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盆衰竭骨折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经影像学检查并随访证实的骨盆衰竭骨折的影像学征象,27例均行骨盆正侧位X线检查,其中23例同时行CT检查,18例行MRI检查,15例行SPECT-CT检查。结果:27例中骨折发生于骶骨23例,其中单侧6例,双侧17例;髂骨9例,其中单侧5例,双侧4例;耻骨支8例,其中单侧6例,双侧2例。3例X线显示阳性征象,表现为与相邻关节平行的骨折线影或线样硬化影,与骨小梁垂直。23例CT显示双侧骶骨耳状面、耻骨支及髂骨翼明显骨折线影或线样高密度硬化影,骨折线或硬化影平行于相邻关节面,23例均可见明显骨质疏松,周围软组织稍显肿胀。18例MRI示骶骨、耻骨及髂骨可见线状长T1、短T2信号,边界清晰或不清,周围可见大片状长T1长T2水肿信号影。15例SPECT-CT均显示为典型的"H"型或"纺锤型"放射性核素异常浓聚。结论:X线对骨盆衰竭骨折的敏感性不及CT、MRI和SPECT-CT,特别是SPECT-CT敏感性更高,能够早期诊断衰竭骨折,但其特异性低,因此,临床诊断时需结合各种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病史,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作者报告了8例高龄妇女耻骨联合旁不完全性骨折。年龄为50~33岁,骨质疏松明显,股骨管形指数和股骨颈皮质指数低于正常。骨折特点为接近或平行于耻骨联合,不象耻骨枝骨折那样清晰、明显,故骨折初期X 线不易发现,或仅见轻微硬化。由于腿部内收肌作用,耻骨联合内部骨折块产生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骶骨衰竭骨折的影像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影像学检查并随访证实的骶骨衰竭骨折的影像学征象,15例均行MRI检查,10例同时行X线平片及CT检查,2例行ECT检查。结果:15例(共25侧)均发生在骶骨翼,其中10例为双侧骨折,5例为单侧骨折,8例合并骨盆其他部位的骨折。15例骶骨翼骨折MRI表现为波浪状低信号影,骨折线周围见T1WI呈片状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水肿区,3例骨折周围肌肉大片状水肿;10例CT图像可见与骨小梁垂直的透亮线,8例周围骨质增生硬化性改变;2例X线平片显示阳性征象,表现为线状硬化影,与相邻关节面平行;2例ECT表现为对称性放射性核素异常浓聚。结论:影像学诊断骶骨衰竭骨折具有特征性,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盆腔肿瘤放疗后骶骨衰竭骨折(SIF)的18F-脱氧葡糖糖(FDG)PET/CT显像特征。方法 选取行盆腔肿瘤放射治疗且经确诊为SIF的49例患者,分析其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结果 49例SIF患者共发现75处骨折,盆腔原发肿瘤以宫颈癌最为常见。SIF患者以绝经期女性为主,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少数表现为髋部疼痛或不适。49例患者中左侧骶骨翼单发17例,右侧骶骨翼单发8例,双侧骶骨翼14例,左侧骶骨翼合并骶骨峡部5例,右侧骶骨翼合并骶骨峡部2例,双侧骶骨翼合并骶骨峡部3例。41例患者CT表现为近骶髂关节处骨质密度不均匀增高,35例患者发现纵行骨折线。骨折处18F-FDG摄取增高,SUVmax为1.8~5.9,平均SUVmax为3.3,高代谢模式以平行于骶髂关节为主。结论 盆腔肿瘤放疗后SIF以绝经期宫颈癌患者多见,临床症状不典型,18F-FDG PET/CT检查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者由CT扫描发现了88例骶骨骨折或骶髂关节损伤。每例均有伤后所摄的前后位骨盆X线片,有的还摄有斜位片及倾斜角度的X线片。CT在外伤后七天内进行。作者将CT所见到的骶骨及骶髂关节损伤分为四种基本类型。第一型为骶髂关节分离,占骶骨损伤的39%,X线平片初诊漏诊率为29%,回顾性复习时漏诊率为26%。CT表现为关节不对称与间隙增宽。第二型为骶骨或髂骨唇部骨折,占骶骨损伤的25%,X线平片初诊漏诊率为57%,回顾性复习时漏诊率为59%。CT图象可见到骶骨或髂骨唇部骨折线累及骶髂关节面,但不累及骶骨的神经孔。第三型为骶骨纵行骨折,占骶骨损伤的25%。X线平片初诊漏诊率为34%,回顾性  相似文献   

