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55岁,因右侧偏头痛复视1月余伴恶心,于1997年4月14日入院。1月前曾与家人发生口角后出现左侧偏头痛,伴恶心,未呕吐。随偏头痛的加重家人发现左眼向内偏斜,外转受限,急往本市某医院眼科就诊,住院后做头颅CT扫描未发现异常,给予眼明、维生素...  相似文献   

2.
眼肌麻痹性偏头痛五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眼肌麻痹性偏头痛五例报告夏斌邵福源赵忠新1临床资料男2例,女3例,平均14~38岁,平均病程5.2年,平均发作5次(2~16次)。4例既往有偏头痛病史。头痛位于左额眶部2例,右额眶部2例,右颞部1例。4例胀痛,1例跳痛。1例伴恶心呕吐。眼肌麻痹均发生...  相似文献   

3.
对15例眼肌麻痹性偏头痛的临床特征、神经影像主部分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发现40岁以下者13例,提示青年人眼肌麻痹性偏头痛的发生率较高。并结合文献对易本病混淆的几种疾病,特别是与Tolsoa-Hunt综合征的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眼肌麻痹性偏头痛又称眼肌瘫痪性偏头痛,临床上不多见,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参考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头痛分类标准进行诊断。我院1988年4月-1993年8月收治16例病人,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36岁-60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20年,突然起病10例,亚急性起病6例,有偏头病史4例,根据本组资料表明:疼痛部位及性质、眼肌麻痹特点、眼肌麻痹伴随疾病、辅助检查、转归与预后,可以看出临床上引起岂麻痹原因很  相似文献   

5.
眼肌麻痹性偏头痛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月娟  韩伟 《浙江医学》1999,21(5):288-289
眼肌麻痹性偏头痛(ophthalmoplegic migraine.OM)临床少见,因其眼肌麻痹可在头痛发作中出现,也可在头痛发作前或头痛消失时出现,致使诊断困难,现将我们近10年来遇到的19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眼肌麻痹性偏头痛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春哲  郭英伟 《吉林医学》2009,30(12):1159-1160
目的:探讨眼肌麻痹性偏头痛(OM)的临床特征和病因。方法:对26例OM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青年男性,2例儿童,7例青年女性,1例老年男性;20例患者存在脑供血异常,4例患者存在脑血管狭窄,1例患者动眼神经脱髓鞘改变,1例患者未查出原因。结论:儿童和青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多影响动眼神经,其次外展神经,滑车神经罕见,本病病因与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眼肌麻痹性偏头痛 (Ophthamoplegic migraine,OM)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方法 :对 6例 OM患者临床特点、辅助检查、治疗结果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中青年人眼肌麻痹性偏头痛的发生率较高。 OM以动眼神经受损居多 ,其次为外展神经 ,滑车神经更为罕见。结论 :本病与多因素有关 ,反复发作者可遗留后遗症 ,应重点与痛性眼肌麻痹 (Tolosa- Hunt syndrome,THS)相鉴别。  相似文献   

8.
王英  王晓红  李晓宇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3):1195-1196
目的:探讨眼肌麻痹性偏头痛(Ophthamoplegic migraine,OM)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方法:对6例OM患者临床特点、辅助检查、治疗结果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结果:中青年人眼肌麻痹性偏头痛的发生率较高.OM以动眼神经受损居多,其次为外展神经,滑车神经更为罕见.结论:本病与多因素有关,反复发作者可遗留后遗症,应重点与痛性眼肌麻痹(Tolosa-Hunt syndrome,THS)相鉴别.  相似文献   

9.
施群力 《现代医学》2003,31(2):94-94
病例摘要 患者,男,37岁。入院前14d出现右侧额颞部发作性胀痛,每次发作持续约4h以上,每天发作2—4次,多于白天或夜间清醒时发作,较剧烈,影响工作及日常生活,但可入睡,入睡后未因头痛发作而醒。头痛时伴右眼流泪,无畏光,偶有恶心,不吐,视物有重影,右眼裂较左眼裂小,头痛间歇期眼征未消失。曾静脉滴注甘露醇、川芎嗪、山莨菪碱等,症状无缓  相似文献   

10.
曹磊 《中外健康文摘》2007,4(3):152-153
眼肌麻痹性偏头痛(ophthal moplegic migraine,OM)是偏头痛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指在头痛发作期或发作后并发眼球运动受限。临床较为少见,Friedman等1962在500例偏头痛中发现8例,上田英雄等在385例偏头痛中发现6例,约占偏头痛病人的2%~17%。  相似文献   

