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原位肝移植术后近期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常见原因、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3年来所施行的72例原位肝移植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种类及数量,以及诊治处理方法。结果:72例肝移植病人中,原发病为良性疾病50例(其中终末期乙肝肝硬变34例),恶性疾病22例(其中HCC19例)。术后发生并发症54例次,因凝血功能紊乱致术后腹腔内继发性出血4例,术前腹水感染未能控制致术后腹水严重感染2例,激素用量过大致应激性溃疡出血、穿孔1例,胆漏6例,肺部感染21例,肠道霉菌感染5例。全组无原发性肝无功能及血管并发症,随访2-41个月。无远期胆道并发症及慢排发生。住院期死亡6例,随访期死亡6例,目前生存60例,总生存率为80.33%,存活超过1年者32例,最长已3年5个月。结论:我国肝移植病人适应证以终末期乙肝肝硬化为主,这类病人肝功能不良,凝血障碍,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纠正甚为重要,同时这类病人多存在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应重视围手术期感染的控制及营养支持。手术技术的完善是预防肝移植后血管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同种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同种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常见原因与预防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一年来所施行的18例原位肝移植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种类及数量,以及诊治处理方法,以探讨成功及失败原因,结果 18例肝移植病人中,原发病为终末期乙肝肝硬变13例,造型性弥漫性肝内胆管囊性扩张2例,布-加氏综合征1例,原发性肝癌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5例次,含因凝血功能紊乱致术后腹腔内继发性出血3例,术前腹水感染未能控制致术后腹水严重感染1例,激素用量过大致应激性溃疡出血、穿孔1例,胆瘘1例,肺部感染4例,口腔弥漫性溃疡3例,肠道霉菌感染2例,手术死亡3例,分别为肺部曲霉菌感染,应激性溃疡穿孔及腹水感染所致。术后5个在肝癌复发死亡1例,现仍存活14例,4例已存活1年以上。结论 我国肝移植病人适应证以终末期,乙肝肝硬化为主,这类病人肝功不良,凝血障碍,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纠正甚为重要,同时这类病人多存在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应重视围手术期感染的控制及营养支持,手术技术的完善是预防肝移植后血管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肝移植术后感染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感染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2003年9月-2005年12月连续施行42例原位肝移植术。术后应用了一系列预防细菌、病毒、真菌感染和乙型肝炎再感染的措施。结果 42例中发生胆道感染1例,CMV感染1例,乙型肝炎复发1例。其中胆道感染及CMV感染2例分别于术后3周和6个月死亡;乙肝复发患者经治疗后HBsAg及HBV-DNA转阴。结论 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是预防肝移植术后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肝移植后乙肝复发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治疗乙型肝炎相关疾病的效果及Lamivudine在防治肝移植后乙肝复发中的作用。方法 10例患接受了原位肝移植,其中9例男性乙肝患,1例女性为肝癌患,术前无乙肝感染,9例乙肝患6例并有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1例并肝肾综合征,1例并上消化道大出血,9例乙肝中7例服用Lamivudine预防术后乙肝复发。结果 8例存活2-15月,2例死亡,存活的8例中7例为乙肝患,仅1例术后6月出现HBsAg( ),但全部均肝功能良好;另1例为肝癌患,术后出现乙肝,死亡的2例中1例为术后乙肝复发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所致,另1例死于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原位肝移植加Lamivudine是治疗乙肝的有效方法,Lamivudine在观察期内可预防乙肝移植后乙肝复发。  相似文献   

5.
