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理改变与肝纤维化关系。方法:对37例慢性病毒性肝炎(CVH)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并检测其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等。结果:汇管区炎细胞浸润明显患者血清LN、ⅣC、HA明显升高。PⅢP在碎屑样坏死时明显升高。小叶内炎细胞浸润明显及有桥接样坏死者,血清LN、ⅣC、HA均明显升高。淤胆患者血清HA较无淤胆患者升高明显。同时伴随肝细胞再生者血清LN亦明显升高。结论:CVH的炎症、坏死、肝细胞再生以及淤胆等病理过程均与肝纤维化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63例经病理确诊的病毒性肝炎的肝功改变与肝脏超微病理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本组63例,为1986年3月至1988年3月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肝炎性男性住院患者,年龄:18~35岁。经肝活检病理诊断:急性肝炎10例;慢性迁延型肝炎34例;慢性活动型肝炎17例,其中3例伴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对肝细胞膜抗原(LM-Ag)与肝细胞膜特异性脂蛋白(LSP)的研究,使人们对肝炎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982年我们应用葡萄球菌A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PA-ELISA)检测了各型肝炎抗-LSP抗体。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  相似文献   

4.
目的 :使用B超对肝区光点声像图的动态观察 ,提高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方法 :对 13 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声像图改变与病理改变进行对比。结果 :病理改变轻度 ,肝区光点尚均匀者占 95 .2 4% ;中度改变 ,肝区光点欠均匀者占 72 .2 2 % ;重度改变 ,肝区光点欠均匀者占 40 .0 % ,不均匀者占 5 3 .3 3 %。结论 :随着肝区光点粗细不均的加重 ,病理改变也在加重  相似文献   

5.
<正> 本文将我科1984年9月至1985年7月收治的肝炎病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的关系进行比较,以探讨其临床诊断学方面的规律。一般资料肝穿者中男73例,女18例,年龄:14岁—20岁3例,21—40岁81例,41—65岁7例。肝穿者中活体穿刺74例,临死前及死后立刻肝穿的17例(均为重症肝炎)。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急性轻症肝炎22例,重症肝炎17例,慢性迁延性肝炎23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9例,肝硬化6例,其他4例。病理诊断由我校病理科作出。每例标本送检时不附临床诊断名称,穿刺用改良负压吸引细针,所获组织立即固定后送检。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2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进行了肝活组织检查,并与临床做了对照分析。结果临床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56%。误差率为44%;其中ASC符合率最高,仅23.08%,肝癌及肝硬化符合率最高为75%及73.3%;其他依次为慢活肝58.82%,慢迁肝炎55.2%%,急性肝炎55.56%。表明肝功能,病原学及影像学检查对各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均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62例慢迁肝(CPH)患者肝组织活检,结果表明其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者仅28例,而34例病理改变属慢活肝(CAH),就其与病程、肝功能、病毒复制的相关性作了探讨,强调及早抗病毒和抗纤维化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冷梅 《中国厂矿医学》2002,15(6):451-452
目的:动态测定病毒性肝炎血清AFP及肝功能指标,探讨AFP定量变化与肝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对入院时AFP>25ng/ml的病毒性肝炎患者,每1-2月复查AFP含量及肝功能指标,必要时做B超、CT等检查。重型肝炎每1-2周复查1次。结果:急性肝炎、重型肝炎AFP的增高为一过性增高;慢性肝炎和肝硬化若AFP随ALT的下降呈同步下降,并于3月内恢复正常,亦为良性增高;若AFP持续3月>350ng/ml,GGT>350U/L,且ALT无明显增高,应高度怀疑癌性AFP。结论:AFP动态测定与肝功能改变的关系可以反映病毒性肝炎,尤其是重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对64例病毒性肝火病人的临床诊断和肝活检病理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采用单人操作1秒钟负压肝穿法,取肝组织送病理光镜检查。64例中,男56例,女8例;年龄21~40岁有51例,最小16岁,最大64岁。病毒性肝炎临床和病理诊断,按1984年  相似文献   

