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伤性胃破裂的诊治。方法 :回顾分析 87例外伤性胃破裂的临床资料 ,87例全部行手术治疗 ,其中 ,胃破裂修补术 85例 ,合并胃溃疡 2例 ,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结果 :治愈 85例 ,病死 2例 ,病死率 2 .3%。结论 :外伤性胃破裂多见于腹部开放性损伤 ,常有合并伤。外科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 ,以修补术为主。应注意处理合并伤及合并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伤性胃破裂的诊治。方法:回顾分析87例外伤性胃破裂的临床资料,全部行手术治疗,其中胃破裂修补术85例,合并胃溃疡2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结果:治愈85例,死亡2例,死亡率2.3%。结论:外伤性胃破裂多见于腹部开放性损伤,常有合并伤。外科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以修补术为主。应注意处理合并伤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胃破裂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胃破裂的诊治。方法回顾分析87例外伤性胃破裂的临床资料,全部行手术治疗,其中。胃破裂修补术85例,合并胃溃疡2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结果治愈85例,死亡2例,死亡率2.30%。结论外伤性胃破裂多见于腹部开放性损伤,常有合并伤。外科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以修补术为主。应注意处理合并伤及合并症。  相似文献   

4.
外伤性胃破裂较为常见,在基层医疗单位如何对不同性质的外伤性胃破裂及时采取不同术式治疗应引起重视。本文对24例外伤性胃破裂(其中刀刺伤19例,交通事故伤5例)选择了不同的术式治疗,取得满意效果。因刀刺伤致胃破裂者其创缘整齐,胃壁较厚,血运丰富行胃缝合修...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脾破裂的传统处理方法是行全脾切除术。近年来,随着对脾脏的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化,而对外伤性脾破裂的处理方法从根本上有了改变。1979年以来,我院采用单纯性脾修补脾动脉结扎合并脾修补等保脾术式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对必须切除脾脏者采用自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早期同期手术治疗外伤性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06例外伤性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按照患者住院的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实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骨修补术治疗,观察组行同期手术,对照组行分期手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34%,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7.36%,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5%、22.64%,组间比较,P0.05。结论外伤性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早期同期实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骨修补术治疗,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徐吕庆 《中外医疗》2008,27(12):49-49
目的 探讨外伤性小肠穿孔的体会.方法 对48例外伤性小肠穿孔患者行肠修补或部分肠切除术.结果 48例患者术后恢复较好,均治愈出院.结论 肠修补术或部分肠切除术是治疗本病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8.
徐吕庆 《中外医疗》2008,27(14):149-149
目的 探讨外伤性小肠穿孔的体会.方法 对48例外伤性小肠穿孔患者行肠修补或部分肠切除术.结果 48例患者术后恢复较好.均治愈出院.结论 肠修补术或部分肠切除术是治疗本病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颅骨缺损后早期颅骨修补术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韦立煌 《微创医学》2009,4(3):247-249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早期行颅骨修补术的疗效.方法 60例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在伤后3个月内即进行颅骨修补,而对照组则在伤后6个月以后才行颅骨修补,比较两组患者颅骨修补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的变化,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颅骨修补术后神经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而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早期颅骨修补不仅能解除颅骨缺损带来的精神负担,而且可以改善颅骨缺损而造成的继发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同期行分流与颅骨修补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13例颅骨缺损患者(10例外伤性,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1例大面积脑梗死术后)合并慢性脑积水,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与颅骨缺损修补。结果术后无颅内感染,术后近期观察9例患者意识及神经功能障碍不同程度改善。远期随访,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同期手术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降低分期手术费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治经验.方法对89例外伤性肝破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非手术治疗20例,手术治疗69例,手术方式包括单纯清创修补、填塞修补、肝切除术.结果非手术治疗组中,1例因合并多器官损伤而死亡,手术治疗组中,2例死亡,治愈率97%.结论外伤性肝破裂一经确诊,应在短时间内补液、输血,纠正休克或防止休克的发生,维持循环稳定,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根据肝损伤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及适宜的术式,正确的引流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术中应注意合并伤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同期行分流与颅骨修补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24例颅骨缺损患者(20例外伤性,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1例大面积脑梗塞减压术后)合并脑积水,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与颅骨修补.结果 术后无颅内感染,近期观察21例患者意识及神经功能障碍有不同程度改善.远期随访,除3例植物生存外,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均有很大程度改善.结论 早期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同期手术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降低分期手术的风险与费用.  相似文献   

13.
我科2003年10月至2004年8月对5例外伤性肝破裂合并全身多处骨折的病人,在全麻下采用腹腔镜行肝破裂修补术,病人术后恢复快,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潘留勇 《广西医学》2012,34(9):1274-1275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脏破裂保脾治疗的手术方式,以提高脾破裂的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保守治疗3例,施行单纯缝合修补术23例,缝合修补联合大网膜填塞15例,脾动脉结扎缝合修补术13例,肠线捆绑保脾术8例,脾脏部分切除10例,脾切除同时行脾片移植12例.术后切口感染3例;8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效果良好.结论 保脾手术安全有效,为外伤性脾破裂的首选治疗方案.根据脾损伤程度及部位选择相应保脾术式是提高保脾手术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1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行脾修补术10例,脾部分切除术8例及脾修补加部分切除术3例.结果21例保脾手术皆成功,均Ⅰ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综合应用脾修补术、脾部分切除术等方法,改进手术技巧,可提高保脾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目标性心理护理对外伤性鼓膜穿孔行鼓膜修补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中旬至2019年初收治的10例外伤性鼓膜穿孔行鼓膜修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例患者。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伤性鼓膜穿孔行鼓膜修补术患者施以目标性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能够起到积极影响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胃破裂不常见,在腹部穿透性和钝性外伤中,胃破裂的发病小于腹部其他器官的损伤,胃破裂多同时伴有其他脏器损伤,治疗不当可增加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我院自1985-2004年2月共收治外伤性胃破裂6例,治疗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8.
陆振军  王善岗 《农垦医学》2000,22(4):253-254
自 1 993年以来 ,我院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患者 32例 ,现将其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32例 ,男 2 4例 ,女 8例。年龄在 1 4岁至65岁。其中车祸 1 8例 ,刀刺伤 1 8例 ,坠落伤 4例 ,挤压伤 2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 2 0例 ,占 62 .5%。合并伤有肝破裂、胃破裂、小肠破裂、肠系膜破裂、后腹膜血肿、肋骨骨折。其中延迟性脾破裂 4例 ,长者距受伤时间为 7天。其中 2 4例闭合性损伤者行腹腔穿刺 ,阳性者 2 1例 ,阳性率达 87.5%。1 .2 治疗方法及结果单纯修补术 8例 ,部分脾切除 2例 ,全脾切除2 2例 ,8例行自体脾移植术。治愈 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脾破裂修补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经验。方法对4J0例外伤性脾破裂行修补手术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单纯行脾修补术20例,不规则脾部分切除术14例,规则性脾部分切除术6例,均治愈。结论脾修补术应遵循“救命第一,保器官第二”的原则,对无严重复合伤、Ⅲ级以下的脾破裂行选择性修补手术是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行脾破裂修补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治疗的23例外伤性脾破裂行脾破裂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22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均无爆发性凶险感染,血小板、免疫球蛋白检测及脾脏B超、CT复查结果均较满意。结论:只要掌握好手术指征,外伤性脾破裂行脾破裂修补术安全、有效、易开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