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咪喹莫特(imiquimod)是一种人工合成免疫调节剂,属于咪唑喹啉类化合物,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日光性角化病和浅表性基底细胞癌,由于咪喹莫特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血管和纤维增生等多种作用,所以,不少学者已将其治疗其他皮肤病,现概括近年来咪喹莫特药理机制和临床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角蛋白在日光角化病(AK)和基底细胞癌(BCC)中表达情况,寻找两者间细胞分化差异的证据。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角蛋白K1和角蛋白K17在AK和BCC中的表达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CK1和CK17在二者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CK1在AK中全部阳性表达,并且强阳性率达到23/28(83%);BCC中则仅有少数弱阳性表达,17/29(59%)阴性表达。CK17在AK中少部分(20%)弱阳性表达,24/30(80%)阴性表达;BCC中则阳性率高达21/26(81%),并且部分强阳性表达。CK17在正常皮肤毛囊、皮脂腺阳性表达。结论本研究结果支持AK向鳞状细胞分化,而BCC的瘤体中CK1阴性表达,从分子生物学上解释了BCC中细胞主要处于未分化状态而不会分化成鳞状细胞癌。CK17在BCC中的阳性表达则为BCC主要向毛囊分化的学说提供了又一证据。  相似文献   

3.
2003年6月至2007年2月,Hextall等在英国的12个中心纳入501例结节性或浅表性基底细胞癌患者,随访3年。患者被随机分到咪喹莫特组(254例)和手术组(247例),咪喹莫特组接受5%咪喹莫特乳膏每天2次治疗,浅表性者疗程6周,结节性者疗程12周;手术组接受切除肿瘤及瘤外4mm范围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SGK1在日光性角化病(AK)、基底细胞癌(BCC)及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SGK1在25例正常皮肤(NS)、25例AK、28例BCC、28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标本中的表达。结果:NS、AK、BCC和SCC标本中,SGK1阳性细胞率分别为(40.03±14.42)%,(36.63±14.28)%,(52.82±18.73)%和(52.58±20.13)%。BCC组和SCC组分别与N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0.05)。各组SGK1染色阳性细胞率>50%的标本分别为6例(24%),3例(12%),16例(57.14%)和14例(50%),BCC组和SCC组分别与N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0.05)。结论:SGK1的高表达可能与基底细胞癌及鳞状细胞癌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免疫调节剂5%咪喹莫特乳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咪喹莫特(Imiquimod)为全新的非核苷类异环胺类化合物。5%咪喹莫特乳膏是1997年被美国FDA批准上市的第一个外用治疗外生殖器疣的免疫调节药物,由美国3M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Aldara。国产的咪喹莫特乳膏,商品名为明欣利迪乳膏。作为一种新型外用免疫调节剂,咪喹莫特治疗尖锐湿疣效果好,使用安全,与其他治疗尖锐湿疣的方法相比复发率低。咪喹莫特还有抗疱疹病毒和治疗某些皮肤肿瘤作用,且适应症正在不断扩大,在皮肤科领域将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咪喹莫特仅有5%霜(乳膏)一种制剂,每克含咪喹莫特50mg。1药理作用咪喹莫特可增强细胞免疫活…  相似文献   

6.
5%咪喹莫特乳膏(Imiquimod Cream)是一种外用免疫调节药物。近年来,其适用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在病毒性皮肤病及皮肤肿瘤方面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对5%咪喹莫特乳膏在常见病毒性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2005-2008年病理诊断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的病例资料,重新阅片确认肿瘤诊断和病理亚型分型后,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基底细胞癌及原位和侵袭性鳞状细胞癌最多见,分别占总病例数的29.3%及24.2%。在所研究病例中, > 60岁发病者占55.4%,35 ~ 59岁发病比例达到34.3%,青少年患者比例为10.3%。Paget病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接近90.0%,但其他常见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临床与病理的符合率仅在70.0%左右。结论 在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中,头面部皮肤肿瘤及癌前病变病例明显多于其他部位。中青年患者不仅在皮肤淋巴瘤相关肿瘤病例中多见,而且在上皮来源的皮肤恶性肿瘤及黑素瘤病例中占有显著比例。  相似文献   

