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院2001-03~2005-09施行乳腺癌根治术135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87例,右侧48例.肿瘤直径<5 cm 103例,本组均为女性,且符合乳腺癌诊断标准及手术指征.年龄22~76(平均44.6)岁.左侧直径>5 cm 32例.行标准根治术49例,改良根治术67例,扩大根治术19例.  相似文献   

2.
我科2005-07/2008-06共收治乳腺癌化疗患者100例,经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均为女性,年龄30-70岁,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88例,保乳术12例,术后病理均证实乳腺癌。化疗采用CEF(环磷酰胺加表阿霉素加5-氟尿嘧啶)方案68例,ET方案(表阿霉素加紫杉醇)方案10例,CTF(环磷酰胺、吡柔比星、5-氟脲嘧啶)方案22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外科手术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选择更利于患者术后上肢功能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手术方式。方法:59例患者分为乳腺癌仿根治术组(29例)和乳腺癌根治术组(30例),分别根据患者自身基本条件和病理情况做乳腺癌仿根治术和乳腺癌根治术,并使用乳腺癌生活质量测评量表(FACT-B)对两组患者手术后进行随访和生活质量评估,在术后1~22d进行上肢运动训练。结果:乳腺癌仿根治术组与乳腺癌根治术组比较生活质量评分(≥41分)和上肢功能恢复(满意)差异均没有显著性意义(χ2=0.296,χ2=1.012,P>0.05),乳腺癌仿根治术组较乳腺癌根治术组两项评估均稍高。结论:乳腺癌仿根治术和乳腺癌根治术均对乳腺癌患者有良好疗效,配合上肢功能运动康复能得到满意效果。乳腺癌仿根治术组较乳腺癌根治术组患者生活质量、上肢功能满意程度稍高,可能与患者手术前发现时机有利于提早诊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根治术综合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2006-01/2008-12对32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房的肿瘤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结果:平均30个月的随访,1例术后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无复发病例。结论:采用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根治术综合治疗早期乳腺癌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可触及乳腺癌的立体定位术及同期手术的应用。方法对25例临床不可触及肿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前在X线引导下进行导丝立体定位后,再行保乳术或改良根治术。结果 25例患者术前导丝立体定位成功准确率100%(25/25),22例保乳术病灶切除完整,边缘均为阴性,3例弥漫性钙化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论乳腺导丝立体定位术对临床不可触及肿块乳腺癌术前定位准确,保乳术创伤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凤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9):7136-713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乳腺癌根治术及改良根治术后化疗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于出院后4周填写生存质量量表.结果 实验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黄炽明 《新医学》2006,37(12):795-796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各期乳腺癌的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14例经外科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对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进行总结.结果:行乳腺癌根治术34例(15.9%,Ⅱ期3例、Ⅲ期31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69例(78.9%,Ⅰ期77例、Ⅱ期87例、Ⅲ期5例),全乳房切除术9例(4.2%,均为Ⅲ期),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2例(1%,Ⅰ期、Ⅱ期各1例).Ⅰ期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的1年复发率均为0;Ⅱ期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的1年复发率分别为0、3%(3/87)、0,3种术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全乳房切除术的1年复发率分别为46%(11/24)、5/5、3/9,1年复发率以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最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期乳腺癌患者可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Ⅱ期乳腺癌宜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乳房的愿望强烈者可行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Ⅲ期乳腺癌患者应首选乳腺癌根治术或全乳房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1].成为导致妇女死亡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此,乳腺癌患者早期行根治术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我科将临床路径运用到乳腺癌根治术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02-2011-06在本院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48例,均为女性,年龄35~67岁.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对照组24例,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手术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心理问题提出相应干预措施,促进患者康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对73例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SDS、SA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抑郁、焦虑症状的人数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结论:通过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改变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达到心理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乳腺癌外科治疗的不断发展,保留乳房美容手术结合放疗的乳腺癌治疗方案,已成为乳腺外科的研究热点[1,2].2007-12-2010-10我院对4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保乳美容手术治疗,现就相关问题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6例,年龄24~63岁,中位年龄44岁.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2009年标准分期[1].肿瘤位于乳房外上象限22例,内上象限15例,外下象限7例,内下象限2例.本组术前均知情同意且符合以下条件:(1)临床分期为0~ⅡA期;(2)单发肿块直径≤3 cm,且距乳晕距离≥3 cm;(3)彩超或X线钼靶排除多中心病灶;(4)术前腋窝无肿大、融合淋巴结;(5)患者坚决要求保留乳房;(6)患者具备保乳术后的放化疗及监测等医疗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用5-氟脲嘧啶冲洗创面预防乳癌术后种植转移疗效的观察。方法:选择123例乳癌手术患者,其中术中用5-氟脲嘧啶冲洗创面的67例为观察组,未冲洗的56例为对照组。随访观察术后2 a的种植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乳癌术后种植转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用5-氟脲嘧啶创面冲洗能有效地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种植转移。  相似文献   

12.
