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内窥镜鼻窦手术后术腔冲洗液对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 (ESS)后术腔冲洗液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行 ESS手术后坚持随访 3个月以上的 192例 (331侧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型 期患者 ,随机分为 3组 :术后分别用生理盐水 (A组 ) ,0 .5 %甲硝唑加地塞米松 (B组 ) ,鱼腥草注射液 (C组 )冲洗术腔 ,按照海口 (1997) ESS疗效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C组疗效优于其它两组 ,经χ2 检验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术后坚持冲洗治疗有重要意义 ;鱼腥草注射液冲洗疗效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 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5 7例 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均有一次以上鼻腔鼻窦手术史 ) ,其中 2 1例筛窦骨质明显增生、窦腔融合 ,15例 (2 4侧 )为上颌窦根治术后复发。采用 Messerkinger法彻底开放筛窦 ,充分扩大自然孔 ,术后用内镜电离子技术处理术腔水肿样肉芽组织及早期息肉与逐步处理上颌窦内病变组织 ,冲洗窦腔 ,控制感染等综合治疗方法的随访观察。结果 :大部分病例术后 6~ 9个月症状明显改善 ,鼻腔、中鼻道、筛窦腔均已上皮化 ,12例 (18侧 )上颌窦腔充分扩大且上皮化 ,3例 (4侧 ) 1年后除上颌窦前下壁少许粘膜水肿外均上皮化 ,全部病例均随访 1年~ 1年半 ,治愈 36例 (6 3.2 % ) ,好转 2 1例 (36 .8% )。结论 : 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只是治疗的重要一环 ,内镜电离子技术是术后处理早期病变和上颌窦内病变促进上皮化的有效方法 ,术中充分扩大自然孔、开放筛窦和术后有效的抗感染是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加减辛夷散冲洗液在内镜鼻窦手术后术腔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减辛夷散冲洗液术后应用对内镜鼻窦手术(ESS)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62例(499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内镜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加减辛夷散冲洗液组)和对照组(复方生理盐水组).治疗组152例(293侧),术后定期用加减辛夷散冲洗液冲洗术腔;对照组110例(206侧),术后用生理盐水 地塞米松同法冲洗术腔.术后3个月在鼻内镜下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8.26%,对照组为50.49%,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术后以加减辛夷散冲洗液冲洗术腔可以提高内镜鼻窦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颈深部组织感染是一种严重的颈部炎性疾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死亡,病死率可高达20%[1]。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诊断颈深部脓肿一般不困难。一旦确定脓肿形成,及时切开引流及有效的抗生素应用是治疗关键,但常规引流管极易堵塞而引流不畅,并且需每天扩创换药,既耗时又增加患者的痛苦。双腔冲洗引流管在临床上一般应用于胸腹腔术后的冲洗引流,有利于胸腹腔渗出物的及时引流[2]。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上颌窦炎置管药物冲洗后的治疗效果,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窦腔粘膜纤毛变化。方法:经CT诊断慢性上颌窦炎27例,在鼻内镜下经下鼻道行上颌窦钻孔后置硅胶管,定期用甲硝唑加庆大霉素反复冲洗窦腔3个月,治疗前后取窦腔粘膜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27例中25例治愈,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前窦腔粘膜细胞间隙扩大,纤毛大部分脱落缺失,治疗后纤毛再生,数目增多,恢复正常形态。结论:慢性上颌窦炎行置管加药物冲洗可获得一定疗效,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可见窦腔粘膜纤毛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手术结束前应用70°鼻内镜检查扁桃体术腔与常规检查扁桃体术腔两种方法对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我院2008年1月~2018年1月行全麻下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1249例,采用回顾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为手术结束前应用70°鼻内镜检查扁桃体术腔组635例(治疗组)与常规检查扁桃体术腔组614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后出血发生率和术后出血量等。结果 手术结束前应用70°鼻内镜检查扁桃体术腔,可减少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原发性出血概率,而与术后继发性出血无明显相关。结论 手术结束前应用70°鼻内镜检查扁桃体术腔能有效减少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原发性出血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7.
