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以饮食失节法、耗气破气法、劳倦过度法多因素复合建立脾气虚证大鼠模型,并从大鼠的体重、肛温、血清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方面探讨颗粒剂四君子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四君子汤组、传统四君子膏组、颗粒四君子膏组,每组10只。采用边造模边给药的方法,隔日电子天平称取大鼠重量,数字温度计检测大鼠肛温,28 d后处死大鼠,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体重、肛温、血清SOD活性均下降,MDA含量增多(P<0.05)。经灌胃四君子制剂药物后,大鼠上述指标均有所恢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汤剂组、传统膏剂组及颗粒剂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传统四君子膏、颗粒四君子膏均有较好的益气健脾的作用,在对大鼠体重、肛温、血清SOD活性和MDA的含量的影响上效应相同。颗粒膏具有制作方便。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多因素复合法分别建立脾气虚证、脾阳虚证大鼠模型,对两组模型大鼠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脾气虚、脾阳虚的证候实质与差异。方法: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脾气虚组和脾阳虚组,以相应造模方法进行模型复制,并以四君子汤和理中汤进行药物反证。结果:脾气虚和脾阳虚大鼠宏观证候计分高于正常组(P0.01),且以脾阳虚组为著(P0.01);两组血清GAS均低于正常组(P0.01);脾气虚组的血浆MTL低于正常组(P0.01),而脾阳虚组高于正常组(P0.01);经健脾中药干预后,各项脾虚症状和体征逐渐缓解或消失;血清GAS、血浆MTL紊乱回复。结论:多因素复合法复制的脾气虚、脾阳虚证大鼠模型符合证候的生物学特征,稳定性良好,且经得起药物反证;脾气虚、脾阳虚大鼠的脾虚宏观证候呈递进关系;血浆MTL在脾气虚和脾阳虚中变化趋势不一致,可作为鉴别两证的微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脾气虚与脾阳虚大鼠肝脾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易杰  李德新等 《中医药学刊》2002,20(5):639-640,644
目的:探讨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脾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的异同,揭示脾气虚和脾阳虚的现代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塑造大白鼠气虚证与脾阳虚证模型;采用底物磷酸化法检测模型肝,脾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结果: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大鼠脾组织细胞膜PKC活性明显降低(P<0.01),脾气虚证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无明显变化,脾阳虚证脾组织乐PC活性明显升高(P<0.01),而且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变化两模型组之间存在差异(P<0.01),脾组织细胞膜PKC活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除脾气虚证肝组织细胞膜PKC活性无明显变化外,脾气虚证肝组织细胞浆PKC活性与脾阳虚证大鼠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PKC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PKC活性组之间药存在明显差异,健脾益气和温运脾阳中药对脾组织细胞无明显作用,对脾组织细胞浆,肝组织两个模型细胞膜和细胞浆PCK活性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1),,大踏步曙运脾阳药对肝、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的影响尤为明显,可使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肝、脾组织细胞PKC活性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同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以及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变化密切相关;健脾益气和温运脾阳中药能够调节脾气虚与脾阳虚的病理变化与现代医学肝、脾组织的功能相关;健脾益气和温运脾阳中药能够调节气虚与脾阳虚大气肝、脾组织、PKC活性,其中温运脾阳中工的作用靶点在肝、脾组织细胞浆。  相似文献   

4.
补中益气汤不同黄芪药量对脾气虚大鼠糖代谢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补中益气汤不同黄芪药量对脾气虚证大鼠糖代谢相关酶的影响。方法:采用“五味偏食+游泳力竭+控制饮食”多因素法建立脾气虚证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补中益气汤组、2倍黄芪组、1/2倍黄芪组和脾气虚模型纽,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观察各组大鼠生物学体征变化,比较各组大鼠肝组织GK酶及血清LDH、SDH和IDH酶活性差异。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补中益气汤组大鼠血清LDH水平有所提高(P〈0.05),肝组织GK活力有所降低(P〈0.05),2倍黄芪组在LDH、GK活力方面亦有所改善,但没有补中益气汤明显,而1/2倍黄芪组则变化不大(P〉0.05);各组大鼠血清SDH和IDH活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能有效改善脾气虚证的无氧化代谢状况并调节机体葡萄糖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脾虚证MAPK细胞信号转导的规律.方法:饮食不节加上劳倦过度复合造模法塑造脾气虚证动物模型.采用免疫沉淀法检测心脏、肝脏及脑组织中MAPK活性.结果:脾气虚证模型组大鼠心脏和脑组织MAPK活性无明显变化.肝脏组织MAPK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脾气虚证治疗组较模型组脑组织细胞浆MAPK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脾气虚证状态下,机体各脏器组织MAPK参与的细胞信号转导发生不同的改变.补脾气方药对脾虚大鼠各组织MAPK活性存在不同的影响作用,且可能为其疗效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脾气虚证与胰腺外分泌功能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劳倦与饮食饥饱失常因素制作大鼠“脾气虚”证模型,并进行了胰腺外分泌功能的研究。结果:脾气虚证大鼠血清淀粉酶及其胰型同工酶、脂肪酸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停止造模后,健脾组上述酶活性明显升高,较自然恢复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提示胰腺外分泌功能的降低可能是脾失健运的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经汤对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反证模型的建立并研究温经汤对寒凝血瘀证的干预作用。