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护理学基础网络课件的制作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与整理护理学基础素材,编写脚本,制作成网络课件,对24名护理本科生进行网络教学。结果学生对网络教学的总体满意度与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及对网络的喜爱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在对网络授课学习效果的评价中,学生对网络能扩展知识的评价最高。结论网络课件在教学的灵活性、内容的丰富性、信息的及时性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制作课件时注意网页应保持统一的风格和操作界面,菜单式教学目录,同时文字要精炼、准确。  相似文献   

2.
多媒体课件在护理学基础操作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杨新月 《护理学杂志》2001,16(12):748-749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普及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教学方法注入了新的生机 ,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手段。为了促进学生对《护理学基础》实践操作的感性认识和对系统理论的深刻理解 ,我系制作并开发《护理学基础》多媒体课件 ,运用于 98级学生的教学中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 内容选择多媒体课件以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护理学基础》和卫生部规划教材《护理学基础》(中专 )第四版中有关操作章节的内容为蓝本 ,根据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的要求 ,充分考虑各类信息的媒体表现特性 ,将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分割 ,结合实际操作 ,确定教学课件 ,使之…  相似文献   

3.
静脉穿刺置管术临床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8  
施雁 《护理学杂志》1997,12(4):237-238
静脉穿刺置管术已广泛应用于危重病人和低血容量病人的中心静脉压监测、静脉营养方法、血液标本采集和长期输液而周围静脉穿刺困难的病例。我院自1978~1995年进行了24460倒静脉穿刺置管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现将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介绍如下。1材料和方法行预外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的穿刺用长7cm、内径0.2cm的20号不锈钢穿刺针及外径0.15cm、长40cm的硅胶管,采用外管内置管法;颈内静脉用国产静脉穿刺套管针,采用钢丝导引置管法;头静脉用进口深静脉穿刺套管外,也采用钢丝导引置管法。静脉穿刺置管术临床应用情况见…  相似文献   

4.
1病历摘要 患儿男,6岁,因“静脉穿刺后右额部搏动性团块5年”入院。患儿5年前在外院行头皮静脉注射时出现一淤血块,有搏动感,当时未引起注意,后逐渐缩小,并可见迂曲的血管,并逐渐增粗。来我院就诊。查体:右侧额部见搏动性团块,直径约8mm,可闻及血管性杂音,可见颞浅动脉增粗迂曲供血,额上静脉增粗,压迫颞浅动脉,团块及额上静脉消失。  相似文献   

5.
护理学基础网络课件的制作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护理学基础网络课件的制作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与整理护理学基础素材,编写脚本,制作成网络课件,对24名护理本科生进行网络教学.结果 学生对网络教学的总体满意度与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及对网络的喜爱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在对网络授课学习效果的评价中,学生对网络能扩展知识的评价最高.结论 网络课件在教学的灵活性、内容的丰富性、信息的及时性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制作课件时注意忖网页应保持统一的风格和操作界面,菜单式教学目录,同时文字要精炼、准确.  相似文献   

6.
<正> 静脉穿刺是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静脉穿刺一针成功率是衡量这一技术的重要指标,如何提高静脉输液穿刺质量,降低复针率,减轻患者痛苦,始终是临床护理工作者不懈的追求。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根据基础护理操作原理,总结出一种新的静脉穿刺方法,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1 方法 操作前,尽可能调低输液架高度,挂输液瓶,常规排气后,将输液器螺旋夹下调至输液滤器上方20cm处左右,旋紧。选择血管,安尔碘皮肤消毒待干,扎止血带,再次排气。将滤器与螺旋夹之间的输液管对折,对折处握于左手或右手手掌小鱼际  相似文献   

7.
护理美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开发护理美学的多媒体课件,将其充分运用于课堂教学,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方法 运用Flash、Photoshop等软件进行素材创作和加工,并以多媒体制作工具Authorware进行总体架构设计以及编程综合处理,最后打包发行为成品课件。结果 课件中的动画、文字、视频、图片等穿插组合更易于实现,使得课件整体结构合理,画面精美、生动。结论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课堂氛围,促进了教学效果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我院自 1994年 4月起开展了经腋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本组 6 8例 ,男性 47例 ,女性 2 1例 ,年龄 13~ 80岁 ,均为危重病人 ,左侧腋静脉置管 43例 ,右侧腋静脉置管 2 5例 ,导管留置时间 5~ 115天 ,平均 5 7 5天。均采用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icroso Front Page 2000软件制作网页,借助医院局域网服务器建立护理网站,结果:180d网页浏览378830人次,其中护士369000人次,日平均2105人次,其中护士2050人次,对网站总体评价好者126人,占88.1%,较好者12人,占8.4%,一般5人,占3.5%,结论:综合,充实,最新的护理理论知识及信息借助局域网的快捷,灵活方便,极大地提高了护理工作者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相似文献   

