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芳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123-123
β-受体阻滞剂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类药物,它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血压,减少心肌梗死后猝死发生率,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但它有负性频率、负性传导作用,可减慢心率,导致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上发现β-受体阻滞剂使用过程中出现心动过缓或缓慢心律失常,常立即停用β-受体阻滞剂。而长期大剂量口服β-受体阻滞剂突然停用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本文总结了8例急性心肌梗死的前后发病情况,分析了突停β-受体阻滞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β-受体阻滞剂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类药物,它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血压,减少心肌梗塞后猝死发生率,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病和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但它有负性频率、负性传导作用,可减慢心率,导致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上发现β-受体阻滞剂使用过程中出现心动过缓或缓慢心律失常,常立即停用β-受体阻滞剂。而长期大剂量口服β-受体阻滞剂突  相似文献   

3.
沙庆勇 《新疆医学》2002,32(3):54-55
随着对某些心脏病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及大型临床试验的结果,β-受体阻滞剂尤其是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临床。本文将从5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 由于β-受体阻滞剂的负性肌力作用,以往在CHF的治疗中都是禁用的。80年代以后新的研究着力于β-受体阻滞剂降低CHF病人血压和减少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1995年发表的“ACC/AHA心力衰竭治疗指南”,已将β受体阻滞剂列入治疗药物。此后MERTT—HF和CIBIS—I等研究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了β受体阻滞剂对CHF预后的益处。β受体阻滞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冠状动脉心肌桥(MB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25例MBs中,22例发生于左前降支,2例见于左回旋支,1例见于右冠状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收缩期狭窄〉50%者22例,≥75%者7例。2例为急性心肌梗死,17例有心绞痛症状,6例表现为心律失常。所有患者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及非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治疗后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多见于左前降支,常引起典型心绞痛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及非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治疗可明显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脏病的急重症之一,病死率较高.主要死亡原因是心律失常和泵衰竭.而交感神经活性的增加使儿茶酚胺分泌增多,是导致其发生的重要因素,β受体阻滞剂能阻断AMI后的交感神经内分泌活性的增强,可降低心梗患者长期死亡率和再梗发生率.在AMI早期之所以要应用β受体阻滞剂,是希望减少心肌氧耗,改善心功能;抗心律失常如室颤及镇痛;缩小梗死面积,防止再梗死.  相似文献   

6.
目的浅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的心律失常是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总结临床中观察到的比较有效的治疗及预防方法,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所就诊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及对症治疗并观察分析。结果64例中75%得到有效缓解。结论胺碘酮加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AMI合并心律失常效果优于利多卡因,可预防性使用。传统治疗方法对缓慢型心律失常效果尚佳而健康宣教普及急救知识对降低院前死亡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β-受体阻滞剂通常分为(1)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2)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3)兼有a1受体阻滞剂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如卡维地洛。美托洛尔对β1的选择性是β2的75倍,比索洛尔对β1的选择是82的120倍,卡维地洛对8l的选择性是β2的7倍,是α1的2~3倍,具有中度扩张血管作用。β-受体阻滞剂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具有降低血压、抗缺血、抗心律失常、抑制心肌重塑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8.
β受体阻滞剂因具有减慢心率作用和负性肌力作用,从而使心肌耗氧量大幅度降低,以使心肌耗氧量和冠脉血流之间形成更好的平衡关系^[1]。因此早已被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β受体阻滞剂中卡维地洛(并有“受体阻滞剂作用)心血管保护作用循证医学证据充分。我们主要观察卡维地洛(商品名:达利全,上海罗氏公司生产)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功能不全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B-受体阻滞剂的情况及使用达标率。方法收集2008年-2012年我集团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7例,剔除使用β-受体阻滞剂禁忌患者19例,并统计使用β-受体阻滞剂3天后心率情况。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达52.74%,静息状态下3天心室率控77/min。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β-受体阻滞剂使用认识不足和副反应的顾虑,阻碍了循证医学证实的结论性证据在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其作用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重视,β-受体阻滞剂作为治疗心血管药物,在治疗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心律失常等方面已成为基础性治疗剂,而关于β-受体阻滞剂能否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一直是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1.
伊伐布雷定可选择性的作用窦房结,是现阶段唯一特异性的If电流抑制剂,能够有效减慢心率,对心肌收缩力、心传导等不产生负性作用,克服了β受体阻滞剂的副作用。本文从伊伐布雷定对心绞痛、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五个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有效措施,分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与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缺血的心肌在搭桥后可以得到新的血液供应,术前的心绞痛或胸闷等症状即可缓解.但手术也有一定的并发症,如术后心律失常、再发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和脑血管事件等.β受体阻滞剂是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的简称,具有拮抗交感神经兴奋性作用,能有效减慢心率、减慢房室传导、延长心肌舒张期,改善心肌供血和供氧,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另外,β受体阻滞剂可有效抑制异位冲动的发放,控制应激反应所致的心律失常[1-2].故此类药物常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也用在麻醉和围手术期治疗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肌缺血等.β受体阻滞剂应用于CABG围手术期已有很长时间,术前使用β受体阻滞剂被认为是一项评价CABG手术质量的指标[3-4].但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能否降低CABG患者的病死率,仍有争议.本文将对β受体阻滞剂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治疗组患者给予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12.5 mg,2次/d,加胺碘酮0.2 g,1次/d,均需饭后服用;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0.2 g,3次/d,饭后服用,5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均需检查血常规、血压、肝和肾功能以及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 两者均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对照组和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73.1%和94.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滞剂可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助于症状缓解,联合用药组比单用胺碘酮组疗效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由于使用扩血管药、β受体阻滞剂及心肌梗死后心肌收缩力减弱等因素,均可导致血压偏低,造成重要脏器的循环血量不足,使病死率上升.  相似文献   

