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塞氏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以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色素层炎及皮肤损害为临床特征的,同时也可累及多个系统如关节、动静脉、胃肠道、肺、肾及神经系统的慢性病,当白塞氏病引起神经系统受累时,则称为神经白塞氏病(Neuro—Behcet’s disease,NBD)。我们报告2例NBD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神经白塞氏病的影像学和脑脊液细胞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塞氏病又称贝赫切特综合征(Behcet’s syn-drome),是一种以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及眼炎为特征的综合征,并可累及皮肤、关节、心血管、胃肠道、神经系统。神经白塞氏病(Neuro-behcet’sesase,NBD)占白塞氏病的5%~10%[1]。现将我院神经科收治的、资料齐全的10例NBD的CT、M  相似文献   

3.
白塞氏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细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主要累及皮肤、粘膜的慢性进行性多系统损害的疾病。当白塞氏病引起神经系统受累时,则称为神经白塞氏病(Neu-ro-Behcet's disease,NBD)。本文报道7例NB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  7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男4例,女3例。7例患者的症状及神经系统检查见表1。对全部患者进行头部CT或MRI检查及血沉、血常规、抗链“O”、腰穿检查。7例患者血流变学检查、血糖测定均正常。所有患者均无高血压,心电图均正常,体温正常。7例患者在出…  相似文献   

4.
白塞氏病是除口腔,生殖器和眼损害外尚有皮肤、关节、胃肠道、神经系统、心和大血管等受累的多系统损害疾病。有人将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病例称为神经—白塞氏病。我院1962年1月~1990年5月收治白塞氏病60例,其中有神经系统受累者9例,占15%,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白塞氏病是一种侵犯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如累及神经系统而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时则称为神经白塞氏病。现将我院所见6例报告如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总结神经白塞病(NBD)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磁共振表现,探讨该病的诊断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NBD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MRI表现,观察临床疗效.结果:32例患者,其中14例患者治疗后神经系统异常症状基本消失,无明显后遗症.16例患者治疗后神经系统异常症状没有完全消失,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2例死亡.结论:NBD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实验室检查及MRI可提高NBD的检出率.该病治疗后复发率和后遗症发生率均较高,预后差.提高对本病临床特征的认识,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长期监测病情变化,预防感染等诱发疾病复发的因素,警惕疾病复发而导致的病情加重、致残率或死亡率升高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塞氏病的综合性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0年-2011年间临床诊断白塞氏病的临床资料.结果:2000年-2011年在临床中收集的16例白塞氏病病例,通过(1~5)年综合性的治疗,随访观察(1 ~2)年以上,本组痊愈3例(18.75%),显效11例(68.75%),有效2例(12.50%).结论:综合性治疗方案治疗白塞氏病,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16例神经—白塞氏病,占同期白塞氏病住院病人的28.6%,死亡2例,病死率12.5%。神经系统表现分为脑膜脑炎型、脑干型、脊髓型、周围神经型。8例脑脊液检查中,除2例周围神经型者外,余均有细胞或蛋白的增多。皮质类固醇等药物可使多数病例获得改善。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我院10例及国内文献中的60例具有神经系统损害的白塞氏病。在我国1957~1984年总的850余例白塞氏病中,其发生率约为8.1%。病变呈进行性发展,累及大脑、脑膜、脑干、脊髓、颅神经和脊神经,其中以中枢神经系统为最多,并可几个部位同时发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征性表现。本文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认为应在白塞氏病的基础上具有神经系统损害病例才能诊断本病。皮质类固醇激素是治疗本病的主要药物。死亡原因与脑干受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白塞氏病为一慢性复发性多系统受累的疾病,除有复发性疱疹性口炎、外生殖器溃疡和眼视网膜炎三联征外,常伴有皮肤结节性红斑或多形红斑、多发性游走性关节炎、血管炎及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炎症等)。白塞氏病并发脑动脉瘤破裂死亡的病例国内未见报道,1986年4月我科遇到一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白塞氏病为一病因未明的综合征。主要临床特征为复发性虹膜睫状体炎,口腔和生殖器溃疡。大量报告说明,此征还可累及皮肤、关节、心血管、消化各系统。1941年knapp首次报道合并神经症状的本综合征称神经白塞氏病。国外神经白塞氏病的发病率约为白塞氏病的10~25%(11、12)。我国自1957年齐氏首次报告2例,至1979年9月已有512例,其中神经白塞氏病共16例(2~10)。我院历年收治白塞氏病19例,其中有神经损害者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白塞病累及神经系统者称神经系统白塞病(NBD),发病机制至今未明,头痛为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好发部位为脑干、基底核区、侧脑室旁白质等,脑干型是最常见类型。目前NBD尚无独立的诊断标准,多采用第八届国际白塞病会议确立的白塞病的诊断标准及2013年的白塞病国际标准。NBD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指标,抗髓鞘因子升高提示疾病活动,白细胞介素6增多者预后不佳。NBD的治疗尚无确切而有效的方案,总体预后较差。急性期可予以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颅内压增高者配合脑室腹腔分流术,缓解期及预防复发则配合免疫抑制剂及中成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白塞氏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塞氏病(Behcet'sdisease)是1937年土耳其皮肤病学家Behcet首先报告的,最初描述本病主要指复发性病性口腔粘膜溃疡、外生殖器溃荡和前房积脓性虹膜睫状体炎的三联症。白塞氏病至今病因尚不清楚,口腔、皮肤、生殖器、眼、关节、心及大血管、消化道及神经系统、肺部等均可累及,临床表现复杂,涉及临床内科、眼科、皮肤科、口腔科等教科,容易记诊、误诊、治疗困难的疾病。为了提高对白塞氏病的认识,本文综合有关资料,对其病因及发病机理、诊断与分型、治疗、预后进行了讨论。1病因及发病机理白塞氏病病因至今未明,以前多认为是病毒…  相似文献   

