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肿瘤性与非肿瘤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胆囊肿瘤性与非肿瘤性息肉样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所选患者胆囊进行多切面超声检查及病理检查,记录并分析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部位、大小、数目、形态及声像图特征。结果167例胆囊息肉样病变中,肿瘤性病变17例占10.18%,非肿瘤性病变150例占89.82%。结论实时超声显像有助于从胆囊息肉样病变中及早发现肿瘤性病变。对于5-10mm胆囊腺瘤恶性变和胆囊癌声像图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B超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本通过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分析,以探讨不同类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特征,为早期分类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75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的超声图像与手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胆固醇性息肉64例,腺瘤并局部不典型增生及癌变4例,单纯性腺瘤2例,粘膜息肉样变1例,慢性胆囊炎4例。在病理诊断为胆囊息肉样病变中合并慢性胆囊炎61例,合并胆囊结石3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4.67%。结论:应用超声图像分析,可以提高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及病理分型的诊断率,特别是对胆囊癌前病变及早期胆囊癌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高频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4月就诊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均行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高频超声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高频超声诊断符合率;分析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图像特征,包括病灶形态、回声表现、血流信号、病变直径;分析胆囊息肉样病变病灶血流状况。结果:经手术病理诊断证实,107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恶性61例,良性46例;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恶性54例,良性53例;高频超声检出恶性51例,良性56例;联合诊断检出恶性63例,恶性44例;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高频超声诊断准确度、灵敏度高于两者单独检测,漏诊率低于两者单独检测(P0.05)。结论: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高频超声应用于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可提高诊断准确度、灵敏度,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4.
裘正军  花天放 《临床》1996,3(4):237-239
本文分析49例手术治疗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探讨其手术适应手术方式。结果示:B超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敏感性为93.95,年龄大于50岁、B超提示息肉样直径大于10mm和单个息肉者肿瘤性息肉的可能性明显增高。其中15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13例为胆固醇性息肉,2例腺瘤,无并发症发生,因而我们认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手术汆下应为年龄大于50岁,息肉直径大于10mm和单个息肉者,及有症状而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各种类型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造影表现,探讨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2年11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2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超声造影表现,包括胆囊癌18例、胆囊腺瘤20例、胆囊胆固醇性息肉及炎性息肉63例、胆囊腺肌增生症6例、胆泥5例。记录各种类型胆囊息肉样病变病灶大小、病灶增强时间、增强水平、血管形态、病变邻近胆囊壁层次结构的完整性及病变的基底部特征。各病变病灶直径、超声造影增强时间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应用LSD-t,检验。结果胆囊癌病灶直径大于其他各病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1.474、8.553、3.984、1.362、3.488,P均〈0.05)。胆囊癌、胆囊腺瘤、胆囊胆固醇性及胆囊炎性息肉、胆囊腺肌增生症超声造影多表现为早期高增强及晚期低增强模式,而胆泥超声造影增强早期及晚期均表现为无增强。胆囊癌开始增强时间均晚于胆囊腺瘤及胆固醇性息肉,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21、2.219,P均〈0.05),其余各病变开始增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胆囊癌组达峰时间均晚于其他各病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62、4.588、2.004、12.361,P均〈0.05);胆囊癌、胆囊腺瘤增强变等时间均晚于胆固醇性息肉,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407、2.924,P均〈0.05);胆囊腺瘤增强变低时间均晚于其他各病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09、6.342、1.811、6.012,P均〈0.05)。与胆囊良性息肉样病变比较,胆囊癌患者均为宽基底,胆囊壁结构不完整,层次不清晰。结论超声造影是胆囊息肉样病变常规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综合分析其增强模式、增强时间及胆囊壁形态学改变指标有助于胆囊癌与胆囊良性息肉样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李楠 《华西医学》2012,(1):54-57
