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汶川地震重灾区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压力源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工作压力源与职业倦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统计描述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工作压力源与职业倦怠具有显著相关性,医务工作者感受最高的压力是工作特征。结论:重点减少医务工作者在工作特征上的工作压力,提高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能够有效缓解医务工作者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模式的改变,在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大环境下,病人的就医需求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也不断增强。护理专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急危重症病人病情复杂、变化迅速,家属的期望值更高,维护自己权益意识增强,使护理人员面临巨大的职业挑战,护士在体力和心理上承受压力不断加大,当压力过大,无法承受时,护士情绪容易失控。长期的身心疲惫极容易导致职业倦怠的发生。护士职业倦怠不仅关系到自身的身心健康,更直接关系到病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死存亡,以及医务工作者在社会上的声誉。因此,消除护士职业倦怠已成为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广大让护理人员有一个良好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让护理人员以健康的心态救护病人,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让病人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保证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现将护士职业倦怠对护理工作的负面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整理如下:
  (1)降低职业形象和社会声誉:“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可见护理工作的重要性。长期以来,社会上给予护士“白衣天使”的称号,对护理工作者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但护士如果存在职业倦怠,就会对工作失去热情,工作作风涣散,得过且过,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严重的影响了自身职业形象,降低了社会评价。  相似文献   

3.
马丽  朱晓丹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12):1103-1104
目的调查护士职业倦怠的状况,寻求维护护士身心健康的措施,以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根据职业倦怠与工作匹配理论对Maslach工作倦怠问卷进行修改,并将银川市96名护士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6名中出现职业倦怠23人,出现职业倦怠前期症状67人,无职业倦怠6人。结论银川市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状况不容乐观,长此以往必定会影响护理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和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不利于我区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应采取相应措施维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护士护理工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科护士的职业压力来源,并分析其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调查问卷的形式,对74名湛江市儿科护理人员进行工作压力源评分比较及职业倦怠水平分析。结果护士的年龄、职称、文化程度不同,压力来源各不相同,其中,年龄在30岁以下、初级职称以及学历为中专的儿科护士更容易感到压力,护理工作及专业、患者护理、管理及人际交往3方面的影响较大。情绪耗竭和低个人成就容易造成儿科护士的职业倦怠,其中,年龄、职称和文化程度均对职业倦怠产生一定影响。结论儿科护士的职业压力大,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对工作及身心健康均有严重影响,应引起充分重视,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进行干预缓解,保证儿科护理队伍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瑞华  刘莉  李家伟  陈春素 《四川医学》2011,32(9):1323-1325
目的对汶川地震重灾区医务工作者职业倦怠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卫生统计学等方法。结果预测情感衰竭维度和去人格化维度的回归分析中进入回归方程的显著变量均有9个,预测个人成就感维度的回归分析中进入回归方程的显著变量有5个。结论职业倦怠回归方程有较好预测性,同时可为评价结果的解释提供依据;重点减少医务工作者在工作特征、职业生涯、家庭冲突维度上的工作压力;加强对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人格的锻炼,培养健全的人格;开展应对方式的指导,促进其采用积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国三甲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及护理差错现状,分析护理差错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选取我国13所医院工作满1年的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纳入研究对象收集其人口学特征、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及护理差错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61名研究对象中护士职业倦怠得分为(2.35±1.13)分;478人发生过护理差错.单因素分析显示,收入满意度、玩世不恭及成就感低落与护理差错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学历、工作年限、每周工作时间、收入满意度及玩世不恭是护士发生护理差错的影响因素.结论:我国护理人员工作时间长,工作满意度较低,职业倦怠现象严重,三者均是护理差错的危险因素,应采取相应措施,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降低职业倦怠阳性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正>护理工作人员长期在高压状态下重复单一、繁杂的工作,极易产生疲惫、厌倦,对工作提不起兴趣,没有热情,情绪烦躁,易怒,对工作不满,消极怠工,即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严重影响着护理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本研究主要从职业倦怠的含义、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对策4个方面做了详细论述,旨在帮助护理人员正确了解、积极应对职业倦怠,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奉献于护理事业。1职业倦怠的含义及表现  相似文献   

8.