加味苍耳子散术腔冲洗液对内窥镜鼻窦术后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观察内窥镜鼻窦手术(ESS)后,加味苍耳子散冲洗液(SCSL)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将苍耳子散加味制成加味苍耳子散冲洗液.对行ESS手术94例(1 77侧)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Ⅰ、Ⅱ、Ⅲ型患者,随机选取26例(107侧),术后给予加味苍耳子散冲洗液冲洗术腔,每侧冲洗250毫升,每日一次,连续8周.其余38例(7 0侧)术后给予0.9%生理盐水冲洗作为对照.定期行鼻内窥镜观察.依照海口(1997)ESS疗效标准进行评估.结果加味苍耳子散组(治疗组)治愈率高于生理盐水组(对照组),经Ridit检验,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加味苍耳子散冲洗液可提高内窥镜鼻窦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术后术腔冲洗的临床症状、体征、粘膜上皮化时间等的影响,探索促进本病患者术后康复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60例(120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将康复新液与0.9%生理盐水1∶10混合液500ml作为治疗组冲洗液,对照组则以0.9%生理盐水500ml冲洗,每组各30例(60侧)。自术后第3天患者自行冲洗术腔并定期来门诊行鼻腔清洗,随访3个月。分别于术后1月、2月及3月进行鼻内窥镜下复查,记录观察患者的症状及窦腔粘膜情况。结果 (1)术后1月两组患者内镜下评分及主观症状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术后2月及3月两组患者术后鼻内镜下评分及主观症状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FESS术后应用康复新液组冲洗术腔疗效显著,可以缩短粘膜修复时间。  相似文献   

9.
肺囊性纤维性变(CF)病例伴有慢性鼻窦炎(CS)极为常见。在CF施行肺移植手术(LP)时,CS可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该作者提出在LP手术前,用鼻窦内窥镜手术(ESS)清除鼻和鼻窦内病变,并冲洗鼻窦,达到保持LP术前有一个清洁的鼻和鼻窦。1989~1994年LP37例伴鼻和鼻窦病变:鼻息肉5例,CS14例,CT扫描有鼻窦异常18例。施行ESS33例,手术以清除鼻腔病变扩大中道为主,矫正鼻中隔偏曲,切除部分中鼻甲以利扩大中道,便于经上颌窦口孔清理鼻窦腔内病变。ESS术后用低张生理盐水冲洗鼻窦,每日2次,再用妥布霉素80mg稀释成1:10溶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腔局部施用贝复舒(bFGF)对内镜鼻窦手术(ESS)疗效的影响。方法:对324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施行ESS,分左、右鼻腔,以单纯清洁术腔(A组)和清洁术腔加局部使用bFGF(B组),对比观察其效果。结果:经x^2检验。A组愈合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SS术后。术腔综合性局部处理措施十分必要,选择合理的局部用药(如bFGF)。可有效控制手术创面“去黏膜化反应”,缩短黏膜转归竞争阶段,加速上皮化。  相似文献   

11.
非侵袭性上颌窦曲菌病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上颌窦曲菌病的临床特点及经鼻内镜治疗的价值。方法:总结1993-1999年在我院行鼻内镜鼻窦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治疗的非侵袭性上颌窦曲菌病43例,分析该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影响疗效和转归的因素。结果:所有病例都在其霉菌团块中找到曲霉菌菌丝或孢子;双径路(经尖牙窝或下鼻道加上颌窦自然窦口)术式的术后愈合期为4.9周,而单径路(经上颌窦自然窦口)术式的术后愈合期为10.2周,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使用抗真菌剂冲洗术腔组的术后愈合期为6.6周,未使用抗真菌剂组的术后愈合期为7.3周,但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霉菌团块标本对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ESS是治疗非侵袭性上颌窦曲菌病的有效方法,双径路疗效优于单径路,是否使用抗真菌剂冲洗术腔对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鼻内镜下以低温等离子刀配合球囊扩张通气管治疗膜性后鼻孔闭锁的疗效。方法 对4例单纯膜性后鼻孔闭锁患者行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刀后鼻孔成形术,术后留置球囊扩张通气管,并定时充气扩张、放气减压,术后约2周拔除通气管,定期随访复查至少1~2年,同时,对术前、术后患者鼻腔情况及相关症状进行比较,进而评价该手术治疗的有效性。结果 4例患者术腔均通畅、光滑、无粘连,无复发征象,术后各相关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该手术治疗有效。结论 该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各临床症状,且患者痛苦小,手术操作安全性高,术后术腔上皮化快,不易粘连或复发,是治疗膜性后鼻孔闭锁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4岁,因渐进性呼吸困难4小时入院。患者缘于4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呼吸困难,呈渐进性,伴吞咽障碍,言语模糊,口内含物感,无发热,无痰中带血。既往健康,无家族史。