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与隐蔽性高血压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710例体检者行诊室血压和家庭自测血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为健康正常血压组(NT)、白大衣高血压(WCH)、隐蔽性高血压(MH)。分析高血压患病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NT、WCH、MH者分别为353例、150例、207例。打鼾、肥胖、高血压家族史、吸烟、喝酒、糖代谢异常、各型高脂血症与隐蔽性高血压患病率有关。且与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相似。结论 MH患者与白大衣高血压有相似的危险因素,MH易漏诊,危害性更隐蔽,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患者重视自测血压,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更好控制血压。自测血压对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主动性,控制高血压有积极意义,对高血压的鉴别诊断、疗效评判及心血管病发生危险的预测均有重要价值。目前高血压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我国现有高血压2亿人,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率在40%以上。高血压在我国存在“三高三低”现象,“三高”即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高,“三低”即知晓率低(30%)、治疗率低(25%)、控制率低(6%)。“三低”的原因之一就是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患病,即使已知的高血压患者也仅凭感觉用药。相当多的居民从未测过血压,到医院就诊时才发现高血压,部分发生脑血管意外才发现自己有高血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和诊所测量的差异,为高血压的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对北京市利康医院2015年1月—10月接收的正在服用降压药的269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家庭自测血压指导和诊所血压测量,家庭自测血压为3 d及以上并患者最后2 d读数的均值,诊所测量血压为患者最近两次就诊时测量血压读数的均值。应用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计算血压控制正常、隐蔽性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及血压未控制的比例并进行相应的患者信息的比较分析。结果家庭测量和诊所测量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控制正常、隐蔽性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和血压未控制的比例为26.0%、19.0%、23.8%和31.2%;年龄、体质量指数在四组间不完全相同(P<0.05)。结论家庭自测血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筛查出隐蔽性高血压及白大衣高血压,帮助患者及医师对病情的认识及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在评价老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6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对EH所致的靶器官损害(室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左室肥厚、充血性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动态血压监测显示血压有明确的昼夜模式,动态血压中有“杓”型变化者比无“杓”型变化者的EH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病率明显降低.血压负荷〉40%是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信号之一。结论:了解EH患者的24小时血压变化对预测EH并发症的发生和指导合理治疗有重要意义。注重夜间血压降低是减少脑血管病发生的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老年人群中,高血压是常见病,也是发生脑卒中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根据1999年WHO/ISH指南,成年人(>18岁)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者,均可做出高血压的诊断。最近,高血压最佳治疗研究告诉我们,能带来最大益处的血压控制水平应为139/83mmHg,而这个水平适用于任何年龄,包括老年人。以前认为老年人血压不宜“过低”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但老年高血压与中青年又有不同,在治疗应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谢扬  饶邦复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2):3319-3320
3强化高血压治疗3.1控制血压的重要性:有效的抗高血压治疗可降低T2DM高血压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良好的血压控制对肾脏能有保护作用,能延缓肾小球滤过率和终末期肾病发生危险。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隐蔽性高血压与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某保健单位276例职员行诊室血压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为健康正常血压NT、白大衣高血压WCH、隐蔽性高血压MH、持续性高血压EH四组,并行超声心动图、颈动脉中层厚度及β2-微球蛋白测定等检查。结果 MH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靶器官损害,比WCH重,与NT无明显的不同。MH常被漏诊,其危险度高,应高度重视,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是发生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因其发生常常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血脂症、肥胖等危险因素并存,极易引起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发生损害,进而导致冠心病、肾病、脑卒中等心血管意外发生。因此高血压患者治疗策略的核心即为血压控制达标。由于高血压属于多因素疾患,其发病为环境因素与遗传的综合作用所致,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多系统等均参与到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而单一的抗高血压药物往往只能针对其中一种系统进行调节,不能够很好地控制血压,因此对于单一药物难以控制的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应给予联合应用抗高血压药物。  相似文献   

9.
凌柏  张婷 《北方药学》2014,(1):90-91,53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血压成为了越来越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是其主要并发症。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常伴有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需要进行综合干预。当血压一直居高不下时,很多高血压患者都采取各种降压药物把血压降下去,以免血压高带来的一系列不适。因此在降压过程中,也要注意合理服用降压药,以免降压不当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高血压、血脂紊乱、高血糖、肥胖等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事实上,“奇怪”的事常有发生,有些脑卒中患者,尤其是中青年人,并不都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饮酒吸烟史等。难道,除了血压、血糖、血脂等,还另有“杀手”?  相似文献   

11.