6.
耻骨骨炎的X线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年以来人们沿用传统的耻骨骨炎X线学诊断标准 ,即 :①耻骨联合增宽 >10mm ;②耻骨阶梯征 (双侧耻骨上支水平相差 2mm以上 ) ;③耻骨联合间隙边缘不规则 ,出现侵蚀和反应性骨硬化[1] 。我们在 16例病例中发现有些病例除具有上述X线征象外和 /或还发现耻骨的骨刺、骨桥形成、骨折及囊性变。这四种X线征象的发现 ,说明该病病理变化的多样性 ,同时也丰富了该病的X线诊断依据。1 资料与方法16例病人均为男性 ,年龄 19~ 5 2岁 ,病程 2月~ 9年。疼痛部位 :会阴部 9例 ,腹股沟 6例 ,睾丸 7例 ,下腹部 4例 ;有 4例病人有尿道刺激症状或…  相似文献   

7.
作者报告5例骶骨动脉瘤样骨囊肿,女3例,男2例。年龄7岁~41岁。全部病例都有长期的疼痛和神经根压迫症状。3例位于体部,2部位于骶骨翼。平片可见溶骨性病变侵犯2个或2个以上骶节,2例位于骶骨翼,1例跨过骶髂关节并同时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骶骨翼假性破坏的形成机理以减少误诊。资料和方法对9例骶骨翼假性破坏行1—2mm薄层扫描或重建,并做MPR、SSD重建,观察骶骨翼表面及周围情况。结果骶骨翼假性破坏表现为骶骨翼区不均质密度增高影,小梁模糊,骶后缘皮质局限性缺损。结论骶骨翼假性破坏主要由于部分容积效应所致,薄层扫描是消除部分容积效应的主要方法,骶后缘皮质局限性缺损是重要的鉴别征象。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79岁,主诉骶尾部及下肢疼痛3周余,加重4 d。外院MRI提示L3~L5腰椎间盘向后方突出,继发L3~L5节段中央椎管狭窄,骶1、2椎体内可见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骶1内可见线样长T1信号。既往无肿瘤病史。为进一步明确骨病变性质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ethylene diphosphonate,MDP)全身骨显像及骨盆SPECT/CT融合显像。全身骨显像可见骶骨、右侧第8侧肋、右侧耻骨异常放射性浓聚,SPECT/CT显像见骶骨骨质密度轻度增高,呈轻度骨质硬化改变(骶骨体及骶骨翼均受累),两侧基本对称,放射性摄取异常浓聚,呈"H"征;而右侧耻骨放射浓聚区可见明确骨折线(图1,图2)。本例患者骶骨病变最大的特点是基本沿中线对称,骨质密度轻度增高且比较均匀,与周围骨质无明确分界,无明确占位效应及周围组织浸润,放射性摄取增高区呈特征性"H形"分布。对该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除外肿瘤性病变(包括原发骨肿瘤和转移性骨肿瘤)。若为隐匿性成骨转移,范围如此大的转移灶,其骨质密度应当更致密且不均匀,边缘一般比较锐利,且多不对称;而原发性骨肿瘤多呈混杂密度,伴软组织团块形成;但以上表现均与本例患者不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16例放射性骨炎的X线表现.由于本病发病的部位、病变的严重程度不同,可见多种X 线表现,包括骨质疏松,不规则骨皮质增厚,弥漫性骨密度增高,多发性局灶性硬化和坏死性改变,病理性骨折和骨髓炎;无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块.这些X 线改变常发生于放疗后3~5年或迟些,且均限于原照射野内.作者结合文献对本病的发病机理、病理改变与X 线表现的关系、致病因素、X 线诊断、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衰可有许多骨髂的变化,一般表现为骨质疏松和骨质软化,但常以后者较明显。所谓“L-ooser 氏带”或“Milkman 综合症”系指伴随骨软化而出现的一种改变:假骨折。它的发病原因尚不很清楚。Steinbach 等认为血管搏动起重要作用,本文报导的一例支持这一理论。该患者因多囊肾继发肾功能衰竭作血液透析已五年,1980年6月5日摄骨盆X 线片包括直线分层X 线片显示两侧髂骨翼有线形透亮影,右坐骨上枝有明确的骨折线。胸部X 线片显示第6、7、8肋骨骨折。由于没有外伤史,显然为自发性骨折。患者臀部不疼,两髂骨翼亦无压痛。复习以前的骨盆X 线片,1975年8月26  相似文献   

