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拉米夫定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5):3548-3548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单用与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慢性乙肝64例,单用拉米夫定34例,100mg/d,联合α干扰素治疗组30例,皮下注α干扰素5MU/d,连续14d后,改为5MU,1周3次,同时口服拉米夫定100mg/d,疗程6个月停用干扰素,随后单用拉米夫定18个月。结果:两组ALT复常率、HBV—DNA转换率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的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高于单用拉米夫定组(P〈0.05),联合治疗组的YMDD变异率低于单用拉米夫定组(P〈0.05)。结论:联合治疗2a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能提高血清转换率。减少病毒YMDD变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普通十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BSCO、PubMed、CNKI、万方数据库等,并追查了所有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年限均从建库到2009年5月:纳入聚乙二醇十扰素α-2a与普通干扰素比较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Jadad评分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根据疗程和观察时间的不同进行亚组分析。结果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n=688),其中4个研究疗程为48周,2个研究为24周,我们按疗程进行了亚组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聚乙二醇干扰素(180ug/d,48周)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均高于普通干扰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乙二醇干扰素(180ug/d,24周)仅在HBV—DNA阴转率方面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RR=1.44,95%CI(1.01,2.05)].但HBeAg阴转事、HBeAg血清转换率及ALT复常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48周疗程的聚二乙醇干扰素效果优于普通干扰素,24周疗程的聚二乙醇干扰素在HBV-DNA阴转率方面优于普通干扰素,其他方面与普通干扰素相当。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均不高,故上述结论在临床使用时应谨慎考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干扰素-ɑ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阳性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使用干扰素和胸腺肽治疗12周,随后单用干扰素治疗12周;对照组52例单用同样剂量干扰素-ɑ治疗24周。结果治疗组ALT、HBV DNA、HA复常率及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2.14%和59.62%;78.57%和59.62%;58.93和34.62;60.71%和46.15%)。结论干扰素-ɑ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ALT、HBV DNA、HA复常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优于单用干扰素-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α-2a(PEG INFα-2a)治疗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HBeAg方法:按随机对照原则选择80例HBVDNA、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1:1随机分配进入Fα-2a组和IFNα-1b组。结果:治疗6月时,PEG INFα-2a组HBeAg血清转换率(54.3%)高于IFNα-1b组(29.7%),P<0.05。停药6月后,持续的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57.1%和32.4%.P<0.05。停药6月后,持续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62.9%和37.8%,P<0.05。治疗后,两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差异无显著性,为62.9%和45.9%,停药后6月,两组的联合应答率分别为60.0%和35.1%,差异有显著性,P<0.05。PEG INFα-2a组有3例病人HBsAg阴转,而IFN α-1b组仅有1例病人HBsAg阴转。两组有相似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发生重要的不良事件。结论:PEG INF α-2a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IFN—1b.耐受性和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α-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肝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刚  李显勇 《华西医学》2005,20(3):520-520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106例CHB患者随机分为α-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为治疗组(53例)和α-干扰素为对照组(53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HBeAg和HBVDN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肝功复常率、HBeAg及HBVDN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α-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协同作用,它能提高细胞免疫应答能力,促进HBeAg及HBVDNA的阴转。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国产分泌型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研究方法,以国产普通干扰素作为对照药物,观察分泌型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个月,停药随访6个月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分泌型干扰素在治疗24周时,ALT复常率为36.40%,优于对照组,但随访结束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分泌型干扰素组的HBVDNA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但复常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HBeAg/抗-HBe:在治疗结束时(24周),试验药物组的HBeAg的阴转率和HBeAg/抗-HBe的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9.17%和22.70%;对照药物组则分别为16.67%和8.30%。从数值上看试验药物组略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与既往文献报道相同,本研究亦发现干扰素有较明显的后续作用,即在干扰素治疗停止后仍可继续出现HBeAg阴转与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在随访结束时(48周),两组的HBeAg的阴转率和HBeAg/抗-HBe的血清学转换率仍有变化,试验药物组分别为33.33%和14.30%,对照组则分别为16.67%和13.00%,两组间仍差异无显著性。本研究所观察到的干扰素对HBeAg的疗效水平接近于国外文献报道的水平,但低于国内文献报道水平。两种干扰素的安全性良好。结论 分泌型干扰素治疗结束时在ALT复常率、HBVDNA下降幅度方面优于普通干扰素,随访结束时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在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方面两种干扰素无差异。两种干扰素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耐药后采用α-干扰素或(和)α1胸腺肽进行后续抗病毒的治疗效果.方法66例拉米夫定耐药患者,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用α-干扰素或(和)α1胸腺肽治疗1个月后停用拉米夫定,然后继续用α-干扰素或(和)α1胸腺肽治疗,共6个月.对照组30例,直接停用拉米夫定,不用其他抗病毒药.定期进行血清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检测.结果治疗组肝功能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和HBeAg/抗-HBe转换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HBVDNA阴转率最高为27.8%,HBeAg/抗-HBe转换率最高为25.0%.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耐药后采用α-干扰素或(和)α1胸腺肽进行后续抗病毒治疗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张海涛 《中国综合临床》2007,23(11):978-980