社区高血压人群的血压控制率、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究抗高血压药物在大范围人群应用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促进高血压人群的合理用药。方法:建立了一个社区人群抗高血压药物监测系统。统计血压控制率和药物不良反应,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27个变量进行因素分析。结果:高血压人群的血压控制率很低(13.48%);服药依从性差、四药以上联合、糖尿病、吸烟、药物不良反应,心脑血管病是血压控制率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有经济来源、二药联合、非药物治疗是社区高血压人群血压控制率的保护因素。其中二药联合、非药物治疗是主要独立保护因素。由各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看,不规则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次数远大于规则用药组;四药以上联合、服药依从性差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二药联合、非药物治疗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2.
张博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339-340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顽疾,大量资料表明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国内报告高血压是发生脑卒中的首要因素。人群血压水平从110/75mmHg(1mmHg≈0.133kPa)开始,随着血压水平升高而心血管发病危险持续增加,血压180/110mmHg时,心血管发病危险增加10倍。心脑血管病成为中国人首位死因,高血压是第一危险因素,我们要通过多方位,多渠道入手对患者进行指导,使患者了解健康知识,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因此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是预防心血管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以及预防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对36例高血压患者通过生活方式改变、合理用药、重视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消除思想误区等方面进行了正确指导。结果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达到有效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自觉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到合理用药,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各参数与其发生冠心病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90例高血压病患者,年龄45~65岁,其中单纯高血压病患者400例,高血压并发冠心病者392例,高血压并发脑卒中者398例,分析3组患者的血压各参数关系,探讨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血压、脉压与高血压并发冠心病、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收缩压:脑卒中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或并发冠心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舒张压:冠心病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或并发脑卒中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平均血压:脑卒中与单纯高血压组或并发冠心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脉压:并发冠心病组或脑卒中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和其他危险因素(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脉压仍与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P<0.05,P<0.01)。结论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平均血压与脑卒中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舒张压与冠心病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脉压与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生均有显著相关性。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和其它危险因素(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脉压是高血压并发冠心病、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探讨高血压与脑出血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8年门诊和病房收治的高血压并发脑血管意外的患者。结果积极控制血压的治疗组比未控制血压的对照组的患者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高血压是促进脑动脉和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预防高血压能有效降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太原市城乡青春期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太原市青春期血压水平以及高血压的发生状况,探索青春期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患因素,为开展成年期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提出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太原市1 749名13~18岁青春期少年进行身高、体质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测定,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以血压值在其年龄、性别第95百分位以上者为高血压,经进一步体检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筛选出原发性高血压者69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抽样法在所有血压正常青少年中选择69名作为对照,进行1∶1病例对照配对,抽取静脉血查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并填写统一制定的调查表。对可能影响高血压发生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城乡间SBP、DBP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乡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SBP、DBP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之间SBP、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单因素分析显示:BMI升高、高脂血症是青春期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将SBP和DBP分别进行分析,发现肥胖、高血压家族史、高脂血症是收缩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肥胖、高脂血症是舒张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是青春期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收缩期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肥胖、高脂血症、感到入睡困难、高血压家族史;舒张期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肥胖、高脂血症。结论肥胖、高脂血症是青春期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与收缩期及舒张期原发性高血压均有关系,高血压家族史是收缩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EH)是引起脑卒中的主要疾病,随着人群血压水平的上升,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研究EH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对于早期预测、有效预防EH患者发生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拟分析高血压并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其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冬兰  魏万林 《中国医药》2011,6(10):1275-1277
2003年美国国家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和治疗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7)将收缩压为120~139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为80~89 mm Hg定义为“高血压前期”[1-2]。高血压前期也曾被称为“短暂性高血压”、“临界高血压”以及“高于正常的血压”,目前趋向于称为“高血压前期”。随着高血压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人们对高血压的控制及防治靶器官损害更加重视,同时对高血压前期与高血压及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也更加关注。本文对高血压前期心血管危险因素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方法,降低心脑血管病的病残和死亡的总危险。方法对1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具有病史长,对血压升高具有一定的耐受性;收缩压增高为主,脉压差增大;血压波动较大;高血压分级和危险因素以2、3级为主,中毒和重度比例极高;并发症的出现率较高;降压药物使用种类和次数多等特点。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应合理选择抗高血压药物进行治疗,预防和控制相关代谢综合征、靶器官损害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最大程度降低心脑血管病病残和死亡总危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本节的分题包括高血压的诊治步骤、高血压的防治原则、高血压的治疗要规范化和个体化、降压治疗的血压目标值。1高血压的诊治步骤取得准确的血压数值以确定高血压的诊断,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按高血压数值进行分级,再根据罗列患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受损状况及并存的相关疾病,进行危险分层。对患者的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