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探讨CD3AK细胞和LAK细胞杀瘤作用的特异性及靶细胞选择性,对比观察了3例原发性卵巢癌患者CD3AK细胞和LAK细胞对卵巢癌细胞系(3AO)和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HL60)的杀伤活性。结果表明:LAK细胞在培养第1~3周,各效靶比(10:1,20:1,40:1)对HL60的杀伤活性略高于对3AO的杀伤活性,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CD3AK细胞在培养第1周,各效靶比(10:1,20:1,40:1)对HL60的杀伤活性均显著高于对3AO的杀伤活性(P<0.05),而培养第2、3、4周时,对HL60和3AO的杀伤活性无显著区别(P>0.05)。提示:LAK细胞和CD3AK细胞均缺乏杀瘤特异性,而CD3AK细胞具有一定的靶细胞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CD3AK细胞和LAK细胞杀瘤作用的特异性及靶细胞选择性,对比观察了3例原发性卵巢癌患者CD3AK细胞和LAK细胞对卵巢癌细胞系和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的杀伤活性。结果表明;LAK细胞在培养第1-3周,各效靶比对HL60的杀伤活性略高于对3AO的杀伤活性,但差异无显著性;CD3AK细胞在培养第1周,各效靶比对HL60的钉伤活性均显著高于对3AO的杀伤活性,而培养第2,3,4周时,对HL60  相似文献   

3.
CD3AK细胞和LAK细胞均为异质细胞群,为了比较妇科恶性肿瘤患者LAK细胞和CD3AK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表型特征,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动态观察CD3AK细胞和LAK细胞的CD_3~+,CD_4~+,CD_8~+细胞率。结果表明:①培养第1周,CD3AK细胞的CD_3~+,CD_4~+,CD_8~+细胞率分别为61.36%,54.23%和52.96%,显著高于LAK细胞组(P<0.01);③培养第2,3周,CD3AK细胞的CD_3~+,CD_4~+和CD_8~+细胞率高于LAK细胞,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随着培养时间延长,CD3AK细胞CD_3~+,CD_4~+,CD_8~+细胞率均不同程度下降,尤以CD_3~+细胞率下降最快,而LAK细胞在培养第2周,CD_3~+,CD_4~+,CD_8~+细胞率均有所升高,但第3周时又开始下降;④CD3AK细胞的CD_3~+,CD_4~+和CD_8~+细胞率在培养第1周最高,而LAK细胞在培养第2周最高。提示:CD3MAb和IL-2激活CD3AK细胞和LAK细胞的途径不同,致使CD3AK细胞和LAK细胞向不同的表型特征分化。  相似文献   

