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体髌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后膝关节外侧感觉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研究自体B-P-B中1/3组织重建ACL后膝关节外侧皮肤感觉障碍的发病原因。方法:(1)对21例临床用自体B—P—B中1/3组织重建ACL的患者随访5~6年,测量其膝关节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麻木范围。(2)解剖观察成人新鲜尸体标本3具6例和附腐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15具30例的隐神经髌下支的分布范围。结果:术后患者均不同程度的出现膝关节外侧皮肤感觉障碍;隐神经髌下支自深筋膜穿出后,在胫骨内侧髁下方发出分支,横行跨过髌韧带分布至膝外侧皮肤。结论:隐神经髌下支分布到膝外侧皮肤,用自体B-P-B中1/3组织重建ACL在取材时可致其损伤,是术后并发膝外侧皮肤感觉障碍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合并外侧副韧带松弛的内翻膝患者的截骨量是否受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至2018年行膝关节置换的内翻膝患者92例,其中25例合并外侧副韧带松弛的患者为观察组;其余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等量截骨法进行截骨。术中测量股骨远端外髁、股骨后外髁、胫骨外侧平台截骨量,随访测量胫股解剖角(anatomic tibiofemoral angle,ATFA)、髌骨倾斜角(patellar tilt angle,PTA)、股骨后髁偏距(posterior condylar offset,PCO)。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K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以及关节活动度评价关节功能。 结果 两组股骨远端外髁截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胫骨外侧平台截骨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周、6个月及12个月ATFA、PTA、PCO、AKS评分、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合并外侧副韧带松弛的内翻膝患者的胫骨外侧平台截骨量较小。  相似文献   

3.
背景:年龄在60岁以上存在关节疼痛、功能障碍和关节畸形的骨关节炎患者均可以考虑行全膝关节置换。 目的:比较传统全膝关节置换、微创全膝置换和避开股四头肌的微创全膝置换后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 方法:选择北京301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交通医院获得随访的120例骨关节炎患者,其中42例接受常规全膝关节置换,42例接受微创全膝关节置换,36例接受避开股四头肌的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所有患者置换后第2,6,12周进行膝关节HS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检测。 结果与结论:微创全膝关节置换组及避开股四头肌的微创全膝关节置换组较常规全膝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长(P < 0.01),出血量少(P < 0.01);两微创手术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置换后2周微创全膝关节置换组及避开股四头肌的微创全膝关节置换组关节活动度、HSS评分均优于常规全膝关节置换组(P < 0.01),两微创组间关节活动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避开股四头肌的微创全膝关节置换组HSS评分优于微创全膝关节置换组(P < 0.01);置换后6,12周3组HS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差异无显著意义(P > 0.05)。提示避开股四头肌的微创全膝关节置换与微创全膝关节置换以及常规全膝关节置换相比,手术损伤较小,术后疼痛程度更轻,术后能早期进行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后交叉韧带保留型(CR)假体与后方稳定型(PS)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附属赣州医院关节外科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60例(60膝)膝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外翻畸形患者资料,均为单侧置换。30例采用CR假体行TKA治疗(CR组),30例采用PS假体行TKA治疗(P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3 d血红蛋白(Hb)下降量及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膝外翻角;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ROM)、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TKA手术,所有患者随访13 ~ 28个月,平均(18.51±0.90)个月。CR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3 d的Hb下降量较PS组减少(P<0.05);两组手术时间相当、术后均无深静脉血栓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膝外翻角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组术后1周、1个月VAS评分较PS组更低(P<0.05),两组术后3个月、6月、1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膝关节ROM和HSS评分优于PS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1年膝关节ROM和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CR或PS假体行TKA手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外翻畸形均可有效纠正膝关节畸形、减轻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取得满意临床疗效;但相对PS假体,CR假体保留了后交叉韧带,减少了股骨髁部截骨量,从而减少手术出血,更好减轻早期术后疼痛,有助于TKA术后早期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牛津双柱单髁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炎的近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6年10月—2019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5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牛津双柱UKA治疗的25例(25膝)为UKA 组,男7例、女18例,年龄54~81岁;采用TKA治疗的25例(25膝)为TKA组,男6例、女19例,年龄47~84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膝关节主动屈曲到90°时所需的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人工关节遗忘指数,以及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并据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UKA组平均随访时间22.6个月(13~43个月),TKA组平均随访时间22.4个月(12~36个月),两组患者均取得良好的疗效,且无患者出现感染、假体松动及翻修。