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QT离散度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与QT离散度(QTd)及校正的QT离散度(QTcd)的关系。方法 通过测量31例高血压病并发LVH,22例高血压病无LVH者及20例正常健康人的左室重量指数(LVMI)、QTd及QTcd、并对高血压患者进行QTd、QTcd与LVMI的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各组间QTd、QTcd进行t检验。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QTd、QTcd与LVMI呈正相关(r=0.7756,P<0.01;r=0.7681,P<0.01)、LVH组和非LVH组,正常对照组相比QTd、QTcd显著增加、而非LVH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QTd和QTcd随着LVMI的增加而升高,而决定它们的因素是LVH而不是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血压 (EH)左室肥厚 (LVH)及合并心肌缺血时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变化 ,并观察拜新同对其影响。方法 :正常对照组 (重组 ) 2 8例 ,中老年高血压 (EH)患者 6 1例 ,其中未合并左室肥厚者 (Ⅱ组 ) 2 7例 ,合并左室肥厚者 (Ⅲ组 ) 2 2例 ,左室肥厚伴心肌缺血者 (Ⅳ组 ) 12例。用超声心动图仪检测法求得左室重量指数 ,从心电图上测得QTd与校正后QTd(QTcd)。高血压左室肥厚及伴心肌缺血患者服用拜新同治疗 5个月。结果 :Ⅰ组和Ⅱ组间的QTd与QTcd无显著性差异 ;Ⅲ组患者的QTd、QTcd明显大于Ⅰ组和Ⅱ组 ;Ⅳ组患者的QTd、QTcd又明显大于Ⅲ组 ;治疗 5个月后 ,左室重量指数、QTd及QTed均明显降低。结论 :左心室肥厚可使高血压患者的QTd增大 ;合并心肌缺血者QTd更加延长 ;钙离子拮抗剂 -拜新同可逆转左心室肥厚 ,缩短QTd。  相似文献   

3.
孙静 《医学文选》2005,24(1):10-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 (EH)、左室肥厚 (LVH)及合并心肌缺血时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变化 ,并观察拜新同对其影响。方法 正常对照组 (Ⅰ组 ) 2 8例 ,中老年高血压 (EH)患者 6 1例 ,其中未合并左室肥厚者 (Ⅱ组 ) 2 7例 ,合并左室肥厚者 (Ⅲ组 ) 2 2例 ,左室肥厚伴心肌缺血者 (Ⅳ组 ) 1 2例。用超声心动图仪检测法求得左室重量指数 ,从心电图上测得QTd与校正后QTd(QTcd)。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及伴心肌缺血患者服用拜新同治疗 5个月。结果 Ⅰ组和Ⅱ组间的QTd与QTcd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Ⅲ组患者的QTd、QTcd明显大于Ⅰ组和Ⅱ组 (P <0 .0 5 ) ;Ⅳ组患者的QTd、QTcd又明显大于Ⅲ组 (P <0 .0 5 ) ;治疗 5个月后 ,左室重量指数、QTd及QTcd均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左心室肥厚可使高血压患者的QTd增大 ;合并心肌缺血者QTd更加延长 ;钙离子拮抗剂———拜新同可逆转左心室肥厚 ,缩短QTd。  相似文献   

4.
孙静 《微创医学》2005,24(1):10-12
目的探讨高血压(EH)、左室肥厚(LVH)及合并心肌缺血时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并观察拜新同对其影响.方法正常对照组(Ⅰ组)28例,中老年高血压(EH)患者61例,其中未合并左室肥厚者(Ⅱ组)27例,合并左室肥厚者(Ⅲ组)22例,左室肥厚伴心肌缺血者(Ⅳ组)12例.用超声心动图仪检测法求得左室重量指数,从心电图上测得QTd与校正后QTd(QTcd).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及伴心肌缺血患者服用拜新同治疗5个月.结果Ⅰ组和Ⅱ组间的QTd与QTcd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组患者的QTd、QTcd明显大于Ⅰ组和Ⅱ组(P<0.05);Ⅳ组患者的QTd、QTcd又明显大于Ⅲ组(P<0.05);治疗5个月后,左室重量指数、QTd及QTcd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左心室肥厚可使高血压患者的QTd增大;合并心肌缺血者QTd更加延长;钙离子拮抗剂--拜新同可逆转左心室肥厚,缩短QTd.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与扩张型心肌病(D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对42例DCM患者按室性心律失常性质分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并按心功能状态分为轻度心力衰竭组和重度心力衰竭组,另选4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12导联心电图QT间期,并计算QTd、QTcd。结果(1)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较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QTd、QTcd显著延长(P<0.01),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较正常对照组QTd、QTcd显著延长(P<0.01);(2)重度心力衰竭组较轻度心力衰竭组QTd、QTcd显著延长(P<0.05),轻度心力衰竭组较正常对照组QTd、QTcd显著延长(P<0.01)。结论QTd、QTcd对DCM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或猝死有一定预防价值,并可作为评价DCM患者心功能状态的一项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的左室构型与QT离散度(QTd)、校正的QT离散度(QTcd)的关系。方法:分析164例高血压患者左室构型及QTd、QTcd资料。结果:向心性肥厚组、离心性肥厚组的QTd与QTcd明显高于正常构型组与向心性重构组(P<0.01),离心性肥厚组的QTd与QTcd比向心性肥厚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左室构型异常的程度与QTd与QTcd增高的程度相一致,随着靶器官受累程度加重,QTd与QTcd异常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减低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 选择高血压患者50例,其中不伴左室肥厚(LVH)患者28例,伴LVH患者22例;选择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这50例高血压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析高血压不伴LVH者、伴LVH者、健康者以及高血压患者中心血管事件发生者与未发生者的24hHRV时域和频域指标。结果 高血压伴LVH组的各时域和频域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亦较高血压不伴LVH组有降低趋势;高血压患者中心血管事件发生者的83.3%为LVH患者,且心血管事件发生者较不发生者的HRV显著减低。结论 高血压尤其是伴LVH的患者HRV减低,即自主神经对心脏的调节能力减弱,HRV可作为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无创性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左室肥厚与心率变异性关系。