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循环酶法分别测定CHD患者(117例)及对照组(50例)血浆中HCY水平。结果CHD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不同临床类型患者,HCY水平AMI〉UAP〉SAP〉对照组,其中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UAP、AM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SAP与UAP、AMI组比较差异也存在显著性,分别为P〈0.05和P〈0.001;0、1、2,3支血管病变者血浆HCY浓度呈逐级增高趋势,0支病变组与其他各病变组间比较相差显著(P〈0.001),1支与3支病变组或2支与3支病变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1支与2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HD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增高,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血浆HCY水平越高,提示HCY水平变化与CH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CHD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尿酸(uA)与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范围、狭窄程度积分、斑快形态的相关性。方法检测80例不稳定心绞痛(UAP)、56例稳定性心绞痛(SAP)、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72例对照组(无冠心病者)的血uA水平。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采用Gensini积分评定冠脉狭窄程度,综合Ambrose及Lo等的分型方法将斑快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结果AMI组、UAP组和SAP组血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型斑块间的血UA水平无差异;冠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患者血U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患者间血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U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但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3.
血清尿酸、血浆纤维蛋白原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张鸿举  丁少娟 《山东医药》2010,50(49):36-3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尿酸(UA)、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变化及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的ACS患者268例(ACS组),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分成单支组、双支组和多支组(≥3支);另选同期冠脉造影阴性患者101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UA、血浆Fib,分析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ACS组血清UA、血浆Fib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多支组明显高于双支组及单支组(P均〈0.05),双支组与单支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在控制可能影响UA、Fib水平的其他因素如性别、年龄、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后,UA、Fib与冠脉病变程度明显相关(P均〈0.01)。结论UA、Fib升高与ACS发生和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范围的关系。方法 选择16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将其分为4组,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β2-MG、CRP水平,老年冠心病组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进一步分组,比较各组血清β2-MG、CRP水平的差异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无论老年组或非老年组,冠心病患者血清β2-MG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在老年冠心病组中,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血清β2-MG、CRP水平越高,以3支病变组升高最明显,与1支病变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冠状动脉病变愈严重,血清β2-MG、CRP水平愈高,以3组升高最明显,与1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β2-MG、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12(P〈0.01)和0.416(P〈0、01)。结论 老年冠心痛患者血清β2-MG及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硬化范围及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关系,可能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a)[Lp(a)]浓度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心肌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行冠脉造影检查者3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正常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根据诊断分为正常对照组、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比较各组血清Lp(a)浓度。结果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的血清Lp(a)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但三组内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血清Lp(a)浓度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Lp(a)与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明显相关(偏相关系数r=0.143,P〈0.01)。结论血清Lp(a)浓度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成正相关,且与心肌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冠心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研究,分析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范围的相关性。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2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测定其尿微量白蛋白。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三支病变组与单支、双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支与双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两者呈正相关。结论尿微量白蛋白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尿微量白蛋白随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可作为预测冠心病发生和发展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尿酸(UA)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56例HIE患儿(轻度24例,中重度32例)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UA和CRP水平,并与18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对照。