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探讨表达CD7抗原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 ,ALL)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反应。方法 :选择 1998 4~ 2 0 0 1 5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和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者 82例。应用一组CD系列单克隆抗体随机检测了ALL患儿的表型 ,G显带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治疗采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常规化疗方案。将CD7+ 与CD7-的急淋进行对比。结果 :CD7+ 与CD7-急淋相比 ,年龄大 ,白细胞数高 ,肝脏明显增大 ,出现髓外白血病及严重并发症较多 ,第一疗程达CR人数少 ,达CR时间长 ,第一疗程内放弃治疗或死亡人数多 ,P170率高 (均为P <0 0 5 )。结论 :CD7+ ALL临床症状较重 ,治疗反应较差 ,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2.
分化抗原CD7与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表达CD7抗原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tu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反应,方法:选择1998.4-2001.5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和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82例。应用一组CD系列单克隆抗体随机检测了ALL患儿的表型,G显带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治疗采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常规化疗方案。将CD7^ 与CD7^-的急淋进行对比。结果:CD7^+与CD7^-急淋相比,年龄大,白细胞数高,肝脏明显增大,出现髓外白血病及严重并发症较多,第一疗程达CR人数少,达CR时间长,第一疗程内放弃治疗或死亡人数多,P170率高(均为P<0.05),结论:CD7^+ALL临床症状较重,治疗反应较差,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小儿CD7抗原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CD7+AML)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 55例初治小儿AML进行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多药耐药P糖蛋白 (P1 70 )检测 ,临床观察 ,并常规采用HAE方案诱导治疗 ,判定疗效。结果2 3例CD7+小儿AML在FAB分型中以M2 、M5 多见。M3 中无一例CD7抗原表达 ,将CD7+与CD7-两组小儿AML进行对比 ,CD7+AML具有肝脏明显增大 (P <0 0 0 5) ,外周血白细胞数、原始细胞比例及P -糖蛋白表达增高等特点 (P <0 0 0 5,P <0 0 1及P <0 0 5) ,且年龄偏低 ,中位数年龄 7 6岁 (P <0 0 1 ) ,治疗效果差 ,完全缓解率4 3% ,达首次缓解中位时间为 55 5天。结论  小儿CD7+AML具有独特的临床生物学特征 ,常表达P -糖蛋白 ,临床症状重 ,治疗效果差 ,完全缓解率低 (P <0 0 5) ,达首次缓解时间长 (P <0 0 5)。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小儿CD7抗原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CD7^+ AML)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55例初治小儿AML进行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多药耐药P糖蛋白(P170)检测,临床观察,并常规采用HAE方案诱导治疗,判定疗效。结果 23例CD7^+小儿AML在FAB分型中以M2、M3多见。M3中无一例CD7抗原表达,将CD7^+与CD7^-两组小儿AML进行对比,CD7^+ AML具有肝脏明显增大(P<0.005),外周血白细胞数、原始细胞比例及P-糖蛋白表达增高等特点(P<0.005,P<0.01及P<0.05),且年龄偏低,中位数年龄7.6岁(P<0.01),治疗效果差,完全缓解率43%,达首次缓解中位时间为55.5天。结论 小儿CD7^+AML具有独特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常表达P-糖蛋白,临床症状重,治疗效果差,完全缓解率低(P<0.05),达首次缓解时间长(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与儿童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发病与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改良端粒重复序列PCR扩增 (PCR TRAP)方法检测 2 0 0 0年 11月至 2 0 0 3年 12月期间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住院的 2 9例AM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化疗前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 ,并与 9例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进行比较。结果 初诊时 ,AML患儿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 (35 5 5± 37 4 1)TPG ,较对照组 (2 36± 2 2 7)TPG明显增高 ,为对照组的 15倍 (P <0 0 1) ;化疗后 ,13例对治疗反应较好的患儿其端粒酶活性下降至 (2 6 6± 3 99)TPG ,其中10例≤ 1 5TPG。结论 AML患儿骨髓端粒酶活性明显上调 ,诱导缓解后显著降低。提示端粒酶活化与AML发展有关 ,其活性的变化对判断疾病的治疗反应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D133在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对20例AML患儿和10例非肿瘤患儿(对照组)的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CD133 mRNA的表达检测。结果 (1)AML患儿的CD133 mRNA阳性表达率为4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AML患儿骨髓细胞CD133 mRNA表达与CD34表达相关。