4.
为比较CD3AK细胞和LAK细胞的杀瘤特性,观察发妇科肿瘤患者CD3AK细胞和LAK细胞对卵巢癌细胞系的杀伤活性。结果表明;良性肿瘤组LAK细胞杀瘤活性高峰在培养第1,2周,显著高于同期培养的CD3AK细胞,第3周则较低,而CD3AK细胞的杀瘤活性高峰在培养第3,4周,显著高于LAK细胞;恶性肿瘤组,LAK细胞杀瘤高峰在培养第1周,显著高于同期培养的CD3AK细胞,而CD3AK细胞杀瘤高峰在培养第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妇科良、恶性肿瘤患者CD3A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用CD3MAb+IL-2诱导CD3AK细胞,体外动态观察CD3AK细胞增殖倍数,并与同期培养的LAK细胞进行对比。结果:①良性肿瘤组CD3AK细胞在培养第1周,增殖倍数高于恶性肿瘤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2、3、4周,良、恶性肿瘤组CD3AK的增殖倍数较接近;②LAK细胞增殖倍数,在良性肿瘤组培养第1周时显著高于恶性肿瘤组(P<0.05),培养第2、3周也高于恶性肿瘤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CD3AK细胞和LAK细胞短期培养时,不宜取材于恶性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妇科良、恶性肿瘤患者CD3AK细胞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将5例妇科良性肿瘤,1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制备成CD3AK细胞,用MTT法测定CD3AK细胞对卵巢癌细胞系(3AO)的杀伤活性,同时观察不同效靶比的杀瘤情况,每周测定1次,共4周。结果:①良性肿瘤组CD3AK细胞对3AO的杀伤活性随着效靶比的增大而增强,在培养第1、4周,效靶比为20:1和40:1的杀瘤活性明显高于10:1;动态观察其杀瘤活性,培养第2周最低,第3、4周则较强;②恶性肿瘤组CD3AK细胞杀瘤活性当效靶比为10:1时低于20:1和40:1;动态观察其杀瘤活性,培养第2、3周高于第1、4周;③良、恶性肿瘤相比,CD3AK细胞杀瘤活性于培养第2周恶性肿瘤组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10:1,20:1)(P<0.05),培养第4周(20:1)良性肿瘤组又显著高于恶性肿瘤组(P<0.05)。结果提示:良、恶性妇科肿瘤患者CD3AK细胞对肿瘤的杀伤活性并不相同,临床上应针对良、恶性肿瘤患者CD3AK细胞的各自特点,选择适宜的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7.
采用CD3MAb+IL-2联合刺激法制备了妇科恶性肿瘤患者CD3AK细胞,体外动态观察CD3AK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增殖能力,井与LAK细胞进行比较。结果显示:①CD3AK细胞与LAK细胞在体外分别经CD3MAb(0.5mg/L)+IL-2(105U/L)和IL-2(106U/L)刺激后,细胞体积增大,继之变为不规则形;②CD3AK细胞培养第1周增殖倍数为2.89,至第4周增殖倍数达109.37倍,均显著高于同期培养的LAK细胞的增殖倍数;③CD3AK细胞体外存活时间为4~5周,而LAK细胞仅为2~3周。结果提示:CD3AK细胞制备简便,体外存活时间长,增殖能力强,可以为临床提供充足的过继免疫效应细胞。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妇科肿瘤患者CD3AK细胞的表型特征,并探讨来源于妇科良、恶性肿瘤患者CD3AK细胞表型特征的异同,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良、恶性妇科肿瘤患者CD3AK细胞的CD3,CD4,CD8阳性细胞率。结果表明:①妇科恶性肿瘤患者CD3AK细胞于培养第1,2周,CD3,CD4和CD8阳性细胞率均较高(40.25%~61.36%),培养第3周,CD3,CD4和CD8阳性细胞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尤以CD_8~+细胞下降明显(第1周为52.96%,第2周为40.24%,第3周为25.72%);②妇科良性肿瘤患者CD3AK细胞CD3,CD4和CD8阳性细胞率在培养第1周均较高(39.86%~59.84%),培养第2,3周均有降低,以CD_4~+细胞下降更明显(第1周为50.52%,第2周为41.91%,第3周为29.97%);③妇科良、恶性肿瘤CD3AK细胞CD3,CD4,CD8细胞阳性率除培养第1周恶性肿瘤组CD8细胞阳性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外(P<0.05),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CD3AK细胞是一异质细胞群,不同来源或相同来源不同功能状态的CD3AK细胞在体外受到刺激后,不同亚群细胞可呈选择性增殖,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表型特征。  相似文献   

9.
妇科肿瘤患者CD3AK细胞对卵巢癌细胞杀伤活性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妇科良,恶性肿瘤患者CD3AK细胞体外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将5例妇科良性肿瘤,1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制备成CD3AK细胞,用MTT法测定CD3AK细胞对卵巢癌细胞的杀伤活性,同时观察不同效靶比的杀瘤情况,每周测定1次,共4周。  相似文献   

10.
CD3AK细胞和LAK细胞均为异质细胞群,为了比较妇科恶性肿瘤患者LAK细胞和CD3AK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表型特征,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动态观察CD3AK细胞和LAK细胞的CD^+3,CD^=4,CD^+8细胞率。  相似文献   

11.
实验取正常鼠和P815肿瘤细胞致敏的免疫鼠脾细胞,经抗CD3抗体与低剂量IL-2或高剂量IL-2分别诱生为CD3AK细胞和LAK细胞,用改良的乳酸脱氢酶释放法以P815细胞和YAC-1细胞为靶细胞,测定CD3AK和LA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表明:正常鼠CD3AK细胞对P815细胞的杀伤活性高于LAK细胞,对YAC-1细胞的杀伤活性低于LAK细胞。免疫鼠LAK细胞对P815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增高,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抗CD_3单克隆抗体和重组白细胞介素2共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经重组白细胞介素2扩增制备抗CD3单克隆抗体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细胞化学研究表明56.5%的CD3AK为酸性非特异性酯酶阳性淋巴细胞,糖原过碘酸雪夫反应阳性细胞和酸性磷酸酶阳性细胞较对照增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CD3AK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将 CD3AK细胞与人卵巢癌细胞株 A2 780 共育 2 4h,然后分别涂片和制成超薄切片观察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特点。结果 :在光镜下 ,可见 CD3AK细胞聚积于靶细胞周围 ,并粘附于靶细胞膜上 ,可见肿瘤细胞核固缩 ,细胞体积变小 ,细胞质均质红染 ;电镜下 ,可见凋亡的肿瘤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 ,染色质沿皱缩的核膜下聚积成新月状 ,细胞质起泡等典型的形态学改变。结论 :CD3AK细胞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小鼠CD3AK的诱生与抗瘤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抗小鼠CD3单抗和重组白细胞介素2刺激小鼠脾细胞以诱生抗CD3单抗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诱生的CD3AK能够增殖并介导体外抗瘤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