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病并发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26例住院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率为30.1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多,消化道及泌尿道次之;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其次是真菌;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疾病是否缓解、白细胞数量关系密切。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易并发医院感染,应根据其疾病特点加强监护,积极进行医院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降低血液科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对2003年1~12月血液科住院的53j例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监测。结果发生医院感染101例.发生率18.88%,感染部位构成比前5位排序是:上呼吸道41.58%、口腔21.78%、胃肠道10.89%、泌尿道9.90%、下呼吸道8.91%,危险因素为住院时间长、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白细胞数减少、恶性淋巴瘤、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结论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感染是血液病患儿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威胁患儿生命的因素之一。为了加强血液病患儿的护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对584例血液病患儿医院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0年1月至1998年12月我院收治血液病患儿584例。男393例、女191例,年龄1个月至13岁,平均6.3岁。按血液病性质分:恶性血液病244例,其中白血病16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58例,恶性组织细胞病10例,恶性淋巴瘤7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3例。非恶性血液病340例,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11例,营养性贫血42例,溶血性贫血26例,血友病20例,雅克森氏贫血8例,其他33例。 1.2 方法   查阅584例患儿病历,了解其体温情况,易感部位,血、尿常规,血、痰、尿及脓液培养结果;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统计两组患儿感染率及病死率,应用化疗药物、激素及抗生素情况,住院时间等资料。 2 结果 2.1 不同性质血液病感染率   恶性血液病感染62例(25.41%);非恶性血液病感染30例(8.82%)。两者比较,经统计学处理,χ2=29.45,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2.2 感染部位   584例中下呼吸道感染61例,上呼吸道(口咽部)感染15例,血液感染7例,胃肠道感染11例,其它部位感染14例。 2.3 易感因素 2.3.1 应用激素及化疗药物与医院感染的关系:584例中481例使用化疗、激素类药物,发生医院感染86例,感染率17.88%(86/481);未使用此类药物103例,发生医院感染6例,感染率5.83%(6/103)。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χ2=9.29,P<0.01)。 2.3.2 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关系:住院时间>30 d 114例,感染57例,感染率50.00%;<30 d 470例,感染35例,感染率7.45%。>30 d者感染率明显高于<30 d者(χ2=125.18, P<0.001)。 2.3.3 抗生素的应用与医院感染关系:感染病例中感染前抗生素使用率达95.65%,其中预防用药占60.00%。抗生素应用与医院感染关系见表1。  相似文献   

4.
40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治疗,首次剂量5mg/d,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避光、8~12h内滴完,如能耐受逐日加量至25~50mg/d。临床总有效率为75.0%,不良反应中贫血28例,血小板减少23例,寒颤、发热23例,低血钾16例,消化道反应8例,肝、肾功能损害7例。对症护理,认真观察、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后好转。提出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取得患者配合,使可接受剂量加大,可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监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血液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降低血液科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对2003年1~12月血液科住院的535例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监测。结果发生医院感染101 例,发生率18 88 %,感染部位构成比前5位排序是:上呼吸道41.58%、口腔21.78%、胃肠道10.89%、泌尿道9.90%、下呼吸道8.91%, 危险因素为住院时间长、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白细胞数减少、恶性淋巴瘤、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结论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40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治疗,首次剂量5 mg/d,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避光、8~12 h内滴完,如能耐受逐日加量至25~50 mg/d.临床总有效率为75.0%,不良反应中贫血28例,血小板减少23例,寒颤、发热23例,低血钾16例,消化道反应8例,肝、肾功能损害7例.对症护理,认真观察、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后好转.提出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取得患者配合,使可接受剂量加大,可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21例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率达34.7%(42例)。粒细胞缺乏组(粒缺组)78.6%,非粒细胞缺乏组(非粒缺组)21.5%(P<0.01);因医院感染死亡人数粒缺组4例,非粒缺组2例(P<0.05)。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医院感染率逐渐增加。感染病原菌以真菌为主达41.2%,其次为革兰阴性杆菌达32.4%。结论 粒细胞缺乏是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提高功能完善的粒细胞数是防治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8.
9.