成人原位背驮式肝移植—附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在23月内为8例终末期肝病病人实施原位肝移植手术,其中肝炎后肝硬化2例,肝癌1例,酒精性硬化1例,化疗后中毒性肝炎致肝硬化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例。结果:手术成功率100%,1例手术后32天死于肾功能衰竭,围手术期存活7例(87.5%),随访期间7例病人均存活,现存活7例(87.5%),生存时间最长1例已23个月。术后并发症:腹腔出血并肾衰竭1例;腹腔内出血胆瘘致腹膜炎1例。结论:肝移植手术是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在成人原位背驮式肝移植病肝切除术中,有效的预防减少出血及其它手术并发症,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再感染,有效而合理的使用免疫抑制剂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保证长期生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改良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死亡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大鼠原位肝移植死亡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改良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死亡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10只大鼠行原位肝移植,其中19例死亡。引起死亡原因有:肝上下腔静脉出血5例,肝下下腔静脉狭窄血栓形成2例,左膈下静脉出血2例.胆管梗阻3例.门静脉狭窄血栓形成2例,感染2例.麻醉过深1例,呼吸衰竭1例,肝脏损伤1例。结论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细致的手术操作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先决条件;麻醉的成功控制是手术成功的保障;受体无肝期的长短是决定动物生存质量的关键;改善手术条件及合理的抗菌素应用是预防术后感染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治疗乙型肝炎相关疾病的效果及Lamivudine在防治肝移植后乙肝复发中的作用。方法 10例患者接受了原位肝移植,其中9例男性乙肝患者,1例女性为肝癌患者,术前无乙肝感染。9例乙肝患者6例并有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1例并肝肾综合征,1例并上消化道大出血。9例乙肝中7例服用Lamivudine预防术后乙肝复发。结果8例存活2-15月,2例死亡。存活的8例中7例为乙肝患者,仅1例术后6月出现HBsAg(+),但全部均肝功能良好;另1例为肝癌患者,术后出现乙肝。死亡的2例中1例为术后乙肝复发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所致,另1例死于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原位肝移植加Lamivudine是治疗乙肝的有效方法,Lamivudine在观察期内可预防乙肝移植后乙肝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晚期肝病的疗效。方法:回顾过去2000年8月至2002年1月1日内实施的36例原位肝移植病例,对手术适应证、并发症、死亡病例等进行分析。结果:36例病人术后存活25例,近期死于各种并发症9例,19例肝癌病人中有6例术后已经生存14-20个月。乙肝病人有2例1年后乙肝再感染。术后近期主要并发症有:胸、腹腔出血7例,动脉血栓形成3例,肾功能衰竭8例,腹腔或肺部感染5例,急性排斥发应31例次。术前肝功能太差易发生术中、术后严重出血,从而导致休克、感染、肾衰等并发症,是术后近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肝癌病人凝血状态较好,术后易发生动脉血栓形成。结论:乙肝所致肝硬化和肝癌是肝移植较好的适应证;在病人出现ICU依赖后实施肝移植将增加手术死亡率;恰当地处理病人的凝血状态,可减少出血和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检查并调整环孢素A和FK506的血药浓度,提高对急性排斥的临床和病理诊断的认识,将有助于减少和正确处理急性排斥。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 在23月内为8例终末期肝病病人实施原位肝移植手术,其中肝炎后肝硬化2例,肝癌1例,酒精性硬化1例,化疗后中毒性肝炎致肝硬化1例,原发件胆汁性肝硬化3例。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1例手术后32天死于肾功能衰竭,围手术期存活7例(87.5%),随访期间7例病人均存活,现存活7例(87.5%),生存时间最长1例已23个月。术后并发症:腹腔出血并肾衰竭1例;腹腔内出血胆瘘致腹膜炎1例。结论 肝移植手术是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在成人原位背驮式肝移植病肝切除术中,有效的预防减少出血及其它手术并发症,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再感染,有效而合理的使用免疫抑制剂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保证长期生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对HBV再感染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85例原发病为乙肝相关性疾病且术后随访超过半年的原位肝移植患者资料.结果 285例肝移植患者随访时间为6~59个月,术后HBV再感染10例,再感染率为3.5%.其中9例患者合并肝癌复发,HBV再感染发生于肝癌复发后1~7个月.肝癌复发患者与肝癌未复发和良性肝病患者HBV再感染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3例肝癌复发或转移灶切除标本中有1例免疫组化染色HBsAg阳性、HBcAg弱阳性.结论 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核苷类似物是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有效治疗措施,肝癌复发是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远期效果.方法 对15例接受了肝移植的终末期PBC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70个月(38~86个月),记录并总结随访期间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肝移植术后患者的预后、新发疾病以及术后远期存活率.结果 15例PBC患者共接受原位肝移植16例次,其中1例因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进行了2次肝移植.术后患者均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激素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部分患者使用了熊去氧胆酸.术后2周时,患者肝功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乏力、皮肤瘙痒及黄疸等症状缓解,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改善.术后有4例患者出现新发疾病(26.7%),1例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2例为自身免疫性肝炎,1例为结肠癌,经治疗后2例好转,2例治疗无效死亡.肝移植术后,患者无PBC复发,1、2和5年的存活率分别为100%、100%和86.7%.