8.
甲恶性肿瘤是发生于甲单元的恶性肿瘤,与同种类的皮肤肿瘤相比,常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学特征。甲恶性肿瘤主要包括甲鳞状细胞癌(简称甲鳞癌)、黑素瘤,以及相对少见的基底细胞癌、甲母质细胞癌(onychocytic carcinoma)、甲床上皮癌(onycholemmal carcinoma)等。因甲恶性肿瘤解剖部位特殊,易延误诊断,常造成指(趾)端功能受损。早期诊断甲恶性肿瘤并及时治疗,有助于甲单元功能的保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皮肤镜在脂溢性角化、日光性角化及基底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上拟诊为脂溢性角化(108例)、日光性角化(46例)和基底细胞癌(71例)的病例,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研究皮肤镜诊断三种疾病的敏感性、特异度及一致性。结果:与病理诊断比较:①A、B两位医生使用皮肤镜诊断脂溢性角化的一致率分别为93.52%、93.52%,灵敏度为94.67%、93.33%,特异度为90.91%、93.94%,误诊率为9.09%、6.06%,漏诊率为5.33%、6.67%,Youden指数为85.58%、87.27%,Kappa值为0.8484、0.8511。②A、B两位医生使用皮肤镜诊断日光性角化的一致率分别为89.13%、89.13%,灵敏度为88.89%、85.19%,特异度为89.47%、94.74%,误诊率为10.53%、5.26%,漏诊率为11.11%、14.81%,Youden指数为78.36%、79.93%,Kappa值为0.7776、0.7809。③A、B两位医生使用皮肤镜诊断基底细胞癌的一致率分别为91.55%、91.55%,灵敏度为89.74%、92.31%,特异度为93.75%、90.63%,误诊率为6.25%、9.37%,漏诊率为10.26%、7.69%,Youden指数为83.49%、74.84%,Kappa值为0.8304、0.8293。结论:皮肤镜诊断脂溢性角化、日光性角化和基底细胞癌灵敏度、特异度均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病历摘要例1.男,藏族,39岁;例2.男,藏族,36岁。2例患者系同父同母兄弟,均于30余年前面部出现大小不等的褐色斑片,日晒后加重,平素眼睛畏光,日晒后易流泪,皮损逐年增多,蔓延至全面部于2021年1月12日就诊于我科。例1于5年前左下眼睑处出现黄豆大结节,质地硬,压痛明显,无破溃及出血;例2于1年前鼻梁部出现芝麻大增生物,表面反复破溃,伴轻度压痛,不易愈合。患者父母非近亲结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Smad7在脂溢性角化病、日光性角化病以及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方法:对脂溢性角化病、日光性角化病及基底细胞癌标本(各30例)和30例正常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23例脂溢性角化病标本、23例日光性角化病标本和28例基底细胞癌标本中Smad7染色阳性,阳性细胞率分别为(31.0±23.0)%,(32.7±26.3)%和(62.6±32.1)%,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的(6.7±5.0%)。结论: Samd7可能与脂溢性角化病、日光性角化病以及基底细胞癌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2.
迪苏(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是浙江万马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高效、安全的免疫调节剂,适用于多种皮肤病,如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荨麻疹、湿疹、特应性皮炎)和病毒性皮肤病(尖锐湿疣、扁平疣、单纯疱疹等),具有提高有效率、减少复发的特点。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促进皮肤科事业的发展,浙江万马药业有限公司与中华皮肤科杂志编辑部联合举办“迪苏临床应用有奖征文”活动,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Np63在皮肤良、恶性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脂溢性角化症、30例日光性角化病、30例基底细胞癌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Np63的表达,并采用Image-Pro Plus6.0(IPP)图像分析软件定量测定每个视野中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Np63在脂溢性角化症组表达的平均光密度为0.0391±0.0169,日光性角化病组为0.0262±0.0184;基底细胞癌组为0.0498±0.0222;正常皮肤组为0.0056±0.0019。△Np63在各组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它除在脂溢性角化症及基底细胞癌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余组内两两比较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是它在不同部位的脂溢性角化症、日光性角化病和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再次印证了△Np63是未分化上皮来源肿瘤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60岁,因左面部角化性斑块及粉刺4年于2010年11月来我院就诊。患者20年前于左侧颧部起豆粒大褐色斑疹,自用黄瓜摩擦局部约半月,皮疹颜色变淡,但有扩大趋势。皮损有时痒,春季加重,外用皮炎平后症状减轻。4年前始该处皮损出现增厚及角化,表面出现粉刺,面积渐扩大。1年前皮损明显增大,伴瘙痒。4年来曾到多家医院就诊,以皮炎、寻常疣给予外用糖皮质激素、维A酸等药物,并曾行局部冷冻治疗,效果不佳。l周前用中药偏方烫洗患处,仅能去掉皮损表面角质物,遂来我院就诊。患者平素体健,无光敏史,个人史、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与光线性角化病(AK)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收集本科2010年1月-2014年12月间经病理确诊的17例SCC和45例AK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SCC与AK均好发于老年人,SCC发病年龄更晚于AK;SCC及AK均好发于头、面及四肢远端等暴露部位;SCC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52.94%,AK的诊断符合率为51.11%。结论临床上SCC与AK容易相互误诊,两者的鉴别需要依赖组织病理。  相似文献   

