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少患者在术前已进行一段时间的抗生素治疗,有时术中即需开始注用抗生素。因此,掌握围手术期抗生素的用法、效应、药物相互作用及其毒性反应就显得十分重要。 1964年,(美国)国家创伤学术研究理事会曾公布外科伤口标准分类法:一类为无感染伤口(如择期腹股沟疝、甲状腺手术等):二类为介于未感染和感染之间的伤口(如胆囊、胃、结肠手术)或创伤口暴露未超过4小时者;三类为感染伤口包括结肠手术时肠内容已漏出和明显感染伤口暴露已超过4小时者(如局部已有炎症、脓汁或创伤伤口)。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我院外科门诊以火针、火罐为主,配合药物等综合治疗急性化脓性感染(如乳房炎、淋巴结炎、臀部脓肿、疖、痈等)109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简介如下:一、治疗方法(一)火针:1.选针:根据脓肿的大小和部位,一般选用直径  相似文献   

3.
化脓性细菌侵入皮肤和皮下组织经繁殖后,可引起急性炎症;急性炎症可以消散和吸收;也可形成脓肿、疖、痛、蜂窝组织炎、急性淋巴管炎或淋巴结炎等;或发生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全身性化脓性感染。治疗时应努力使炎症消退,防止全身性感染的发生,如已形成脓肿,须作切开引流术。  相似文献   

4.
在外科领域,住院病人大多需要手术治疗,而手术后伤口的护理对伤口的愈合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护理不当,会造成切口裂开或感染,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或经济上的负担.现将手术伤口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损伤控制技术在艾滋病血友病急诊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是指在对严重创伤、感染等危重患者手术时,采用简单的方法控制出血或感染,祛除危及生命的关键性因素,然后重症监护治疗,待患者一般情况好转后再次手术,彻底解决病变.  相似文献   

6.
在外科门诊换药室内,如何使病人的伤口早日愈合而又不感到痛苦,是门诊护士们最关心的问题。凡士林油纱布对于一般此较洁净的伤口如烫伤、手术后的感染伤口以及各种急性化脓性炎症行切开引流之后均常施用,效果尚好;但是对一些感染的或脓液此较多的伤口就存在着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7.
脓肿切开引流是外科常用的小手术。脓肿虽有自溃出脓的可能,但需时较长,且易向深部组织或脏器扩散,故掌握脓肿切开引流时机及方法,对控制感染和促进组织修复有重要意义。一、脓肿切开引流的基本原则 1.适应症:急性化脓感染局部出现波动或穿刺抽得脓液者;结核性脓肿合并混合感染者。 2.麻醉的选择:小而浅表的脓肿可用局麻或表  相似文献   

8.
感染或创伤是多器官衰竭(MOF)的主要致病因素,而MOF是目前外科危重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我科近5年来共抢救38例MOF患者,效果较好,报告于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3~75岁,平均50.5岁.重症急性胆管炎10例.胃肠穿孔7例,急性阑尾炎l例,腹腔脓肿5例,复合性创伤7例,尿路结石并尿毒症2例,多发性脓肿6例.MOF计肾衰38例次,肺衰15例次,肝衰24例次,心衰29例次,中枢神经系统衰竭6例次.患者2个器官衰竭10例,3个器官衰竭24例,5个器官衰竭4例.治疗及结果 本组手术治疗35例,1例急性阑尾炎拒绝手术,2例多发性脓肿在院外做不正确排脓.治愈28例.死亡10例,其中重症急性胆管炎2例,胃肠穿孔1例,急性阑尾炎1例,腹腔脓肿1例,复合性创伤2例,双上尿路结石合并尿毒症1例,多发性脓肿2例.  相似文献   