UK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膝关节主动屈曲到90°所需时间、人工关节遗忘指数上明显优于TK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UKA组术后1、6、12个月HSS评分分别为(77.84±1.07)、(86.20±1.58)、(90.08±1.61)分,WOMAC评分分别为(12.44±2.95)、(11.20±2.33)、(10.44±1.47)分,VAS评分分别为(2.80±0.71)、(2.20±0.41)、(1.48±0.59)分,ROM分别为109.56°±8.38°、115.12°±11.72°、116.60°±9.14°;TKA组1、6、12个月HSS评分分别为(72.56±1.16)、(81.80±2.12)、(85.64±2.38)分,WOMAC评分分别为(16.72±3.47)、(13.32±1.44)、(12.44±2.31)分,VAS评分分别为(3.32±0.80)、(2.80±0.65)、(2.48±0.51)分,ROM分别为102.80°±12.42°、108.40°±10.72°、110.20°±10.89°,两组术后HSS、WOMAC、VSA评分及RO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UKA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6%(24/25),TKA组优良率为88%(22/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2, P>0.05)。结论 与TKA相比,采用牛津双柱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骨性关节炎,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本体感觉和满意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截骨顺序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3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TKA的80例(80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截骨顺序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40膝,先行股骨截骨;对照组40膝,先行胫骨截骨。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胫骨内、外侧平台显露前后径范围、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情况及HS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8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6—14个月(平均11.3个月)。手术时间和术后引流量观察组分别为(53.4±13.8)min和(310±46)ml,对照组分别为(72.5±14.7)min和(425±40)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9、11.93,P值均〈0.01);胫骨外侧平台显露前后径观察组为(44.1±3.7)mm,对照组为(21.8±3.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5,P〈0.01);胫骨内侧平台显露前后径观察组为(45.6±3.5)mm,对照组为(43.5±4.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3,P〉0.05);观察组术后6周和12周的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87.6°±14.2°和103.6°±7.4°,对照组分别为88.6°±13.6°和102.3°±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2和0.82,P值均〉0.05);观察组术后6周和12周的HSS评分分别为(90.12±8.6)分和(91.66±6.6)分,对照组术后6周和12周的HSS评分分别为(89.45±9.9)分和(91.87±7.5)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2和0.13,P值均〉0.05)。结论TKA中先行股骨截骨可以使胫骨的显露更为充分,起到简化手术操作,减少术中失血,缩短手术时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僵直或强直膝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采用股四头肌V-Y成形技术改善膝关节活动度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采用TKA治疗11例(13膝)僵直或强直膝患者资料,术中采用股四头肌V-Y成形技术,比较分析手术前后膝关节HSS评分和关节活动度变化.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与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治疗膝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早期膝关节功能评分与关节遗忘度评分,评价并分析两类术式在早期关节遗忘度评分方面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关节外科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及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患者共296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其中TKA组共144例,UKA组共152例。出院后对患者术后1、3、6、12、24个月进行门诊复查,进行关节遗忘度评分、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目测类比评分(VAS评分)。