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三磷酸胞苷二钠 (CTP)防治急性有机磷中毒 (AOPP)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 :AOPP导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者 12 3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 2组 :CTP组 6 2例 ,以CTP12 0mg加入 5 %葡萄糖 2 5 0ml内静滴 ,每天 1次 ,14d为 1疗程。对照组 6 1例 ,静滴 5 %葡萄糖2 5 0ml,每天 1次 ,14d为 1疗程。单盲对照。结果 :CTP组机械通气时间 2 92 .8± 6 4 .8h ;迟发性周围神经病变 3例。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 4 0 6 .2± 10 3h ;迟发性周围神经病变 11例。P均 <0 .0 1,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 :CTP用于治疗AOPP能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减少迟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心理行为应激促发的心源性猝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源性猝死(SCD)的定义是指在心脏发病后6 h内突然死亡,在SCD中冠心病占首位,多数心脏专家们主张冠心病猝死的定义应以1 h为宜.Fabre等[1]报道,在英国453例成年猝死者中发现有59.3%死者的心脏结构是正常的,40.7%的死者被证实有心脏异常,但并非冠心病所致,主要有心肌病(23.6%)、特发性心肌纤维化、心肌炎和心脏结节病等.作者呼吁应对SCD者心脏结构正常这一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进行组织和基因学方面的筛查以明确存在的潜在异常.Uchiyama等[2]报道,对1 615例日本40~65岁的雇员跟踪观察了5.6年,共发生了38起SCD,总结引起猝死的原因有:(1)死者生前有高血压史;2)与死者生前的工作过分紧张劳累有关,但与工作时间的延长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3.
<正>在临床实践中,没有哪个器官系统病症比心血管疾病在救治时效性方面的意义更为突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1 h内得到再灌注治疗,死亡率为1%,6 h内得到治疗,死亡率约为10%~12%;急性主动脉夹层如未能得到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早期死亡率约为每小时1%,半数左右将死于发病后48 h内;心脏骤停者,心肺  相似文献   

4.
猝死(SD)是指突然死亡,多数定义为发病1h内死亡者,但也有人将发病<24h死亡者归为猝死。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h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心脏性猝死是当今心血管疾病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随着20年来各类心血管疾病发生比重的变化,冠心病患者逐渐增多,心脏性猝死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现总结我院1997—2011年16例发生心脏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找出病因,旨在为临床防范心脏性猝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心理行为应激促发的心源性猝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源性猝死(SCD)的定义是指在心脏发病后6h内突然死亡,在SCD中冠心病占首位,多数心脏专家们主张冠心病猝死的定义应以1h为宜。Fabre等[1]报道,在英国453例成年猝死者中发现有59.3%死者的心脏结构是正常的,40.7%的死者被证实有心脏异常,但并非冠心病所致,主要有心肌病(23.6%)、特发性心肌纤维化、心肌炎和心脏结节病等。作者呼吁应对SCD者心脏结构正常这一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进行组织和基因学方面的筛查以明确存在的潜在异常。Uchiy-ama等[2]报道,对1615例日本40~65岁的雇员跟踪观察了5.6年,共发生了38起SCD,总结引起猝死的原因有:…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每年有30万人因为心脏疾病猝死.死于冠状动脉疾病者占80%,20%的患者死于其他的心血管疾病,如心肌病、左室肥厚、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主动脉瓣疾病等[1].在过去的十年里,许多学者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的基因研究,并取得一定成绩.冠心病的基因研究滞后于其他疾病,主要原因是冠心病的发病为一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外在的环境因素和内在的遗传因素共同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15例病例均为2001年-2004年我院住院病人,其中男10例,女5例,观察住院期间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 13例胸痛或伴腹痛者,疼痛在2 h~4 h内减轻,6 h~12 h内消失,全部病例在2 h~6 h达到靶心率和靶血压.1例入院第8天活动后猝死.1例转外院行心包穿刺引流后4 h死亡,其余病人病情稳定,好转出院.结论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措施得力有效,可提高救治主动夹层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室性心律失常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室性心律失常对心力衰竭老年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80例心力衰竭老年患者行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 ,随访 3个月。观察猝死与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  16 9例(93 9% )患者有室性心律失常。 2 4h >10 0 0个室性早搏 (PVCs)者 6 9例 (38 3% ) ,多形PVCs 34例(18 9% ) ,成对PVCs 6 6例 (36 7%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81例 (45 0 % ) ,随访 3个月 7例发生猝死 ,无心动过速的患者猝死 1例。结论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是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猝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①评价冠状动脉支架(CS)置入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情况;②观察CS术后1个月复发缺血事件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关系.方法 ①所有入选患者于服氯吡格雷前、服药后24 h及1个月分别测定ADP(25 μmol/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A),△A≤10%(包括负值)时考虑存在氯吡格雷抵抗;②观察CS术后1个月内复发缺血事件的情况.结果 ①共入选患者42例,其中△A 24 h≤10%者18例(43%),△A1m≤10%者13例(31%);②在1个月的随访中,无一例患者因心血管疾病死亡或再发心肌梗死,△A1m≤10%的患者有1例发生脑梗死,1例复发心绞痛,缺血事件发生率为15.4%,△A1m>10%的患者未发现缺血事件.结论 ①一部分CS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测定血小板聚集率有助于发现这部分患者;②氯吡格雷抵抗患者CS术后1个月内复发缺血事件增加.  相似文献   