9.
外科感染是指细菌侵入人体后,所产生的炎症反应。一般是指需要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发生在创伤或手术后的感染。外科感染极为常见,在所有外科疾病中约占1/3~1/2。外科感染分为化脓性感染和特异性感染两类。其中化脓性感染常见,故我科对此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时机与方式,以降低病死率。方法:1990~2002年收治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均在ICU行监护及支持治疗,对其一般状况、疾病诊断、手术经过、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回顾研究。结果:胰腺感染局限或脓肿形成者的手术次数及手术死亡率明显低于有感染性胰腺坏死或液体积聚立即手术者。结论:胰腺感染局限或胰腺脓肿形成时,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由于创伤救治体系的建设及创伤救治技术的进展,创伤患者生存率显著提高,但严重、复杂和广泛软组织损伤患者仍具有较高的近期和远期伤口感染发生率。除与伤情及污染有关外,创伤后伤口感染的发生还与清创延迟、手术操作无菌标准低、伤口局部用药不当等相关。为规范创伤后伤口局部用药,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组织专家编撰发布了《创面局部用药防治感染规范》,内容包括局部抗菌药物的应用、外科清创手术和冲洗策略等,以期帮助外科医师正确处理各种开放性损伤伤口,降低伤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门诊换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换药是外科常用的一项基本操作,换药室护士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每日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伤口,在换药过程中与污染的器械物品及患者的血液、脓液、伤口渗液以及化学消毒剂、紫外线、臭氧等密切接触,是医源性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因此,换药室护士应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尽量避免有害因素对自身的损害,维护身心健康,现报道如下。职业危险因素1.血源性感染危险因素。换药室护士在工作中要承担急性创伤的清创、缝合,皮肤、黏膜的消毒,脓肿切开术,拔甲术,慢性溃疡伤口的换药,术后切口的拆线,各种引流管引流口处的换药等。如在操作中不注意自我保护,就容…  相似文献   

13.
在外科领域,住院病人大多需要手术治疗,而手术后伤口的护理对伤口的愈合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护理不当,会造成切口裂开或感染,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或经济上的负担。现将手术伤口护理方法介绍如下。1止痛在手术的当天,待麻醉作用消失,伤口疼痛就会出现,而且程度较重,在肢体远端神经末梢分布多的部位更为明显。疼痛会使病人痛苦,干扰睡眠、精神、食欲等。一般需给予止痛剂,近几年开展的麻醉止痛泵的使用对病人术后疼痛缓解起到很大作用。2引流处理有些手术为了预防感染,减少不良反应,要在伤口内置入引流管或引流条,把淤血、渗液引流出来,在敷…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开放性伤口医院感染干预措施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年内收治的开放性伤口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共调查四肢开放性外科创伤患者254例,356例次;发生伤口感染9例,13例次,感染发病率3.54%,例次发病率3.65%。254例四肢开放性外科创伤患者中有236例为复合创伤;占92.91%;18例为只有单一上肢或下肢开放伤口,占7.08%;9例感染患者均为复合创伤患者。结论所采取的干预措施显示出对控制开放性伤口医院感染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皮肤撕裂伤是急性创伤 ,在老年人很常见。传统的治疗 ,如皮瓣切除、缝合 ,以及聚氨酯薄膜或水胶体敷料会损伤伤口并减缓痊愈。作者介绍了怎样分类这些急性的创伤 ,以及比利时一家医院研究使用软硅胶网状敷料的效果。伤口分型  型伤口没有组织损失 ; 型伤口有轻度的组织损失 ( <2 5%)或中度的组织损失 ( >2 5%) ; 型伤口组织完全损失。皮肤撕裂伤的治疗目的是止血 ,防止感染 ,恢复皮肤完整性 ,减轻疼痛并且促进病人的舒适感。伤口的皮瓣容易非外伤性丧失 ,需要可靠的固定。硅胶网状敷料在临床的使用  型 创伤后 ,损坏的皮瓣往往自己卷起…  相似文献   