结果HIE患儿急性期血清UA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UA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UA和CRP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中重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血清UA和CRP的动态变化有协同性,且与HIE的病程相平行,能敏感地反映出HIE的病情轻重程度,血清UA和CRP水平可作判断病情及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黄海华 《内科》2009,4(1):13-15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非冠心病患者80例,冠心病患者176例的血清尿酸、血糖、血脂含量,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除单支病变组外,二、三支病变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且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递增(P〈0.01或P〈0.05);同时冠心病组血糖、血脂水平、体重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结论冠心病的血清尿酸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递增;但同时与血糖、血脂水平、体重指数密切相关;提示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冠心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研究,分析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范围的相关性。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2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测定其尿微量白蛋白。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三支病变组与单支、双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支与双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两者呈正相关。结论尿微量白蛋白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尿微量白蛋白随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可作为预测冠心病发生和发展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水平、补体C3与血压及颈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3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血压值的不同分为3组,比较各组间CRP、UA与血压的相关性,对各组患者分别检测血生化指标:血清CRP、UA、补体C3,B超观察颈动脉内膜变化,按B超结果将患者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各组间CRP、UA、C3水平。结果高血压3级患者CRP、UA显著高于高血压1级、2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高血压患者CRP、UA值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膜异常组CRP、UA、补体C,值明显高于内膜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增加,UA、CRP的浓度亦逐渐增高;颈动脉内膜异常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与血压、UA、CRP和补体C3浓度密切相关。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CRP、UA浓度与IMT呈正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11.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32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冠心病组根据病变范围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多支病变:根据病变狭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分别测定其血脂水平。结果冠心病组甘油三酯、LDL-C和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总胆固醇和L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呈正相关;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单支病变组(P〈0.01),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轻度狭窄组(P〈0.01)。结论总胆固醇与LDL-C能够反映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其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OX-LDL-C)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eysteine,HCY)浓度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探讨其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疑似冠心病患者86例,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67例)及对照组(19例),冠心病组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轻度亚组(23例)、中度亚组(22例)和重度亚组(22例).分析各组血浆OX-LDL-C和HCY浓度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冠心病组与对照组血浆OX-LDL-C、HCY浓度比较,冠心病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Gensini评分三个亚组间血浆OX-LDL-C和HCY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血浆OX-LDL-C、HCY浓度有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Gensini评分与血浆OX-LDL-C(r=0.805,P<0.01)、HCY (r=0.700,P<0.01)浓度呈正相关,且OX-LDL-C与Gensini评分相关性较HCY高;血浆OX-LDL-C与HCY浓度呈正相关(r=0.698,P<0.01).结论 血浆OX-LDL-C和HCY浓度与Gensini评分有关,血浆OX-LDL-C与HCY具有相关一致性,联合检测血浆OX-LDL-C和HCY浓度可更好地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4h动态脉压(24hPP)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3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拟诊冠心病患者230例。入选患者均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及冠脉Gensini评分。比较冠状动脉正常者与不同冠状动脉狭窄支数病变患者24hPP水平差异;比较24hPP50 mmHg组和≥50 mmHg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病变与24hPP等因素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双支及三支病变组24hPP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05)。24hPP≥50 mmHg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率及Gensini积分显著高于24hPP50 mmHg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24hPP是冠状动脉发生狭窄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95%CI:1.07~1.53)。结论 24hPP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单、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老年冠状动脉病变患者120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不同分为单支组(n=47)、双支组(n=41)、多支组(n=32),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一般临床指标及hsCRP、HCY水平,采用ROC曲线判断hsCRP、HCY诊断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截点及相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支组、双支组、多支组患者血清hsCRP、HCY水平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单支组比较,双支组患者HCY水平增高,多支组患者hsCRP、HCY水平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双支组比较,多支组患者hsCRP水平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hsCRP9.6 mmol/L为标准诊断单支组的敏感性为62.51%、特异性为87.42%、准确性为79.85%;诊断双支组的敏感性为66.78%、特异性为90.17%、准确性为85.64%;诊断多支组的敏感性为80.46%、特异性为96.35%、准确性为89.47%。以HCY7.3 mmol/L为标准诊断单支组的敏感性为55.75%、特异性为80.63%、准确性为65.58%;诊断双支组的敏感性为63.58%、特异性为86.17%、准确性为76.84%;诊断多支组的敏感性为73.75%、特异性为91.38%、准确性为82.66%。