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痔栓”治疗鼻瘜肉12例如东县桐本卫生院(226401)吴志远鼻痛肉是生长于鼻腔内呈紫色、形如榴子状的赘生物。它阻碍呼吸道的通畅,常可引起头昏胀痛,患者殊为苦恼。目前西医五官科多半采用手术摘除,但复发率较高。笔者自1979年以来采用自制“鼻痔栓治疗...  相似文献   

2.
患者,袁×华,男性,43岁,干部,住南京市昇州路25号,病历号141474,初診日期:1962年2月5日。患者于1959年10月曾患重感冒、鼻塞痮重、呼吸受阻,曾經一般治疗。延至1961年春,因觉鼻管內有物阻塞,呼吸阻碍加重,不时張口以代。即去本市××医院五官科診治。經診查为鼻瘜肉,給以摘除手术治疗。但数月后患部瘜肉又发,复去該院行第二次手术。未料时隔不久,仍然发作,且瘜肉比前痮大,呼吸更阻,痛苦万狀。后另去××医院求治,仍需割除手术,但患者已經兩次开刀未愈,对手术治疗已失信心,拒受第三次摘除术,逐来我科商治。  相似文献   

3.
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多发病之一,祖国医学称为“鼻痔”,其病因有三说:(1)风寒所客,鼻气不和,津液壅寒,而为鼻齆,冷博血气,停结鼻内,故变生息肉。(2)肺气热极,日久凝浊结成肉痔如枣,滞塞鼻窍。(3)湿热蕴于肺胃,肺气不宣,气血凝聚。治疗上以往多延用单纯手术摘除,笔者改用摘除后局敷“雄硇散”共治114例,对控制复发效果尚好,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直肠瘜肉是肛门疾患之一,临床较为常见,尤以儿童较多。由于瘜肉常被大便擦破而流血,严重时可影响儿童的健康和正常发育。我院二年多来采用结扎剪除法治疗直肠瘜肉数十例,效果满意。茲将病历完整的19例报道如下,请参考指正。临床分析:在19例中,4岁~16岁各种年龄患者都有,另有一例是成年人。本症主要是大便带血,瘜肉脱出,约有樱桃大小,无痛感。瘜肉色呈鲜红,质脆嫩,蒂细小。  相似文献   

5.
五官科验案     
一、声带瘜肉顾×,女,39岁,工人,1982年6月5日诊。患声嘶伴喉痒呛咳三周。在某医院诊为声带瘜肉,建议摘除,因畏惧手术而来我院求治。诊得:咽关暗红,喉底赤丝显露如哥窑纹,气子丛生,喉镜下右侧声带有一瘜肉峙立,如火柴头大、色殷红,发音时闭合不良。伴见两颧微赤,掌跖灼热,便秘溲黄,腰酸无力,舌瘦质红少津,脉弦细。症属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络伤血瘀。处方:南北沙参(各)15克、  相似文献   

6.
过敏性鼻炎,即鼻嚏,又称鼻鼽。症见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亦伴有口腔、咽腔,眼等部作痒;或伴有嗅觉障碍,或头昏痛,继发感染时可有黄涕;或伴有支气管哮喘。若病程较长可引起粘膜瘜肉样变或形成瘜肉。多遇冷遇热或早晚发作,也有遇异常气味时发作。发作时,多为鼻腔粘膜苍白、水肿,有水样分泌物或粘膜充血、肿胀,多数病例可于鼻腔分泌物中查到嗜酸细胞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7.
对直肠瘜肉及狭窄的治疗,一般多采用手术剔除方法.我们曾用中药治疗1例,患者经内服中药以后,病情好转,瘜肉减少,狭窄处变宽.兹将病例介绍于下:患者:黄姓,男,22岁.1958年12月9日入某院内科治疗.住院号:25789.主诉:腹痛,腹泄,大便带粘液及血,已历4月之久,在某卫生所经过黄连、大蒜及磺胺等治疗,效果不佳.入院后,给内服中药2剂,大便次数减少,腹痛减轻.直肠镜检查:距离肛门10厘米处,发现多发性瘜肉,并有狭窄,直肠镜不能通过.取瘜肉作病理检查:直肠粘膜慢性炎症,瘜肉形成.钡剂灌肠X线检查:直肠上端及乙状结肠之下端多发性肠瘜肉,并有狭窄.乃于1959年1月3日转外科治疗.转科后,患者大便不成形且变细.中医诊治:腹软,按之不痛,舌绛有薄而黄之苔,脉濇,大便干燥,排便困难.乃按宽肠利气、滑可去著之法施治.处方:  相似文献   

8.
患者赵某,男性,45岁,教育工作者。患喑哑,不能讲课。据医院检查,确诊为声带瘜肉。须用手术治疗,患者不愿接受,前来求治。自述:半月来声音嘶哑,说话甚为困难,饮食、睡眠、大小便均正常,其它亦无不适感。检查咽喉,未发现有异常症状,乃据医院诊断,作声带瘜肉治疗,方用“辛夷散”。处方:辛夷10克,白芷10克,升麻5  相似文献   

9.
鼻内生了瘜肉,由于呼吸受到阻碍而致头昏、眩晕、周身不适;甚至头痛脑胀,香臭不辨,影响睡眠,注意力、记忆力减退等.日子既久,也可能形成慢性副鼻窦炎.治疗的方法,一般都是用手术摘除.但用此法,不仅花钱较多,并且术后因用压迫止血法,于24小时内要用口呼吸,使人很难受,有时还要住院休息几  相似文献   

