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proximal femoral hail anti-rotation)治疗骨质疏松性转子问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7例术后患者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17例均获得随访,除1例因再次跌倒并再骨折入院治疗外,其余病例均获得较好的护理效果.结论:采用相应的护理方法护理股骨近端PFNA治疗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能够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针(PFNA)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3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PFNA治疗,同时给予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指导患者功能锻炼,针对常见并发症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压疮等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随访6—24个月,无一例死亡,末次随访时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优26例,良6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达91.4%。结论加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做好各种可能发生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及有效康复指导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动力髋螺钉、动力髁螺钉、股骨近端髓内钉,甚至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经皮微创钢板固定,疗效肯定.但此类方法并非适应所有转子间骨折,尤其是年龄在7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多为不稳定型,大多合并有内科疾病,内固定失败率较高.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27例,男11例,女16例,平均年龄84.6岁.采用髋关节后外侧改良Gibson入路,将大转子解剖复位,作为测量肢体长度和安装假体的一个重要标志.所有患者均使用骨水泥加长股骨假体柄,除2例合并有髋关节炎的患者行全髋置换外,其余患者均为双动股骨头置换.结果与结论:本组患者均安全渡过手术期,术后开始负重行走时间为置换后7-16 d.27例随访6-48个月,平均20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等,骨折有满意骨痂生长.置换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78-94分,平均达85.4分,优良率达78%.1例因护理不当发生髋关节后脱位,2例在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经相应治疗后均痊愈.提示骨水泥型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卧床时间短,能早期负重行走,并发症少,肢体功能恢复佳等优点,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DHS内固定术、Gamma钉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探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4月在我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4例,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结果随访时间8~48(23.78±6.84)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总优良率为91.87%;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32%,主要表现为褥疮、肺部感染、假体松动等。结论高龄转子间骨折手术是有效、安全的,可选择的手术方案较多,治疗时应根据患者术前病情、骨折类型及患者手术的耐受性等选择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43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实行全面病情评估给予针对性内科强化治疗,完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着重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结果:43例患者均顺利渡过手术关,除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风险高,但只要术前准备充分,做好合理而缜密的围手术期护理,会大大降低手术风险,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绝对数最大的国家[1].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常见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增多,老年人常伴有不同程度骨折疏松,极易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其可导致一些并发症,如股骨头缺血坏死、骨折不愈合、骨折延迟愈合、负重不稳、术后运动功能差等[2],故手术前后系统的治疗与康复护理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我们自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对3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实施骨水泥型加长柄髋关节置换手术,经过系统的治疗和康复护理,术后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PFN-A微创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FN-A微创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9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AO/ASIF推荐的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同时做好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9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有5例原有脑血管疾病,肌力下降未能配合功能锻炼,其余92例术后3~7 d可站立部分负重或日常行走.住院时间10~25 d,平均15 d,均达到临床愈合.结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于高龄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手术风险大,PFN-A具有抗旋转,稳定性强,内固定牢固,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少的特点,且患者尚能配合围手术期护理,尤其是术后进行功能锻炼及早期下床负重活动,从而减少并发症,使患者早日回归家庭与社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亚洲型髓内髋部螺钉(IMHS)内固定术的护理经验。方法 2008-06-2009-03应用IMHS治疗5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结果本组49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7~12个月,骨折均得到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结论应用IM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配合术后个体化的康复锻炼计划,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3例,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参照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 23例患者获得随访13~24 m,平均随访15.3m,骨折全部愈合,无髋内翻及内固定失败,无股骨头坏死.结论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具有符合股骨近端解剖结构,贴附紧密,固定牢固,对股骨头血供影响小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49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Gamma钉内固定手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特点,包括术前全面评估、心理护理、一般护理、术后专项护理、预防并发症、功能锻炼等,认为开展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Gamina钉内固定围手术期专项护理,可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高龄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病人的围手术期并发症观察与护理。方法2005年6月至2008年3月进行手术治疗的年龄〉80岁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病人4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41例,股骨转子下骨折4例。统计病人一般资料,观察术前伴随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并存术前伴随症33例(68.75%),术前伴随症发病率最高为贫血。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17例(35.42%),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病率最高为肺部感染(16.67%)。性别、年龄、术前时间与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无明显相关性(P〉0.05),唯一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存在明显相关性的为术前伴随症,术前伴随症越多,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结论术前伴随症数量是高龄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病人围手术期并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做好对病人贫血、心血管系统疾病、卧床并发症、术后谵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观察与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25例.结果:25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病死及严重并发症,术后开始负重行走时间为7~30 d,术后平均住院日15 d,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能迅速恢复患肢功能,尽早下地负重行走,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FN—A微创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AO/ASIF推荐的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同时做好围手术期护理。结果9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有5例原有脑血管疾病,肌力下降未能配合功能锻炼,其余92例术后3~7d可站立部分负重或日常行走。住院时间10~25d,平均15d,均达到临床愈合。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于高龄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手术风险大,PFN—A具有抗旋转,稳定性强,内固定牢固,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少的特点,且患者尚能配合围手术期护理,尤其是术后进行功能锻炼及早期下床负重活动,从而减少并发症,使患者早日回归家庭与社会。  相似文献   

14.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选择及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12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前内科疾病、骨折类型、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80.4岁,每例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平均2.3种,均成功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2%.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前合并内科疾病多,充分评估和治疗术前疾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以降低围手术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极股骨头置换和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12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两组患者围术期间采用相同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开始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10~36个月,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满意,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有效护理,从而提高手术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围手术期观察与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均治愈出院,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年,随访结果参照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定标准,疗效满意,行走正常,患肢活动功能良好。结论:加强人工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心理、饮食等护理,指导术后功能锻炼是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22例,按Evans-jensen分类,ⅡA型7例,ⅡB型9例,Ⅲ型6例,均为不稳定性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6例,半髋关节置换16例。结果:21例随访3~18个月,患者术后1个月负重行走,无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术后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无下沉松动,无脱位,未出现髋内翻,1例行走髋关节疼痛。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5例,良11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4%。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能早期负重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综合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对 80岁以上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及其术后康复过程. 方法 80~ 100岁转子间骨折患者 13例, 平均 86.6岁,均采用一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治疗. 结果手术时间 40~ 55 min,平均 45 min.除 1例术前有呼吸衰竭患者于术后 17 d死亡外,其余 12例患者均于术后 1周内在协助下练习不受限制地负重行走,并较顺利地恢复伤前功能水平.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尿潴留或伴有充溢性尿失禁、电解质代谢紊乱、血糖增高、少尿及氮质血症,无一例卧床并发症及全髋关节置换特异并发症发生. 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一个安全有效的办法,术后康复快,可早期负重,避免卧床并发症,人工关节在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治疗地位有待认可.  相似文献   

19.
张萍 《华西医学》2012,(7):1075-1076
目的探讨牵引床辅助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2009年3月-2010年12月对54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牵引床辅助下,实施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其巡回护士、器械护士按护理规范在术前、术中予以积极配合。结果 54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全部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周密的术前准备和术中娴熟的配合技术是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90岁以上患者股骨近端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辨析23例90岁以上股骨近端骨骨折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经过,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同时加强专科及心理护理.结果 22例顺利通过围手术期并基本康复出院,1例术后3周因肺部感染而导致多器官衰竭救治无效死亡.结论高龄患者手术风险较大,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