结论 肝移植可提高终末期PBC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存活率,但一些少见的新发疾病对患者的远期存活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七例八次背驮式原位肝移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4例Wilson病及3例晚期肝病患者施行了8次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其中1例为减体积性背驮式原位肝移植。3例已分别存活2年、9个月、6个月,4例死于术后并发症。认为代谢性疾病是原位肝移植的最佳适应证,其次是肝硬变;术后感染、急性和慢性排斥、肺部并发症及胆道并发症是影响患者存活的重要因素;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对全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原位肝移植肝动脉重建及其并发症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总结原位肝移植肝动脉重建及其并发症的处理经验。方法总结72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肝动脉重建的因素和处理技巧。结果72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仅有1例(1.4%)于肝动脉吻合口旁发生假性动脉瘤,经介入栓塞治疗成功,并保留了移植肝的动脉血液供应;全部病例随访3~43个月,住院期间死亡6例,随访期内死亡6例,总的1、3年累积存活率均为83.3%,没有病例死于肝动脉并发症。结论供、受者的血管变异情况和质量以及肝动脉重建技术,是影响肝动脉重建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肝移植技术治疗肝脏终末期病变的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采用背驮式肝移植和经典的原位肝移植技术治疗18例肝脏终未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无手术中死亡。18例患者(9例为终末期肝硬化,9例为肝细胞癌)术后出现19例次并发症(包括切口血肿、胸腔积液、脓液、肺炎、胆汁漏、严重胆管炎、急性排斥反应,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良综合征等)。5例于术后1个月内死亡,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心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及感染性休克。术后随访3月~3年,9例仍然存活,后期死亡4例,其中2例死于肺炎并呼吸衰竭,另2例死于脑转移和肝癌复发。结论肝移植是治疗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为了肝移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合理选择肝移植的手术适应证,正确的围手术期及手术后合并症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因外科并发症行再次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对近4年余治疗的200余例肝移植患者中14例17例次术后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次再手术(包括再次肝移植1例)治疗肝移植术后外科并发症或其他合并症,手术成功率为100%。14例中1例因腹腔内出血于再次术后10d死于肾衰竭并发ARDS,1例因胸穿后血胸于再次术后20d死于严重的腹腔和肺部感染;1例因左肝内胆管结石伴胆道感染于再次术后33d死于多器官衰竭;1例因肿瘤复发转移于再次术后25d死亡;其余10例存活至今且肝功能良好,生存率71.4%(10/14)。结论准确把握肝移植术后外科并发症的再次手术时机,积极手术干预是提高肝移植成功率和移植后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肝肾联合移植15例报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肝肾联合移植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对2001年2月至2003年12月施行肝肾联合移植术的15例患者进行了随访。15例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8例、合并尿毒症2例、合并糖尿病肾病1例;多囊肝和多囊肾2例;Caroli病合并多囊肾1例;酒精性肝硬化合并尿毒症1例。对肝肾联合移植患者的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急、慢性排斥反应和乙型肝炎复发情况及随访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15例肝肾联合移植术后移植物功能均恢复良好,6个月和1年生存率为100%。1例术前有严重营养不良者,术后给与48d的呼吸机支持后康复。术后创面出血和消化道出血各1例,经非手术治疗后治愈。胆道吻合口狭窄1例,用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愈。1例术后2周发生急性移植肝排斥反应,给予激素冲击治疗后得到控制。1例术后30个月时因停用拉米夫定后乙型肝炎复发死于移植肝功能丧失。结论肝肾联合移植是终末期肝病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或肾功能损害的安全有效方法。对乙型肝炎患者术后尽早应用拉米夫定和乙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预防肝炎复发。  相似文献   

17.
成人原位肝移植(附18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原位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5年内为18例终末期肝病病人实施原位肝移植手术,其中肝炎肝硬化15例,肝癌3例。结果 手术死亡5例,病死率27.2%,围手术期存活13例(77.8%)。术后并发症:腹腔出血4例,胆瘘2例。随访期间2例胆瘘病人死亡(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8个月),现存活11例(61.1%)生存时间均超过5个月,最长1例生存时间已5年半。结论 肝移植手术是最终末期肝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45例患者胆管狭窄的发生部位为吻合口狭窄8例、肝总管狭窄4例、肝门部狭窄12例、肝内胆管弥漫性狭窄16例及肝内、外胆管多发性狭窄5例.45例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为: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胆管造影介入治疗;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介入治疗;胆肠吻合术及再次肝移植术.结果 45例患者的总治愈率为64.4%(29/45),好转率为20.0%(9/45).介入治疗的治愈率为24.4%(11/45),好转率为20.0%(9/45),无效率为55.6%(25/45);与胆管狭窄相关的死亡率为15.6%(7/45).25例经介入治疗无效的患者中,有4例接受了胆肠吻合术,2例治愈,2例好转;其余21例(肝内胆管弥漫性狭窄16例.肝内、外胆管多发性狭窄5例)发生了移植肝功能丧失,其中5例因肝功能衰竭死亡,16例接受了再次肝移植术,术后有2例死于围手术期真菌感染.随访期间,有2例患者因肝癌复发而死亡,其余36例存活良好.结论 对于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和肝外及肝门部胆管狭窄,介入治疗效果较好.肝内胆管弥漫性狭窄和肝内、外多发性胆管狭窄经介入治疗无效时应尽早行再次肝移植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