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9 毫秒
1.
无创性皮层刺激(noninvasive cortical stimulation,NICS)能够产生镇痛效果,其主要手段是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和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目前已经证实,其对急性痛和慢性痛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2.
赵越  尹昱  赵振彪  王晓晗 《中国康复》2020,35(7):375-378
近年来,非侵入性脑刺激(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NBS)作为一种神经调控方法在国内外神经康复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其中最主要的两项技术为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和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基于神经可塑性原理,非侵入性脑刺激可通过诱导突触形成、重组等途径改变神经通路,调节中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薛翠萍  郄淑燕 《中国康复》2018,33(2):169-173
正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利用恒定、低强度直流电(1~2mA)调节皮质神经元活动的技术。于1960年开始应用于心理学研究~([1]),1998年Prior等~([2])发现,微弱的tDCS可以引起皮层双相、极性依赖性的改变,随后有研究证实了这一发现~([3]),从而为t DCS在神经  相似文献   

4.
<正>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 DCS)是通过置于颅骨的电极产生微弱直流电(通常1~2 m A)的一种非侵入性脑刺激方法,因其一定程度上可改变皮质神经元的活动及兴奋性而诱发脑功能变化,因此作为一种无创而高效的脑功能调节技术,在治疗慢性疼痛疾患中展示出极具潜力的价值[1]。到近5年t DCS结合功能磁共振成像、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等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tDCS由于其副作用小、刺激范围大,可以与语言检查或治疗同时实施,因此在失语症的治疗与研究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tDCS由放置于颅骨外的阴极和阳极两个表面电极片  相似文献   

6.
<正>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 DCS)是指通过微弱电流(通常电流强度1—2mA)来调节神经功能,是一种非药物、非侵入性、安全和有效的大脑刺激技术。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老龄人群中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更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当前国内外研究已  相似文献   

7.
不同原因导致的外周和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治疗效果往往欠佳。运动皮质刺激(motor cortex stimulation, MCS)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治疗慢性疼痛的方法,因其对疼痛良好的治疗效果而被越来越多的用于临床。近年来,更多的运动皮质刺激技术方法得以发展,镇痛效果也不断提高。本文主要梳理了在疼痛治疗中,硬膜外运动皮质刺激(epidural motor cortex stimulation, eMCS)、重复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repetitive stimulation, rTMS)、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的临床疗效和镇痛机制,以期推动运动皮质刺激镇痛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是1989年在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神经电生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王伟  宋为群 《中国康复》2021,36(1):56-60
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利用持续低强度直流电的技术,来改变神经可塑性和皮质兴奋性.在基础研究和康复领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的优点,已应用在心理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等多学科的临床研究与基...  相似文献   

10.
<正>调查显示中国脑梗死患者致残率达70%,约20%~30%的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失语~([1,2])。障碍。运动性失语是其中较多见的一种类型,传统治疗因个体差异大而疗效欠佳~([3])。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是在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神经电生理康复技术,具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 DCS)同步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下肢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6例符合入组条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分层后随机分成3组:t DCS组(n=22)、FES组(n=22)、同步组(n=22)。t DCS组给予头部t DCS治疗同步下肢安慰FES治疗;FES组给予头部安慰t DCS治疗同步下肢FES治疗;同步组给予头部t DCS治疗同步下肢FES治疗。治疗20min/次、1次/d、连续治疗12d。在治疗前(T0)、治疗6次(T1)及治疗12次(T2)后分别采用下列量表评估: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分(PAS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L)、Berg平衡量表(BB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各评定结果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12次后,三组患者的BBS、TUGT、MBI(下肢)及FES组和同步组的PASS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变化率比较,治疗12次后三组患者FMA-L、BBS、TUGT、MBI(下肢)及FES组和同步组的PASS的变化率,较治疗6次时变化率差异均有显著性。t DCS组与FES组比较,MBI(下肢)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步组与t DCS组比较,PASS、MBI(下肢)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步组与FES组比较BBS变化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三种方法均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恢复期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t DCS同步FES的治疗在部分评估指标方面的疗效优于单用t DCS或单用FES治疗。  相似文献   

12.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一种非侵入性大脑刺激,自1985年Barker~([1])采用经颅磁刺激运动中枢获得成功以来,关于磁刺激的研究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非侵入性脑刺激(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NIBS)技术包括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与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采用meta分析探讨NIBS对卒中后失语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NIBS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trial,RCT),按一定标准、质量评价后纳入文献,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篇RCT,共214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言语训练,94例;NIBS组进行rTMS或tDCS治疗,12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NIBS治疗后,试验组言语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SMD=0.68,95%CI(0.39,0.96),Z=4.66,P0.01];rTMS治疗后有评分明显提高[SMD=0.82,95%CI(0.50,1.14),Z=4.97,P0.01],而tDCS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SMD=0.18,95%CI(-0.42,0.79),Z=0.59,P=0.56]。结论:NIBS技术对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言语功能可能有积极作用;r TMS可改善言语功能,而tDCS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是一种利用微弱电流(1—2mA)来调节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兴奋性的非侵袭性技术。目前,tDCS作为一种新的、无创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神经系统损伤(如脑卒中、帕金森病、疼痛、抑郁等)及生理功能等多个领域的研究中~([1])。近年来,国内关于经颅直流电刺激的报道日  相似文献   

15.
酒精依赖综合征(ADS)的治疗强调综合性及贯彻全病程原则。本文从药物联合治疗、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药物治疗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治疗等多种ADS的治疗方法着手探究其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6.
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是一种非侵袭性,利用微弱电流(1—2mA)调节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活动的技术[1]。自20世纪90年代起,人们就对tDCS进行研究,尽管如此这项技术并没有大范围的应用到临床中[2]。随着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神经病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7.
正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是一种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其由置于头皮的阴极和阳极两个表面电极片组成,以微弱的直流电作用于大脑皮质,早期的动物和临床研究发现,直流电的阳极靠近神经细胞的胞体或树突时,静息电位阈值降低,神经元放电增加;阴极使静息电位阈值增加,神经元放电减少~([1])。经颅直流电刺激具有不良反应小、刺激面积大、操作简单等优势。目前,tDCS在脑卒中、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中应用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就其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左背外侧前额叶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治疗4周。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在第1周及第2周每日增加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左背外侧前额叶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训练。在经颅直流电刺激介入前及第1周、第2周、第4周后分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评定患者心理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治疗1周、2周后的HAMA、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在刺激结束2周后的随访对比中明显要优于对照组。结论: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左背外侧前额叶对脑卒中后抑郁症可减轻或消除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或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日常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约占2%,其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为PD治疗开辟了新领域。本文仅就TMS促进皮质纹状体投射通路的再建及神经重塑的生物学作用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Barker等于1985年首先创立的一种通过皮层刺激影响和改变大脑功能的电生理技术,因其无痛、无损伤、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很快得到临床重视,并首先应用于运动诱发电位检查,辅助诊断神经科疾病。经颅重复磁刺激(repetitive T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