目的 比较干扰素治疗YMDD变异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与初治cHB患者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经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的HBeAg阳性CHB患者45例为A组,未经任何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60例为B组,均给予干扰素(5MU,隔日1次,皮下注射)治疗6个月,停药后随访6个月。结果 治疗6个月和随访6个月时,B组的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eAg阴转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均高于A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亦无差异。结论 干扰素治疗YMDD变异的HBeAg阳性CHB患者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隋云华  徐静  郭银燕  张馨  李鑫 《临床医学》2006,26(10):17-18
目的探讨苦参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寻找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方法治疗组用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600mg,胸腺肽100mg,静脉注射,每日1次,使用12周后口服12周。对照组使用α干扰素500万U,皮下注射,隔日1次,胸腺肽100mg,肌肉注射,每周2次,用24周。两组患者均为乙型肝炎病毒单纯感染者。HB-sAg、HBeAg、HBcAb阳性,HBVDNA≥10^5拷贝/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50U/L。结果治疗24周,苦参素组52例中39例(75.0%)ALT正常,干扰素组48例中38例(79.2%)ALT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苦参素组HBeAg、HBVDNAM例(59.6%)转阴。干扰素组HBsAg转阴1例(2.1%),HBeAg27例转阴(56.2%),HBVDNA29例转阴,占60.4%。两组病原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随访12—24周,苦参素组31例近期治愈者18例(58.1%)复发,ALT升高,HBeAg和HBVDNA转阳。而干扰素组近期治愈的29例中10例(34.5%)ALT升高,HBeAg和HBVDNA转阳,X^2=1.09,P〉0.05。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素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论是近期还是远期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可以使用苦参素,但要延长疗程,和其他免疫调节剂联合使用,可能有增加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对于接受过核苷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慢性乙肝患者35例。分为A组:曾使用过核苷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19名,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复治,疗程48周,13组未使用任何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16名,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疗程48周。结果:治疗结束后HBV-DNA阴转率为A组26.3%,B组31.3%;HBeAg阴转率为A组36.8%,B组37.5%;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A组31.6名,B组31.3%。差异无显著性。各组疗程结束后血清ALT复常率为A组68.4%,B组75.0%。结论:对于曾接受核苷类似物治疗的乙肝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派罗欣)α-2a治疗是安全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普通干扰素α-2b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方案与单用普通干扰素α-2b治疗方案治疗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由3名研究员独立利用计算机对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以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筛选,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后提取数据,通过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纳入病例843例,其中试验组(采用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424例,对照组(单用普通干扰素α-2b治疗)419例。Meta分析结果如下:治疗12周,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及HBsAg转换率方面治疗效果无差异,在HBV-DNA阴转率方面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24周,在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及HBsAg转换率方面试验组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治疗48周,试验组与对照组在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及HBeAg转换率方面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在HBsAg转换率方面两组治疗效果无差异。治疗随访过程中,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无差异。结论普通干扰素α-2b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方案治疗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及HBsAg转换率方面治疗效果优于单用普通干扰素α-2b治疗,并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该研究纳入文献存在诸多不足,研究结果需要进一步高质量、大样本、长时间随访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普通α-2b干扰素(IFN)和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IFN)α-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4例,36例给予普通α-2b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每次500万U,皮下注射,每周3次; 28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1.0 μg/kg皮下注射,每周1次.疗程均为52周.结果 治疗结束时,普通干扰素组与PEG IFN组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52.8%、60.7%;部分应答率分别为27.8%、21.4%;无应答率分别为19.4%、17.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普通干扰素α-2b组,PEG-IFN α-2b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分别是81.7%、85.9%,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干扰素α-2b组与PEG-IFN α-2b组在52周治疗结束时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49.3%、57.6%,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不同剂型的α-2b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应答率相似,普通干扰素具有更好的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查α-2b干扰素单独或联合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慢性乙肝患者90例分A组30例(α-2b干扰素500万U肌注,1次/d;双环醇25mg口服,3次/d,连续72周);B组30例(单用α-2b干扰素,方法剂量同A组);C组30例(不用抗病毒药物,仅给予护肝对症治疗,作为对照组)。