11.
眼肌麻痹性偏头痛又称眼肌瘫痪性偏头痛,临床上不多见,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参考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头痛分类标准进行诊断.我院1988年4月~1993年8月收治16例病人,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36岁~60岁(平均年龄51.2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20年,突然起病10例,亚急性起病6例,有偏头病史4例.根据本组资料表明疼痛部位及性质、眼肌麻痹特点、眼肌麻痹伴随疾病、辅助检查、转归与预后,可以看出临床上引起眼肌麻痹原因很多,如颈内动脉瘤、糖尿病、重症肌无力、某些颅内肿瘤、脑炎及多发性硬化症等,因此确诊为眼肌麻痹性偏头痛要细致地排除其它疾病.必须符合以下两点①有偏头痛特点;②排除引起眼肌麻痹其它器质性疾病.眼肌麻痹性偏头痛发病机制是由于颅内血管收缩尤其是颈内动脉血管收缩造成局部缺血所致局部组织水肿,引起沿颈内动脉分布眼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神经性缺血病变.偏头痛发病年龄一般年轻人多见,但据调查分析发现50岁左右仍为第二高峰年龄组,证明老年人偏头痛也并不少见,本组16例中10例为老年人.  相似文献   

12.
杨云 《中国乡村医生》2007,9(17):101-101
目的:通过对合并眼肌麻痹性疾病的诊治,总结临床经验,强化基础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对2004年3月~2007年3月80例合并眼肌麻痹性疾病进行系统回顾总结。结果:80例合并眼肌麻痹患者诊断符合率100%,无误诊及漏诊。结论:眼肌麻痹性疾病病因复杂,发病形式多样,基本概念要清楚,基础理论要扎实,要结合患者全身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才能诊断明确,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3.
眼肌麻痹性偏头痛属偏头痛的特殊类型 ,临床上较少见。我们收集了 1 993~ 2 0 0 0年在我科收住的 3 8例患者 ,采用分组对照的方法 ,观察主要成分为麦角溴烟酯的脑通注射液对其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3 8例患者中 ,男 2 8例 ,女1 0例 ,年龄 3 0~ 55岁 ,平均 41 .2岁。所有病例均有反复发作偏头痛 3~ 1 0年的病史 ,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偏头痛 ,头痛距眼部症状出现时间为 1~7d。均表现为单侧动眼神经不全麻痹 ,其中眼内外肌同时受累 3 0例 ,单纯眼外肌受累 8例 ,不伴其它颅神经损害。所有病例头颅 CT或头颅平片检查…  相似文献   

14.
麻痹性斜视是支配眼外肌的神经或肌肉本身的疾病,导致眼外肌瘫痪、眼球运动障碍而发生的眼位偏斜.部分性麻痹只是功能减退,不是瘫痪.有上、下隐斜或上、下斜都是由于上转肌或下转肌的部分麻痹所致.麻痹性斜视并不少见.选取我科自2009 年以来收治的30例麻痹性斜视的患者,临床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正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迅速增加,由糖尿病而致的眼部疾病,也随之增多。由糖尿引起的神经病变在眼部表现主要是动眼神经麻痹、外展神经麻痹,产生患者视物重影,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我院眼科收治17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病人。经降血糖营养神经治疗,改善患者复视症状,使患者眼位恢复,眼球运动正常,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合并症之一,约占糖尿病合并症的0.4%~7%,以动眼神经、外展神经为多见。现将我们诊治的糖尿病合并眼麻痹1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1例中男8例,女3例,年龄46岁~74岁,平均60.5岁。既往有糖尿病史7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总结26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诊断方法及治疗结果。结果:本组患者治疗3~14周,眼肌麻痹消失,眼肌功能恢复正常,眼球运动正常,复视消失,视力恢复正常。结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是糖尿病的少见并发症,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周艳波  何欣 《吉林医学》2012,33(16):3581
<正>1病历摘要患者,男,68岁,已婚,退休。因左眼睑下垂15 d入院。患者于15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睑下垂,视物成双,伴有左眼胀痛。曾到某大学附属医院就诊,并行头颅CTA、血糖检查未见异常,考虑为不全动眼神经麻痹,建议静脉滴注改善脑循环等药物,患者未治疗。后到我院就诊,考虑为痛性眼肌麻痹,给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激素等治疗。上述治疗3 d后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