10.
我院五年来采用“红色痔特灵”治疗直肠癔肉样腺瘤、绒毛乳头状瘤、多发性直肠瘜肉计79例,通过临床观察和随访,初步认为疗效尚好。茲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例一、姚××,女,42岁,农民。音哑喉燥4~5年,时兼干咳、痰少,烦躁,少寐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按辨证为肺阴虚,治以百合固金汤加减,数剂之后,喉燥、干咳少痰、烦躁、少寐多梦均减,但主症音哑丝毫不见效。后思此患者经五官科检查发现声带瘜肉,音哑的根源在于瘜肉,如能将此瘜肉除去,失音当愈。试用消坚磨积中药。  相似文献   

12.
“鼻药疗法”就是用药物塞置或嗅入鼻腔而达到治愈疾病的一种方法,它不仅能治愈局部病变,如鼻渊、鼻内瘜肉等疾患,而且能治疗多种周身性或远离脏器的疾病,这是祖国医学范畴内的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由于它在临床上屡奏殊功,有深入钻研与阐发的价值。兹就见闻所及,结合临床实践的体会,试作如下的初步探讨: 一、鼻药疗法奏效的机理《灵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  相似文献   

13.
鼻瘜是鼻腔或鼻窦粘膜借着小蒂而增生的一种肉赘,有特殊滑润光亮的外形。是一种变态反应产物,但也可能是由于慢性發炎而引起。最常生長的地方是篩竇、上頜窦、蝶竇和额竇等处。这种病常见于成人,男人比女人患的較多。發病初起,人們不太注意,直到瘜肉慢慢长大,阻塞鼻腔,發生了呼吸障碍,才請医生診治。这种病在檢查診断上比較容易,从患者的鼻腔內就可以看到一颗或一串粉紅色或青灰色光滑塋晶的肉球。如果用探针探查,这个肉球是柔軟的、易动的、無知覺  相似文献   

14.
张××,男,36岁,教师。初诊于1983年3月31日。患者从1980年10月份起出现声音嘶哑,有时晨起痰中带黑色血块。咽部轻度充血,间接喉镜检查,双侧声带轻度充血,左声带中1/3处有瘜肉。经治未见明显好转。至1982年5月声嘶加重,甚或失音,检查发现双侧声带中1/3处均有瘜肉,数次建议手术治疗,均被患者拒绝。经用抗生素溶菌酶,地塞米松及中药咽喉方等治疗未效。来诊前声带瘜肉已长至约有0.3×0.5厘米左右。当时声音严重嘶  相似文献   

15.
吾父谢任甫中医主任医师,以治疗内、妇、儿科杂病见长,对五官科疾病的治疗也有深研。自1965年起随父习医,对其经验方“大马丸”运用观察二十余年,颇有所得,兹将临床体会简介于下。“大马丸”用于慢喉瘖有较好的疗效。临床中根据病情辨证加减,治疗声带瘜肉和声带小结,均能较满意地消除小结和瘜肉,且愈后长期不复发。慢喉瘖从病因分为虚、实二端。金实不鸣为实,金破不鸣为虚。实者,不外六淫外袭,七情内结,以致寒凝、热蕴、气壅、痰结、血瘀;虚者,不外耗气伤阴,以致气阴亏虚,不能养喉。喉属肺系,喉病当从肺治。肺经气血的升降失调和喉部痰热的蕴结当是声带小结和声带瘜肉形成之病机。小结和瘜肉均为有形之物,是气滞血瘀痰凝的病  相似文献   

16.
一、胃脘痛(胃瘜肉)黄××,女,55岁。1982年1月4日初诊。主诉:患胃病已30余年,迭经治疗,反复发作。近胃皖疼痛已达2月,经某医院纤维胃镜检查。提示:胃瘜肉,慢性浅表性胃炎。近1月来胃痛加剧,痛时每伴有恶心,呕吐清涎、酸水,有时疼痛引胁彻背,食纳不馨,食后脘胀多嗳  相似文献   

17.
活血化瘀治疗慢性喉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继功 《新中医》1993,25(6):23-24
慢性喉炎以声音嘶哑为主症,声带粘膜多有弥漫充血、肿胀、增厚,甚而有小结或广基型瘜肉形成,概由气血运行失调,停滞于内而成瘀滞。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20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多发病之一,祖国医学称为“鼻痔”。治本症以往多沿用单纯手术摘除,笔者改用摘除后局敷“雄硇散”共治疗141例,对控制复发效果较好,报道如下。治法与疗效 (一)雄硇散配制:取硇砂三份,雄黄二份,冰片一份,共为细末,过120目孔/寸细罗,装瓶备用。 (二)局敷方法:在施行鼻息肉摘除术  相似文献   

19.
甄××男23岁工人。患者左鼻腔不通气逐渐加重,经本市某医院诊断为“鼻息肉”。1967年6月在该医院住院手术。术中因肿物根部粘连,出血迅猛而停止手术。活检病理报告为“鼻腔血管瘤”。后因反复出血又进行两次摘除手术,均未根治。1968年4月因左鼻腔大出血,行左颈外动脉结扎和经鼻侧切开摘除肿物手术,术后左侧鼻腔经常流清水样鼻涕,并出现发烧、头痛、呕吐、颈部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十余次,每次均注射青霉素等而愈,但左鼻腔流清水鼻涕未停止。1972年经化验鼻分泌物,为脑脊液,确诊为“脑脊液鼻漏”,X 光片颅骨未见骨质损伤现象。1974年在本市另一所医院行  相似文献   

20.
验案二则     
一、鼻瘜肉案钟××,男,24岁,农民。1983年3月23日初诊。双鼻道交替阻塞,时流黄涕,嗅觉不灵,说话鼻音重浊不清,持续年余,西医诊断为鼻瘜为、鼻窦炎经中西治疗数月延今未愈。患者精神烦恼,素易感寒热,近每伴前额(印堂穴)微痛,晨起频打喷嚏,双鼻道窥内有红肿物如白豆大,询知鼻壁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