14.
神经白塞氏病的MRI表现及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神经白塞氏病头颅MRI表现,以提高对神经白塞氏病的认识.方法对5例神经白塞氏病患者的头颅MRI资料作动态观察,分析不同阶段的变化特点.结论 5例病人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早期以T2加权呈高信号,T1加权正常或低信号表现为主,晚期头颅MRI异常信号病灶减少或消失,可出现小脑、脑干等脑实质萎缩性改变.结论了解神经白塞氏病头颅MRI表现有利于认识该病的病程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统地报道了目前国内外甚少见其详细报告的三例不全型白塞氏病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例。白塞氏病可引起全身多个系统损害,其心脏白塞氏病(Cardio-Behcet’s disease)是少见类型,而心脏瓣膜(主动脉瓣或二尖瓣)损害更为罕见。心脏瓣膜穿孔、延长、脱垂可能是其瓣膜关闭不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白塞氏病即眼、口、生殖器综合征.相当于祖国医学狐惑病范畴,是一种病情复杂,久治难愈,而又非常痛苦的疾病.近年来,笔者以养阴清火,利湿解毒为基本治法,诊治数例白塞氏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病(BD)或称为白塞氏综合征,又译作贝赫切特病,是一种以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皮肤和眼部病变最为常见,但关节、心血管、胃肠道、神经系统、肺肾等脏器亦可受累的一种原因未明的以血管炎为基本病理改变的慢性全身性疾病.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不清且无特效办法,故归为难治病范畴.近年来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方法,使本病的治疗研究有了更加可喜的苗头,现将近5年来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对本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白塞氏病(Beheet’s disease)是根据土耳其皮肤科医师Beheet于1973年的病例报告而命名的。它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临床上常以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和眼炎及皮肤损害为突出表现。又称为眼、口、生殖器综合症。并常累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肺、肾、附睾等器官。由于本病无特异性病理改变和血清学改变,且临床表现并不同步出现,故此病经常延误诊断。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白塞氏病报道如下,并复习相关文献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9.
<正> 白塞氏病(Behcet’s disease)临床上比较少见,而伴有消化道病变的肠道白塞氏病尤为罕见。今将我们1973~1982年间所见两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白塞病(BD)为1937年土耳其皮肤科医生Behcet首次报道而得名。BD以反复发作的口腔、外生殖器溃疡及眼色素层炎为特征,可累及全身多种脏器,如皮肤、关节、动静脉、胃肠道、肺、。肾及神经系统。神经白塞病(NBD)是在BD的基础上出现神经系统损害,其发生率为4%~49%。文献中有关于NBD的DWI表现报道指出NBD病灶ADC值增高。本文笔者报道1例NBD不寻常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