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期肺癌化疗影响生存期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琳  冯华松 《癌症》1994,13(3):252-254
本文报道了74例晚期肺癌化疗的远期疗效,并探讨了影响化疗患者生存期的因素,本文未随机设立对照组,但化疗病人较同期未化疗的晚期肺癌病人生存率及生存期明显较高,而且有少数患者获得2年以上生存,指出获得缓解者才能取得较长期生存;多疗程巩固治疗能提高远疗效;使用多个化疗方案和方案中包括顺铂与提高远期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2.
过去认为IgE升高所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参与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流行性出血热的致病过程,而lych和Correnti于1977年,1985年分别作了动物局部过敏症和全身过敏反应对肿瘤发生及存活率影响的观察。发现局部过敏症可使50%的带瘤小鼠存活期明显延长并使肿瘤发生率明显降低,肿瘤萎缩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肺癌发病率不断增加,其死亡率已跃居癌症的首位。肺癌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又直接影响其能否接受手术治疗。为了解肺癌患者的肺功能变化,本文整理了我院1988年7月~1989年12月间,收治的112例原发性肺癌患者术前肺功能检查资料,并与25例非肺癌患者的肺功能资料进行对照分析,从而了解肺癌患者的肺功能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伴支气管阻塞的肺癌患者术前肺功能改变的分析和研究,探讨影响此类患者术前肺功能的因素和规律及以往对此类患者术前肺功能评估方法的不足之处,并对此类患者术前肺功能评估进行校正的有效方法进行讨论和提出建议.方法 对406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肺癌患者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肺功能指标与相应自变量间的关系.从中抽取1...  相似文献   

5.
低肺功能肺癌患者在围麻醉期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对于必须行全肺切除的低肺功能肺癌患者,发生呼吸衰竭、危及生命的可能性更大,故其围麻醉期的处理非常重要。2000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对43例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施行了全肺切除手术,无1例围麻醉期死亡,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剂量体积参数与放疗后肺功能变化关系,并预测肺癌患者放疗后的肺功能。方法39例未手术肺癌患者在放疗前1周、放疗后2~4个月分别进行肺功能检测。观测肺功能指标:FVC、FEV 1.0、DLCO。剂量体积参数包括肺V_(10)、V_(15)、V_(20)、V_(25)、V_(30)、V_(35)、V_(40)、D_(mean)、V_(eff)、NTCP、CTV_(100)、CTV_(95)、CTV_(90)、CTV_(80)、照射野数及GTV大小。采用Pearson相关和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两者之间关系。结果放疗后各肺功能指标变化与对应的剂量体积参数间未见明显的相关性。除外放疗前合并肺不张者(15例)后,肺功能指标的变化与肺V_(20)、V_(25)、V_(30)、V_(35)、V_(40)、GTV、D_(mean)、V_(eff)存在明显相关(r =0.469~0.695,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肺V_(30)是影响FEV 1.0、DLCO减低的剂量体积因素(P=0.046、0.041),且V_(30)≥18%的患者肺功能受损明显高于V_(30)<18%者。结论放疗不伴肺不张的肺癌患者时,肺V_(30)能够预测放疗后肺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晚期恶性肿瘤的预后判断在肿瘤治疗领域中非常重要,预后判断准确可以帮助临床医师选择相关的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接受姑息治疗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相关影响因素,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2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姑息治疗科271例死亡患者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计算生存期,Log-rank检验差异性,并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建立预后指数方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7个相关预后因素为:卡氏评分(P<0.001)、呼吸困难(P=0.037)、瞻望(P=0.01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1×109/L(P=0.012)、淋巴细胞比例<12%(P=0.030)、乳酸脱氢酶>500 U/L(P<0.001)、血清白蛋白<30 g/L(P=0.001)。其中卡式评分<30、乳酸脱氢酶>500 U/L、血清白蛋白<30 g/L、瞻望为4个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预后相关因素,有利于临床更准确地预测患者的生存期,并提供相关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手术前肺功能指标对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测能力。方法收集698例进行开胸肺切除手术患者术前肺功能检查的详细资料,回顾性分析常规肺功能检查指标与术后肺部并发症(PPC)的关系。结果在698例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中,有86例(12.3%)患者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PPC)。