目的探讨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腹部超声)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1月121例腹部超声联合高频超声检查提示为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且有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的患者资料进行对照,以此评价经腹部超声联合高频超声对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121例术前经腹部超声联合高频超声诊断为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患者,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示胆固醇息肉62例(51.24%),炎性息肉27例(22.31%),腺瘤6例(4.96%),腺癌3例(2.48%),胆囊结石14例(11.57%),腺肌症3例(2.48%),囊壁腺体结构紊乱3例(2.48%),黏膜下层软结节3例(2.48%)。经腹部超声联合高频超声与手术后病理对比检查,其诊断符合率为78.51%(95/121),误诊率为21.49%(26/121)。结论经腹部超声联合高频超声检查对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准确性较高,可为临床预防胆囊癌前病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直径≥1.0 cm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鉴别诊断。 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106例,息肉直径≥1.0 cm。患者于术前行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造影检查,记录造影动态图像。造影图像分析由2位医师采用盲法完成。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肿瘤性息肉组与非肿瘤性息肉组。2组间年龄、息肉直径、息肉基底部宽度等采用t检验;2组间性别,息肉数目、回声、部位及血流情况、胆囊结石、息肉血管形态,增强模式及程度,胆囊壁完整性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变量的回归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统计方法。 结果肿瘤性息肉组与非肿瘤性息肉组组间息肉最大直径及彩色血流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14,χ2=17.609,P均<0.01)。2组间在息肉基底部宽度,点状及分支样血管形态、增强程度、胆囊壁结构完整性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527、15.502、22.403、15.403,P均<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息肉基底部宽度、分支型血管结构是诊断肿瘤性息肉的独立风险因素。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胆囊肿瘤性息肉与非肿瘤性息肉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6.4%、91.7%,阳性预测值为73.1%,阴性预测值为96.3%,诊断符合率90.6%。 结论对于直径≥1.0 cm的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造影在鉴别肿瘤性息肉与非肿瘤性息肉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检查结果,分析超声影像学特点,并与病理诊断对照。结果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的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吻合率分别为97.67%和85.71%,单纯性腺瘤符合率为50.00%,胆囊癌为100%。各病理类型息肉在声像学上呈现不同的特征。结论超声诊断因其对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准确率高、费用较低、创伤小等优点,可作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首选筛查手段,而对其他类型的胆囊息肉,可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明确诊断,防止恶变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误诊。  相似文献   

9.
胆囊息肉样病变泛指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常称为胆囊息肉,病理上可分为肿瘤性息肉(包括腺瘤、腺癌等)和非肿瘤性息肉(如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肌增生等)。大多无临床症状或症状较轻,我院2008~2012年诊治123例胆囊息肉样病变,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经病理证实。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随着B超的普及和应用,对本病的发现渐趋增多,但如何早期鉴别癌性病变尚有一定困难。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1993年1月~1996年11月收治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胆囊息肉样病变39例作一综合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9例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21~95岁,平均40.2岁。良性34例,恶性5例。良性病变者平均年龄366岁,50岁以下31例(gi.2%);恶性病变着平均年龄648岁,SO岁以上4例(80%)。良性息肉样病变34例(872%),其中胆固醇性息肉26例(765%),腺瘤样息肉6例问77%)…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34例经手术证实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并结合国内17家医院445例进行分析,讨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方法。本病大多数为良性,但部分病例可恶变。应行 B 超定期随访,对疑有恶变者应手术治疗。手术指征和手术式的选择也进行了计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PLG)手术切除指征。方法对124例PLG病人术前B超、手术切除标本及术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标本示PLG直径〈1 cm者共72例,≥1 cm者52例。病理示:胆固醇性息肉59例(47.6%),胆囊腺瘤35例(28.2%),炎性息肉18例(14.5%),胆囊癌8例(6.5%),其他4例(3.2%)。