12.
经皮骶髂关节螺钉治疗骶骨纵形骨折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应用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术治疗骶骨纵形骨折及疗效评价。方法牵引复位后,C形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骶骨纵形骨折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18~57岁,平均30.2岁。其中17例行骨盆前环固定,闭合复位耻骨支经皮空心拉力螺钉固定9例,耻骨联合分离经皮拉力螺钉固定2例,耻骨支骨折合并耻骨联合分离经皮拉力螺钉固定1例,耻骨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5例。结果手术时间30~65min,平均42.5min。术后住院时问3~12d,平均6.5d。19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34个月,平均18.5个月。无骶髂部疼痛16例,轻度疼痛3例;18例均恢复原工作,1例术后再移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而发生医源性S1神经损伤。结论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骶骨纵形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时问短,康复快。  相似文献   

13.
作者描述了8例9个与骶髂关节真空现象有关的骶骨含气囊肿的CT表现。均为偶然发现。年龄37~87岁(平均68岁)。男6例,女2例。8例均见骶骨软骨下含气囊肿与骶髂关节滑膜部分相关处有硬化边缘。均有骶髂关节变性的征象,如硬化、关节面的破坏和骨赘。6例有关节内气体,其中2例显示病变与关节相通。病灶直径为3~8mm,5个病灶位于右侧,4个位于  相似文献   

14.
作者报告了5例发生于骶骨的动脉瘤样骨囊肿。均经X线平片检查,其中2例行断层,2例行CT,1例行MRI检查。男2例,女3例,年龄11-41岁,均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腿痛,夜间加重,3例排尿困难,1例表现神经根受压并左跟腱反射消失,2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例脊柱侧弯,4例在骶骨区可见并触及肿物,4例在确诊前症状和体征持续了2年,年长的患者病程持续了8年,在X线征象不明显时曾诊为脊柱关节炎及椎间盘脱出。溶骨性病变均累及2个或2个以上的骶椎,2例累及骶骨翼,其中一例越过骶髂关节而侵及髂翼。虽然脊柱是发生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常见部位之一,但腰椎最常受累,发生于骶骨者罕见。除骶尾骨畸胎瘤是儿童非常罕见的肿瘤外,骶骨动脉瘤样骨囊肿  相似文献   