结果 (1)296例患者获得24~37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30.41±6.93)个月;(2)术后24个月TKA组与UKA组的HSS评分与VAS评分均明显好于术前,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术后24个月膝关节VAS评分的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的HSS评分改善程度好于TK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个性化截骨器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机械轴偏移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30例采用个性化截骨器行TKA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30例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膝关节功能评分(HSS)、下肢机械轴夹角(HKA)、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m LDFA)和胫骨近端机械轴内侧角(m MPTA)。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2组患者膝关节HSS均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观察组患者m LDFA、HKA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若术前m LDFA 93°,则观察组患者术后m LDF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若术前m LDFA≤93°,则2组患者术后m LDF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个性化截骨器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在早期关节功能改善上与传统手术无异,但能提高下肢机械轴线精确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同伴教育联合加速康复外科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同伴教育,两组患者均进行3个月干预治疗,采用HSS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2周、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周、3个月HSS评分、ADL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2周、3个月HSS评分、ADL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改善更明显,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伴教育联合加速康复外科可更好改善TKA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利于其早日无障碍或少障碍的回归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改良单切口多通道(无需使用多通道腹腔镜手术入路装置)腹膜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120例前列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改良单切口腹膜外途径)60例,B组(多切口经腹腔途径)60例。A组平均年龄67.5 (60~78)岁,其中,Gleason 评分≤7分50例,8分10 例。前列腺体积62.4(25.0~200.0) ml。B组平均年龄68.3 (57~80)岁,其中,Gleason 评分≤7分48例,8分12 例。前列腺体积63.2(29.5~120.0) ml。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通气时间、切缘阳性率、尿控满意率。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A组和B组术后通气时间分别为25 h(12 h~50 h)和81.5 h(48 h~160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3个月、尿控满意率患者分别为20例(33.33%)、55例(91.67%)和6例(10.0%)、18例(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改良单切口多通道腹膜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控及肠道功能恢复快,不受特殊装置制约,易于普及。  相似文献   

12.
文题释义:跟腱断裂:即跟腱组织的断裂,一般是由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所引起,以跟腱局部明显肿胀、疼痛、跖屈无力、不能踮脚站立、跛行为主要表现。体格检查可触及跟腱断裂处凹陷,无法完成单足提踵功能,Thompson试验(+)。超声检查和MRI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跟腱断裂部位。 跟腱缝合方法:由于肌腱愈合的机制特点,术后极有可能产生粘连,故在缝合材料和缝合方式方面有特殊性。跟腱断端的微创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卵圆钳辅助穿针修复术、带线锚钉修复术、Achillon吻合器修复术以及内镜下修复术等,缝合方法主要包括Bunnell缝合、Kessler缝合及Krackow缝合。 背景:传统开放缝合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可以明显降低腓肠神经损伤以及跟腱再次断裂的风险,但却增加了切口相关并发症以及组织粘连等问题。虽然Krackow缝合法强度更大,但难以做到小切口微创手术,以及过多的锁扣加强缝合可能会影响跟腱血供。而经皮编织改良 Kessler缝合法不仅缝合处光滑平整,相对牢固,而且张力较强,跟腱功能恢复好,还可以做到微创。 目的:通过与开放缝合术对比,探讨跟腱内侧小切口经皮编织改良Kessler缝合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足显微外科于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诊治的72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开放组和腱内侧微创组(n=36),分别采用常规开放改良Kessler缝合手术治疗和跟腱内侧小切口经皮编织改良Kessler缝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疗效。 结果与结论:①与开放组相比,腱内侧微创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切口长度更短(P < 0.05);②腱内侧微创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ATRS评分和AOFAS评分明显高于开放组(P < 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的ATRS评分和AOFAS评分却无明显差别(P ˃ 0.05);③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的临床疗效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腱内侧微创组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组(P < 0.05),其中主要为切口相关并发症;⑤结果表明,与开放改良Kessler缝合术相比,跟腱内侧小切口经皮编织改良Kessler缝合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围术期指标突出、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短期疗效显著等优点。 