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莉亚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6):6425-6425
吸入性损伤为烧伤患者常见的复合伤,也是烧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吸人性损伤是指致伤因素和有关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在挥发和散发中被吸入所造成的呼吸道和肺部损伤,以及毒性气体和物质吸入引起的全身性化学中毒。现将我院2007—2009—08收治50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后的气道管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芹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0):4957-4957
我院2007-01-2010-12对21例吸入性损伤患者行防治性气管切开,由于掌握了气管切开术指征,提高了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6例,女5例,年龄8~68岁。烧伤面积为11%~31%的3例,31%~50%的12例,50%以上的为6例。吸入性损伤:中度12例,重度9例。烧伤部位包括头、面、颈部、躯干、四肢等。1.2护理方法1.2.1气管切开的指征密闭空间头面颈部烧伤患者且面颈  相似文献   

3.
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气道湿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的方法。方法:严密观察气管切开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病房内空气湿化、套管外口敷料湿化、超声雾化吸入湿化、气道冲洗、气管内滴药及呼吸机湿化等综合气道湿化护理,观察肺部感染、气道阻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78例患者气管切开时间为伤后2~9h,平均4.6h。拔管时间9~27d,平均13.5d。治愈73例,死亡5例,死亡原因分别为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创面脓毒症2例,肺部感染1例,治愈率93.59%。没有出现气道阻塞并发症。结论:正确有效地做好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气道湿化,有利于减少呼吸道并发症,是治疗吸入性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严重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28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8例严重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给予精心护理,包括抗休克、气道管理、面、颈部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心理护理.结果本组气管切开16例,应用呼吸机11例,气管切开时间12~21 d,治愈19例,死亡9例.认为对严重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给予精心护理的同时做好呼吸道管理至关重要,它可有效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严重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28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8例严重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给予精心护理,包括抗休克、气道管理、面、颈部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心理护理。结果本组气管切开16例,应用呼吸机11例,气管切开时间12~2td,治愈19例,死亡9例。认为对严重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给予精心护理的同时做好呼吸道管理至关重要,它可有效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欧丽梅 《家庭护士》2009,7(14):1228-1229
[目的]探讨吸入性烧伤病人气管切开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对30例吸入性烧伤病人入院时进行评估,判断吸入性烧伤的程度,观察病人是否具有气管切开的指证,对气管切开整个过程进行预见性护理.[结果]轻度吸入性烧伤病人均未行气管切开,中度3例行气管切开,重度全部切开,经过吸氧、气道湿化、对症治疗及预见性护理,全部治愈出院.[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为临床及时切开气管提供可靠信息,并为气管切开后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有效防止了呼吸道堵塞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清理气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是治疗吸入性损伤贯穿始终的重要措施,其目的不但要保持气道通畅,防止肺不张,维护良好的通气功能,而且在于清洁气道,减轻感染,促进糜烂的黏膜和溃疡早期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气管切开后,气道干燥,而常规吸痰护理很难清除气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不利于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治疗。2003年1月~2006年1月我们对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的21例患者采取反复气道冲洗吸痰法,取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21~56岁,烧伤面积30%~85%TBSA(总体表面积)。中度吸入性损伤19例,重度2例。气道冲洗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8.
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吸痰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适宜有效的吸痰方法.[方法]将30例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听诊器置胸骨上窝听诊气道有明显痰鸣音时,立即先抽吸口鼻腔分泌物后再从气管切开处吸痰,口鼻腔和气管切开处分别用两条吸痰管;对照组为护士站在病人床旁听到"呼噜"或听到有咳嗽声来判断病人有痰时,先抽吸气管切开处痰液,再抽吸口鼻腔分泌物,且使用同一条吸痰管.观察两组吸痰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吸痰效果.[结果]两组吸痰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用听诊器置胸骨上窝听诊气道有明显痰鸣音时,立即先抽吸口鼻腔分泌物后再行气管切开处吸痰,口鼻腔和气管切开处分别用两条吸痰管,能有效地减少吸痰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减少吸痰次数,提高排痰效果.  相似文献   

