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ER、PR、p5 3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根据固定标准判断阳性与阴性。结果 大肠癌组织ERPR总阳性率为 3 4 3 % ,在低分化癌中表达率高 ;p5 3总阳性率为 42 9% ,在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ER、PR阳性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段笃文  周静  胡平 《现代肿瘤医学》2008,16(12):2075-2077
目的:检测甲状腺癌中ER、PR及C—erbB-2,r63的表达并探讨它们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87例甲状腺癌、20例腺瘤、20例瘤旁甲状腺组织进行ER、PR、C—erbB-2、p53的检测。结果:甲状腺癌中ER、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4%和63.2%,均与细胞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有关,但与年龄,性别无关。无淋巴结转移组的甲状腺癌ER、PR阳性率为75.4%和70.5%,显著高于有转移组的53.8%和46.2%(P〈0.05)。C—erbB-2表达随癌组织分化程度增高而增高,p53表达随癌组织分化程度增高而减少,与C—erbB-2间呈负相关。在淋巴结转移组中C—erbB-2阳性率增高明显(P〈0.01)。结论:ER,PR,C—erbB-2,p53可作为甲状腺癌分化及恶性程度的评价指标,并且能反映预后。  相似文献   

3.
段笃文  周静  胡平 《陕西肿瘤医学》2008,(12):2075-2077
目的:检测甲状腺癌中ER、PR及C—erbB-2,r63的表达并探讨它们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87例甲状腺癌、20例腺瘤、20例瘤旁甲状腺组织进行ER、PR、C—erbB-2、p53的检测。结果:甲状腺癌中ER、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4%和63.2%,均与细胞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有关,但与年龄,性别无关。无淋巴结转移组的甲状腺癌ER、PR阳性率为75.4%和70.5%,显著高于有转移组的53.8%和46.2%(P〈0.05)。C—erbB-2表达随癌组织分化程度增高而增高,p53表达随癌组织分化程度增高而减少,与C—erbB-2间呈负相关。在淋巴结转移组中C—erbB-2阳性率增高明显(P〈0.01)。结论:ER,PR,C—erbB-2,p53可作为甲状腺癌分化及恶性程度的评价指标,并且能反映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p53、bcl-2、PCNA的表达及ER、PR的水平与其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7例术后乳腺癌标本p53、bcl-2、PCNA的表达和ER、PR的水平。结果: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低,bel-2的阳性表达率高;乳腺癌的临床分期晚和组织学分级高,p53和PCNA呈高表达,而ER、PR则呈低表达。结论:乳腺癌患者bcl-2、ER的过度表达者预后好,p53、PCNA的过度表达则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ER、PR、p53表达及DNA倍性在胆囊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及HPIAS-1000DAN图像分析系统检测27例胆囊癌组织中ER、PR、p53的表达及DNA倍性。结果 ①胆囊癌中ER、PR及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78%(21/27)、74.07%(20/27)、66.67%(18/27),②胆囊高分化腺癌中DNA倍体为高二倍体;中分化腺癌为高二倍体至亚四倍体;低分化腺癌为四倍体。③胆囊癌分化越差,浸润越深,其ER、PR、p53的阳性表达率越高(P<0.05),DNA含量越高,多倍体越明显(P<0.05),预后越差。结论 ER、PR、p53阳性表达率及DNA倍性改变与胆囊癌的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ER、PR过度表达可能会诱发p53基因突变,两者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5例大肠癌中抑癌基因p53蛋白的过度表达,以探讨大肠癌的发生与组织学的类型及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显示: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在大肠癌中为53.8%,而在正常及良性肿瘤中为阴性。按Turbull氏分期,不同分期大肠癌中p53蛋白过度表达阳性率不同,早期癌(Ⅰ-Ⅱ)中为32.1%(9/28);晚期癌(Ⅲ-Ⅳ)中为48.1%(13/27),差异明显(P<0.015),p53蛋白过度表达在不同组织类型中阳性率不同,粘液腺癌中阳性率(41.6%)明显低于管状腺癌(66.6%)和乳头状腺癌(53.3%)的阳性率。其粘液腺癌与管状腺癌的差别较显著(P<0.05)。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大肠癌中阳性率不同,高分化癌中为37.5%,而低分化癌中为75.4%,差异显著(P<0.05)。提示:p53蛋白过度表达可能发生于大肠癌病理过程的较晚阶段,作为大肠癌的预后指标可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肠癌的发生与组织学的类型及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常规病理学方法检测55例大肠癌中抑癌基因p53蛋白的过度表达。结果: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在大肠癌中为8%,而在正常组织及良性肿瘤中为无表达,按Turbull分期,不同分期大肠癌中p53蛋白过度表达阳性率不同,早期癌(Ⅰ-Ⅱ期)中为32.1%。(9/28),晚期癌(Ⅲ-Ⅳ期)中为48.1%(13/27)(P<0.015),p53蛋白过度表达在不同组织类型中阳性率不同,如粘液腺癌为41.6%,明显低于管状腺癌的66.6%和乳头状腺癌的53.3%的阳性率。其粘液腺癌与管状腺癌的差异显(P<0.05),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大肠癌中阳性率亦不同,高分化癌为37.5%;而低分化癌为75.4%,(P<0.05)。结论:p53蛋白过度表达可能发生于大肠癌病理过程的晚期阶段,可作为大肠癌有参考价值的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胆囊癌DNA含量、ER、PR、P53、P21表达与预后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DNA含量,ER、PR和P53、P21在胆囊癌中的生物学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HPIAS—1000DAN图像分析仪及即用型—抗 Envision微波加热免疫组化法,对18例胆囊癌行DNA检测,ER、PR和P53、P21表达分析,并随访。结果 胆囊高分化癌DNA含量为高二倍体,U值平均1.23;中分化癌为高二倍体至亚四倍体,U值平均1.55;低分化癌为四倍体,U值平均2.15。胆囊癌ER、PR阳性率为88.89%和72.22%;P53、P21阳性率均为66.67%。癌细胞分化越差,浸润越深,DNA多倍体及U值越高,ER、PR、P53、P21阳性率越高,预后越差。