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一起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调查结果,为同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搜索病例,以年级、性别作为匹配因素,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发病危险因素。结果本次暴发疫情共报告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47例,无死亡,罹患率为8.88%,临床症状以发热为主,合并肺炎占27.7%。病例对照研究显示,与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的近距离接触存在显著性(χ2=7.96,P<0.05),且接触时间长、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5,P<0.05);洗手习惯存在显著性(χ2=25.92,P<0.05),用手直接擦鼻涕的习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8,P<0.05)。结论较长时间接触感染腺病毒的患者可能是引起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尤其是同桌和共同玩耍。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和不用手直接擦鼻涕都是重要保护因素。加强卫生习惯和卫生意识的培养,是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和重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告一起腺病毒3型所致轻型急性呼吸道感染症暴发流行的临床分析。方法:分析2004年4月~7月发病的轻型急性呼吸道感染症871例临床诊断病例的相关资料。结果:患者的年龄7个月~19岁,男487例,女384例。该病的潜伏期为2~12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肺纹增强明显。经PCR检测及细胞分离培养等鉴定为腺病毒3型。经抗感染、抗病毒等综合治疗2~10天,平均5.18±2.19天,全部治愈。结论:此次疫情是由腺病毒3型引起的轻型急性呼吸道感染症暴发,该病潜伏期短,发病急骤,传染性强,流行强度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深圳市某幼儿园一起急性呼吸道感染暴发的流行特征及病因。方法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采集的17份患儿咽拭子进行流感样病例筛查,筛查后的阴性样本进一步进行呼吸道腺病毒核酸检测,对检测出的5份腺病毒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感染Hep-2受体细胞后共获得4份腺病毒稳定细胞毒株,用腺病毒六邻体基因作为靶基因进行序列扩增及测定,测序结果在GenBank上进行序列比较,确定其病毒亚型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17份咽拭子中5份为腺病毒PCR阳性,阳性率为29.4%,用分型引物检测并分析序列确定均为腺病毒4型。结论本次急性呼吸道病毒疫情暴发由腺病毒4型引起。 相似文献
4.
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时的PCR法检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时的PCR法检测分析附属医院检验科薛承岩韩艳欣张丽风丁晓旭关键词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聚合酶链反应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RespiratoryIntection,ARI)是严重危害婴...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近8年来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腺病毒(ADV)的感染流行趋势。方法用直接免疫荧光(DFA)法对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22607份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标本进行ADV等7种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45例确诊ADV感染患儿血清进行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抗体定量测定;同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上述145例ADV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标本进行人类偏肺病毒(hMPV)RNA抗原定性测定。结果 (1)22607份标本中共检出ADV312份,阳性检出率为1.38%;2001—2008年ADV全年阳性检出率依次为2.72%、0.88%、1.13%、1.19%、0.99%、1.53%、0.79%和1.47%。(2)自2006年起的145例ADV感染患儿同时检出MP感染47例(32.41%),同时检出hMPV感染6例(4.14%),未检出ADV与CP混合感染;312例ADV患儿同时检出流感病毒B型2例(0.64%),同时检出呼吸道合胞病毒1例(0.32%),未检出ADV与流感病毒A型及副流感病毒的混合感染。(3)ADV感染四季均可发生,相对高发季节在每年的4~8月份;3岁以上儿童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3岁以下儿童,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4)ADV所致疾病分布:3岁以上儿童以咽扁桃体炎高发(P﹤0.01),3岁以内儿童以下呼吸道感染高发(P﹤0.01)。结论苏州地区儿童ADV检出率不高,感染相对高峰季节为每年的春夏季;3~8岁儿童为ADV高发年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儿童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收集住院治疗的98例腺病毒感染患儿,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治疗经过等资料进行回顾整理、综合分析。结果:呼吸道腺病毒感染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球结膜充血、扁桃体上白色渗出物、颈部淋巴结肿大、咳嗽、喘息、精神萎靡等;早期白细胞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可有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降钙素原(PCT)升高。结论:儿童呼吸道腺病毒感染,发热持续时间较长,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大多数患儿的炎性指标升高,腺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较其他病毒感染更重,可合并其他微生物感染,重症病例应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和静脉人免疫球蛋白,必要时可行肺泡灌洗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海南省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中腺病毒(AD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小儿ADV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20年2月在海南省多家医院儿科住院的ARI患儿40 587例,所有患儿均在入院时采取静脉血,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ADV、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Q热立克次体等9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血清ADVIgM抗体阳性定义为ADV感染,对ADV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 587例ARI患儿血清ADV-IgM检测总阳性率为1.90%(771/40 587)。2012-2020年各年的ADV-IgM阳性率分别为0.35%、5.31%、1.24%、0.17%、0.67%、1.49%、2.45%、1.92%和1.67%,其中2013、2018年的ADV-IgM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年份,各年间ADV-Ig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60,P<0.05)。女性ADV-IgM阳性率为2.09%,显著高于男性1.79%,差异... 相似文献
8.