(3)CD133 mRNA的表达与儿童AML FAB分型及临床危险度分型有关(P<0.05),与外周血白细胞数、淋巴结肿大、性别、年龄等因素无相关性。结论 AML患儿CD133 mRNA表达率较高;CD133 mRNA表达与AML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儿免疫表型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四色免疫荧光直接标记技术与CD45/侧向角光散射(SSC)设门分析技术,检测98例AML患儿,根据抗体积分系统进行分型.结果 (1)AML 98例免疫表型分析显示,相关抗原的阳性强度表达依次为CD13、CD33、髓过氧化物酶,干/祖细胞分化抗原阳性强度表达依次为CD117、CD34.其中伴淋系抗原表达的阳性强度表达率依次为CD19、CD7、CD2、CD10.(2)98例分为伴淋巴系相关抗原的AML(Ly+AML)(n=38,38.78%)和不伴淋巴系相关抗原的AML(Ly-AML)(n=60,61.22%).Ly-AML组首次化疗完全缓解(CR) 11例(30.0%),Ly+AML组CR 18例(28.95%),2组CR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L患儿38.78%伴有淋巴系抗原表达,并以CD19的高表达为主,其次为CD7,其伴系抗原表达率的多少与AML患儿的CR率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淋巴系抗原在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2000年1月-2009年7月收治的初诊AML患儿42例。其中原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2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2)17例,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12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4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7例。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对42例AML患儿进行三色流式细胞术细胞免疫分型检测。同时对伴淋巴系相关抗原表达的AML(Ly+AML)患儿与不伴淋巴系相关抗原表达的AML(Ly-AM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2例AML患儿中13例伴有淋巴系抗原的阳性表达(30.95%),其中CD19在AML中的阳性表达率最高(33.33%),其次为CD7(11.90%)、CD3(11.90%)。CD19在M5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43%。Ly+AML组肝大例数与Ly-AML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6.48,P<0.05),其余临床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Ly+AML组与Ly-AML组首次化疗后完全缓解率比较无差异。结论儿童AML伴有淋巴系抗原CD19...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CD56+小儿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生物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80例初治小儿AML进行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多药耐药P糖蛋白(P170)检测、临床观察、并常规采用HAE方案诱导治疗,判定疗效。结果综合我中心8年间小儿急性髓系白血病资料分析,CD56阳性率20.69%(30145)。CD56+患儿在FAB分型中以M2b、M5、M7多见,CD56+组中免疫表型特征为多表达CD34(85.00%和44.11%P=0.01)。HLA-DR(76.66%和42.00%P=0.003)。和PgP(85.71%和25.58%P=0.001)。此外,CD56+AML患儿髓外浸润现象明显(77.27%和45.00%P=0.017),尤其是淋巴结(59.09%和22.50%P=0.006)和脾脏(63.63%和22.50%P=0.002)受累显著,CD56表达与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及外周血幼稚细胞数无关,也不影响CR率和无病生存时间(DFS),但达首次缓解时间较长,中位时间56天。结论CD56+AML具有独特的临床生物学特征,生物学侵袭性较强,多表达耐药蛋白P170,预后较差。建议初诊时监测CD56分子表达以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0.
探讨过敏性紫癜 (HSP)患儿的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和细胞因子与发病机制的关系 ,对 1 2 4例混合型HSP患儿及 1 2 5例健康儿童 ,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测定T细胞亚群 (CD4 + 、CD8+ 、CD4 + CD8+ ) ,琼脂单相免疫扩散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 (IgG、IgA、IgM、IgD) ,夹心法ELISA检测白介素IL(IL 1、IL 6、IL 8)及肿瘤坏死因子α(INF α) ;用双盲随机法把混合型HSP患儿分成两组 :I组应用静注丙球 (IVIG) 30 0~4 0 0mg Kg .d ,疗程 3~ 5d ;II组应用地塞米松 0 3~ 0 5mg Kg .d ,疗程 5~ 7d ,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显示 :( 1 )HSP患儿 ,CD4 + 、CD4 + CD8+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CD3+ 、CD8+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 ;IgA、IgM、IgD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IgG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 ;IL 1、IL 6、IL 8、TNF α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2 )应用IVIG治疗的HSP患儿在皮疹消失时间、关节肿痛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便血消失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应用激素治疗 (P <0 0 1 )。结论显示 :( 1 )HSP患儿存在严重的免疫功能紊乱 ;( 2 )IVIG治疗HSP患儿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1.
12.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