PPC组与无PPC组中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最大分钟通气量(MVV)、最大分钟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一次呼吸法测定肺一氧化碳弥散量(TLCOSB)、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LCOSB%)、肺泡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LCOVA%)、PpoFEV1和PpoFEV1%指标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VC和TLCOVA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698例患者分别根据通气和弥散功能障碍分组,PPC的发生率在FEV1%<70%、PpoFEV1%<40%和TLCOSB%<60%组明显升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PpoFEV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EV1%(OR=0.868,P<0.05)和TLCOSB%(OR=0.937,P<0.05)是预测术后PPC的独立保护因素,手术时间(OR=1.021,P<0.05)是预测术后PP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肺功能可以预测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FEV1%和TLCOSB%是预测肺部并发症发生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随着肺外科治疗人群的变化和外科技术的进步,目前临床应用的术前肺功能评估方法已不能准确评估患者能否手术及手术风险。结合国内外关于肺功能评价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实践,本文重点总结常用肺功能评估方法的优势与不足,肺功能临床应用价值及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现状与进展,旨在为临床合理评价术前心肺功能,降低手术风险和并发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功能变化与放射性肺炎的关系。方法 收集76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记录放疗前1周、放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肺功能,观察其与发生放射性肺炎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放疗,剂量为60~70 Gy。发生不同程度的放射性肺炎患者26例(A组),其中1级22例,2级3例,3级1例,无 4级和5级病例。未发生放射性肺炎患者50例(B组)。放疗前A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明显低于 B组[(51.67±19.03)%比(69.03±1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P<0.05)。两组放疗后1个月和3个月用力肺活量(FV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放疗后1个月和3个月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分别为(79.04±11.01)%、(57.75±1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P<0.01);B组放疗后1个月和3个月DLCO分别为(81.46±12.18)%、(57.18±1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P<0.05)。结论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FEV1较低者易发生放射性肺炎,DLCO 水平明显降低的患者易发生放射性肺炎。FEV1和DLCO是预测放射性肺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吸烟指数肺癌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探讨吸烟对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间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30例肺癌患者。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吸烟指数(每天吸烟支数×吸烟年数)分为4组,其中不吸烟者为0组(32例),吸烟指数<200支年为1组(30例),吸烟指数200~400支年为2组(33例),吸烟指数>400支年为3组(35例)。观察各组患者间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容(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随着吸烟指数的增加,PT和APTT均逐渐降低,FIB、D-D、PLT和PCT水平均逐渐升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MPV和PDW随吸烟指数的增加,组间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可导致肺癌患者PT和APTT明显降低,与吸烟指数呈明显负相关。吸烟可导致FIB、D-D和PLT明显升高,与吸烟指数呈明显正相关。随着吸烟指数的增加,肺癌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2.
肺功能检查在肺癌切肺手术前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支气管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切肺手术仍是目前治疗肺癌首选的方法。为了提高手术安全性以适应日益扩大的手术要求 ,术前肺功能检查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不但有助于确定手术的适应证和安全性 ,还涉及到疗效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本文拟就此方面作一综述。1 常规肺功能检查[1 ,2 ]1.1 肺容量和通气功能测定 具体项目以肺活量 (VC)、用力肺活量 (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 (FEV1 )、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率 (FEV1 % )和最大通气量 (MVV)等指标最为重要。常规肺功能检查是剖胸手术前必不可少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3.