16.
在外科开放伤口换药术中 ,化学制剂作为传统的首选应用制剂 ,临床实践表明其存在着机体过敏、制剂成分不稳定或在病灶局部易渗透等缺点。我院对创伤或感染病例用纯中药“龙胆液”换药 ,发现其具有独特疗效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 :选择 1996年 3月~ 2 0 0 0年3月外科开放性伤口 (包括创伤、感染伤口 )共 36 8例。随机分 2组 ,治疗组 (应用“龙胆液”制剂组 ) 2 0 0例中男 12 3例 ,女77例 ;年龄 12日~ 78岁 ,平均 5 4岁 ;创伤伤口 89例 ,感染伤口 111例。对照组(应用化学制剂组 ) 16 8例中男 89例 ,女79例 ;年龄 5~ 72岁 ,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芦荟及芦荟产品(如外用敷料及凝胶等)对急性创伤(如撕裂伤、手术切口及烧伤等)和慢性创伤(如感染性伤口及动静脉溃疡等)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The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CBM、CNKI和VIP,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2年4月,收集芦荟或其派生产品治疗急慢性创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偏倚风险评估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个RCT,共计773例患者,纳入研究的质量均较低。8个RCT评价芦荟用于治疗急性创伤(烧伤、痔切除术及皮肤活检),所有文献均未涉及是否有感染发生这一指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磺胺嘧啶银乳膏相比,芦荟产品能提高烧伤患者的伤口愈合数[RR=I.28,95%CI(1.03,1.60),P=0.03];与抗生素霜相比,芦荟产品能缩短烧伤患者的平均伤口愈合时间[MD=-12.90,95%CI(-13.29,-12.51),P〈0.00001)];与传统治疗相比,芦荟凝胶增加了皮肤急性外科创伤伤口愈合患者数[RR=16.33,95%CI(3.46,77.15),P=0.0004],能提高压疮患者伤口愈合数[RR=1.73,95%CI(1.21,2.49),P=0.003]。结论应用芦荟外用制剂或敷料对急慢性创伤均有积极意义,但此结论至今仍缺少高质量研究证据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18.
1978年5月~1990年10月,我院中医外科门诊以火针配合药物等综合治疗急性化脓性感染(如乳腺炎、淋巴结核、臀部脓肿、疖、痛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简介如下: 1、治疗方法 1.1.火针:根据脓肿大小和部位,一般选用直径约3~5毫米的钢针,对乳晕区脓肿选用2毫米的钢针为宜(可减免损伤乳管)。 1.2.选择针刺部位:应取病灶处波动感明显的最低位置,一般取一点即可,若是多房性化脓,可取2~3点。  相似文献   

19.
急性腹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或损伤所引起的外科常见的一种严重疾病。多数是继发性腹膜炎,源于腹腔的脏器感染、坏死穿孔、外伤等。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压痛、腹肌紧张,以及恶心、呕吐、发热、白细胞升高,严重时可致血压下降和全身中毒性反应,如未能及时治疗可死于中毒性休克。部分患者可并发盆腔脓肿、肠间脓肿和膈下脓肿、髂窝脓肿及粘连性肠梗阻等。为此,积极预防腹膜炎的发生,发生后早期确诊和清除病灶是十分重要的。而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是一种常见外科急腹症。在急性炎症时,腹膜分泌出大量渗出液以稀释毒素和刺激。当发生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时,如抢救治疗不及时,易引起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由于地处西藏,部分藏族同胞文化水平较低,卫生常识及自我保健意识相对缺乏,特别是一些藏族女性同胞,在出现生殖器官疾病时往往就医不及时,从而导致急性化脓性腹膜炎也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四川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骨科住院病人急性伤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及伤口特征对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2年10月入住我院骨科的创伤病人576例为研究对象,在病人住院期间,跟踪调查此类病人的伤口感染情况。[结果]576例病人中手术切口384例,创伤伤口192例。73例病人发生伤口感染,发生率为12.7%,其中19例属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3%。有无感染病人伤口暴露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急性伤口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且伤口暴露程度越高,伤口感染率越高。医务人员应对急性伤口,尤其是暴露程度高的急性伤口给予高度关注,从而减少急性伤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