9.
处突是武警部队职责所在,提高抗灾期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防治水平控制疫情播散,是确保处突任务圆满完成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武警部队医务工作需要共同研究的课题,现回顾2003年7月福建武警某部开赴闽北某地,抗洪救灾期间“红眼病”爆发的防治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一起急性呼吸道感染暴发的流行特征、病因及应急处置策略.方法 2014年1月27日我院收治1例由武汉来京探亲的发热患者,1周后与之有密切接触的患者和医护人员均出现不同程度发热.我们对53例密切接触此患者的人群采集咽拭子,分别行甲型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核酸检测,对检测结果阳性者进行隔离观察或治疗.在隔离初期及解除隔离前,取双份血清标本进行呼吸道9种病原体IgM抗体测定,同时对所有感染病例进行现场调查,记录流行特征、临床症状.依据检测结果制定并实施防控措施.结果 53例密切接触者中,腺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17例,发病8例,死亡1例,重症1例,轻症6例,隔离观察9例.发病者均与首发病例有密切接触史,临床以发热、咽痛为主,伴咽部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合并肺炎者均有不同程度胸闷、呼吸困难.CT检查发现肺部炎症3例,肺实变2例,胸腔积液2例.实验室检测均为腺病毒(7型)感染.结论 腺病毒感染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诊断需经核酸检测,隔离可有效控制疫情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一套快速可靠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细菌检测方法,对杭州市某学校暴发的一起群体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用甲、乙型流感病毒核酸联合测定试剂盒、呼吸道合胞病毒核酸测定试剂盒、腺病毒核酸测定试剂盒、B型流感嗜血杆菌核酸测定试剂盒对20例上呼吸道感染疑似患者样品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20例样本中有7例为腺病毒病毒阳性,无其它病毒或细菌阳性。【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能快速准确地检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本次暴发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腺病毒病毒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与对照组64例。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6d。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61.8%、40.6%,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1.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治疗后发热、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应用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儿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患儿接受其他药物治疗,依照病情采取抗病毒药物或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患儿的退热时间、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相比表面体温下降,症状得到有效缓解(P<0.05),但不良反应严重,糖皮质激素延长了患儿的病程且使并发症增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小儿发热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一起腺病毒7型急性呼吸道感染暴发的流行特征及病因。方法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病例进行调查,描述流行特征,依据初步结论,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疾控措施;对流行区患者的咽拭子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某部发生传染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病例51例,疫情波及整个营区,2月17~21日形成发病高峰。临床特征主要为发热(100.00%),咳嗽41例(80.39%),咽痛33例(64.71%),结膜充血6例(11.76%),X线检查可发现肺部炎症17例(33.33%)。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疫情迅速控制,24日后无新发病例。结论本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症暴发疫情由腺病毒7型引起,传播途径以呼吸道传播和密切接触为主。 相似文献
16.
东莨菪碱对重症肺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东莨菪碱对重症肺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50例重症肺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氧分压(PaO2),PaO2/FiO2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氧分压(PaO2),PaO2/FiO2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经过常规治疗,总有效率为52.00%;治疗组患者经过东莨菪碱治疗,总有效率为82.67%;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10.80,P〈0.01)。结论:东莨菪碱对重症肺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桂东地区住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特异性抗体(IgM)检测结果,探讨临床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情况,而提供病原学诊断依据,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取其血液用XK2100生物芯片进行检测筛查4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的特异性抗体(IgM),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V)及副流感病毒(PIV),对检测标本阳性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08份标本中有235份检出了病毒特异性抗体(IgM)阳性,总检出率为25.88%,其中ADV最为常见,检出率为20.26%,其次为IV(9.14%),RSV(3.63%),PIV(1.76%)。检出率在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阳性检出率在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549,P<0.001),以4~5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病毒总检出率在四季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011,P<0.001),以夏季检出率最高。结论:病毒病原在桂东地区儿童ALRTI中占重要地位,其中ADV、IV是主要病毒病原,病毒检出率以4~5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夏季病毒总检出率高于其他季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评价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对35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药物选取、联合应用及给药途径等情况进行了解。结果:350例患儿均有抗菌药物应用,应用率100%,主要是给予联合用药,其中二联用药最多(47.43%),其次为三联,四联用药以上用药较少;抗菌药物主要涉及5大类,其中头孢类使用最多,磺胺类最少;给药方式主要为静脉和口服给药(81.71% vs.18.29%),无其他给药方式;头孢类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3.43%),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过敏。结论: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应加强临床医师教育培训工作,以提升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