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作用。方法选取110例全麻腹部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期心率、血压以及躁动发生情况。结果苏醒期,观察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给予腹部手术全麻苏醒期患者麻醉苏醒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行全麻腹部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方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全麻苏醒的躁动因素采取相对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苏醒后躁动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实施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的躁动情况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腹部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对降低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腹部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常规组与干预组各60例,前者予以常规护理,后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再予以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以及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χ2=5.141,P<0.05);干预组苏醒期心率、血压均低于常规组苏醒期,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予以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可降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邹春兰 《安徽医药》2011,15(11):1457-1458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并做好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统计2006年1月~2010年12月该院全身麻醉出现苏醒期躁动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麻醉用药、有害刺激、呼吸循环系统及内环境的不稳定、年龄、术前患者的焦虑状态等是引起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原因。结论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护理,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对病人所造成的危害,从而保障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全麻苏醒期腹部手术患者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手术室接受全麻腹部手术的89例患者进行研究,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选用麻醉苏醒护理方法,观察其麻醉苏醒期躁动程度以及躁动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0分38例,1分4例,2分3例,3分0例,对照组0分32例,1分5例,2分4例,3分3例,观察组躁动发生率是15.56%,明显较对照组27.27%低,差异对比有意义,P <0.05。结论对全麻苏醒期的腹部手术患者采用针对性和预防性护理能有效减轻其躁动程度,促进其健康恢复,值得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疗效,以提高全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在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研究组依据全麻苏醒期躁动的诱发因素采取预防性、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躁动发生率为17.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腹部手术患者的全麻苏醒期实施预防性、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患者在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概率,降低病情严重程度,进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并做好相应的护理.方法:统计2008年8月-2009年8月间65例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麻醉因素、手术因素和患者本身以及各种不良刺激是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结论: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护理,可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中麻醉苏醒护理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我院全麻进行手术的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38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进行麻醉苏醒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躁动状况显著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为手术全麻苏醒患者进行苏醒期麻醉护理时可有效减少躁动等并发症,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全麻苏醒期患者烦躁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麻苏醒期患者烦躁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本科38例全麻患者在苏醒期出现烦躁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本组38例全麻苏醒期出现烦躁的患者,均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结论通过对全麻苏醒期患者的合理处理和护理,减少了意外伤害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  相似文献   

10.
信息动态     
目的 研究全麻下整形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护理管理.方法 收集我院整形外科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行经口入路下颌角截骨整形术108例,观察并分析麻醉苏醒期患者的护理要点以及并发症.结果 本组108例患者术中和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整形手术过程顺利,注重麻醉苏醒期的护理,发现其中16例患者出现伤口出血,8例有血压下降,18例发生胃肠道反应,如恶心与呕吐,部分出现感染,经过及时护理观察以及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后,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对麻醉苏醒期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措施,同时积极处理血压下降、出血、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可以使患者平稳度过麻醉苏醒期,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张瑞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303-2303
全麻苏醒期躁动为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为,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出现不适当行为,如肢体的无意识动作、语无伦次、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呻吟、妄想思维等是临床工作中常见问题之一,如处理不当将引起很多后续的并发症。为探讨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对我院782例全麻患者苏醒期进行观察和护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的方法及对降低腹部手术患者发生苏醒期躁动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来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在手术室麻醉苏醒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在麻醉苏醒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麻醉苏醒躁动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明显的降低腹部手术患者发生苏醒期躁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在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苏醒期躁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医学分组方法将92例患者分成研究组和一般组,予以一般组患者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研究组患者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全麻苏醒期时的血压、心率及躁动发生率及躁动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全麻苏醒期时的血压和心率均优于一般组患者(P<0.05),躁动发生率为10.9%,与一般组患者的26.1%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躁动程度明显轻于一般组患者。结论给予腹部手术全身麻醉患者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全麻苏醒期时的躁动发生率,减轻麻醉对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的风险因素,探讨应对措施。方法选择1126例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Riker镇静躁动评分进行诊断,计算躁动的发生率,同时分析风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为6.93%(78/1126),糖尿病史、导尿术、吸入麻醉、手术时间延长均为造成躁动的风险因素。结论了解苏醒期躁动的风险因素,并高度重视,及时诊断躁动的发生,积极采用沟通、重复镇静等方式应对,是降低躁动发生率,减少坠床、窒息等护理事故,提升整体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颅内肿瘤术后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颅内肿瘤术后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原因并做好相应的护理。方法通过统计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108例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并施行相应的护理。结果108例躁动患者中不能耐受气管导管45例(41.7%),伤口疼痛54例(50.0%),其他原因9例(8.3%)。结论分析了引起颅内肿瘤术后患者躁动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护理,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刘丽红 《河北医药》2016,(8):1275-1277
目的:探讨术前医学心理干预对全麻老年患者的苏醒期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生命体征和躁动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普外科、胸外科、骨科老年患者,拟行全麻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择期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治疗组术前1 d,手术室护士到病房访视患者并与其进行医学心理交流,包括认知疗法、心理暗示法、示范脱敏法等,安排术后患者与其进行交流,讲解亲身经历和体验,增强患者战胜焦虑、恐惧的信心;并教会患者配合气管拔管方法,平静呼吸,听指令性动作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和术后护理。分别记录患者全麻苏醒期的生命体征、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躁动例数。结果全麻停药后,治疗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苏醒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哌.05),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心率、平均动脉压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麻醉后恢复评分(Aldrete)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术前进行医学心理干预,实施医学心理交流,与患者进行倾心交谈,可有效缩短全身麻醉术后患者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减少躁动的发生,提高全身麻醉患者的围手术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腹部手术患者应用预见性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出110例样本,均是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全身麻醉状态下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试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分别是预见性麻醉苏醒护理和常规护理措施,对比患者苏醒期躁动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试验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HR、DBP、SBP、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腹部手术患者应用预见性麻醉苏醒护理能明显地减轻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同时还有助于减少其他不良事件、稳定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全麻手术患者不同时机导尿后全麻苏醒期躁动和术后1天尿管耐受性。方法将18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I组为术晨在病房导尿;II组为手术前1日,由巡回护士访视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后,麻醉前在手术室导尿;III组为全身麻醉平稳后由巡回护士导尿。对患者就不同时机进行导尿所引起的不舒适感、麻醉苏醒时的躁动情况及术后1日对尿管适应性进行比较。结果III组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率明显高于I、II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日患者尿管适应度,II组术后留置尿管的适应度较好,III组患者较差。结论麻醉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后导尿可提高手术患者对留置尿管的适应度,大大降低麻醉苏醒时的躁动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应激及苏醒躁动期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解放军第180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8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麻醉苏醒护理和保温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患者手术中的状况、体温的变化和苏醒期的状况;观察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C反应蛋白、肾上腺激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结果 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中的输液量和手术中的出血量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组患者的肾上腺素、C反应蛋白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均有提升,试验组患者提升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苏醒期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升高,试验组患者升高的比对照组低,2组患者苏醒期数据及躁动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苏醒护理结合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应激及苏醒躁动期干预效果显著,使患者手术中安全性得到提高,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全麻苏醒期老年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医学发展,全身麻醉已广泛应用在手术中,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老年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者也日益增多。全身麻醉能引起机体各种生理变化,老年人各种重要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对手术的耐受力较差。因此,做好全麻苏醒期护理,与手术效果密切相关,对预后尤为重要。通过对2008年01月至2009年06月的136例全身麻醉苏醒期的护理,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