动态观查患者血清HBVDNA和肝功能变化。结果 ①A组HBVDNA阴转率在24、48、72周时分别为41.0%、52.7%、63.3%;B组分别为26.7%、37.3%、42.7%.两组HBVD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C组(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②A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在24、48、72周时分别为83.3%、90.0%、86.7%;B组分别为76.7%、86.7%、83.3%;A、B两组ALT复常率与C组比较在24、48、72周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α-2b干扰素单独或联合双环醇,均具有抑制乙型肝炎病毒作用;联合用药更有效改善肝功能,且有提高HBVDNA阴转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组体人α-2b干扰素联合乙型肝炎疫苗、左旋咪唑涂布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每组88例。A组采用大剂量重组体人α-2b干扰素和左旋咪唑涂布剂、乙型肝炎疫苗联合治疗;B组采用重组体人α-2b干扰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4周。结果:A组的食欲不振、腹胀改善均明显优于B组(P均〈0.01);A组治疗结束时、治疗后6个月ALT正常率、HBeAg阴转率及HBVDNA阴转率均明显优于B组(P均〈0.05)。结论:重组体人α-2b干扰素和左旋咪唑涂布剂、乙型肝炎疫苗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其疗效持久,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α(PEG-IFNα-2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6例CHB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予PEG-IFNα-2α 180ug皮下注射,每周1次,疗程48周。对照组(33例)予普通干扰素(IFNα-2α)300万U,皮下注射,隔日1次,疗程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结果】①ALT复常率在各时间段(治疗24周、治疗48周及随访48周)治疗组(84.8%、90.9%及87.9%)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63.6%、69.7%及63.6%)(P〈0.05);两组HBV—DNA阴转率在治疗期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随访48周时治疗组(63.6%)显著高于对照组(39.4%)(P〈0.05),HBV-DNA阳性复发率治疗组22.2%(6/27)显著低于对照组43.5%(10/23)(P〈0.05)。②HBeAg阴转率在各时间段治疗组(45.5%、57.6%及54.5%)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15.2%、21.2%及18.2%)(P〈0.05);HBeAg/抗HBe血清转化率在各时间段治疗组(33.3%、51.5%及45.5%)也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9.1%、21.2%及18.2%)(P〈0.05)。③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IFNα-2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优于普通干扰素,具有较持久的病毒学和血清学应答率,停药后HBV—DNA阳性复发率抵,每周1次给药方式,可使患者具有更好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α-2b干扰素与香菇多糖合用治疗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α-2b干扰素与香菇多糖合用治疗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1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84例。治疗组:α-2b干扰素500万U肌注,1次/d,连用3周后停药1周为1疗程,连用3疗程,疗程中应用干扰素当天同时静脉滴注香菇多糖1mg;对照组:单独应用α-2b干扰素,用法同治疗组,疗程共12周。结果治疗后复查HbeAg/抗Hbe转换率,治疗组58.5%(48/82)、对照组26.2%(22/84),x^2=8.90,P〈0.01;HBV—DNA阴转率治疗组65.9%(54/82)、对照组33.3%(28/84),x^2=8.78,P〈0.01;随访12个月,血清HBV-DNA阳性反跳率治疗组11.1%(6/54)、对照组42.9%(12/28),x^2=5.42,P〈0.05。结论干扰素与香菇多糖合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苦参素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用苦参素联合α-2b干扰素,对照组单用α-2b干扰素,疗程均为24周,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结束后ALT、HBV-DN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ALTP〈0.01,HBV-DNA,P〈0.05)。结论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具有确定的临床效果,但α-2b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LMD)并干扰素α(IFN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效果。方法将160例HBV-DNA和HBeAg阳性的CHB病人随机分为A、B、C共3组。A组给予LMD 100 mg/d,联用IFNα5 MU,3次/周;B组单用LMD 100 mg/d;C组单用IFNα5 MU,3次/周,3组均12个月为一疗程。3组均在6个月及疗程结束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6个月时,A组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χ2=9.646、11.332,P〈0.05);A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χ2=24.158,P〈0.05)。疗程结束时,A组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5.684、13.907,P〈0.05),A组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变异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意义(χ2=5.688,P〈0.05);A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意义(χ2=5.649~7.016,P〈0.05)。结论 LMD联合IFNα是HBeAg阳性CHB病人安全而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其YMDD变异率低于单用LMD,疗效明显优于单用LMD或IFNα。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苦参素与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5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苦参素治疗组与α-2b治疗组,用ELISA法检测HBeAg。用PCR法检测HBV-DNA。观察2组中HBeAg、HBV-DNA阴转情况。结果:苦参素组总有效率为17/42(40,72%)。α-2b干扰素组总有效率为15/31(45.45%),两者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苦参素注射液近期疗效肯定。为一种治疗慢性乙肝的可选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120例CHB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观察组给予替诺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影响CHB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8、72周HBeAg定量水平均低于24周时,HBs Ag消失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24周时,治疗72周时HBeAg定量水平均低于48周时,HBs Ag消失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48周时,且同期观察组HBeAg定量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Bs Ag消失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抗-HBc、基因型是CHB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1)。结论替诺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CHB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抗-HBc为阴性、基因型为C型是影响CHB疗效的危险因素,应注重并提前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