9.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护理有一定的特殊性,而伴有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气管切开护理更有其特点。介绍我科1996年以来32例重度吸人性损伤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为同类疾病的护理提供参考,主要护理部分。病情观察、保持呼吸道通畅、严格无菌操作、生活护理、环境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病人运用泵注持续湿化气道两种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病人运用泵注持续湿化气道两种方式的临床效果,寻找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运用泵注持续湿化气道的适合方式。方法将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湿化液通过吸氧管滴入气道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湿化气道法。观察比较两种气道湿化病人有关体征,评估临床表现,护理工作量。结果观察组的SaO2比对照组的SaO2高,脉搏、呼吸较对照组稳定,P<0.05。两组并发肺部感染、气道狭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观察组病人运用的湿化气道方式临床效果好,能保持病人气道持续湿化,减少并发症,减轻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气道灌洗在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和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34例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病人采用常规的超声雾化吸入、吸痰、翻身扣背等护理方法,并增加气道灌洗4-6次/d,即两人一组配合用无菌生理盐水5~10ml沿气管套管内壁缓慢注入气道内,刺激病人咳嗽反射并立即吸引排出分泌物及气道损伤脱落坏死组织。观察伤后2周内气道灌洗前后病人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结果变化情况及其痰液性状。结果 气道灌洗后,病人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显著升高,心率及呼吸频率减慢,血气分析结果趋于正常,与灌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予气道灌洗后,病人痰液性状稀薄易咳出。结论气道灌洗能显著改善重症吸入性损伤病人发绀、低氧血症、呼吸窘迫等症状,提高护理效果,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对挽救病人生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适宜有效的吸痰方法。[方法]将30例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听诊器置胸骨上窝听诊气道有明显痰鸣音时,立即先抽吸口鼻腔分泌物后再从气管切开处吸痰,口鼻腔和气管切开处分别用两条吸痰管;对照组为护士站在病人床旁听到“呼噜”或听到有咳嗽声来判断病人有痰时,先抽吸气管切开处痰液,再抽吸口鼻腔分泌物,且使用同一条吸痰管。观察两组吸痰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吸痰效果。[结果]两组吸痰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用听诊器置胸骨上窝听诊气道有明显痰鸣音时,立即先抽吸口鼻腔分泌物后再行气管切开处吸痰,口鼻腔和气管切开处分别用两条吸痰管,能有效地减少吸痰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减少吸痰次数,提高排痰效果。  相似文献   

13.
孙超  朱伟斌 《全科护理》2016,(4):376-378
[目的]总结成批特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病人气道的特点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成批特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大面积烧伤95%伴重度吸入性损伤早期因脑缺氧、脑损伤,现病人昏迷,继续使用气管切开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创面愈合,1例大面积烧伤97%伴重度吸入性损伤早期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死亡,其余3例顺利拔除气管切开插管,后期创面愈合,痊愈出院。[结论]通过正确有效的气道护理可维持有效的呼吸、减少气道的损伤、降低翻身床使用过程中管道滑脱的几率、减轻病人的痛苦,从而达到更高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42例吸入性损伤的治疗分析,以提高其治愈率。方法对2000年12月-2005年12月收治的吸入性损伤42例病人的治疗效果及死因进行分析。结果42例中治愈29例,死亡9例。结论吸入性损伤的主要死亡原因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NDS)和窒息。早期气管切开和预防性气管切开是提高吸入性损伤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大面积烧伤病人和严重颜面部烧伤病人.常合并吸人性损伤.吸人性损伤所致的通气障碍可在短时间内影响病人的预后,危及生命.早期诊断,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是提高烧伤治愈率的关键.气管切开是烧伤病人抢救治疗中常用的抢救措施.烧伤病人气管切开后,由于严重创伤,创面广泛,以及气道、支气管甚至肺部实质性损伤.给护理带来不利和困难.因此,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抢救的成败.2001年12月-2004年12月,我院收治52例气管切开的烧伤病人,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气道灌洗在烧伤合并重度吸人性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和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34例烧伤合并重度吸人性损伤病人采用常规的超声雾化吸人、吸痰、翻身扣背等护理方法,并增加气道灌洗4~6次,d,即两人一组配合用无菌生理盐水5~10 ml沿气管套管内壁缓慢注入气道内,刺激病人咳嗽反射并立即吸引排出分泌物及气道损伤脱落坏死组织.观察伤后2周内气道灌洗前后病人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结果变化情况及其痰液性状.结果 气道灌洗后,病人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显著升高,心率及呼吸频率减慢,血气分析结果趋于正常,与灌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予气道灌洗后,病人痰液性状稀薄易咳出.结论 气道灌洗能显著改善重症吸人性损伤病人发绀、低氧血症、呼吸窘迫等症状,提高护理效果,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对挽救病人生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徐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6):3986-3986
目的分析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早期治疗方法,总结经验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对38例不同程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通过气管切开、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氧、雾化吸入、补液、抗感染等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28例临床治愈,10例死亡。结论吸入性损伤病情严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早期有效治疗是提高吸入性损伤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清理气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是贯穿于吸入性损伤病人治疗始终的重要措施。其目的不但要保持气道通畅,防止肺不张,维持良好的通气功能,而且在于清洁气道,减轻感染,促进糜烂的黏膜和溃疡早期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气管切开后,气道干燥,而常规吸痰护理很难清除气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不利于吸入性损伤病人的治疗。我院自2003年1月—2006年1月对21例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采取了反复气道冲洗吸痰法,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头面部烧伤伴有重度吸人性损伤的幼儿常行早期气管切开,以解除呼吸道梗阻、挽救患儿生命;由于气管内套管较细,内径只有0.6cm小号导尿管只能勉强插入,造成吸痰困难,同时易引起吸痰时暂时的呼吸道梗阻。我们将医用硅胶管改制成吸痰管应用于烧伤患儿气管切开后吸痰,避免了上述问题,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潘凌燕 《全科护理》2012,10(29):2699-2701
[目的]观察头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气道灌洗的效果。[方法]对32例头面部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实施气管切开病人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并给予吸痰护理及气管切开护理,监测气道灌洗前后吸出痰液的性状、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血pH值。[结果]气道灌洗后病人的心率及呼吸频率明显减缓;SpO2与PaO2值明显上升,动脉血pH值明显下降,与气道灌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给予气道灌洗可明显改善低氧血症、发绀及呼吸窘迫等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