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马浩 《北京医学》2005,27(11):681-683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传统的迷宫手术(Maze手术)通过手术切割-缝合形成瘢痕以打断折返,是房颤外科治疗的主要术式,但由于切口多、手术费时、术后出血、传导损伤等并发症增加,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近年来出现的各种能量消融方式,依据迷宫手术原理,利用冷冻、射频、微波、激光及超声波等对心肌组织进行消融,产生透壁损伤来代替手术切开,从而简化了手术,减少了并发症,并向不停跳心外膜消融和微创技术方向发展.现就能量消融在房颤外科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朱栽结  陈远  龙小毛 《中外医疗》2023,(21):194-198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它是美国发病率最高的心律失常类型,在我国的发病率也仅次于室性早搏,而且房颤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近年来,医学技术的进步帮助我们对房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外科治疗房颤的手段也随之不断创新进步。Cox迷宫Ⅲ型手术是房颤外科治疗的标准术式,但外科医师们又发展出了利用不同能源消融的Cox迷宫Ⅳ型手术、Wolf微创迷宫手术以及杂交消融等多种治疗方法。现对房颤外科治疗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作一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陈勇兵  杨文涛  施立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6):1136-1137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Af)常常是瓣膜病、冠心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药物治疗的复杂性和长期治疗效果的不确切性,重新激起人们寻求外科治疗房颤的兴趣.我们采用射频消融部分迷宫术治疗房颤,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的非药物治疗近年来发展迅速.迷宫手术是最早的房颤非药物治疗方法之一,被称为外科治疗房颤的金标准.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胸腔镜辅助下心外膜肺静脉隔离成为外科治疗房颤的新方向.内科导管消融房颤具有里程碑意义,多项随机对照证实导管消融显著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不高,并可以改善预后.植入起搏器等装置治疗房颤其疗效不肯定,目前并不推荐.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房颤的治疗目前仍以药物为基础,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的不断发展,从肺静脉口点消融、节段性消融、环肺静脉口的电隔离,到心房基质改良的应用,以及外科改良迷宫术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已大大提高了房颤治疗的成功率并显著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射频消融治疗局灶性心房颤动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纤颤(房颤)是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并发症多,至今尚无理想的根治方法。外科式迷宫型手术及其改良术式由于创伤大、病死率较高而受限制;经导管线性消融因损伤时间长,且不能取得与外科手术相当的疗效而进展缓慢。1996年Haissaguerre等首先报道并提出局灶性房颤的概念,且成功地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这一重要发现已被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典的"切与缝"考克斯迷宫Ⅲ手术是外科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金标准,但因其操作复杂而未能被广泛推广。21世纪以来,外科射频消融手术极大促进了房颤的外科治疗,但适应证仍以合并器质性心脏疾患的房颤患者为主,在心脏直视手术同期施行消融治疗。随着微创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目前外科治疗房颤的范围正突破原有的适应证,向孤立性房颤的治疗领域扩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二尖瓣置换同期钳式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的配合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接受二尖瓣置换同期钳式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的临床资料和手术过程,对术中注意事项和配合要点进行探讨.结果:21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配合满意.结论:二尖瓣置换同期行钳式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效果确切,清楚了解手术过程,熟悉机器性能和操作是手术配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我国房颤患者众多且有升高的趋势,由于房颤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治疗房颤一直为热门研究课题。目前房颤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导管射频消融,起搏器置入治疗、电复律、外科手术治疗等。其中以术中双极射频消融术(改良迷宫术)治疗房颤效果最佳。但迷宫手术比较复杂,切口较多,并发症较多,对心脏损伤大,并且手术医生成长曲线长,于是衍生出迷宫手术的改良术式:包括射频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房颤)的主要治疗手段有抗栓法、控制心室率法、电复律法和导管消融术等,其中导管消融术的应用为房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式.随着对房颤产生机制及维持机制的深入探讨,导管消融术不断完善,发展出心房内线性消融、针对肺静脉触发灶的导管消融、心房复杂碎裂电位消融、房颤转子消融等多种术式.本文综述了目前房颤导管消融术不同术式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房颤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66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Cox从1991年采用手术切割加冷冻方法治疗心房纤颤(AF)^(1),但手术操作复杂,有潜在术后出血的危险性,使这一方法的使用受到一定限制,为此,我们采取措施以克服上述不足。方法 1995-0/1999-04我们在为6例风湿性二尖瓣病患施行瓣膜置换时,采用心内直视射频消融迷宫术对其合并的AF予以治疗,66例中男30例,妇36例,平均年龄43.5万。AF病史最短1a,最长30a,平均34.6  相似文献   

12.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雷虹  严中亚  严宇  朱正艳 《安徽医学》2012,33(12):1637-1639
目的对合并房颤的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手术的同时进行射频改良迷宫Ⅲ手术,评价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3月至2011年11月,采用Medtronic公司的射频消融系统对11例合并房颤的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手术的同时进行射频改良迷宫Ⅲ手术,其中包括双瓣置换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10例同时三尖瓣成形术4例。结果术毕转为窦性心律11例,1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室速,无Ⅲ°房室传导阻滞,无心房穿孔出血,1例术后低心排死亡,随访3~12个月,10例均为窦性心律,1例术后6个月出现房颤复发,余10例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左房明显缩小。结论射频消融改良迷宫Ⅲ手术在治疗合并有房颤的心脏瓣膜病的瓣膜置换手术中安全、简便、易于操作,而且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迷宫术与射频消融结合,在行瓣膜置换术的同时治疗风湿性心瓣膜病并心房纤颤的效果.[方法]对2例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的病人行人工机械瓣二尖瓣置换的同时,在体外循环下右房按迷宫手术方法,左房则按迷宫手术设计用射频消融方法进行心房纤颤的治疗.[结果]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心房纤颤消失.[结论]迷宫术与射频消融联合应用对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杜日映  蔡振杰 《医学争鸣》1995,16(4):257-258
比较6例迷宫手术治疗房颤的结果。前2例采用国外的切割-冷冻法,后4例采用我们改进的射频消蚀法。初步结果表明,后较前有以下三大优点:①避免术后心房切口出血,提高了手术安全性。②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前1.5h,后10min。使患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③心房创伤小,术后保留良好的运输功能。  相似文献   

15.
