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对2007-01-2009-12新生儿病室采取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前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分析评价,总结相关因素。结果对新生儿病室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后,医院感染率由2007年的9.3%下降到2009年的5.4%。结论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除其自身抵抗力差,易受病原菌侵袭等因素外,提高空气消毒质量,调整病室布局,优化工作流程,加强手卫生和诊疗器械物品消毒管理等,能有效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4.
新生儿病房是新生患儿治疗疾病和恢复健康的一个特定区域。由于新生儿许多器官的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免疫力低,抵抗力差,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造成医院感染,有的甚至威胁生命。更有甚者医院感染由一个孩子波及多个,造成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新生儿病房是医院感染的发生的高危病房,也成为医院感染监测与检查的重点病房。为了减少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本院于年月改建成 相似文献
5.
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验科是医院预防感染的重点科室之一,工作人员每天与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各种标本接触。检验科本身就是医院感染潜在危险因素较多的科室,同时也是承担医院感染的监测部门,做好检验科医院感染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1]。为有效地控制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发生,我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收到一定的效果。总结如下。1感染危险因素1.1工作环境污染检验人员每天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标本在离心操作时会形成汽溶胶,标本外溢等造成空气、台面和地面的污染。1.2各种标本具有传染性检验科汇集各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各种标本,这些标本含有不同种类的病原微生物,若未加防护,长期接触带有传染性的临床标本,不仅易发生实验室获得性传染,而且检验人员被感染的概率也高。1.3个人防护不当工作人员着装不整、操作时未戴工作帽、口罩等,特别是临检室,每天接触的患者多数有呼吸系统疾病、结核、肝炎等传染病,患者在检验窗口咳嗽、打喷嚏等都会引起空气污染,引起医务人员感染。1.4操作仪器污染操作的仪器有的直接与标本接触,如血细胞计数仪、生化自动分析仪等。在仪器吸取标本时,容易造成仪器表面污染,离心机在离心时若试管破裂,液体外溢及其他如冰箱、培养箱、显微镜头等...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院内感染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3 a出生婴儿发生院内感染的特点,寻找与流行病相关因素。结果:感染发生率为29.2%,感染例数率为3.79%。感染与孕周、体重、分娩方式、出生时出现早破水、羊水污染、出生后使用抗生素、母乳喂养等均有明显关系,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结论:早产、低体重、非母乳喂养、母亲长期住院及广谱抗生素、激素的滥用是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提示控制新生儿院内感染应加强对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前瞻性监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486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调查和分析入选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医院感染特点。根据病原学检测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86例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27例(5.56%),其中发生肺部感染8例(29.63%),血液感染6例(22.22%),皮肤感染6例(22.22%),口腔感染5例(18.52%),结膜感染2例(7.41%);在27例医院感染患儿中共检测出7种病原菌共计35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8株(22.86%),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17.14%),铜绿假单胞菌5株(14.29%),鲍曼不动杆菌5株(14.29%),肺炎链球菌3株(8.57%),大肠埃希菌5株(14.29%),酵母菌3株(8.57%)。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基础性疾病、侵入性操作、中心静脉置管、羊水污染及胎膜早破均为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及羊水污染均为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出生体重、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及羊水污染均为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有效降低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应严格对病房进行定期消毒,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根据新生儿细菌敏感性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尽可能缩短各类侵入性操作,增加胃肠道营养,缩减住院时间,及时进行早预防、早处理,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改善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9.
母婴同室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控制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有效控制母婴同室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院内感染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建立健全医院相关制度,加强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强化病房环境管理,人员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结果:加强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的控制与管理,能有效防止母婴同室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有效控制危险因素,是预防母婴同室病房医院感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精神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科住院患者主要以精神障碍为主要监床症状,较少伴有躯体疾病,抗生素应用较少,由于医院的专科性和封闭式管理的特殊性,精神科也存在着一些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有待于加强。 相似文献
11.
12.
13.
院内感染是指发生在医院内的一切感染,重症监护室的医院感染要比普通病房高出3~4倍[1],NICU者一旦发生医院感染,新生儿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疾病的抗力弱,感染后发病迅速,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对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以非感染性疾病收入院的562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观察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562例新生儿中46例发生院内感染,发生率为8.2%,2例患儿死亡,病死率为4.3%。单因素分析发现,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2.5 kg、静脉营养、应用广谱抗生素的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2.5 kg、静脉营养为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胎龄小、低出生体质量、静脉营养是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医学的发展 ,导管侵入性治疗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并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救治水平 ,但由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抵抗力下降 ,加之环境操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院内感染屡见不鲜 ,致使抢救最终失败 ,医疗费进一步增加 ,有限的医疗资源大量消耗 ,现从护理角度就侵入性操作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对策探讨如下。1 获得性肺部感染呼吸系统的医院感染在我国占医院感染的第 1位 ,在欧美发达国家居第 2位 ,获得性肺部感染主要是获得性肺炎 ,常见于人工气道和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1.1 危险因素 1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气管内吸引 :…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院内感染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我院NICU院内感染高危因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使院内感染率有所下降,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医院感染提供有效的参考。方法对NICU2007-01-2009-02121例医院感染患者送检标本细菌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121例患者1280份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02株,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各种引流管、泌尿道等。其中G-菌占61.38%,以杆菌为主;G+菌占27.22%,以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占11.38%。结论 NICU医院感染主要以G-杆菌引起的下呼吸道为主,可能与侵入性操作、神经功能受损致生理功能受到抑制、颅内压高致频繁的呕吐导致误吸、患者的机体抵抗力下降、广谱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等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摘要 目的 <\b>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 <\b>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某医院NICU住院新生儿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b>从该医院NICU收治的852例新生儿中,查出医院感染患儿31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64%、例次感染率4.58%。新生儿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构成比为54.83%,其次是血液相关感染,占29.03%。出生体重、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静脉全营养、住院时间等因素是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b>该医院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减少侵入性操作、缩短住院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是防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临床特点,为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回顾分析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妇科肿瘤病房住院病历共5446份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排除合并2种及以上肿瘤患者的病历24份,共5422份病历纳入分析。其中报告发生医院感染246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53%;医院感染高发部位依次为:泌尿道、呼吸道、胃肠道、手术切口等;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侵袭性操作、住院天数、是否应用广谱抗生素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严格执行侵袭性操作的无菌规范、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是减少妇科肿瘤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