间接喉镜示:右侧咽后壁黏膜显著隆起,自口咽达喉咽,凸过中线至对侧,少量白色分泌物附着,推压会厌,会厌不能上抬。“三凹征”阳性。急诊以“咽部肿物,喉梗阻(III度)”收入院。予气管切开术,术后呼吸困难消失。喉CT示(图1A、B):口咽及喉咽部右后壁不规则增厚,呈团块状低密度影,边界不清,CT值24~44HU。电子喉镜(图2A、B):右侧自口咽经喉咽至梨状窝黏膜隆起,压迫会厌及右侧披裂,声带运动受限。颈部MR平扫+增强(图1C、D):咽壁隆起,信号不均,呈等长T1、混杂长T2信号影,边界欠清,STIR呈混杂稍高信号,咽腔、右梨状隐窝、咽旁间隙、咽后间隙明显变窄,舌骨大角受压移位;增强扫描呈中度不均匀强化。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考虑自发性咽部血肿可能性大,因其范围过大,难以快速自行吸收,因此在全麻下经甲舌膜进路行咽喉腔探查术。术中颈部横行切口,切开颈阔肌,向上掀起皮瓣,见右侧颈阔肌、胸锁乳突肌前缘及咽缩肌区域明显淤血肿胀,肌层层次不清,考虑喉上动脉分支出血,分离显露喉上动脉,结扎。经甲舌膜切开,进入咽腔,咽后壁及侧壁黏膜下淤血。将隆起的黏膜及黏膜下层行病理检查示(图3A、B):鳞状上皮增生,黏膜下层及肌层广泛出血,炎细胞浸润。术中明确临床诊断:咽部血肿,行血肿清除术。冲洗后对位缝合黏膜,封闭咽腔,颈部逐层缝合,包扎。术后鼻饲饮食,术后第8天复查电子喉镜(图2C、D):会厌形态正常,血肿消失,双侧声带运动良好,梨状窝显露良好。复查喉部CT(图1E、F):气道形态正常。拔除胃管及气管套管,患者痊愈出院。术后3个月电子喉镜示(图2E、F):咽喉部黏膜光滑,会厌抬举良好,声带黏膜光滑,运动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ESS)术腔不填塞法或填塞法中应用不同填塞物的临床效果,对769例(993侧)ES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显示:术腔创面未涉及到中鼻甲、下鼻甲和鼻中隔者可选用不填塞法;否则采用不同填塞物填塞术腔。二者均可将术后出血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但是为了减轻患者术后痛苦和术腔反应,建议尽量选择不填塞法,如采用填塞法应选用可吸收性止血纱布行创面贴敷填塞。  相似文献   

15.
电动吸割器在鼻窦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电动吸割器在鼻窦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局麻内窥镜引导下将吸割器侧孔对准病变软组织 ,吸力为 0 .0 4~ 0 .0 5 m Pa。高速转动的刀叶将病变的软组织迅速切割、磨碎、吸出。鼻窦内窥镜手术采用 Messerkling方法。结果 :术后随访 6个月以上的 374例病人 ,治愈率 6 0 .4% (2 2 6 / 374) ,好转率 2 8.1% (10 5 / 374) ,无效率 11.5 % (43/374) ,总有效率为 88.5 % (311/ 374)。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结论 :电动吸割器是 ESS术中十分有用的配套工具 ,它具有操作安全、方便、出血少、保护正常粘膜、术后粘连少、愈合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自2000年2月~2004年2月,通过对178例鼻息肉、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手术,手术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术后部分患者以鱼腥草注射液冲洗术腔,疗效比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冲洗术腔更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自1997年3月-2001年9月期间,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鼻腔及鼻窦息肉23例,参照1997年海口评定标准,对术后随访一年以上的病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鼻内镜手术(ESS)由于创伤小、手术清除病变彻底及术后复发率低而被广泛应用于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但术后的处理及用药等综合治疗仍然是对鼻内镜手术的疗效影响的很重要因素。为了保证手术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的发生,我们对ESS术后的病人采取常规上颌窦穿刺冲洗术  相似文献   

19.
自2000年7月至2002年3月开展鼻内镜下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共126例,术后随访1年多,取得一些临床经验和体会,兹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丝裂霉素C对鼻内镜手术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MMC)对鼻内镜手术(ESS)术后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将行ESS的196例(292侧)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例(150侧),对照组96例(142侧)。两组病人术后均常规给予抗生素、激素和排除剂等治疗,但治疗组术中应用MMC。术后定期行鼻内镜观察,依照ESS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术腔肿胀程度轻,痂皮消退快,术腔清洁,上皮化时间短,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3%。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应用MMC可提高ESS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