结论 hsCRP、HCY水平在单、双、多支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在青年与老年患者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青年冠心病患者与15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比较两组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青年组冠心病患者女性比例占6.25%(3/48),明显低于老年组的33.33%(52/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年组体质量指数明显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03±2.73)kg/m2vs.(25.16±3.05)kg/m2,P0.01]。青年组大量吸烟的比例也远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00%(36/48)vs.36.54%(57/156),P0.01]。老年组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28%(80/156)vs.16.67%(8/48),P0.01;30.77%(48/156)vs.6.25%(3/48),P0.01]。青年组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浓度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5±1.80)mmol/Lvs.(1.08±0.23)mmol/L,P0.01]。青年组血浆尿酸浓度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9.10±67.02)mmol/lvs.(323.77±73.82)mmol/L,P0.01]。青年组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且左前降支病变发生率最高。结论男性、肥胖、大量吸烟为青年冠心病主要发病危险因素,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和高尿酸浓度也可能为青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青年冠状动脉病变轻,以单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指数(pluse pressure index,PPI)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0年4月~2013年4月实施冠状动脉造影(CAG)的高血压患者355例。根据CAG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n=237)及非冠心病组(n=118)。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计算脉压指数(PPI,PPI=PP/SBP)。分析上述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冠心病组患者PP及PPI水平更高,分别为(77.8±8.7)mmHg vs.(64.7±7.6)mmHg,(0.52±0.08) vs.(0.45±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心病患者中,PPI值越高,患者冠脉病变数值越高(P<0.01)。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 PPI(OR=1.39)、PP(OR=1.23)、SBP(OR=1.27)均为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P均<0.01)。结论 PPI值有助于预测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心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515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按照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370例)和冠脉造影结果正常组(145例);冠心病组患者再按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HbA1 c<7%组(282例)和 HbA1 c≥7%组(88例),按SYNTAX评分分为SYNTAX评分低危组(1-22分,181例)、中危组(23-32分,125例)及高危组(≥33分,64例)三个亚组,分析比较各组间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HbA1 c≥7%组冠心病患者的冠脉SYNTAX 评分显著高于HbA1 c<7%组[(25.6±9.97)分比(20.92±10.26)分, P<0.01]。SYNTAX评分高危组和中危组HbA1c水平显著高于冠脉造影正常组、低危组[(8.74±0.83)分、(7.74±0.62)分比(5.12±0.49)分比(5.68±0.59)分],且低危组也显著高于正常组(P均<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 HbA1c水平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r=0.764,P<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SYNTAX评分高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SYNTAX评分低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患者冠心病(CHD)发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非糖尿病患者826例,按WHO诊断标准,确诊冠心病患者531例,非冠心病患者295例。826例对象按1985-1997年[1]WHO及美国糖尿病学会(ADA)诊断标准分为:血糖正常组367例。空腹血糖受损(IFG)组152例、糖耐量受损(IGT)组307例。531例冠心病患者进一步分组为:血糖正常。组208例;IFG1组t02例;IGT1组221例。结果:①IFG、IGT组CHD发生率分别为67.1%和72.0%,较血糖正常组(56.7%)显著增高(P〈0.05~〈0.01)。②IFG1、IGT1组与血糖正常1组比较在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病变范围、病变性质各方面都有显著差异(P〈0.05~〈0.01);③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IGT、IFG、糖化血红蛋白(HbA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收缩压(S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是CHD独立危险因素(OR=-0.302~1.738,P〈0.05~〈0.01)。④IGT、HbAlc、SBP、HDL—C与CHD病变严重程度相关(p=-0.722~0.350,P〈O.05~〈0.01)。结论:IFG、IGT阶段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度增加,且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多见。程度严重、弥漫。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清尿酸(SUA)水平及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住院的121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59例)和正常对照组(62例),再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冠心病组分为单支(30例)、双支(14例)、多支病变组(15例),比较各组SUA及 baPWV,并分析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SUA浓度随着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正常、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分别为(349.26±96.58)μmol/L、(400.37±70.96)μmol/L、(517.57±85.26)μmol/L、(602.60±77.03)μmol/L (P<0.05或<0.01);baPWV亦随着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支组、双支组和多支组baPWV显著升高[(1499.04±193.82)cm/s比(1885.32±319.73) cm/s、(2036.00±406.40)cm/s、(2171.03±348.53)cm/s],且双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A、baPWV是冠心病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011,14.008,P=0.000)结论:血尿酸水平及脉搏波速度对预测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凝血、抗凝与纤溶功能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发色底物法及胶乳增强的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160例及健康对照者80例血浆抗凝血酶(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及D-二聚体(D-dimer)的活性或含量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患者AT、t-PA的活性显著降低,PAI-1、D-dimer的活性或含量水平显著增高(P〈0.05或P〈0.01);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组比较,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及心肌梗死组AT、t-PA、PAI-1、D-dimer的活性或含量水平亦有显著性改变(P〈0.05或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特别是不稳定性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及纤溶活性亢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