血液病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细菌污染及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浅静脉留置针菌群污染特点,为针对性地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135例采用浅静脉留置针化疗的血液病患者拔针后其针尖行细菌培养。结果135例中,21例(15.56%)细菌污染,且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留置时间越长、白细胞计数越低,其感染率越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病浅静脉留置针化疗患者应加强置管护理,留置针置管时间以患者白细胞计数而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经济负担,为制定医院感染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老年病科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年龄≥60岁的出院患者住院信息,采用倾向指数匹配法将医院感染组与非医院感染组进行1∶1病例匹配.通过分析医院感染组与非医院感染组的各项医疗费用,估算医院感染增加的医疗费用;根据住院...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我科2004年1月-2006年8月收治的43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436例冠心病住院患者中56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2.8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62.49%),其次是泌尿道(16.07%).感染的病原菌居前三位的依次有铜假绿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真菌.感染的发生率随住院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侵入性操作也可导致感染率的增加.结论:提高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缩短住院时间、尽量避免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前常规进行细菌学检查、加强前瞻性护理、做好消毒隔离是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外科加强治疗病房获得性真菌感染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科加强治疗病房 (SICU)内获得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与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88例病原学检查阳性的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8例患者中单纯细菌感染 5 0例 ,真菌感染 38例 (均为SICU内获得性真菌感染 ) ,两组住SICU时间分别为 (12± 8)d ,(2 0± 2 4 )d(P <0 0 5 )。获得性真菌感染的部位主要为呼吸道 (6 5 8% ) ,主要致病菌株为白色念珠菌 (4 7 4 % )。结论SICU内获得性真菌感染的常见感染部位是呼吸道 ,常见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 ,住SICU的时间长短与获得性真菌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室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心脏手术后医院感染及病原学特点,以探讨防治措施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4年8月某院心血管外科65岁以上合并糖尿病患者心脏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 结果2007年8月至2014年8月收集65岁以上合并糖尿病行心脏手术患者共407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46例(11.3%),感染例次59例次(14.5%)。分离各种病原菌138株,以呼吸系统(55.9%)及血液系统(15.2%)感染为主。糖化血红蛋白> 7%的老年患者心脏术后医院感染比例显著高于糖化血红蛋白≤ 7%的患者(17.1% vs. 12.3%,χ2 = 5.8、P = 0.01)。糖化血红蛋白> 7%患者及≤ 7%患者中,均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 vs. 6.4%,χ2= 0.4、P = 0.58)。导尿管留置15 d以上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比例显著高于留置15 d以下者(6.5% vs. 1.3%,χ2= 6.8、P = 0.001)。革兰阴性菌中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21.7%),革兰阳性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13.1%)。鲍曼不动杆菌、溶血性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显示多耐药。 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心脏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高,耐药性逐渐增强。围手术期密切监测控制血糖,术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降低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及病死率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泌尿系医院感染病原体调查及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目前泌尿系医院感染的病原体构成以及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我院18个月以来疑为泌尿系医院感染患者的233份中段尿标本的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泌尿系医院感染病原体以阴性杆菌感染为主(55.3%),其中大肠埃希菌最多(40.5%),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3.5%)等;革兰阴性杆菌及阳性球菌分别对亚安培南及万古霉素最为敏感;临床治疗效果与培养药敏结果相似,但也不完全相符。结论:尿培养及药敏结果对临床治疗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应尽量选用药敏试验敏感的药物治疗,根据具体情况及复查结果决定药物种类和治疗时间以及是否联合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医院感染的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治疗的243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比两组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观察术后感染病人病原学特点,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肝炎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确诊为重症肝炎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了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通过制定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侵袭性操作次数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与感染组比较,非感染组的住院时间短,抗菌药物及激素使用种类少、使用时间短,病情相对较轻,并发症发生次数少,患者住院期间的抑郁评分和焦虑指数均较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上述因素与重症肝炎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相关,其中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较大(r=0.517~0.561,P<0.05).重症肝炎并发医院感染患者中,呼吸道感染最常见(35.0%,21例),其次为腹腔感染(25.0%,15例).结论:重症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住院时间、抗菌药物及激素使用种类和时间、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住院期间的精神心理状态.对重症肝炎患者需针对上述因素进行多方面的干预,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The objective is to evaluate resistance between community-acquir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CAUTI), nosocomialy-acquir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NAUTI), and empirical therapy adequacy. E. coli is the predominant pathogen of both CAUTI and NAUTI, followed by Klebsiella spp. in NAUTI and Pseudomonas spp. in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The highest level of general resistance was found among isolates of NAUTI and catheter-associated UTI followed by CAUTI isolates. Absolute or high level resistance for commonly used empirical antimicrobial therapy was found in catheter-associated UTI and NAUTI while resistance among CAUTI was respectable. Patients with NAUTI as well as patients with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have similar resistance and similar microorganisms isolated as a causative agents, and should not be empirically treated unless the clinical emergency requests.  相似文献   

18.
普通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监控普通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中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指导临床防治。方法监测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SICU 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情况。结果常见病原菌是铜绿假单胞菌(11.6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1.11%)、白色念珠菌(9.6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产生株的检出率分别为66%和59%;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是94.74%和88.24%。碳青霉烯类对肠杆菌的抗菌活性最强;非发酵菌耐药严重;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对革兰阳性球菌活性最强,两性霉素B对真菌抗菌活性最强。结论SICU医院获得性感染耐药菌株多,耐药问题严重,目标性细菌学监测治疗是有效预防和治疗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儿科院内感染的规律,以便更好地控制和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2年间63例我院儿科院内感染患儿的资料。结果: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26%(63/5003),以6岁以下为多。基础疾病以血液病(63.49%)、肾脏疾病(14.29%)等导致机体免疫能下降者为主。住院时间偏长,超过14d者达84.1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消化道(包括口腔感染)为主;病原菌依次为革兰阴性杆菌(61.43%)、真菌(25.71%)和革兰阳性球菌(12.86%)。结论:采取常规的防护措施可以降低院内感染,但对患有导致疫功能下降疾病的院内感染早期防范、干预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本院血液科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86例恶性血液疾病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医院感染组和非医院感染组。统计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潜在可疑危险因素与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关系,筛选发病的相关因素。 结果8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34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39.53%。医院感染组和非医院感染组在合并糖尿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糖皮质激素、住院时间、营养不良、中性粒细胞计数、中粒细胞缺乏时间、白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住院季节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糖皮质激素、住院时间、营养不良、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住院季节为恶性血液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 0.05)。 结论合并糖尿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糖皮质激素、住院时间、营养不良、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住院季节为恶性血液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