10.
血管分级带教法对护生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肖文丹  王艳 《护理学杂志》2004,19(21):61-62
将 76名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 (40人 )和观察组 (36人 ) ,对照组静脉穿刺时采用常规方法带教 ,观察组采用血管分级带教。结果观察组Ⅰ~Ⅲ级血管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且深受病人欢迎。提示血管分级带教法有利于提高临床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马李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3):114-116
目的 分析针对性护理在血液透析穿刺处皮肤红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治疗并且穿刺位置出现红肿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临床相关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观察组红肿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结论 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接受透析治疗穿刺处红肿患者的效果较好,可缩短红肿持续时间,缓解疼痛,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输精管经皮穿刺导管针的改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穿刺输精管用平头导管针的制作过程,并简单阐述了其使用方法。本导管针具有取材容易、制作简单、清洗消毒方便、穿刺成功率高、效果好等特点,其他类型的导管针可仿此制作。  相似文献   

13.
《Acta orthopaedica》2013,84(6):943-945
In 46 amputations performed on account of peripheral occlusive arterial disease, the morphine puncture test (MPT) and the local skin perfusion pressure measurement (SPP) were carried out preoperatively.

Below-knee (BK) amputation was performed when the SPP was >40 mm Hg unless clinical criteria indicated otherwise.

Out of 12 BK amputations without any clinical skin changes, where the SPP was ≥40 mm Hg but the MPT was negative, healing was achieved in 11 patients. Thus, if the MPT had been used as an objective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amputation level, 11 knees would have been sacrificed. The MPT is thus not suitable for determination of amputation level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occlusive arterial disease.  相似文献   

14.
经皮血管缝合器的应用及其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7例经皮股动脉穿刺行介入治疗的病人采用经皮血管缝舍器缝合股动脉伤口,结果6例成功,1例仍渗血经压迫后止血。护理要点为确定穿刺点后再行缝合术,缝合过程中及术后注意观察伤口情况。  相似文献   

15.
宗茜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110-112
目的 分析皮肤精细化护理在血液透析钝针穿刺患者中在改善患者疼痛和配合度方面的实际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接受血液透析钝针穿刺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皮肤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疼痛情况、穿刺配合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穿刺配合度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皮肤精细化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钝针穿刺患者中,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可以缓解患者疼痛,提升患者配合度,且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单侧经皮穿刺脊柱后凸椎体成形术的入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侧穿刺法行脊柱后凸成形术的手术方法,以减少行手术及射线时相关的损害。方法复习椎骨的解剖形态,确定经椎弓根穿刺进针的路径;对患者45个压缩椎体进行单侧穿刺球囊扩张治疗,观察椎体高度及Cobb角的改变。结果与椎骨矢状面成30°~45°的角度穿刺,均能顺利进针并使针尖到达椎体中部的前份;临床手术按前述方法均可安全完成,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及Cobb角分别由术前的(1.8土0.3)cm、(1.4±0.4)cm及(28.4±10.2)°改变为术后的(2.2±0.4)cm、(2.3±0.3)cm及(19.2±4.5)°;椎体两侧前缘高度都有所恢复,两侧高度净差值为0.1cm。结论单侧穿刺法行脊柱后凸成形术,能够很好地恢复脊柱的形态,减少术者及患者的射线接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困难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将200例需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按常规穿刺,观察组采用负压技术穿刺,即将容量为2ml的吸球和三通接头接上留置针,使之穿刺时形成负压,再行穿刺。结果两组静脉穿刺回血率、一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8.32、27.56,均P<0.01);留置针保留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颈外静脉、大隐静脉穿刺回血率、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8.26、18.26、5.00、5.00,P<0.01或P<0.05);两组股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负压技术可提高留置针穿刺回血率和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困难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将200例需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按常规穿刺,观察组采用负压技术穿刺,即将容量为2ml的吸球和三通接头接上留置针.使之穿刺时形成负压,再行穿刺。结果两组静脉穿刺回血率、一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8.32、27.56,均P〈0.01);留置针保留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颈外静脉、大隐静脉穿刺回血率、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8.26、18.26、5.00、5.00,P〈0.01或P〈0.05);两组股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负压技术可提高留置针穿刺回血率和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The Arterial Supply of the Odontoid Process of the Ax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of the arterial supply of the odontoid process of the axis. Among the arterial sources there are paired anterior and posterior ascending arteries arising from the vertebral artery. Arteries penetrate into the odontoid process at its base from both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ascending arteries. A transverse arterial arcade is formed above its top by the anastomosing anterior and posterior ascending arteries. In this investigation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a branch of the ascending pharyngeal artery (from the external carotid artery) joined this arcade after passing through the canalis hypoglossi of the occipital condyle. Moreover, there were inferior and superior horizontal arteries apparently coming from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which supplied the odontoid process. It was shown that the superior horizontal arteries penetrated the anterior atlanto-occipital membrane and ran across to the supraodontoid arterial arcade. There were also arteries which reached into the odontoid process via the accessory and apical ligaments. Vessels described—but not demonstrated—to reach the odontoid process via the alar ligaments could not be observed in this investigation. It was shown that inside the odontoid process the arteries formed a rich anastomosing network. The odontoid process of the axis is thus in the centre of a dense arterial net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