15.
耻骨支应力性骨折的X线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耻骨支应力性骨折的X线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耻骨支应力性骨折的X线表现。男18例,女48例,年龄18-21岁。其中55例为参加入伍基础训练的新兵,11例为参加高强度正步训练的老兵。结果 单纯耻骨下支骨折62例,其中右侧26例、左侧30例、双侧6例,同侧耻骨上下支双骨折4例。3例发病2周内X线检查为阴性;66例4周至8个月X线检查有明显的透亮骨折线(34例)或(和)致密骨痂(65例)。结论 X线检查是本病首选的影像手段,大多数病例根据X线表现及临床资料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宫颈癌放疗后骶骨衰竭骨折(sacral insufficiency fracture, SIF)的18F-FDG PET/CT图像特征。方法 选取行18F-FDG PET/CT检查诊断为SIF并经随访证实的10例宫颈癌放疗后患者的图像资料。结果 10例患者中SIF发生于骶骨左侧6例、骶骨右侧2例,骶骨双侧2例。骶骨受累范围为S1-3椎体。病灶均位于骶髂关节面下,与骶髂关节平行分布,呈不均匀斑片样或片条样18F-FDG摄取增高,边界不清,一般不超越骶髂关节,SUVmax为2.5~5.5,相应CT显示局部骨质密度不均匀增高,部分骨皮质局部骨质不连续,见低密度骨折线。10例患者均未经任何肿瘤相关治疗,在12~36个月的临床随访过程中疼痛情况明显缓解。结论 宫颈癌放疗后SIF在PET/CT图像上也表现为18F-FDG摄取增加,可能会被误诊为转移性疾病,熟悉病变的位置、形态和代谢特征,有助于防止误诊导致的不适当的治疗以及不必要的骨活检。  相似文献   

17.
股骨头无菌坏死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MRI早期诊断股骨头无菌坏死(ANFH)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30例做过MRI、X线平片和CT检查的ANFH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X线平片发现早期ANFH24个部位,其中I期9个,表现为骨质疏松及骨硬化;Ⅱ期15个部位,表现为骨硬化和囊状透亮区。CT表现早期病变19个,其中Ⅰ期11个,表现为星芒状结构变形骨疏松和骨硬化;Ⅱ期8个,表现为骨硬化和透亮区。MRI发现32个早期病变,其中Ⅰ期20个,表现为斑点状T1WI低信号或高信号;Ⅱ期12个,表现为T1WI不规则低等高信号。经统计学卡方检验,MRI和X线平片的检诊敏感性有显差异。结论 MRI可早期发现ANFH,敏感性和诊断价值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100例正常人和40例患各种面部病变行侧位X 线常规投照、断层摄影、CT 和血管造影检查。认为翼腭窝密度增高是具特征性的征象。翼腭窝位于上颌窦后方,翼突前方,内界为腭骨升突,后面和颧窝有广泛联系。翼腭窝内有重要的血管神经结构(蝶腭神经节,颌神经通道的一部分,颌内动脉的末端分支等),有或多或少的脂肪包裹,在侧位常规投照,特别在断层摄影上显示较上颌窦透亮度为低的透亮区。当翼腭窝由于邻近区域(上颌窦、鼻咽部、鼻腔等)病理组织侵犯时,窝内脂肪减少,而显示不同程度的密度增高。作者  相似文献   

19.
骶骨神经源性肿瘤的X线平片及CT分析(附6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通过分析骶骨神经源性神经肿瘤的X线和CT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6例骶骨神经源性肿瘤,其中神经鞘瘤4例,恶性肿瘤鞘瘤1例,神经纤维瘤1列,对其平片及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平片表现,骶骨神经源性肿瘤多位于上部骶椎,偏侧性生长,骶孔或骶骨内奢望生扩大破坏或变形及多囊状膨胀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缘骨质硬化,CT表现,膨胀的溶骨破坏区被软组织肿块充填,骨壁变薄,肿块无钙化,肿瘤破坏骨壁或骶孔  相似文献   

20.
不规则骨骨折螺旋CT三维重建与X线平片对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不规则骨骨折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了46例不规则骨骨折的X线平片、螺旋CT多层面容积重建(MPVR)和表面遮盖显示(SSD)图像。结果:46例中,髋骨7例、坐骨1例、耻骨4例、腕骨3例、肩胛骨7例、锁骨6例、跗骨9例、颜面骨6例和髌骨3例。X线阳性诊断率仅41.3%,可疑、假阳性及假阴性高达58.7%。结论:螺旋CT的MPVR及SSD三维重建技术对不规则骨骨折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