结论 DNA倍性改变及ER、PR和P53、P21阳性表达与胆囊癌的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对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ER、PR过度表达可能诱发P53、P21基因突变,两在胆囊癌发生发展中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大肠癌组织雌激素与孕酮受体检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应用亲和酶标法检测了87例大肠癌组织及80例乳腺癌组织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酮受体(PR),结果大肠癌的ER、PR阳性率分别为62.1%和46.0%;乳腺癌的ER、PR阳性率分别为65%和56.3%.大肠癌ER、PR阳性率与病人性别、肿瘤部位无关,而绝经后的大肠癌患者,年龄越大,肿瘤分化程度越高,受体阳性率亦越高,与乳腺癌相类似.提示大肠癌与乳癌一样为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可试行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钼靶片微钙化与ER、PR、p53、C—erbB-2表达及临床病理关系,评价微钙化表现预测ER、PR、p53、C—erbB-2表达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72例钼靶片表现微钙化乳腺癌组织进行ER、PR、p53、C-erbB-2检测,并与各种不同钙化类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ER、PR、p53、C-erbB-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62.5%、61.1%和69.4%,钙化数目〈20组的ER、PR、p53、C-erbB-2阳性表达率高于钙化数目〉20组,PR表达差异有显著性,钙化数目与淋巴结转移无关。钙化类型与ER、PR、p53、C—erbB-2表达及淋巴结转移率不相关。结论钼靶X线微钙化表现是诊断乳腺癌的重要依据,但是通过微钙化表现预测ER、PR、p53、C-erbB-2表达尚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大肠癌生物学行为与性激素受体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性激素受体与大肠癌病理学特点的关系。方法 对76例大肠癌术后标本进行性激素受体SP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高、中分化腺癌的ER、PR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分化和粘液腺癌(P<0.05);Dukes’A、B期ER阳性率明显高于C、D期(P<0.05),而Dudes’分期与PR阳性率无明显关系(P>0.05);同时ER、PR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肠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研究性激素受体对探讨大肠癌的发病机制、内分泌治疗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R、PR和pS2蛋白在大肠癌的表达以及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50例大肠癌术后标本作ER、PR和pS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ER阳性表达率为28%(14/50),PR阳性表达率为68%(34/50),pS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6%。pS2蛋白阳性表达与Duke’s分期有关,A、B期分别与D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期与D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期相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2蛋白表达与ER、PR表达无相关性。结论:pS2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Duke’S分期有关,与肿瘤的侵袭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雄激素受体(AR)及雌激素调节蛋白(PS2)在30例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临床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进行检测,结果:ER,PR和AR的阳性率分别为53.3%,60%和16.7%,其表达在不同的组织类型及不同的分化程度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PS2的阳性率为53.33%,在有粘液分泌组的胃腺癌中的表达显高于无粘液分泌组(P<0.05)。结论:胃腺癌具有较强的合成性激素受体的能力,对性激素的依赖性较大,临床可给予相应的抗性激素的治疗,PS2的表达对判断胃腺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连环蛋白 p120(p120ctn)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 -2)在 ER、PR 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7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阴性乳腺癌组织及其中41例癌旁乳腺组织和33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 Her -2及 p120ctn 的表达情况。结果:87例 ER、PR 阴性乳腺癌组织中 p120ctn 蛋白在细胞膜异常表达率为63.2%(55/87),Her -2阳性表达为60.9%(53/87)。41例癌旁乳腺组织中 p120ctn 蛋白在细胞膜异常表达率为7.3%(3/41),Her -2无阳性表达;33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 p120ctn 异常表达率为9.1%(3/33),Her -2亦无阳性表达。p120ctn 异常表达、Her -2阳性表达在 ER、PR 阴性乳腺癌组织与癌旁乳腺组织、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差异显著(P =0.000)。p120ctn 的异常表达和 Her -2的阳性表达与癌组织的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的月经、年龄、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无关(P >0.05)。p120ctn 的异常表达和 Her -2的阳性表达在 ER、PR 阴性乳腺癌组织中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 =0.952,P =0.000)。结论:p120ctn 的异常表达和Her -2阳性表达在 ER、PR 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协同作用。联合检测对评估预后以及为基因靶向治疗提供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ER、PR、P—gP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ER、PR与P—gP之间的关系,为肺癌的优化化疗、预测预后提供有价值的指标。