熊晏群  白晓霞 《四川医学》2010,31(8):1195-1196
目的总结双极射频消融手术的配合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器质性心脏病(OHD)、合并心房颤动(AF)的患者接受双极射频消融(RFA)、改良迷宫手术的临床资料、术前心理干预情况、手术过程及回访情况,总结术前心理干预、术中配合及注意事项进行探讨。结果本组32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配合满意。结论 OHD合并AF术中同期行Atricure双极RFA手术治疗安全、省时、效果好。术前进行成功的心理干预,清楚了解手术过程,充分准备手术物品,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以环肺静脉消融为基础,分步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2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10例)和持续性房颤(2例)患者,以三步消融方法进行消融:环肺静脉前庭消融、节段性肺静脉消融和碎裂电位 (CFAEs) 消融。以每个阶段房颤不再被诱发作为消融终点,或完成三个阶段。结果消融结束时,10例阵发性房颤不再被诱发,其中第1阶段7例,第2阶段2例,第3阶段1例。2例持续性房颤在完成所有3个阶段后仍持续发作,最后经体外电转复。3例于术后2d内短暂复发,继续随访后未再房颤复发,1例房颤并典型心房扑动(房扑)患者术后复发房扑,无房颤复发。所有患者经(10±4)个月随访后,均无房颤复发,无左房房性心律失常出现。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手术中放电时间(38±11)min, X线透视时间(37±11)min,操作时间(3.0±0.5)h。结论 以房颤不再被诱发为手术终点、以环肺静脉消融为基础的分步消融治疗房颤策略是安全可行的。对于阵发性房颤采用环肺静脉消融术式即有良好效果,而对单纯环肺静脉消融不成功者结合节段性肺静脉消融及碎裂电位消融可进一步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心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房纤颤的临床经验。方法: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我科为收治的12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心律的患者在行瓣膜置换手术同时行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房纤颤。回顾性分析并随访比较手术前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结果:射频消融时间(25-52)分钟,平均45.2分钟。随访(3-12)个月,无1例死亡。窦性心律11例(91.7%),交界性心律1例(8.33%)。全组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无因出血二次开胸手术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心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瓣膜病合并慢性心房颤动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冲洗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冲洗式射频消融改良迷宫Ⅲ型手术(IRFMM)加瓣膜置换治疗心房颤动(AF)的疗效。方法选择2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AF患者,在心内直视下行IRFMM同期行瓣膜替换术,并用胺碘酮辅助治疗3个月。结果无手术死亡。射频消融时间为(15±7)min,体外循环时间为(122±5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65±17)min。25例患者均在心脏复跳时自动或经除颤立即恢复窦性心律,2例在24h内转为结性心律,5例在术后1周内出现窦性心律伴阵发性AF经胺碘酮治疗后均转为窦性心律。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27±4)个月,23例(92%)窦性心律者心律稳定无AF复发,结性心律2例。结论本方法达到了治疗房颤的目的,简捷安全,远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Extensive atrial fibrillation (AF) abl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success rate of catheter ablation in chronic AF patients and an increased rate of atrial tachycardia (AT) during the procedure. The mechanism of these Ats varies in previous studies. Our study aimed to report the mechanism of organized AT occurring during the stepwise ablation procedure of chronic AF.Methods A prospective cohort of 86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n ablation procedure for chronic atrial fibrillation (CAF) was investigated. The stepwise procedure was performed in the following order: 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ablation, complex fractionated atrial electrograms ablation, mapping and ablation of AT. The endpoint was noninducibility of AF/AT after sinus rhythm (SR) was restored or the procedure time was beyond 6 hours.Results Sixty-nine (80%) of patients converted to SR via AT. A total of 179 sustained ATs were observed in 69 patients during the procedure. There were 81% (n=145) macroreentrant ATs which included 65 perimitral circuits, 48 peritricuspid tachycardia and 32 roof dependent circuits, 12% (n=21) localized reentrant and 7% (n=13) focal ATs. Thirty (15%) patients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left atrium (LA) and LA appendage (LAA) conduction delay or dissociation in the procedure or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Conclusions Most CAF patients converted to SR via ablation of organized AT occurring during the stepwise procedure. The mechanism of most of these ATs was macro-reen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