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提高中颅底内侧肿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例侵及鞍旁、海绵窦、岩尖部的中颅底内侧肿瘤的治疗,均采用截断颧弓、颞肌下翻的低位颞部骨窗人路.结果肿瘤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1例,术时只需轻抬颞叶即可获得良好暴露.结论中颅底内侧肿瘤切除应用颧颞入路可获理想的暴露,术中应注意面神经额支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累及颅底肿瘤的手术切除与入路选择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探讨颅底肿瘤切除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 回顾分析1993-2000年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外科处理侵及颅底肿瘤84例的经验,讨论及颅底不同部位病变手术入路特点,以求选择最好的手术入路彻底切除肿瘤,同时昼保护颅底、颅内重要结构,减少并发症。结果 患者年龄6-78岁,平均43.8岁。良性肿瘤14例,恶性肿瘤70例。采用各种手术入路切除累及咽旁颅底肿瘤38例;同时有前、中颅底破坏7例;肿瘤同时累及中、后颅底13例;侧颅底颞下窝肿瘤26例。用各种组织瓣修复颅底缺损或填充60例。6例并发脑脊液漏,2例迟发脑脓肿,修复组织瓣部分坏死3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颅脑并发症。恶性肿瘤在3年生存率67.5%(27/40)。结论 最佳手术入路的选择应相对于颅底不同部位的肿瘤,针对特殊的解剖结构而选择,可以根据以下几个因素综合考虑:①肿瘤部位及累及的范围;②安全、充分地切除肿瘤;③正常功能结构及外观影响小;④便于可靠有效地修复。  相似文献   

3.
扩大前颅窝底入路切除颅鼻眶沟通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扩大前颅窝底入路切除颅鼻眶沟通肿瘤的效果,并对一些手术技巧加以改进。方法 采用经扩大前颅窝底入路对5例颅鼻眶沟通肿瘤进行了手术切除。结果 肿瘤全切3例,近全切1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并发症:脑脊液漏1例,5例嗅觉均丧失,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 采用该入路切除颅鼻眶沟通肿瘤,具有显露好,颅底重建可靠等优点。突向中颅窝侧方较多的肿瘤则需结合颞部入路,对不能用颅骨内板行骨性重建者采用自体的额骨条重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经额颞眶颧联合入路切除颅眶沟通肿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经额颞眶颧联合入路切除颅眶沟通肿瘤的优越性。方法 经头颅CT或MRI确诊,手术采取经额颞眶颧联合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随访2~8年,恢复原工作26例,肿瘤复发9例,其中恶性肿瘤6例,蝶骨嵴脑膜瘤复发3例。结论 颅眶沟通瘤经额颞眶颧联合入路显微镜下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咽旁颞下区及侧颅底肿瘤切除的手术入路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报告17例咽旁颞下区及侧颅底肿瘤切除的手术入路情况,将手术入路分为侧入路与前入路两大类。具体论述了两类手术入路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及针对性,强调单种手术入路或多种入路联合应用的具体选择方案,应根据肿瘤的原发部位、体积、侵犯范围、有无颈淋巴结转移等情况而确定。  相似文献   

6.
颅底近颅底肿瘤的手术入路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治疗颅底近颅底肿瘤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 :对 16 1例颅底近颅底肿瘤 ,采用颅面联合入路 6例 ,上颌骨截除或 (和 )眶内容物摘除术 5例 ,鼻侧切开术 7例 ,额眶入路 1例 ,上颌骨切开外旋及扩大外旋入路 2 1例 ,经颈合并下颌骨切开外旋入路 30例 ,经颈入路 4 8例 ,耳后大C形切口入路 19例 ,颈腮入路 8例 ,经口入路 6例 ,颞额入路 8例 ,耳前颞下入路 2例。结果 :98例良性肿瘤中除 2例经口入路者复发外 ,余无复发。恶性肿瘤 6 3例 ,1例术后 1.5个月并发脑脊液漏死于颅内感染。生存期最长 1例已超过 8年。生存 5年以上 10例 ,3年以上 19例 ,2年以上 16例 ,1年以上 16例。 3、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9.18% (2 9/49) ,38.4 6 % (10 /2 6 )。结论 :只有根据颅底肿瘤的具体部位及范围、病理类型进行术式设计 ,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才能提高颅底肿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海绵窦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外科手术入路牛朝诗1综述罗其中1审校海绵窦(CavernousSinus)是颅底的重要区域,也常受到颅底病变累及和侵犯的部位。原发于海绵窦内的肿瘤较少,主要是脑膜瘤、神经纤维瘤和动脉瘤,而从海绵窦邻区生长的肿瘤侵及海绵窦并不...  相似文献   

8.
颅底肿瘤手术入路及有关重建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重点综述前和侧颅底肿瘤手术入路的改进,颅底骨、硬脑膜及颌骨组织缺损的重建和面神经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进路为硬膜外手术、操作简便、危险性小,只要解剖熟悉,术中操作细致,一般无并发症发生。笔者采用岩浅大神经切断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3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因岩浅大神经属纯副交感纤维,是鼻粘膜副交感神经的主要来源,而翼管神经为交感和副交感的混合纤维,蝶腭神经为感觉、交感和副交感的混合纤维,筛前神经是三叉神经眼支的分支,含有副交感纤维,只分布鼻腔前端的部分粘膜。根据以上鼻粘膜副交感神经纤维的来源分析,单纯切除翼管神经、蝶腭神经、筛前神经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不如切断岩浅大神经效果好。术中用纤维镰状刀将岩浅大神经在沟内切断,避免因牵拉岩浅大神经而引起的面神经损伤;用特制的探针电凝神经远端,以免手术后神经再吻合引起症状复发。岩浅大神经切断术后常有术侧眼鼻干燥感,一般半个月后可消失,因为正常保持结膜囊湿润的是副泪腺而非泪腺,故不会发生干燥性角膜炎。对于颅脑外伤出现的完全性周围性面瘫,尤其定位诊断中流泪试验减少或增多者,肌电图无再生电位,只要病情允许,应尽快进行膝状神经节以上段或颞骨内全段面神经减压。本文1例,其骨折线通过膝状神经节外侧缘,行膝状节减压后,7个月后面瘫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10.
颅底入路切除三叉神经鞘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颅底28例病变手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底新手术入路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对28便颅底病变分别进行扩大颅底入路、经额颞眶弓入路、经岩骨幕上幕下联合入路手术。结果: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3例,严重并发症少,无1例死亡。随访5-29个月,无复发。结论:与传统的手术入路相比较,新手术入路具有显露谅这颅底病变距离短,脑组织牵拉轻,有充分的手术操作空间,可同时切除颅内上的肿瘤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三维CT重建成像技术自80年代初应用于临床以来,在颅颌面外科,脊柱外科和骨科应用十分广泛。本文报告了我们在1994年10月~1996年5月间收治的12例颅底病例。术前均作三维CT检查,通过三维颅底图像分析决定手术入路,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就三维CT的特点、局限性及其在颅底外科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