护理人员是容易发生职业倦怠的人群。导致护理人员发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包括职业特殊、工作环境复杂、角色多样、工作价值得不到认可、伤医事件频繁发生和自身性格存在缺陷等。护理人员发生职业倦怠后可对其工作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并容易引起医疗事故。医院的相关部门只有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关心、维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才能减少其发生职业倦怠的几率,确保临床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职业倦怠与护理人员工作环境的相关性。方法2012年1~3月,选择我院的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采用马氏人际工作者倦怠量表评价职业倦怠程度。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状况评价采用护理人员专业工作环境量表。评价护理人员职业倦怠与护理人员工作环境的相关性。结果护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常模比较,去人格化和个人无效感差异显著(P〈0.05)。不同科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各维度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龄、护龄职业倦怠去人格化存在差异(P〈0.05)。不同科室护理人员内部工作动机、对实践的控制、领导和自主、医护关系、文化敏感性、团队合作存在差异(P〈0.05)。不同学历护理人员在领导和自主维度差异明显(P〈0.05)。对情感耗竭的影响因素有对实践的控制、内部工作动机、科室、团队合作。对去人格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团队合作、年龄、内部工作动机、科室、对实践的控制。个人无效感相关因素有对实践的控制、内部工作动机、文化敏感性。结论护理人员工作环境对职业倦怠中的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及个人无效感等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唐彦  丁维 《宁夏医学杂志》2012,34(11):1103-1104
目的分析银川市某三甲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国际标准护士职业倦怠量表及自行设计的护士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某三甲医院临床581名护士从所在科室、年龄、工作年限、学历、婚姻状况、轮班情况等人口学特征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影响护士职业倦怠的因素与所在科室、婚姻状况、轮班情况有关。结论医院领导层及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士群体的职业倦怠状况,根据相关因素制定降低护士职业倦怠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精神科护士由于其工作性质及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导致其成为护理工作中发生职业倦怠最高的人群,多项研究报道指出,医疗机构中超过49.12%的精神科护士存在比较严重的职业倦怠现象[1-2].精神科护士发生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心理、家庭以及生活质量,更会影响患者的护理质量[3].本研究旨在了解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分析倦怠感在不同维度中的占比,以期提高其工作热情,缓解职业倦怠感,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提供理论依据[4].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渝西地区护士职业倦怠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现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渝西地区5个区县的人民医院,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护理人员进行抽样,每所医院抽取200名护士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护理不良事件的因素,并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护士职业倦怠与护理不良事件的关系.结果 共调查1 000名护士,收回有效问卷998份.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率为56.41%,调查年度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4.21%,发生职业倦怠的护士中85.08%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工作负荷增加、值夜班、无编制及有职业倦怠是影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因素(OR=1.250、1.445、1.615、1.991,P<0.05).职业倦怠中情感疲惫维度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最大(标准偏回归系数为0.31,P<0.05),其次为人格解体(标准偏回归系数为0.29,P<0.05),成就感降低对护理不良事件无直接影响.结论 渝西地区区县人民医院护士职业倦怠整体较严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护士职业倦怠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3.
李宝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2,(30):4039-4040
本文通过对护士职业倦怠表现、产生原因的分析以及对护理工作前景影响的论述,以呼吁社会关注护士群体,爱护护士。医疗卫生管理者应采用科学的策略,发展护理专业,降低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职业倦怠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1-2].近年来已经成为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及心理学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从事以人为工作对象、并且在工作中又要控制自己情感的个体,如教师、医护工作者等助人类从业人员是职业倦怠症的高发群体[3].不同职业人群职业倦怠的研究屡有报告,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研究是职业倦怠研究的热点.有研究发现,我国90%以上的医生曾经感到过身心疲惫[4-5],而引起职业倦怠的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很多,本文对医生职业倦怠个体及社会影响因素的国内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护士职业倦怠的概念,阐述了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护理工作性质、护士人格特征、角色压力、社会地位及年龄、护理工作性质等均是导致护士出现职业倦怠的因素,针对上述因素提出相应对策,以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ICU护士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状况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 单纯随机抽样,不记名调查问卷收集资料,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护士执业倦怠量表(Nursing burnout scale,NBS),对ICU护士和普通病房护士进行评估。结果 ICU护士与普通病房护士在工作压力,职业倦怠感之间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CU护士存在较高的工作倦怠,建议护理管理者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积极寻找缓解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方法,确保ICU护士身心健康和护理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护士的职业倦怠与相关性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NBS),对某所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一线护理人员486名护士进行调查问卷,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用方差分析(ANOVA)方法来进行分析.结果 NBS量表评分显示,486名调查对象的职业倦怠得分为(164.92±25.60)分,在相关性因素中年龄、婚姻、职称、护龄、劳动关系、护理工作量、收入、工作之余的家务劳动时间在职业倦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被调查护士普遍存在职业倦怠,且处于中等偏上,管理者要关注容易引起职业倦怠的相关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干预对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至6月对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各病区88名护士进行为期6个月的小组式叙事护理干预,应用马氏职业倦怠量表调查比较干预前后护士职业倦怠情况的差异。结果:与干预前比,干预后护士的情绪衰竭、人格解体、成就感低落评分以及阳性比例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干预后护士的轻度、中度、重度的职业倦怠比例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69,P=0.049)。结论:叙事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护士的职业倦怠,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临床护生职业倦怠现状,探讨引起护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方法:采用Pines倦怠量表和自制职业倦怠影响因素问卷对8所护理学校的450名学生进行调查,统计临床护生职业倦怠比例及倦怠原因。结果:450名护生中,有职业倦怠者279人,占62%;无职业倦怠者171人,占38%。护生职业倦怠原因主要为职业修养不够、心理失衡、需要不被满足、带教不完善、工作机械重复、社会歧视等。结论:护生职业倦怠相对普遍,其原因与护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护生从课堂到临床的心理失衡、护生需要得不到满足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职业倦怠在精神科护士这一群体中出现的原因,并分析有效的排解方式。方法:通过对精神科38名在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结果:76.3%的精神科护士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职业倦怠感,甚至有15%的精神科护士存在可能离开护理工作的打算,工作强度风险大、待遇不公平、精神压力大等是主要原因。结论:精神科护理人员出现职业倦怠的比例高,影响因素众多,应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排解,提高护士心理素质,保障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