ORCID: 0000-0003-2610-5380(王小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采用双环乳晕切口在多中心乳腺良性肿瘤临床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优势。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外科2016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45例行“双环乳晕切口”治疗的“多中心乳腺良性肿瘤”的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并发症以及术后3个月美容效果、6个月后复发率进行评价。 结果 切除肿瘤数量单侧(5±1)个(2~8个),双侧(8±2)个(3~13个)。肿瘤长径单侧(5.3±1.3)cm(1.5~8.5 cm),双侧(3.0±1.5)cm(1.2~6.5 cm)。术中出血量单侧(8.0±2.8)ml(5~15 ml),双侧(15.4±3.1)ml(10~25 ml)。术后3个月通过门诊和微信随访美容效果,患者满意度在93.3%。术后6个月有37例患者进行彩超复查,其中单侧病变患者22例,复发3例,复发率13.6%;双侧病变患者15例,复发2例,复发率13.3%。 结论 双环乳晕切口在处理分布在不同象限多发性肿瘤、以及有塑形需求的患者人群中具有一定优势。手术安全性高,操作方便,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介绍在耳内切口下不附加其它切口取乳突骨膜或软骨的方法;并将骨膜、软骨膜、软骨-软骨膜复合片、颞肌筋膜修复鼓膜的手术情况和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通过耳内切口不附加切口取乳突骨膜、软骨,或通过耳后附加切口取颞肌筋膜,利用这些自体材料用于鼓室成形术。并将两种方法的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对比项目包括:手术耗时、各种材料的成功率、近期听力学效果、局麻手术率、患者对两种切口的满意率。结果不附加切口的手术方式所取用的自体组织材料可以达到和颞肌筋膜同样的听力效果、手术成功率(P=0.777和0.977);但由于不附加耳后切口,手术时间显著缩短(54.9±11.6对80.42±11.8 min,P=0.000),局麻手术率高(P=0.000),患者对手术切口的满意度高(P=0.000)。结论耳内切口可以方便地直接取乳突骨膜或是软骨用于鼓室成形术。这样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手术,并达到更好的美容效果,节约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5.
冰石愈伤软膏治疗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冰石愈伤软膏外敷治疗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将108例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冰石愈伤软膏组56例,使用冰石愈伤软膏填充腔道;对照组52例,使用雷夫奴尔纱条填塞伤口并进行引流。两组均根据渗液的多少,纱布块从每日换药逐渐到2—3d换药一次,直到伤口愈合。对比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及治疗3d及7d后的愈合率。结果108例患者切口全部愈合,冰石愈伤软膏组和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3d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7d愈合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石愈伤软膏能确切地促进手术后脂肪液化切口愈合,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少伤口炎症等发生的概率,节省患者的医疗费用及时间,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The ultimate goal in treating zygomatic complex fracture is to obtain an accurate, stable reduction while minimizing external scars and functional deformity. The present authors present our experiences with a single transconjunctival incision and two-point (inferior orbital rim and frontozygomatic suture) fixation in 53 patients with zygomatic complex fracture which were not comminuted. All patients had transconjunctival approaches with lateral canthal extensions, and six out of 53 patients also had an additional small (about less than 2 cm) gingivobuccal incision to achieve an accurate reduction. There were 3 minor complications, and the overall esthetics and functional results were satisfactory with a long term follow-up. Our method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in the reduction of zygomatic complex fracture; It leaves only an inconspicuous lateral canthal scar. In addition, it provides excellent simultaneous visualization of the inferior orbital rim and frontozygomatic suture area. Hence, two point fixation through a single incision can be performed with a satisfactory stability.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传统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小儿外科2011年9月—2013年3月收治45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30例采用腹腔镜(腹腔镜组)手术治疗,226例采用腹横纹小切口(传统手术组)手术治疗,比较两种术式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发现62例(26.96%,62/230)合并对侧鞘状突未闭,同时行对侧疝囊高位结扎,全组无一例中转开腹;单侧手术时间(19.3±5.4)min,双侧手术时间(26.8±6.2)min;切口均I期愈合,无明显手术瘢痕;术后阴囊肿胀3例,无阴囊血肿和医源性隐睾病例;随访3~21个月,复发2例。传统手术组:单侧手术时间(20.8±6.5)min,双侧手术时间(28.6±7.8)min;患儿切口下有少量积液3例,切口感染1例,阴囊肿胀202例,阴囊血肿9例,医源性隐睾2例;随访3~21个月,复发4例,对侧新发7例。