方法制作急性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并给予温经汤煎剂灌胃1周,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全血黏度、毛细管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及红细胞压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全血黏度、毛细管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压积明显升高(P〈0.05或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下降(P〈0.05);而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各项指标明显改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或P〈0.01)。结论温经汤可改善大鼠寒凝血瘀证模型血液流变学指标,提示中药对血瘀证防治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因素复合造模方法对模型大鼠脂质代谢指标HDL—c、LDL—c的影响。方法分为正常组、湿热模型组(高脂+高温高湿+大肠杆菌)、模型对照组(普食+高温高湿+大肠杆菌);运用直接法测定HDL—c、LDL—c的变化。结果湿热模型组血浆HDL-c、LDL—c含量均非常显著增高(P〈0.01);对照组LDL—c非常显著的增高(P〈0.01);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HDL显著增高(P〈0.05)。结论不论是否高脂饮食,均有脂质代谢异常,说明了血脂代谢异常是湿热证模型的病理基础之一,明确了高脂饮食不是湿热证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黄芪建中汤对小鼠脾气虚证肺癌转移FAK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FAK基因的表达探讨脾气虚对肺癌转移的影响及黄芪建中汤的干预作用。方法:成功复制小鼠脾气虚证Lewis肺癌转移模型后,按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干预,RT-PCR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FAK基因表达。结果:与肿瘤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表达升高(P〈0.05),黄芪建中汤中、高剂量及CTX组呈低表达(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脾气虚可促进FAK-mRNA的表达,而黄芪建中汤可下调FAK-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脾虚证大鼠肝组织的端粒长度变化及其与氧化应激反应的相关性,进一步揭示脾虚衰老的病理机制。方法:采用饮食不节和劳倦过度结合法建立脾气虚证模型,然后分别采用苦寒法和辛热法建立脾阳虚和脾阴虚证模型。分别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比色法和Southern blotting杂交法检测大鼠肝组织的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端粒(Telomere)长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脾阴虚模型组肝组织MDA含量升高明显,P〈0.05;脾阳虚模型组肝组织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1;脾阳虚和脾阴虚模型组端粒长度明显缩短,P〈0.05。结论:脾虚状态下,在机体过氧化反应异常增强,自由基积累攻击DNA、损伤端粒而导致端粒长度缩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清脂护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及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76只SD大鼠除正常组10只外,其余大鼠以高脂饲料(88%普通饲料+2%胆固醇+10%猪油)喂养造模,12周后验证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和中药高剂量组,各组给予相应干预措施共6周。实验结束后进行大鼠肝组织半定量分析和光电镜下病理学观察,并检测大鼠肝纤维化指标,包括血清Ⅳ型胶原(CIV)、层粘连蛋白(LN)及肝组织匀浆CIV。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清脂护肝方各剂量组肝组织匀浆CIV、血清LN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脂护肝方各剂量组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清脂护肝方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脂肪变性积分较阳性治疗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清脂护肝方具有良好的抗纤维化及脂肪变性作用,能改善实验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对脾气虚证大鼠血清胃泌素(GAS)的影响。方法:以大黄法、游泳力竭法、饥饿法三因素复合方法复制脾气虚证大鼠模型,造模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四君子汤组,在用药后不同时间(7d1、4d、21d)观察四君子汤对血清GAS含量的影响。结果:四君子汤组的血清GAS含量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呈递增的趋势,用药21d时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四君子汤能改善脾气虚证大鼠的低GAS水平,这可能是其治疗脾气虚证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医脾脏病理生理状态下唾液的生化指标变化。方法采用病证结合的方法,选择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以及亚健康状态等脾气虚证、湿热蕴脾证患者为实验组(即“脾病”组),以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即“脾未病”组)。采用标准化方法收集全唾液,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唾液中的生化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气虚证组唾液中钙(Ca)、镁(Mg)、磷(P)和尿素氮(BUN)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唾液中钠(Na)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它生化指标未见明显异常(P〉0.05)。湿热蕴脾组唾液中镁(Mg)、磷(P)、谷草转氨酶(AST)和甘油三脂(TG)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TG的含量也明显高于脾气虚证组(P〈0.05),其它生化指标未见明显异常(P〉0.05)。结论脾脏虚实状态下(脾气虚证、湿热蕴脾证)唾液中有部分生化指标发生了变化,其可以作为脾气虚证、湿热蕴脾证的辨证参考指标,这揭示了中医“脾在液为涎”理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3种脾气虚证模型大鼠的血清胃泌素及胃窦部胃泌素分泌细胞(G细胞)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动物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大黄组、双因素组(大黄法、游泳力竭法复合)、三因素组(大黄法、游泳力竭法、饥饿法复合)。检测血清胃泌素,胃窦G细胞等指标。结果:双因素组、三因素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以三因素组为著(P<0.01)。结论:脾气虚证大鼠胃窦G细胞数量减少,释放胃泌素减少,血清胃泌素水平降低;三因素复合法制作脾气虚证动物模型效果似最优。  相似文献   

15.