10.
11.
意大利学者Rzzetto等在1977年用抗HBc阳性病人的血清以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一名HBs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肝组织,发现肝细胞核内有可与抗HBc发生荧光反应的物质,开始以为是HBcAg,可是经过广泛的电镜检查,未找到HBcAg,用标准抗-HBc血清进行鉴定为阴性。随后研究说明在免疫学上,这种新的物质与HBsAg、HBcAg及HBeAg不同,当时认为它是HBV的第四个抗原系统。按希腊文排列,暂定名为Delta(δ)抗原系  相似文献   

12.
13.
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改变除甲、戊两型不转变为慢性外,其余各型基本相同。 1 急性肝炎(AH): 主要病变为小叶内肝细胞变性和坏死以及炎症反应。肉眼见肝脏肿胀,表面光滑,色泽紫红,称之“大红肝”,镜检有如下改变。 活动期:最常见和最早期的肝细胞变性为气球样变,肝细胞高度肿胀,形如气球状,胞浆颜色变浅,胞核浓缩。其次为肝细胞嗜酸性变性,胞体缩小,胞浆嗜酸性染色增强,最后胞核消失,成为红染的圆形小体,称为嗜酸性小体。再次为肝细胞核空泡变性,继续发展为核溶解。气球样变、嗜酸性小体形成等病变一般在起病早期较明显。之后肝实质中出现点灶性坏死,尤以小叶中央区为明显,小叶内有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Kupffer细胞肥大、增生。肝细胞索肿胀,肝窦消失,小叶结构紊乱,但其网状支架完好。汇管区轻或中度扩大,内有炎细胞浸润。胆管或胆小管结构正常,界板未见破坏。 静止期:肝细胞的灶性坏死、变性和炎症反应消退,并见肝细胞再生和修复,表现为细胞核分裂或双核现象增多,Kupffer细胞仍肿胀。 黄疸型的病变较无黄疸型重,坏死灶多;肝细胞和毛细胆管内有淤胆现象。  相似文献   

14.
由于肝活检的普遍开展,对于甲型、乙型或非甲非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形态学研究已有很大进展,特别是关于慢性肝炎的分类及其病理学特征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概念,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肝类常伴胆囊改变,在超声显像上有时与胆囊类相似。我们对确诊为乙型病毒性肝类198例病人观察了其胆囊情况,并采用SAL-32B型超声扫描仪,探头频率为SMH,每周检查1—2次,行动态观察,同时和ZO例胆囊类病人的胆囊改变进行了对比,现总结如下。1.病毒性肝炎病人的胆囊改变1.1急性黄疸型肝炎:共136例,年龄13—6O岁,男87例.女49例,胆囊壁毛糙者48例,并对部分胆囊壁毛糙者行动态观察,3周内恢复正常为68%(17/25);胆囊壁增厚4O例(其中12例双边征:),对部分胆囊壁明显增厚者观察3周,随病情好转而恢复正常为75%(1…  相似文献   

16.
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电解质改变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电解质改变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日立7170型全自动生化仪对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及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血清钠、血清钾及血清钙的检测。检测数据采用两样本率的比较的卡方检验及计数资料的相关分析方法。结果 慢性重型肝炎比急性肝炎较易出现低钠及低钾(P〈0.001),而血钙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低钠、低钾的下降程度与病情的预后显著相关,下降程度越大,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7.
刘修虎 《陕西医学杂志》1991,20(11):654-654
对56例无症状HBsAg 携带者(ASC),97例病毒性肝炎做肝活组织检查,进行了临床与病理分析。ASC 病理检查绝大多数肝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慢性活动性肝炎(CAH)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为病毒性肝炎中的其他类型,或将发展为肝硬化(HLC)的CAH 误诊为CAH,肝穿刺活检是确诊CAH 比较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吴彤  孙建  刘宾  张俭  丁宁  朱红新 《四川医学》2005,26(3):248-248
肝穿活检对肝病,特别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分型及进一步抗病毒治疗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我院对慢性病毒型肝炎开展肝组织活检,现将临床与病理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为进一步观察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我们对临床诊断的各类型病毒性肝炎238例进行肝活检,观察其病理分型,现将结果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