005,18(5):279-280
目的探讨胰头癌姑息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对1995年1月~2004年1月诊治的胰头癌姑息手术治疗86例资料进行分组观察。结果胆总管、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组(方法1组)和胆囊-空肠Roux-en-Y吻合术组(方法2组)手术死亡率没有明显差异。术后黄疸的复发和胆道感染的发生率方法1组比方法2组低,术后存活时间方法1组比方法2组长,术后两组十二指肠梗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方法1组和方法2组同时进行胃空肠吻合(方法3)后两组比较:方法1组存活时间长,两组均未发生十二指肠梗阻,两组手术死亡率无明显差异。本组5例方法1同时进行方法3加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方法4),射频消融治疗后背部疼痛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失。结论方法1组优于方法2组。方法3能避免发生十二指肠梗阻,且能延长存活时间,若加用方法4治疗,能明显缓解背部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其安全性。方法对我科2004年12月~2005年6月收治的肝脏肿瘤2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治疗后症状是否减轻、病变区范围是否缩小和CT增强扫描时病变区是否有强化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9例均完成治疗。术后1~5个月随访,症状消失13例,症状减轻14例;CT检查证实瘤体体积缩小29%~87%,平均为57%。结论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具有微创、有效、简单、安全和可重复等优点,是局部治疗肝脏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与单纯TACE治疗对比,评价多极射频消融(RFA)联合TACE治疗巨块型肝细胞癌(HCC)的疗效。方法将55例经病理、影像学诊断、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查确诊的巨块型HC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27例,接受TACE联合CT导引下RFA治疗;对照组28例,接受单纯TACE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血清AFP、肝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术后1、3个月行增强CT扫描,联合组及对照组术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5.19%、57.14%(P<0.05)。术后2个月联合组血清AFP值由(413.18±354.70)ng/ml降至(80.16±76.64)ng/ml,对照组由(426.81±385.63)ng/ml降至(161.64±132.89)ng/ml(P<0.05)。联合组及对照组治疗后,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有一过性增高,术后2周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RFA联合TA-CE治疗巨块型HCC是安全、有效的综合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渗盐水增效RFA治疗肝癌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1年9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42例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共48个肿瘤结节,直径为1.2~7.5 cm,在B超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或在开腹直视下将射频电极置于肿瘤内,同时置入20G的穿刺针,射频治疗过程中从穿刺针间断注入高渗盐水5~10 ml.随访3~79个月,术后定期行造影或CT检查动态监测RFA治疗效果.采用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AFP水平,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结果 18例术前AFP阳性患者中有14例完全转为阴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03,P<0.05).术后超声造影或CT检查显示肿瘤完全坏死率为94%(45/48),直径≤4.0 cm的肿瘤结节完全坏死.并发症发生率为5%(2/42),无手术死亡.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l%、85%、70%.结论 高渗盐水增效RFA治疗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邻近膈顶的较大肝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RFA治疗的176例邻近膈顶较大病灶原发性肝癌患者(近膈组)及157例非邻近膈顶的较大病灶原发性肝癌患者(对照组)的资料。分析比较2组间患者年龄、性别、消融情况、早期灭活率、复发率、肿瘤新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率的差异。结果近膈组RFA治疗中膈下注射生理盐水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6),局部复发率高于对照组(P=0.028)。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灶最大径、RFA治疗所用消融仪及电极针、肿瘤早期灭活率、肿瘤新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FA治疗后1、2、3、4、5年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3)。结论邻近膈顶的较大肝癌更易复发,超声引导下经皮RFA治疗应采取膈下注射生理盐水等个体化治疗方案及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