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生存期因素的探讨(附4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对非小细胞肺癌生存期与性别、病理细胞类型、临床分期、PS分级、近期疗效、缓解期关系一直在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对我院1990年12月至1993年10月4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了生存期与影响因素的前瞻性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肺癌所致单侧主支气管阻塞肺功能改变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功能检查是一项简便、灵敏、准确和特异性很高的检查方法,对不同的肺部阻塞性疾患能提供准确而且有特征性的诊断依据。现就我院1994~1997年来36例肺癌所致单侧主支气管阻塞患者的肺功能检查进行总结,分析其特征性改变。1 临床资料36例肺癌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34~79岁,平均(62.1±8.5)岁。左侧主支气管阻塞者28例(77.8%),右侧主支气管阻塞者8例(22.2%)。患者的胸部X线片及CT片显示患侧全肺不张或充气不全,对侧肺表现正常。就诊时血气分析:pH均值7.427(7.408~7.447),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值11.8kPa,动脉血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仍然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术后极早期肺功能的恢复情况,并比较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胸腔镜肺段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后对肺功能影响。方法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2015年9月-2016年2月间手术的肺癌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开胸肺叶切除术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天和术后3个月检查测试肺功能。统计分析采用SPSS 20.0版本,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结果①在术后第3天,对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开胸肺叶切除术,三组患者的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F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ak expiratory lfow, PEF)、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 MVV)、肺一氧化碳弥散因子(transfer factor for carbon monoxide of lung, TLCO)、TLCO占预计值的百分比(TLCO%),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3、0.042、0.029、0.045、0.039、0.021、0.018、0.024)。②在术后3个月,对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开胸肺叶切除术,三组患者的肺功能,组间比较发现FVC、FVC%、FEV1、FEV1%、PEF、MVV、TLCO、TLCO%差异显著(P值分别为0.019、0.024、0.044、0.021、0.037、0.029、0.045、0.017)。结论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胸腔镜肺段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后在术后极早期(术后第3天)与术后3个月,肺功能的恢复情况均为胸腔镜肺段切除优于胸腔镜肺叶切除,胸腔镜肺叶切除优于开胸肺叶切除。  相似文献   

17.
摘 要: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是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终点,被认为是“金标准”。因为mCRC患者的OS较十年前有明显延长,OS作为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终点和评价疗效都受到挑战。在1999年前的单纯化疗时代,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被认为是OS的可靠替代终点,由于有效后线治疗的增加,PFS对OS的影响越来越小,其替代性降低;在含靶向药物方案中,尤其是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PFS和OS的相关性也下降。 疾病控制时间(duration of disease control,DDC)和治疗策略失败时间(time to failure of strategy,TFS)等新的研究终点逐步显示替代OS的可能性。文章对以上内容进行综述,希望对临床试验的设计和解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药干预治疗对晚期大肠癌生存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中药干预治疗对晚期大肠癌生存期的作用。方法: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的方法,198例Ⅳ期大肠癌分别纳入中药组和非中药组,采用单因素分析的Kaplan—Meier法估算中位总生存期(OS),Log—rank法进行组间显著性检验,多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其独立预后因素。结果:198例Ⅳ期大肠癌死亡100例,占50.50%。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局部治疗(P=0.031)、中药治疗(P=0.019)是影响晚期大肠癌0s的独立性相关因素。非中药组中位0s为19.66个月,中药组中位OS为32.67个月。中药组中位OS较非中药组延长了13.01个月(P=0.025)。结论:中药干预治疗可延长晚期大肠癌OS。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后肿瘤缓解深度与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入组条件的50例初治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Spearman秩相关检验评价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化疗后肿瘤缓解深度与生存期的相关性,应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肿瘤缓解深度对生存期的影响,应用COX比例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肿瘤缓解深度与PFS及OS均呈中等程度相关。不同缓解深度患者的生存期存在统计学差异。体重减少(P<0.000 1)、缓解深度(P<0.001)为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体重减少(P<0.000 1)、体力状态(P=0.001 2)、缓解深度(P<0.001)、化疗周期(P=0.000 2)、二线治疗(P=0.006 7)为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后肿瘤缓解深度对患者生存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64例晚期肺癌患者进行综合治疗,探讨此种疗法对患者生存期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经病理检查确诊的64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2组均根据症状给予对症治疗,包括镇痛、纠正低蛋白血症等,此外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的肿瘤进展时间(TTP)、中位生存期(MSD)及半年、1年生存率,并对其生存质量作出评价.结果 随访期1年内,2组TTP分别为(4.72±1.56)、(6.29±2.13)月,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MSD分别为(9.32±2.28)、(7.87±1.54)月,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随访期间6、12、24、36、48、60个月时的生存率分别为59.4%、46.9%、31.2%、15.6%、9.4%与6.3%,观察组分别为93.8%、75.0%、56.3%、37.5%、31.2%与25.0%,组间比较观察组不同时期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功能状况、情感状况、肺癌特异性状况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等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晚期肺癌患者进行姑息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与社会支持等综合疗法,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