我院2004-01~2006-12共收治乳腺癌手术患者85例,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影响探讨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33~65(平均49)岁。其中右乳腺癌28例,左乳腺癌57例。所有患者均在臂丛麻醉下行乳腺癌根治术。1.2方法我们对85例乳腺癌手术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术后控制感染等基本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了周密细致的健康教育计划。1.2.1卧位的指导指导患者术后平卧6h,头偏向一侧;6h后血压平稳,改为半卧位,利于引流和呼吸,听其主诉,及时给予帮助。1.2.2心理指导乳腺癌患者对手术造成身体外观的改变易产生焦虑、忧郁、绝望等不良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外科手术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选择更利于患者术后上肢功能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手术方式。方法:59例患者分为乳腺癌仿根治术组(29例)和乳腺癌根治术组(30例),分别根据患者自身基本条件和病理情况做乳腺癌仿根治术和乳腺癌根治术,并使用乳腺癌生活质量测评量表(FACT-B)对两组患者手术后进行随访和生活质量评估,在术后1~22d进行上肢运动训练。结果:乳腺癌仿根治术组与乳腺癌根治术组比较生活质量评分(≥41分)和上肢功能恢复(满意)差异均没有显著性意义(X^2=0.296,X^2=1.012,P&;gt;0.05),乳腺癌仿根治术组较乳腺癌根治术组两项评估均稍高。结论:乳腺癌仿根治术和乳腺癌根治术均对乳腺癌患者有良好疗效。配合上肢功能运动康复能得到满意效果。乳腺癌仿根治术组较乳腺癌根治术组患者生活质量、上肢功能满意程度稍高,可能与患者手术前发现时机有利于提早诊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合理情绪疗法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心理弹性及创伤性成长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126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包括健康教育、生活指导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合理情绪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弹性、创伤性成长、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坚韧、自强、乐观及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人际关系、新可能性、个人力量、精神改变、欣赏生活及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健康状况、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理情绪疗法可以恢复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心理健康,促进术后创伤后成长,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现就我院2006—02/2007—0632例乳腺癌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年龄31~60(平均52)岁。其中乳腺癌根治术12例,改良根治术17例,扩大根治术3例。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时乳房再造术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时乳房再造术的各种常用方法及优、缺点。[方法]对本院2004年1~12月收治的8例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即时乳房再造术。[结果]应用该方法治疗8例患者伤口均1期愈合,7例患者双侧乳房基本对称,效果满意。[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时乳房再造术能满足肿瘤治疗和形体美容的要求.同时能按计划完成术后化疗、放疗。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术后309例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2003-12/2008-05共手术治疗乳腺癌309例,对影响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原因及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左乳癌173例,右乳癌130例,双侧乳腺癌6例(包括1侧乳腺癌术后对侧复发3例),年龄24~76(平均46.2)岁,保乳手术1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加既时乳房再造术5例,其余均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乳腺癌根治术。2结果术后3个月,96.8%的患者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患肢功能活动受限明显10例(3.2%)。3讨论3.1影响患肢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3.1.1手术并发症如皮瓣坏死发生后,切口愈合以瘢痕为主;皮下积液,引流管长时间不能拔除,易引起腋窝纤维化,从而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本组中4例属以上情况。3.1.2术后放疗术后腋窝部放疗可引起腋窝纤维化,放疗也可引起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上肢明显肿胀可以使关节活动受限,其中2例属以上情况。3.1.3术后肩关节活动太晚近年来,医院床位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展,护士的工作量急剧上升,或有的护士主动性差,不能及时正确地给予健康指导,使患者不知道怎样,何时进行功能锻炼,使肩关节过早或过晚进行活动,这样都不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如活动太早,易引起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切口并发症;过晚会...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乳腺癌改良根治术73例,其中保留肋间臂神经38例,切除35例.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感觉异常者,肋间臂神经保留组5例,切除组24例,两组间统计学上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23.4;P<0.01);忘肢疼痛,肋间臂神经保留组2例,切除组10例,两组间统计学上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7.2;P<0.01).[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问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和疼痛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改良乳腺癌根治术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在35例乳腺癌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22例,切除肋间臂神经13例。术后对35例患者上臂内侧感觉功能进行随访观察。结果:35例患者随访1~5年,平均2.5年,3例局部复发。保留肋间臂神经22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19例(86%),感觉异常3例(14%)。切除肋间臂神经的13例患者中11例有感觉异常。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根治术术后患者上肢活动功能受限,对19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指导并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