良性组与潜在恶性及恶性组病人年龄、息肉数目、PLG大小、PLG形态、胆囊结石、血流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χ2=4.1~71.6,P〈0.05)。结论 PLG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均应手术切除:病人年龄≥50岁的单发息肉,并存胆囊结石,息肉直径≥1 cm,广基息肉或血流信号丰富,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息内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56例胆囊息内样病变(胆固醇性息内38例、胆囊腺肌增生症7例、腺瘤5例、早期胆囊癌6例)的最大直径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结果;胆固醇性息内及腺肌瘤样增生病灶直径多小于10mm,腺瘤及早期胆囊癌直径多大于10mm。若以阻力指数(RI)〉0.60为恶性病变作为标准,则RI在鉴别良恶性息内样病变方面有统计学意义,而病灶内血流形态在两组问无显著差异。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病灶的直径大小在胆囊息内样病变的诊断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表现与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实时超声表现和病理结果。结果:42例胆固醇性息肉中,36例表现为多发病灶,平均直径7.6mm,蒂窄。2例胆囊腺瘤表现为1例单发,1例多发,平均直径1.1mm,基底较宽。3例腺瘤恶变者声像图上均为单发,平均直径19mm,基底较宽。结论:B超对胆囊息肉样病变检出率高,根据息肉大小、数目、蒂宽窄等情况,在定性诊断上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胆囊息肉样病变B超与X线,手术,病理对照(附71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B超诊断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简称胆囊息肉)185例,其中行手术切除者71例。将B超与X线口服胆囊造影(简称胆囊造影)以及手术标本与病理进行比较,结果:B超检出率达100%,胆囊造影仅18.3%;手术中触及胆囊内有块物的仅2例,B超直径分别为12及16mm,病理检查皆呈腺瘤型改变,其余69例较小或多发的息肉,手术中均未及肿块,病理检查均为胆固醇沉积,本组71例皆未发现癌变征象,但直径>10mm的2例腺瘤型息肉则有不规则的腺上皮增生。作者认为:对息肉一般不须特殊处理,但B超定期随访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46例超声首诊经病检证实的胆囊隆起性病变结果进行了分析。在46例中:胆固醇性息肉44例,其中1例因伴有模糊声影误诊为胆囊结石;胆囊腺癌伴结石1例;胆汁淤滞1例。分析结果表43002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CEUS)增强模式对胆囊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20例胆囊癌和37例胆囊良性病变患者行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重点观察病灶的造影增强模式。结果胆囊癌CEUS表现为病灶与胆囊壁同时显影,肝动脉期以增强明显为主,肝门静脉期以低增强为主。在CEUS增强早期呈高增强或等增强并在造影剂注射后35 s内变低增强者在胆囊癌中占95.0%(19/20);良性病变中占16.2%(6/37)(P=0.000)。病变表现为不均匀增强者在胆囊癌中占80.0%(16/20),良性病变中占23.3%(7/30)(P=0.000)。病变处胆囊壁完整性破坏者在胆囊癌中占85.0%(17/20),良性病变中占0.0%(0/37)(P=0.000)。超声检查诊断胆囊良恶性病灶的准确性92.98%、敏感性95.00%和特异性91.83%。结论 CEUS可提高超声诊断胆囊癌的准确率,能显著改善对胆囊疾病良恶性鉴别诊断能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B超在经皮胆镜息肉摘除术前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30例经皮胆镜息肉摘除术前的B超筛选。病理结果均为良性病变。提出了B超对经皮胆镜息肉摘除病例的筛选标准:①息肉直径<12mm,近年内无明显增大;②基底不宽,胆囊壁局部无增厚改变;③胆囊壁厚度<3mm,胆囊无显著慢性炎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超声弹性成像(TDUE)时间-应变曲线在乳腺实性病灶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在我院行乳腺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46例乳腺实性占位性病变患者共54个乳腺实性病灶(良性病灶39个,恶性病灶15个)行TDUE检查.在乳腺良、恶性病灶内及病灶周围乳腺正常脂肪组织内分别建立面积1 cm2的圆形感兴趣区(ROI),得到ROI解压时时间-应变曲线.记录乳腺正常脂肪组织、乳腺良性病灶、乳腺恶性病灶解压时最大应变绝对值(max-ARS).结果 (1)每个乳腺实性病灶及病灶周围乳腺正常脂肪组织均重复测量3次,共得到ROI解压时时间-应变曲线:乳腺正常脂肪组织162条,乳腺良性病灶117条及乳腺恶性病灶45条.(2)乳腺正常脂肪组织162条ROI解压时时间-应变曲线均为正向波形,未出现负向波形;乳腺良性病灶117条ROI解压时时间-应变曲线中正向波形108条,负向波形9条;乳腺恶性病灶45条ROI解压时时间-应变曲线中正向波形12条,负向波形33条.乳腺正常脂肪组织、乳腺良性病灶及乳腺恶性病灶ROI解压时时间-应变曲线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水准修正法,χ2=172.37,P<0.0001).乳腺正常脂肪组织ROI解压时时间-应变曲线形态与乳腺良性病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03),与乳腺恶性病灶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01);乳腺恶性病灶ROI解压时时间-应变曲线形态与乳腺良性病灶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72.92,P<0.0001).(3)乳腺正常脂肪组织、乳腺良性病灶和乳腺恶性病灶max-ARS分别为(15.57±8.91)%、(6.78±4.48)%及(1.14±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21,P<0.05).且乳腺正常脂肪组织max-ARS大于乳腺良性病灶和恶性病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1.32、1.85,P均<0.05);乳腺良性病灶max-ARS大于乳腺恶性病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q=0.67,P<0.05).结论 乳腺恶性病灶ROI解压时时间-应变曲线多呈负向波形,乳腺良性病灶max-ARS大于恶性病灶.ROI解压时时间-应变曲线可为判断乳腺实性病灶良恶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