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济源市克井卫生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0例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病理确诊良性肿瘤12例,占40%,以神经鞘瘤和嗜铬细胞瘤最为常见,恶性肿瘤18例,占60%,以脂肪肉瘤最为常见。良性肿瘤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恶性肿瘤,而良性肿瘤的术后局部复发率以及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恶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像学检查是判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手术范围的重要参考依据,完整切除肿瘤,必要时联合脏器切除,对于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本文对18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进行了分析,其中良性肿瘤3例,恶性肿瘤15例,共分为13种病理类型。各项检查中,CT和B超的阳性发现率最高,分别为100%与92.9%。手术总切除率为33.3%,良性与恶性肿瘤的切除率分别为100%与20%。本文结果表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恶性者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通外科自2007年1月~2009年7月收治的3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影像检查及手术方法进行讨论。结果 30例患者中男8例,女22例,年龄15~82岁,平均年龄44.8岁。无症状体检发现者9例,腹痛、腹胀者7例,腰痛者4例,腹部包块者5例,下肢疼痛、麻木者4例,体质量下降者1例。30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其中14例行腹腔镜手术,16例行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05min,术后2.3 d恢复饮食,6.3 d出院。无重大手术合并症出现。随访27例,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15和24个月复发,再次行手术切除;其中1例2次术后局部再次复发,无法切除,转行放、化疗。结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对于良性或恶性程度低的肿瘤,可尝试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5.
6.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5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洪林  马绍华 《四川医学》1996,17(3):155-158
报告原发性腹膜后肿瘤50例,全部病例经手术证实和病理检查,恶性肿瘤29例(58%)良性肿瘤13例(26%)病理不能确定性质和组织来源8例(16%),本病解剖部位特殊,症状无特异性,临床诊断困难,故强调影像学检查,尤其是B超,CT和MRI的诊断,肿瘤首次手术是否能将肿瘤完全切除与预后有关,作者主张,首次手术应尽可能地完全切除肿瘤;以防复发,对切除困难的巨大肿瘤,可采取的由包膜内或分块切除肿瘤,使手术  相似文献   

7.
该文报告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41例,其中良性11例(263%),恶性30例(732%)。全部手术治疗,全组完全切除14例(342%),大部切除11例(268%),手术探查活检16例(390%)。该文分析了肿瘤的性质与手术处理的关系,探讨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原则。指出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主要措施,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是提高切除率的关键,部分病人术后化疗能使未切除的肿瘤缩小,延长生存期。该文还对巨大腹膜后肿瘤的术中处理要点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8.
程波 《九江医学》2007,22(4):30-30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是指来源于腹腔后间隙,除外胰、肾、肾上腺等实质脏器及大血管等肿瘤,非腹膜后器官的肿瘤。由于位置深入、其临床表现又与肿瘤发生部位及其周围脏器关系密切,不易早期确诊。现将我院1982年至2006年手术治疗30例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10~75岁,平均50·1±13·1岁,病程2周~5年。首发症状:腹部包块22例(73·3%),腹痛13例(43·3%),腹胀、便秘、尿频10例(33·3%)。良性肿瘤6例(20%),恶性肿瘤24例(80%)。1·2诊断本组行B超检查27例,17例(61·5%)提示腹膜后或腹腔囊性或实性占位病变;2…  相似文献   

9.
陶勇  于京洋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2):62-62,64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方法,提高手术切除术,减少对邻近器官损伤。方法对我院于1990年1月~2008年1月经手术治疗并确诊的30例腹膜后肿瘤桐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完整切除29例。结论术前详细检查肿瘤与邻近器官关系,合理选择手术入路,可提高手术的切除率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01例,就其病情、临床表现和治疗特点进行比较。结果:主要症状及体征以腹痛、腹胀(48.5%),腹部包块(43.6%)为主。肿瘤部位以上、下腹为主(64.3%)。中位病程为3月。恶性占60%,以平滑肌肉瘤和脂肪瘤为主,良性占40%,以神经鞘膜瘤和成熟畸胎瘤为主。初治病人的术前确诊率为74.2%,恶性肿瘤切除率为45.8%,良性为71.9%,联合脏器切除有9例。结论:PRT早期诊断困难,B超和CT是检查PRT的重要手段。PRT应尽可能手术完整切除,如有邻近脏器受累, 亦可一并行联合脏器切除,对提高治愈率及延长患者生存期有利。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上较少见,而成年人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更罕见。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PT)系指起源于腹膜后潜在腔隙内的肿瘤,因发生部位较深,不易早期发现,多数病人待腹部出现包块或压迫症状时才就诊,临床上很难准确判断其大小和准确部位。外科手术切除是本病的基本治疗方法。我院于1995年收治1例病人,就其诊断和手术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杨继华  洪允锋 《浙江医学》1995,17(5):298-299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s,PRPT)临床上较少见,约占全身肿瘤的0.07%~0.2%。我院1969年~1993年间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PRPT53例.现将其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主要来自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筋膜肌肉、血管神经、淋巴组织以及胚胎残留组织,约80%为恶性[1],起病隐匿,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早期诊断、根治性切除,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是临床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PT)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315例PRP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总结临床诊治经验。结果:315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良、恶性之比0.55∶1。手术治疗294例,完整切除161例,联合切除69例,部分姑息切除64例;21例未行手术。恶性肿瘤完整切除患者预后优于部分切除(P<0.05)。结论: 影像学检查可有效诊断PRPT;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PRPT治疗的关键,再次手术是复发性PRPT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8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治疗,其中恶性60例,良性20例。手术完整切除率良性80%,恶性46.7%,部分切除率良性20%,恶性21.6%。恶性肿瘤的联合脏器切除,包括肾,脾,胰腺、小肠、大肠、血管等占32.1%,再手术切除率11.7%。文中讨论了手术切除方式,提出改进手术方法,提高手术技巧,加强综合治疗,可增加手术切除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prim 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T)是起源于腹膜后间隙 (不包括来自腹膜后器官胰腺、肾、肾上腺以及大血管 )的肿瘤。临床上少见 ,早期诊断不易 ,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手段 ,技术难度较大 ,术后具较高的复发率。 1986 - 2 0 0 2年本院腹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资料完整者 5 3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3例 ,男性 32例 ,女性 2 1例 ,男女比例 1.7∶ 1,年龄 4 2 .1± 4 .3岁 (1~ 72岁 )。病程 6 .8± 3.2月(2 0 d~ 3年 ) ,其中良性肿瘤病程 10 .3± 2 .1月 ,恶性肿瘤 6 .3± 1.8月…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32例,其中良性22例,手术切除率为91%;恶性10例(来自中胚层9例),手术切除率为40%。文中对本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所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