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石蜡包埋的肺癌标本中ER、PR、P—gP的表达。结果:P—gP阳性表达率36.05%(31/86),ER、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53%、41.86%,其中腺癌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它组织类型。ER、PR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水平呈正相关,而与患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无关。31例P—gP阳性病例中,EP、PR阳性表达率为51.61%和64.52%,肺癌组织中P—gP与ER、PR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gP与ER、PR之间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提示肺癌的化疗若辅以性激素受体拮抗剂效果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p53、bcl-2、PCNA的表达及ER、PR的水平与其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7例术后乳腺癌标本p53、bc1-2、PCNA的表达和ER、PR的水平。结果: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低,bc1-2的阳性表达率高;乳腺癌的临床分期晚和组织学分级高,p53和PCNA呈高表达,而ER、PR则呈低表达。结论:乳腺癌患者bc1-2、ER的过度表达者预后好,p53、PCNA的过度表达则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李燕  赵敏 《现代肿瘤医学》2016,(12):1955-1958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组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的差别,以及ER、PR、p53、CD44V6在不同年龄组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理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回顾2010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初诊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例资料142例。所有子宫内膜癌病理组织标本按照患者年龄分为三组:<50岁40例,50~60岁58例,>60岁44例。参照FIGO 1989年病理分级标准严格分级。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年龄段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p53以及CD44V6表达的差异。结果:年龄小于50岁患者95.0%为高分化腺癌(G1),而大于60岁患者59.1%为低分化腺癌。小于50岁患者少数子宫内膜癌组织内高表达ER(2.5%)及p53(5%),多数高表达PR(42.5%)。与之相反,大于60岁患者多数子宫内膜癌组织内高表达ER(50.0%)及p53(15.9%),少数高表达PR(15.9%)。CD44V6虽然在三个年龄组间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这种差异并不随年龄变化而呈现明显增高或降低趋势。结论:大于60岁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组织分级升高,分化程度明显降低,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及p53表达显著增加,而PR表达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p53、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大肠肿瘤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17例大肠腺瘤,7例腺瘤癌变,48例大肠癌组织表达。结果:大肠腺瘤p53阳性率为29.4%,腺瘤癌变为71.4%,大肠癌p53阳性率为56.3%,PCNA强阳性(++)表达与p53阳性表达呈平行关系。结论:p53、PCNA过度表达代表腺癌细胞由良性向恶性转化区域,并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和生存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探讨乳腺癌组织中ER、PR、p53及Bcl-2表达变化在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中的意义,指导乳腺癌化疗的选择及判断预后。方法:术前采用空心针穿刺活检予以病理确诊并行ER、PR、p53及Bcl-2测定。化疗采用CEF方案[氟尿嘧啶(flurouracil,5-FU)500mg/m2,表柔比星(epirubicin,EPI)75mg/m2,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500mg/m2],经3个疗程化疗,再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手术,免疫组化SP法检测98例Ⅱ/Ⅲ期乳腺癌病例在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ER、PR、p53及Bcl-2的表达,比较化疗前后上述各指标阳性表达率的变化。结果:98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经3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后,70例(71.4%)获得临床部分缓解。化疗前后ER、PR阳性表达率均无显著变化(P〉0.05);p53及Bcl-2化疗前后表达阳性率显著变化(P〈0.05),化疗有效组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下降(P〈0.05)而Bcl-2阳性表达率显著上升(P〈0.05)。结论:ER、PR表达在新辅助化疗前后无显著差异,新辅助化疗可能通过抑制p53的表达来抑制乳腺癌的增殖并通过上调Bcl-2表达来调整肿瘤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贲门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rn,PCNA)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测结果,探讨PCNA及ER、PR与贲门癌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66例贲门癌进行PCNA和ER、PR检测。结果:高分化腺癌PCNA阳性率高,ER、PR低;低分化腺癌PCNA阳性率低,ER、PR高。说明PCNA、ER、PR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相关性(P<0.05)。结论:ER、PR、PCNA与贲门癌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是反映贲门癌生物学行为和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其检测具有实际临床意义,对临床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