15.
<正>冠脉痉挛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冠脉平滑肌节段或弥漫性痉挛性收缩,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心肌坏死[1],临床上常促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缓慢性和/或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脏性猝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1-2]。可能是因为冠脉痉挛导致心肌供血不足,缺血区域心肌传导抑制,心肌内电生理稳定性减退,易形成激动折返而导致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另外,低血钾常致心律失常,严重者出现室颤、心搏骤停,在急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采取胺碘酮结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100例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患者以治疗模式差异分为参照组(50例,胺碘酮治疗)和研究组(50例,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心功能指标和最终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最终治疗有效率为96%(48/50)明显高于参照组82.00%(41/50),所有对比均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采取胺碘酮结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较高的治疗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病临床应用历史已达40余年,在治疗心绞痛、高血压及某些心律失常等方面效果肯定,是临床常用药物。由于β-受体阻滞剂具有负性变时变力作用,所以心力衰竭(CHF)曾被认为是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证。随着几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的发表,改变了以往β-受体阻滞剂在CHF治疗中的地位。建议所有心功能(NY-HA)Ⅱ-Ⅲ级患者,病情稳定后均须应用β-受体阻滞剂,除非有禁忌证或者不能耐受者,而且应及早使用。对于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风心病合并CHF,尚无循证医学的证据。我们就倍他乐克治疗风心病伴CHF1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交感风暴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交感风暴是由于交感神经活动极度不稳定所导致的恶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机制.以往临床上常按普通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规治疗方法 再联合应用Ⅰ、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及电复律来处理此类情况,其效果不佳,甚至无效.近年来,β-受体阻滞剂在心律失常治疗中越来越重要,已被推荐为多种心律失常治疗的首选药物.如何更好地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交感风暴日益得到临床医师的理解和重视.  相似文献   

19.
倍他乐克作为一个选择性受体阻滞剂,具有高度亲脂性而无内在拟交感活性和膜稳定作用。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倍他乐克通过抑制心肌收缩力,使心率和动脉血压降低而降低心脏指数,显著减少心肌耗氧量,有效改善梗死心肌的氧供需平衡,明显减轻心肌梗死病人胸痛症状,使致死性心律失常和病死率降低,  相似文献   

20.
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病的临床应用已达40年,在治疗心绞痛、高血压等方面效果肯定,为临床常用药物,治疗心衰的机理是降低交感神经活性,防止心肌β1-受体暴露于过多的儿茶酚胺下,从而使心肌β1-受体密度恢复正常,改善心肌收缩力,减低心率是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