方法: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32例,高血压病非LVH34例和正常人45例进行24小时连续心电监测心率变异性(HRV)。结果:高血压病LVH组的心率变异指数(HRVI)比非LVH组明显减低(P<0.01);高血压病LVH组与非LVH组HRVI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血压病LVH组与非LVH组最大心率与最小心率差值均缩小。4项时域指标在LVH组、非LVH组及正常对照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高血压病LVH患者的HVR降低,HRV与左室肥厚程度呈负相关,对评估病情和预后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减低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 选择高血压患者50例,其中不伴左室肥厚(LVH)患者28例,伴LVH患者22例;选择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这50例高血压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析高血压不伴LVH者、伴LVH者、健康者以及高血压患者中心血管事件发生者与未发生者的24hHRV时域和频域指标。结果 高血压伴LVH组的各时域和频域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亦较高血压不伴LVH组有降低趋势;高血压患者中心血管事件发生者的85.5%为LVH患者,且心血管事件发生者较不发生者的HRV显著减低。结论 高血压尤其是伴LVH的患者HRV减低,即自主神经对心脏的调节能力减弱,HRV可作为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无创性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对QT离散度(QTd)、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3例高血压患者,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两组,其中夜间血压下降率≥10%者(52例)为非杓型组(A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者(51例)为杓型组(B组);同时选择4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组)。3组分别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定QTd,并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经计算机分析得出HRV指标值。结果 A组24小时HRV各指标均较B组明显降低,QTd、校正后的QTd(QTcd)明显延长(P<0.05);B组HRV指标较C组明显降低,QTd、QTcd明显延长(P<0.05)。QTd与HRV时域指标呈负相关(r=-0.632,P<0.05)。结论高血压,尤其是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HRV和QTd指标可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与扩张型心肌病(D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对42例DCM患者按室性心律失常性质分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并按心功能状态分为轻度心力衰竭组和重度心力衰竭组,另选4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12导联心电图QT间期,并计算QTd、QTcd(校正QTd)。结果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较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QTd、QTcd显著延长(P<0.01),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较正常对照组QTd、QTcd显著延长(P<0.01);②重度心力衰竭组较轻度心力衰竭组显著延长(P<0.05),轻度心力衰竭组较正常对照组QTd、QTcd显著延长(P<0.01)。结论QTd、QTcd对DCM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或猝死有一定预防价值,并可作为评价DCM患者心功能状态的一项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影响及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变化的意义. 方法 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伴左室肥厚组(EH+LVH组)和不伴左室肥厚组(EH组),给予氯沙坦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压、超声心动图指标、血浆TGF-β1的变化. 结果 经过氯沙坦治疗后,EH+LVH组和EH组血压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EH+LVH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较治疗前显著减低,E/A显著升高,左室重量指数(LVMI)显著降低(P<0.01),同时EH+LVH组血浆TGF-β1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而EH组血浆TGF-β1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变化(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TGF-β1水平与LVMI呈正相关(P<0.01),而与收缩压、舒张压无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 伴左室肥厚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TGF-β1升高,降低TGF-β1表达,可能是氯沙坦逆转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 (QTd)、心率变异性 (HRV)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 41例NYHA分级心功能Ⅱ级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组 )QTd和HRV时域指标 ,并与 2 3例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对比 ,分析QTd与HRV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 2 4hHRV各指标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QTd、QTcd明显延长 (P <0 .0 1 )。冠心病有心肌梗死病史者其QTd、QTcd大于无心肌梗死病史者 (P <0 .0 1 ) ;HRV指标rMSSD、pNN5 0较无心肌梗死病史者均明显降低 (P <0 .0 5 ) ,而其余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QTd、QTcd与HRV各指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结论冠心病患者 ,尤其有心肌梗死病史者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心肌电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衰患者QT离散度(QTd)的变化,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同时观察了其中有严重心律失常者QTd和心率变异指数(HRVI)间的关系。