两组患儿单侧和双侧手术时间、切口感染率、医源性隐睾率、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阴囊肿胀、阴囊血肿及对侧新发疝发生率比较,腹腔镜组均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腹腔镜与传统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比较,具有切口美观,术后阴囊肿胀、血肿发生率低等优点,可同时发现并处理对侧隐匿性疝,术后对侧新发率低,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近期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前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36例行全髋置换术,记 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观察术后全身和局部并发症。结果 手术切口平 均长度约9cm(7~10cm)。手术时间平均90min(70~11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00ml(300~500ml), 术后24h引流量平均250ml(100~350ml),术中术后平均输血量300ml。切口平均12d一期愈合。术后 未发现心肺疾病或髋关节脱位等全身、局部并发症。术后患肢在3~10d后均可部分负重行走,步态正 常,Harris评分平均95分,功能优良率96%。结论 临床观察证明: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征,术者 有良好的手术技巧,小切口微创全髋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  相似文献   

19.
背景:小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短期效果好,但是有学者认为其术中暴露比传统切口差,置换后易出现假体安置位置差等并发症。 目的:系统评价微创小切口与传统切口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和Ovid等数据库,检索1975/2011有关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文献资料,收集小切口微创技术与传统方法比较进行髋关节置换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协作网标准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4 个研究,Meta 分析结果显示,微创小切口组在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手术用时方面优于传统长切口组,在术中及置换后并发症方面,两种技术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置换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小切口组置换后近期(1年内)髋关节Harris评分优于传统切口组。提示与传统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比较,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技术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均较短。  相似文献   

20.
文题释义:跟骨骨折:在跗骨骨折中最常见,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75%的跟骨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关节内骨折会严重影响跟骨的形态与承重功能。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目的是恢复关节表面和跟骨的高度、宽度和形态,但由于跟骨周围软组织覆盖较为薄弱,手术入路的选择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争议。 经跗骨窦切口:2000年由Ebraheim及同事提出,经临床研究表明,经跗骨窦切口可充分暴露距下关节面,术后解剖结构恢复及功能康复较佳,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较低。 背景:跟骨骨折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75%的跟骨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可更好地恢复跟骨形态与功能,近年来经跗骨窦入路开始被临床医师认知并应用,但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入路选择仍存在一定争议。 目的:系统评价跟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经跗骨窦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2种入路的疗效以及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经跗骨窦切口和传统L形切口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4月。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并进行数据提取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共522例患者;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2种切口的末次随访的Bohler角[MD=0.14,95%CI(-0.54,0.81),P > 0.05]、术后Gissane角[MD=-0.19,95%CI(-1.36,0.98),P > 0.05]及Maryland评分[MD=-0.25,95%CI(-3.41,2.91),P > 0.05]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③2组末次随访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MD=6.39,95%CI(-0.09,12.87),P=0.05]可能存在差异性;④与传统L形切口相比,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在缩短手术时间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 [MD=-14.98,95%CI(-23.90,-6.06),P=0.001 < 0.05],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OR=0.18,95%CI(0.08,0.38),P < 0.000 1];⑤提示手术治疗跟骨SandersⅡ、Ⅲ型骨折,经跗骨窦切口相对于传统L形切口在疗效方面并没有明显的优势,但是由于跗骨窦切口创口较小,有着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的优势,表明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安全性较高。然而,因纳入研究样本量较少,以上结论仍需更高质量、样本量更大的临床试验进行验证。 ORCID: 0000-0001-5580-3001(洪伟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