10.
动态心电图对诊断心源性晕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心源性晕厥或猝死发作相关的心电图特征.方法 对120例疑为心源性晕厥者行24h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结果 120例中55例(45.8%)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检出晕厥发作或猝死共27例;其中21例(17.5%)晕厥发作和3例(2.5%)猝死与严重心律失常有关.尤其与心室停搏(R-R间距)>3.0s及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相关性.另外3例晕厥时未记录到任何心律失常.结论 12导联DCG检查可为心源性晕厥或猝死者获得可靠的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11.
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后反跳及中间综合征(I MS)等并发症的认识,使得AOPP的病死率显著下降,本文对重症AOPP并发呼吸衰竭与I MS诊治方面进行探讨。临床资料根据国家“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及分级诊断标准”[1]进行诊断及分级诊断,我院诊治的急性有机磷农药重度中毒并发呼吸衰竭45例(男3,女42),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26±8.2)岁,均为口服中毒,服毒量为50~350ml,其中DDV8例,160510例,105927例。中毒后20min内就诊5例,30min内10例,1h内15例,外院转诊15例。出现呼吸衰竭最早45min,最晚9h,平均5.5h。45例中有8例合并有I MS(男1,女…  相似文献   

12.
猝死指自然发生的、非预期的突然死亡,不论有无病史提供的可能死因。猝死可发生在医院的任一科系。猝死的时间界定包括症状出现后1h内、6h内和24h内死亡。本文按WHO的标准,以24h内死亡为猝死标准[1],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科1987—1999年间16例住院病人猝死的临床诊断与尸检病理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率减速力(DC)值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1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按照疾病类型分为冠心病、高血压、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老年性心瓣膜病组,各42例;另选160例无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均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各组的DC值并对比分析.结果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年龄、DC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临床上应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行DC常规检测,尤其是老年患者,能直接量化心血管疾病患者迷走神经活性,双向预判猝死的危险程度,利于分层预警,减少猝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主动脉内膜撕裂后通过裂口渗入主动脉壁中层,导致血壁分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着主动脉延伸剥离.AD是一种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且危重的主动脉疾病,是心血管疾病中易致命的急症之一,可并发心包填塞、急性左心衰竭、休克,甚至猝死,预后极为严重.未经治疗的急性期AD病人,发病于第1个24 h内病死率高达21%,半数以上1周内死亡;约70%在2周内死亡;90%在1月内死亡.及时准确诊断是治疗的关键因素之一,临床症状不典型易漏诊或误诊延误病情.本院成功治疗以髂动脉闭塞及腰痛为临床表现的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心脏性猝死以冠心病者多见,绝大多数发生猝死前有明确的冠心病史及临床症状。北京监测区[1]1984年报告54%心脏猝死有诱因,以情绪激动和劳累最常见,猝死前胸痛、胸闷者占70%。我们回顾分析1998年2月~2004年11月经24h动态心电图(DCG)证实心脏猝死8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8例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32~79(40.2±12.95)岁。其中冠心病4例、高血压3例、糖尿病1例,DCG检查前,常规12导联记录中,8例有ST T改变,其中3例伴有室性早搏(PVS)。1.2方法采用深圳博英BI9800型24h全息DCG记录系统,为12导联同步描记。监测中病人详细记录一…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心源性猝死(SCD)定义为年龄65岁及以上患者, 在出现症状后1 h内或无症状24 h内突然发生意外死亡, 可能是由于心律失常或血流动力学突变所致。有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的特点。老年人心源性猝死是老年心脏疾病最严重的临床综合征, 心源性猝死占整个猝死病例的80%以上, 多数的老年猝死患者由于心源性猝死引起。临床对心源性猝死的检测手段主要是对家族史、个人史进行筛查, 同时进行体格检查、心电图分析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但存在针对性不强、检出率低、应用范围相对比较局限等缺点。心源性猝死也具有遗传易感性, 遗传因素在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综述不同心血管疾病基础上猝死与遗传因素间的相关性, 包括基因多态性在老年心源性猝死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心脏性猝死(SCD)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h内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无论是否知道患者有无心脏病,死亡的时间和形式未能预料[1]。所有猝死者中,几乎90%是心源性的,其中约80%为冠状动脉疾病所致[2]。老年人由于随年龄的增长,重要脏器均有不同程度衰退,机体内的储备能力和应激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出现一系列的特殊的生理病理变化,是猝死的高发年龄段。SCD的发病年老者明显多于年轻者,男性多于女性[3]。国内外研究均认为心肌缺血是SCD的基础,其他常见的病因尚有高血压性心脏病、钙化性瓣膜病、风湿性心…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猝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人猝死是指年龄>60岁的老年人急性发病1 h内发生的非人为因素性的、自然发生的、未预想到的突然死亡.老年人猝死的病因,90%以上为心脏性病因且冠心病占70%~90%.诱发老年人猝死的因素很多,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为最主要的诱因.意识丧失伴抽搐、心音消失、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到、呼吸断续至停止为老年人猝死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为老年人猝死最多见的心电图表现.迅速而高素质连续不间断的心肺复苏(CPR)、积极的心脏紧急救治(ECC)和正确的复苏后处理是老年人猝死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重症暴发性心肌炎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引起心肌炎的病毒以柯萨奇病毒乙组最常见,但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不一~([1-2]),轻者可无自觉症状,严重者可表现为心源性休克或(和)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猝死.重症暴发性心肌炎(fulminant myocarditis, FM)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约占急性心肌炎总数的4.6%,预后较差,急性期病死率可高达10%~20%~([3-4]).  相似文献   

20.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因之一,有5%~10%发生于既往身体健康的青壮年.其中,约30%的青壮年猝死不能通过尸检明确其死亡原因.通常认为这类SCD与遗传缺陷导致的心律失常有关,主要以离子通道疾病最多见.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对这类遗传性离子通道疾病的相关研究,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