16.
皮肤镜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几乎已经成为皮肤肿瘤术前评估的常规手段。2014年,Murzaku等的一项大型问卷调查显示,皮肤科医师中,80.7%在工作中会使用皮肤镜,83.4%接受过皮肤镜的培训课程,31.3%对所有色素性疾病使用皮肤镜,49.3%会使用皮肤镜对色素性疾病的变化进行随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Raptor、Rictor和磷酸化Akt(p-Akt)在日光性角化病、Bowen病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aptor、Rictor及p-Akt(Ser473)在20例正常皮肤、20例日光性角化病、20例Bowen病及40例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结果:Raptor在鳞状细胞癌、Bowen病和日光性角化病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0%、70.00%和60.00%,均高于正常皮肤的25.00%(均P0.05);其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中Raptor的阳性表达率为100%,高于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的阳性表达率75%(P0.05)。Rictor在鳞状细胞癌、Bowen病和日光性角化病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0%、70.00%及55.00%,均高于正常皮肤阳性表达率的20%(均P0.05);p-Akt(Ser473)在鳞状细胞癌、Bowen病和日光性角化病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50%、65.00%及50.00%,而正常皮肤阳性表达率为0。鳞状细胞癌、Bowen病和日光性角化病中Rictor的阳性表达水平和p-Akt(Ser473)的阳性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Raptor、Rictor和p-Akt(Ser473)的高表达可能与日光性角化病、Bowen病和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脂溢性角化病并发基底细胞癌和鲍恩病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者女,79岁。因面部多发性黑褐色丘疹、斑块1年余,于2004年12月24日入我院诊治。患者于1年前不明原因面部起许多大小不等的黑褐色扁平丘疹及斑块,伴有轻微痒感。未予治疗。近期少数皮损逐渐增大,痒感明显。曾在外院诊治,轻棚酸液外洗及外敷药物(药名不详)后,局部出现灼痛,并起水泡,疱破后局部糜烂,渗液明显。患者既往健康,父母非近亲结婚,家庭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9岁,农民.患者于2年前不明原因面部左颧骨处出现一带状斑疹,有瘙痒感,未诊治.近1年因反复挠抓局部形成隆起性暗红斑,并在暗红斑上出现一红色半球形肿块,局部有少量渗液及痂皮,于2009年4月8日来我院诊治.  相似文献   

20.
报告1例着色性干皮病并发巨大鳞状细胞癌。患儿男,10岁。因面部褐色斑疹十年并左眼周、鼻部溃疡3年就诊。皮肤科检查:面部针尖到绿豆大褐色、暗棕色色素沉着斑,多发性边缘不规则深在性溃疡,多个菜花状增生物,左睑丧失正常形态,左下睑外翻,结膜充血。组织病理示:真皮内部分浸润细胞核大、深染,可见散在核分裂相,部分区域有角珠形成,考虑鳞状细胞癌。诊断:着色性干皮病并发巨大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