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客观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脾气虚证、脾阳虚证、脾阴虚证的动物造模及评价方法。方法:以复合造模的思路,用对比、主观评估、客观指标结合的方法,观察各组大鼠造模前后生物学体征,检测各组肛温、阴囊温度、运动前后血中乳酸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8天脾气虚组、脾阳虚组和脾阴虚组的体重均下降。脾气虚组的肛温、阴囊温度下降不大,无显著性差异;脾阳虚组的肛温、阴囊温度下降明显;脾阴虚组肛温、阴囊温度有所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运动后血中乳酸值脾气虚、脾阳虚、脾阴虚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三个造模组之间两两比较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脾阴虚组>脾阳虚证组>脾气虚组。结论:进食、体重、体温、粪便状态,是评估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基本指标,血乳酸值对评估脾虚证“体倦乏力”有积极意义。在科研设计上,不仅要设立正常对照组,还应设立中药反证组及其他脾虚证的病理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脾气虚证和脾不统血证模型大鼠骨骼肌组织线粒体能量代谢变化,探讨中医脾主肌肉理论的内涵实质。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钠组、脾气虚组和脾不统血组,每组12只。复制脾气虚证和脾不统血证大鼠模型,测定各组大鼠骨骼肌ATP含量、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ComplexⅠ、ComplexⅡ、ComplexⅢ、ComplexⅣ)活性、柠檬酸合酶(CS)活性、mt DNA拷贝数、COXⅣ蛋白和Cyt-C蛋白及其mRNA表达量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中期和末期脾气虚组和脾不统血组大鼠骨骼肌的ATP含量、线粒体复合物活性、CS活性、mt DNA拷贝数、COXⅣ蛋白及其mRNA表达量均降低,Cyt-C蛋白及其mRNA表达量均升高(P 0. 05,P 0. 01);与脾气虚组比较,中期和末期脾不统血组大鼠骨骼肌ATP含量、CS活性均降低(均P 0. 05);中期脾不统血组大鼠骨骼肌ComplexⅠ、ComplexⅡ、ComplexⅢ活性降低,末期脾不统血组大鼠骨骼肌ComplexⅠ、ComplexⅢ、ComplexⅣ活性降低(P 0. 05,P 0. 01);中期脾不统血组大鼠骨骼肌mt DNA拷贝数升高(P 0. 05);脾不统血组大鼠骨骼肌COXⅣ、Cyt-C蛋白及其mRNA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脾气虚证大鼠和脾不统血证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存在多方面的影响变化,且脾气虚证发展成为脾不统血证的过程中,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谢障碍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7.
痛风宁改变关节炎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痛风宁对关节炙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痛风宁的抗炎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正常组、模型组等容量灌胃生理盐水。中药组灌胃痛风宁药液,西药组灌胃秋水仙碱混悬液,48h后将0.2mL尿酸钠溶液注入后3组大鼠右侧踝关节腔造模,48h后将伊文思蓝注入尾静脉,24h后用生理盐水心脏灌流,待生理盐水完全取代血液后处死动物,取关节周围软组织测定伊文思蓝舍量。结果:模型纽伊文思蓝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风宁可通过降低痛风炎症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查中医肝郁脾虚证甲状腺轴的变化及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方(简称柴疏四君汤)的作用。方法:大鼠采用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法建立肝郁脾虚证模型,测定造模3周、自然恢复1周及柴疏四君汤治疗1周后大鼠血清TSH、T3、T4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第3周大鼠血清TSH显著降低(P〈0.01),T3显著降低(P〈0.05),T4显著升高(P〈0.01);自然恢复1周后模型大鼠血清TSH仍显著降低(P〈0.05),T3和T4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恢复组比较,柴疏四君汤组大鼠血清TSH、T3、T4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存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紊乱,柴疏四君汤具有纠正或调节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甲状腺轴功能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药提取物NY-3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肠道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将40只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中药组,每组10只。应用慢性复合应激方法造模,进行体重和摄食量的测量。采用生物化学试剂盒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iNOS、NO的含量,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肠组织COX-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下降(P〈0.01),NY-3组体重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与正常组比较,慢性应激使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iNOS和NO含量及COX-2的表达均显著升高和上调(P〈0.01);NY-3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NY-3可通过调节肠道神经系统,来改善抑郁状态下大鼠的消化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XR)在脾气虚证糖尿病大鼠肝脏中的表达状况。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和糖尿病模型组(DM组),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取NC组和DM组肝脏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的FX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DM组FPG、FINS水平显著高于NC组,ISI显著低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XR在DM组肝脏中表达显著低于NC组(P0.05)。结论:FXR是一个潜在的脾气虚证糖尿病发生生物标记物,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