方法:49例心衰患者及43例对照组,测定其QTd,QTcd(校正QT离散度)和HRVI进行分析。结果:心衰组QTd和QTcd均显著增加(P<0.01),尤其以伴有严重心律失常者增加更为明显,且QTd的增加与HRVI间呈负相关,r=-0.03(P<0.05)。结论:心衰患者QTd的增加,尤以伴严重心律失常者明显。提示QTd增加和HRVI减小可作为心衰患者是否发生心律失常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逆转与QT离散度改善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继涛  童晓明 《中国医刊》2005,40(10):42-4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LVH)逆转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研究组为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72例,其中男40例,女32例,平均年龄(54.6±6.8)岁.用Bazett's公式获得校正QT离散度(QTcd).左室重量指数(LVMI)依据Devereux公式计算.结果应用ACEI治疗后LVH程度降低(药物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进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40例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32例采用钙离子拮抗剂(Ca-ANT)治疗.QTd的计算采用最大QT间期(QTmax)减去最小QT间期.QT由(158±19)g/m2降至(130±16)g/m2(P<0.001),QTd缩短由(83±29)ms减至(63±28)ms(P<0.001);而采用Ca-ANT治疗后LVH程度亦降低,由(156±17)g/m2降至(132±12)g/m2(P<0.001),QTd缩短由(79±32)ms减至(62±30)ms(P<0.001);治疗后总体LVMI降低与QTd缩短显著相关(r=0.56,P<0.01),LVH的逆转程度与QTd的改善相关(r=0.48,P<0.01).结论采用ACEI或Ca-ANT能使LVH逆转,从而降低QTd,对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QT间期离散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104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根据有无心肌缺血发作和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及节段性室壁运动障碍,分为单纯高血压左室肥厚(LVH)(A组)、伴心肌缺血组(B组)和伴发冠心病组(C组),观察三组的QT离散度(QTd)、Tei指数、心律失常(VA)发生率。结果:B组和C组与A组比较,QTd与QTcd明显延长,Tei指数明显增高,VA发生率也明显增高。结论:QTd可作为预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预后的有意义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72例有或无左室肥厚(LVH)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连续记录24h动态心电图通过计算机算出7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HRV时域指标(白天、夜间SDNN)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高血压LVH组(HRV)时域指标小于高血压不伴LVH组,P<0.01,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高血压不伴LVH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结论:HRV时域指标对于预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高血压昼夜心率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以时域心率变异性(HRV)指标为参数,分析高血压病(EH)伴左心室肥厚(LVH)患者的昼夜HRV改变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对70例EH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EH无LVH组的白昼HRV指标均显著低于夜间,EH伴LVH组的昼夜HRV接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EH无LVH组仅白昼HRV降低,EH伴LVH组的白昼及夜间HRV均降低。HE伴LVH组的夜间HRV显著低于无LVH组,但两者的白昼HRV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EH伴LVH者的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损害较无LVH者更为严重,后者存在与正常人相似的昼低夜高的HRV昼夜节律,仅有白昼HRV降低;前者的白昼及夜间HRV均降低,HRV昼夜节律消失。夜间HRV降低对预测高血压性靶器官损害及预后可能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西拉普利降压疗效的同时,探讨其逆转左室心肥厚(LVH)及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观察组选择符合WHO分期诊断标准共首次诊治的轻、中度(I、II期)高血压病患共39例,给予西拉普利5mg/d治疗,治疗1周后,血压未降至正常范围剂量加倍,达到理想 的降压效果后,改维持量2.5-5mg/d以巩固治疗。观察时间为12个月。对照组36例为健康体检。结果:观察组QTd、校正QT离散度(QTcd)和导联校正后的QTcd(QTcd,lead-adjust)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血压伴LVHQTd,QTcd和QTcd,lead-adjust显大于不伴LVH(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无论伴LVH与否,QTd和QTcd均显增加。QTcd与左心室质量分数(LVMI)呈正相关,西拉普利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还可逆转LVH并导致QTcd减小。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和心室晚电位(VLP)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高血压患者100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测分为LVH组56例,非LVH组44例,健康对照组50例.三组均进行HRV和VLP测定分析.结果:LVH组,非LVH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RV降低P<0.05,晚电位阳性率增加 P<0.01,以LVH组明显.结论:HRV降低,VLP阳性是预测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与其它预测指标结合可明显提高猝死率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